分享

糖尿病的中医病机与经方疗法

 逍遥帮主 2015-01-29
首先要说明一句:糖尿病只是一个西医病名,中医并无此病名。有学者从古书中找到类似疾病记载,比如消渴等等,但消渴与糖尿病并非完全等同。
中医并没有糖尿病这个病名,并不是中医落后。西医有糖尿病这个病名,恰恰说明西医对疾病认识的浅薄无知!
西医的糖尿病,主要是指血糖含量过高,以至于尿液中含有较高糖含量的疾病。
其实,血糖是人体必需的营养,其含量高在一定意义上讲,是营养充沛的表现。同样的条件下,比如空腹,不同的人血糖含量不同。比如大多数人空腹血糖含量为3.89~6.1mmol/L,那么西医就规定这个值是正常的。为什么这么规定?因为西医有个假设(其实现代科学,在各个领域都有一些假设,这在科学界被认为是正常的应该的。):大多数人的身体是健康的。所以,既然大多数人的含量都是这个值,那这个值就是正常的健康的值。
我们其实只要稍微动动脑子就会发现,这个思路是很荒唐的,很错误的。因为人的体质是不一样的。古代人风餐露宿的环境下,大多数人的体质,和现代人在钢筋水泥和空调环境下,大多数人的体质,能是一样的吗?肯定是不一样的。古代人在那么恶劣的环境中可以正常生活,他们的抵抗力有多么强大!而我们现代人的抵抗力又是多么的虚弱!也就是说,由于时代和生活环境等诸多因素的改变,人类的体质一直在发生着整体性的变迁,而且是朝着越来越不健康的方向变迁!如果我们把古代人的体质当做健康的标准,那么我们现代人的体质基本上都属于病态!!那么你还把现代人的体质指标作为健康的标准,岂不是荒唐吗?
再退一步讲,就是大多数人的体质是健康的,空腹血糖都在3.89~6.1mmol/L之间,那么空腹血糖不在这个范围的人就一定是病态的吗?显然也不是。肯定有不少人空腹血糖不在这个范围,但身体很健康。那么把这一数值作为一个指标,来作为健康与否的判决书,显然也是不正确的。
我们不妨再退一步讲,就算这个指标是正确的,那么这个指标在出现以来,一直处于变化之中,过一段时间就修改一下,这又说明什么?说明这个标准不完美。你或许说,科学是在不断进步的。但是,这种所谓的进步,有没有哲学层面的突破呢?是不是从一个经验主义的武断结论变换成另一个经验主义的武断结论呢?
总之,把一个指标作为健康与否的判决书,是很荒唐的。我们活着,其实只是想健康地活着,而不是为了迎合某些专家的所谓指标而活着!
所以,一句话,我们没有必要太在意某些指标。那都是某些所谓的科学家将自己的所谓研究成果商业化的噱头,都是赚钱的吆喝而已。
有人发现了血压这个指标,并想从这个发现中挣钱,于是就有了高血压这种病!
有人发现了血糖这个指标,并想从这个发现中挣钱,于是就有了糖尿病这种病!
有人发现了血脂这个指标,并想从这个发现中挣钱,于是就有了高血脂这种病!
由此类推,我们以后还会有无数种新的病出来,因为有人要以此挣钱!


好吧。下面就事论事,说说所谓的糖尿病吧。
糖尿病作为西医病名,那么定义、特点、诊断指标等等,都是西医规定的,这类知识已经非常普及,随便到网上搜一下就可以搜到很多。所以我这里没有必要重复这些。而且,重复这些也没有意义,因为中医是不把西医的指标作为治疗依据的。
首先我们要知道,血糖是营养的存在形式。我们吃的营养,进入血液后,很多都是以血糖的形式存在的。我们每天吸收的营养和消化的营养,要相对平衡,身体才健康。所以,血糖随时都摄入和消耗的动态平衡中。
根据西医对糖尿病的概念,我们不妨做一个比喻。
一个人体内的血糖,就象一个杯子里装了半杯糖水。 如果这个人阳气相对比较足,有火有热,就好比不断给杯子加热,那么杯子里的水就会蒸发,那么糖水的浓度就会越来越高。超过了一定的浓度之后,就达到了我们西医专家规定的高血糖的标准了,那么恭喜你,你就得了糖尿病了!这个比喻很现实。事实上,有很多糖尿病患者,之所以血糖高,无非就是体质偏热而已,所以,治疗方法,一个就是清热,不让水蒸发,再一个就是不停地加水,保持糖水的浓度不升高。其实,这类的糖尿病,就是中医辨证里面阳性病的糖尿病。
还是这杯糖水,如果温度降低,即使糖分的总体含量没有增加,因为溶解度随着温度降低而降低,那么糖水的相对浓度就会增加,就会出现糖类结晶,也就是糖类过剩。对糖尿病患者来说,由于阳气不足,消耗糖类的量也就不足,所以即使体内摄入的糖类不多,但也会超过身体所能容纳的限度,也会表现为糖类过剩,即糖尿病。这类的糖尿病,就是中医辩证里面阴性病的糖尿病。
中医治病讲辩证施治,辩证就是要分清阴阳。我们运用伤寒论来治病,也要首先分清阴阳。中医虽然没有糖尿病的概念,但中医的理念仍然可以运用糖尿病的治疗。因为中医的辩证体系是包罗万象的。就伤寒论的六经辨证体系而言,所有的内科疾病,不管是过去出现过的毛病,或者过去从来没有过,现在刚刚出现的毛病,再或者今后几百年才会出现的毛病,都不会超出伤寒论的六经辨证范畴。这就是中医的魅力,也是哲学的魅力。
所以,伤寒论中虽然没有讲到怎么治疗糖尿病,但伤寒论的理论和方剂,完全可以治愈糖尿病,而且,可以应用于糖尿病治疗的方剂,还有很多。


