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浚(462-521年)是南朝梁学者、文学家。字孝标,平原(今属山东)人。 刘浚自幼丧父,曾被掠为奴,后由人赎出。虽然寄人篱下,仍刻苦自学,曾点麻秸为灯学习。他博览群书,被称为“书淫”。曾任典校秘书、荆州户曹参军。后来,又曾在东阳(浙江金华)紫岩山讲学,从学者甚众。卒后门人私谥“玄靖先生”。 他的著作有《类苑》一百二十卷。曾作《辨命论》,提出“自然之命”的学说。注释《世说新语》,引证丰富,为世人所重视。刘知己称赞他善于攻谬,博而且精,其才可与司马迁媲美。原有集,已佚失,明人辑有《刘户曹集》。 刘浚曾撰写两首赞颂孟母的诗。 (一)《孟母断机堂》 邹人道学重千年,应赖当时母氏贤。 试问朅来机不断,孔门遗绪竞谁传? 诗中说,邹人孟子继承的儒家学术思想被人们崇尚千百年,应当感谢当年贤良的孟母仉氏,她功不可没。 假如不是孟母机智地培养教育孟子,把他培养成儒家的传人,儒家的学术思想将又谁来继承发扬呢!(qie 怯):去。 (二)《三迁教子》 孟氏三迁宅已荒,至今犹说断机堂。 丝成交匹勤方得,身入芝兰久自香。 俎豆容义非贾炫,经纶事业岂寻常。 母贤子圣谁能似?故里千秋尚有光。 诗中说,当年孟母为教子而“三迁“的旧居,因年代久远而早已破旧,但至今人们还仍在传诵孟母“断织教子”的故事。 棉线织成一匹一匹的布,只要勤劳就可以得到。人在芝兰花房时间长了,就连自身也会变得芳香。 孟母选择在学宫附近定居,而没有选择在集市旁居住,让孟子受到了文明礼仪的影响;为的是把孟子培养造就成为做大事的人才。 孟母的贤德明智,孟子的圣明,有谁能比拟?出现了孟母这样的贤母和圣明的孟子,使得他们的故乡千年以来都光彩熠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