但是,现在中医药大学教材对糖尿病的论述,并不是按照伤寒论的理论来编纂的,而是杂糅了多家学说的观点,成了一个四不像的怪物,提法上就有不恰当的问题,选方更显得没有章法,所以,按照教科书来治疗糖尿病,往往效果并不好。
下面的这个糖尿病的辩证分型,就是教科书的内容:

1.燥热炽盛
此型多见于疾病初起,来势较急。多食,消谷善饥,或胃脘嘈杂,口渴多饮,甚则渴饮无度,咽干舌燥,形体消瘦,小便频数色黄。大便秘结或干燥。舌苔薄黄腻或黄燥,舌质红或带芒刺,脉滑数或弦滑。
方用白虎加人参汤合玉液汤。
2.气阴两虚
此型是本病的基本型。三多症状明显,倦怠乏力,心慌气短,头晕耳鸣,失眠多梦或心悸健忘,自汗盗汗,五心烦热,或骨蒸潮热,形体消瘦,唇红咽干,尿频色黄,大便干。舌苔薄白或少苔,舌质红少津,脉沉细或细数。
方用生脉饮合六味地黄丸。
3.阴虚火旺
此型多见于病久迁延不愈。咽干口燥,口苦,口渴多饮;或牙龈肿痛,牙宣口臭,或口舌生疮,消谷善饥,脘痛如灼,伴五心烦热,骨蒸潮热,盗汗,或心烦失眠,形体消瘦,尿频量多,或溺赤,大便干燥或秘结。舌苔薄白或无苔、花剥,或薄黄,舌质干少津,脉细小数或滑数。
方用六味地黄丸。
4.阴阳两虚
此型多见于疾病后期。三多症状迁延日久,形寒肢冷,面色眺白或黧黑,浮肿,皮肤毛发干枯无华,头晕乏力,耳鸣耳聋,腰酸腿软,夜尿频数,大便稀溏,多伴有并发症,或有酮中毒现象。舌苔薄白,舌质淡胖,脉沉细无力。
方用肾气丸合龟鹿二仙膏。
5.脾肾阳虚
此型多见于50岁以上中老年患者。三多症状不明显,畏寒怕冷,尤其腹部怕凉,神疲乏力,气短,腰膝酸软无力,耳鸣耳聋,滑精或阳瘘,自汗,小便频数量多或清长,或失禁,或如脂膏,大便溏薄,或五更泄泻。舌苔白润,舌质淡胖或淡红,脉关尺沉细弱。
方用金匮肾气丸。
6.瘀血内阻
此型多见于糖尿病经治疗三消不减,形体日渐消瘦,出现合并心脑血管及神经病变者。三多症状轻重不一,伴胸闷胸痛、刺痛,或上下肢疼痛,或肢体麻木,半身不遂,面有瘀斑,月经血块多色紫。舌紫暗或淡暗,有瘀点、瘀斑,舌下静脉怒张,脉来细涩。
方用血府逐瘀汤。
根据本病的症状,舌苔,脉象,将本病演变临床上归纳为五个阶段,即燥热炽盛型→气阴两虚型→阴虚火旺型→阴阳两虚型→脾肾两虚型。瘀血内阻型则大都为本病的并发症见症。

对糖尿病(中医所谓消渴)的这一证型分类,其实并不科学,选方也不合适。所以,现在很多中医治疗糖尿病,尤其是老老实实按照教科书的方法治疗糖尿病,疗效往往都不好。
证型1,燥热炽盛,实际上就是伤寒论中阳明病经证,也就是温病所谓的气分阶段。一般来说,过去糖尿病的阳性证型,发病初期,经常表现为这个证型, 用白虎加人参汤是非常恰当的,可以说效如桴鼓。
证型2,气阴两虚,这个证型的提法就是有问题的,所谓气的概念一般用于气血辩证体系,所谓阴的概念一般用于阴阳辩证体系,把两个不同的辩证体系的概念硬扯到一起,是要故弄玄虚呢?还是脑子缺乏逻辑思维呢?其实这个证型所列的症状, 基本就属于伤寒论中少阳病的范畴,所以这类患者应该按少阳病来治疗。
证型3,阴虚火旺,我早就论述过无数遍了,这种证型过去的确很常见,但是现在基本上见不到了。
证型4,阴阳两虚, 就所列症状来看,其实就是阳虚而已。方子应该选用四逆汤或理中汤之类。
证型5,脾肾阳虚,其实和证型4是一回事。你能说出二者有什么实质区别吗?把这两者并列在一起,只有脑残才能干得出来。
证型6,瘀血内阻,既然只是兼见症状,为什么要和主要证型并列起来?知道什么叫逻辑吗?况且,血府逐瘀汤并非化瘀最有效的方剂。
上述证型,的确有内在联系,但并非从头至尾的排列,好像糖尿病患者都是按顺序体验生活似的,实在是牵强附会。

 

按照伤寒论六经辨证体系,糖尿病的证型首先分为阳证和阴证两大类,阳证这一大类又分如下几种主要证型:

白虎加人参汤证——经方治疗糖尿病第一方,适用于阳明热盛伤津证。
上述证型中的第一种类型,其实就是伤寒论中的白虎加人参汤证。白虎加人参汤是治疗糖尿病阳证初期的非常有效的方剂,这一点已经被很多医家临床证实,毋庸置疑。
这个方子,其实是伤寒论中阳明病的一个方子。阳明病初期,或者叫作温病气分阶段,症状表现为四大特点:身大热、口大渴、汗大出、脉洪大。这四大症状都有,即可用此方,或者四大症状虽然不全,但没有表证,热盛津伤,也可以用这个方子。
其病机特点,是患者里热炽盛,热逼津液外越,所以出大汗;汗出得多,津液损伤,必然口渴,所以要大量喝水。如果患者小便也多,那体内津液损伤就更加厉害。
我们前面有一个比喻,一杯糖水,浓度本来是一定的,但由于环境太热,水分蒸发,那么糖水浓度必然增加,糖的浓度升高到一定程度,就称为所谓的高血糖、糖尿病。
对于这种证型来说,其实就是体内的水少了,所以血糖就高了。
其实,这种证型的患者,正气是很充沛的,他消耗体内糖分的能力是非常强的,但消耗糖分的同时,就要产生大量热量,热量多了,出汗就更多,排尿也更多。所以,虽然正气消耗了血糖,但体内水分的损失更多,所以血糖浓度就高了。
从上述分析可知,一个原因是体内太热了,一个原因是体内津液损失太多了。
那么怎么治疗呢?
也是两个方面入手,一要清热,一要补充体内津液。
清热,清除体内阳明之热,最好的方剂就是白虎汤;补充津液,就靠人参了。即伤寒论中著名的白虎加人参汤!
白虎汤没的说,温病派祖师爷吴鞠通大师大赞为虎啸风生,金飚退热,而又能保津液。所以这是清热的最好选择。
补充津液呢?伤寒论选择了人参。但是,据考证,伤寒论中所用的人参,是当时产于上党地区的人参,不是现在的东北人参。当时上党地区出产两种参,一是上党的人参,五加科的;一是上党的党参,桔梗科的。现在,上党的五加科的人参早已灭绝了,只有党参了。上党的人参属性偏凉,能健胃,补津液,现在的东北人参则属性温热,属性完全不同。相比之下,现在的西洋参更接近于上党的人参,所以这个方子里的人参可以用西洋参代替,但不能用现在的东北人参代替,更不能用高丽参、红参等代替。
不过,白虎加人参汤中加人参,主要是补充津液。而补充津液的药材有很多,比如玄参、麦冬、生地等等。这三味就是温病派常用的增液汤。白虎汤加西洋参合增液汤,治疗这种类型的糖尿病,效果也是非常有效的,并不逊色于原方。
可能有人会问:不就是缺水吗?多喝水不就行了吗?这里就涉及一个概念问题了,即中医的水和津液的概念区别。津液是有营养的水。所以只喝水没有补相应的营养是不行的。当然,营养也是多方面的,多种多样的,这里要补充的是具有止渴作用的营养,而不是脂肪、蛋白质之类的营养。这类的食物和药物很多,比如甘蔗、雪梨、天花粉等等。
前段提到教科书证型1中用白虎加人参汤合玉液汤,其实也是有效的。但其中用玉液汤,从医理药理来讲,就略显夹生了。当然,这是学术细节,我们这篇普及性的文章,就不细究那么多了。
总之,遇到这种类型的糖尿病,就果断地运用白虎加西洋参合增液汤,效果肯定没的说。
但是,这种证型,现在遇到的机会有没有?当然有,但是不多。因为现在典型的阳明病越来越少见了。

这里顺便提一下,现代中医药的研究,发现很多中草药有所谓的降糖功效。这些中草药包括:
黄芪,肉桂,黄连,茯苓,泽泻、山药,天花粉,知母,乌梅、苍术、白术、人参,丹参,当归,葛根,苍耳子、桔梗、赤芍,枸杞子,玉米须,苦瓜,生地熟地,玉竹、麦芽、菟丝子、石膏、玄参、仙鹤草、地骨皮、黄精、冬桑叶、仙灵脾,大蒜,圆葱,韭菜,山药,萝卜,黑木耳,紫菜,莴苣,海带,菠菜,藕,芹菜,胡萝卜,南瓜,冬瓜,葫芦,西葫芦,黄瓜,猪胰,魔芋
这些中草药的降糖机理不一样。有一些草药之所以降糖,主要是因为滋阴。也就是对热盛伤津类型(上述白虎加人参汤证是最主要的典型)来说,这些草药能滋阴,能补充津液,津液充沛,自然血糖浓度降低,就想往糖水杯子里加水一样。其实他们根本就没有消耗血糖的作用,只不过起了个稀释的作用而已。这些中草药有:
天花粉,知母,乌梅、当归,葛根,枸杞子,生地熟地,玉竹、玄参、黄精、莴苣,冬瓜,葫芦,西葫芦,黄瓜,等。
有一些主要是清热,使患者体内郁热降低,消耗津液的速度降低,津液不会大量消耗,自然血糖浓度也就不会升高了。其实这类东西本身也不会消耗血糖的。这些草药包括:
黄连,知母,苦瓜,石膏等。
上面的这两类草药,主要适用于糖尿病中的阳性病类型。
还有一些草药主要是提高身体功能,提高身体消耗血糖的速度,进而降低血糖的浓度。这些草药主要适用于糖尿病中阴性病的类型,包括:
黄芪,肉桂,苍术、白术、人参,大蒜,圆葱,韭菜,山药等等。
还有一些主要是加速体内代谢垃圾的分解和排出的速度,进而降低血糖浓度,也是适用于糖尿病的阴性病类型,这些草药包括:
茯苓,泽泻、玉米须,海带,苍术、白术、黑木耳等。
其他的,还有行气活血加速代谢的,比如丹参,萝卜,有促进胰腺功能的,比如猪胰,等等。
这些所谓的降糖药物,并非对什么糖尿病都有用,用对了有效果,否则没效果。即使有效果,也是治标不治本,必须应用到合适的方剂中才能发挥应有功效。
现在很多人迷信所谓偏方,殊不知所谓偏方,往往只在对症时有用,不对症是不会有用的。事实上,只要应用正确,即使含糖量很高的东西,也有治疗糖尿病的功效。
比如我们常说,西瓜含糖量很高。但是,对于上面讲的阳明热盛伤津的糖尿病,也就是白虎加人参汤证的糖尿病,西瓜就很有用。因为西瓜被称为天然白虎汤,治疗阳明气分证是非常有效的,而且他补充津液的功效很强。所以,对于这种类型的糖尿病而言,西瓜是最好的天然良药。只要你辩证正确,西瓜肯定管用。辩证错了当然不行,比如阴性病的糖尿病,吃西瓜肯定不行,因为西瓜含糖太多,吃了肯定不合适。


 小柴胡汤证——经方治疗糖尿病常用方,适用于
少阳失枢,胆火内郁证。
主症:口渴咽干,饮水不多,口苦,情绪不佳,心烦,纳差,时有呕恶,或紧张焦虑,失眠,消极,心神不安;右胁部胀痛,隐痛或刺痛;胃脘部痞胀或闷痛;耳鸣耳闷胀、目赤、目眩;舌红或暗、或边尖红,苔白或薄黄,脉弦细。
这里所列的主症,是小柴胡汤证的主症。小柴胡汤是少阳病的典型方剂。而少阳病病位在半表半里的阳性病,主要是由于经络不通,病邪排出不顺而产生郁热。最典型的经络不通为肝胆经不通,就是小柴胡汤的适应证,症状表现就如上面所列。但也有其他经络不通造成郁热不能排出的情况,症状表现稍有差别。
其实,上述所引用的教科书上的证型2,也属于少阳病的范畴。 证型2首先列举了疲惫乏力、心慌气短的症状,认为这是气虚所致。但黄帝内经有“肝者罢极之本”的论述,
所谓“罢”,念“罴”声,古通疲劳的“疲”。意为肝主一身筋肉肌腱,人之运动,有赖于肝,故肝有病,易见疲惫乏力。而过度劳累,不管是体力上、精神上或情绪上的,都特别容伤及肝,易致不测,这实属至理名言。所以教科书上证型2所列的“气虚”症状,其实是肝胆有病的表现。
作为治疗少阳病的典型方剂,小柴胡汤的7味组成成分中,柴胡负责条畅气机,黄芩负责清除郁热,剩下的5味药物——人参、甘草、半夏、生姜、大枣,全都是调理脾胃的,可见小柴胡汤所治疗的少阳病,肯定有明显的脾胃症状。清朝著名医家陈修园曾赞叹此方:小柴胡汤最妙在于人参一味。就是因为陈修园认清了方中人参调理脾胃的重要性,而此方中对脾胃有调理功能的不仅仅是人参,上述五味均有调理脾胃之功。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小柴胡汤所主治的少阳病呈现疲乏无力等气虚(脾胃虚弱)症状,是理所应当的现象。
证型2所列的其他所谓“阴虚”的症状,正是郁热伤津的表现,而郁热正是经络不通的结果。所以证型2实际上就是少阳病,只是其中没有明确列出肝胆经的症状而已。不管是否列出肝胆经的症状,都不能否认其少阳病的本质。所以,证型2应该按照少阳病来治疗。
教科书上针对证型2,选用的方剂是生脉饮合六味地黄丸。临床证明,这个方剂虽然解决症状有一定效果,但因没有解决根本病机,所以症状消除之后,过一段时间往往复发。
但是,用小柴胡汤治疗少阳病类型的糖尿病,并不能生搬硬套。因为糖尿病往往都口渴多饮,而小柴胡汤中的半夏比较燥烈,虽然可以用来降逆止呕化痰湿,但却会加重口渴的症状。所以,伤寒论中小柴胡汤的方后注说,渴者去半夏,加天花粉。天花粉是著名的滋阴止渴的中药,所以用天花粉代替半夏,即可生津止渴。
再一个问题,小柴胡汤中用的人参,在伤寒论原文中用的是上党的人参,不是现在的东北人参。东北人参比较温燥,不利于止渴,所以最好是用西洋参代替。
目前,少阳病小柴胡汤证的糖尿病比较多见,所以用这个方子治疗糖尿病,只要辩证正确,一般疗效都是非常好的,而且不复发。

阳明少阳同病,湿热互结-葛根芩连汤
之所以说本证型属于阳明少阳同病,主要是因为本证型呈现明显的消化道症状,中医认为消化道属胃,胃为阳明。但本证型并非典型的阳明病,而是同时具有少阳病的特征,所以称为阳明少阳同病。本病主症:身热,下利臭秽,烦热,口黏,大便黏滞不爽,小便黄,有泡沫,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选方葛根黄芩黄连汤合二陈汤。葛根芩连汤: 
葛根,黄芩,黄连, 甘草。二陈汤:半夏,陈皮,茯苓,甘草。
因为本证型属于阳性病,阳性病的糖尿病,并非身体对糖分的分解能力不足,而是消耗津液太快。正如前面的比喻,我们只要降低糖水的温度,并向杯中加水就足够了。葛根芩连汤重点清热生津,其中葛根具有非常明确的滋阴生津的作用,黄芩黄连则是极其有效的清热药物,双管齐下,自然能达到降低血糖的作用。
但本证型有明显的湿气的存在,因此合用二陈汤。二陈汤是非常有效的化痰湿的方剂。所以,这两个方剂合用,即可确保问题的解决。但二陈汤中半夏略显燥烈,不利于解决糖尿病的口渴症状,因此可用薏米、玉米须等代替半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