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亲历故事系列【32】——磨豆腐

 默灵馆 2015-01-30
  记得小时候家里,过年的小年前就开始做豆腐了,因为到了小年这天(农历12月24日)家里要祭祖,听奶奶说是要请祖宗回来过年。祭祖至少要摆四样菜:猪肉、小鱼、油煎鸡子皮和煎豆腐。因而这天就开始做过年豆腐了。我爷爷在民国后期开过豆腐坊,家里还留存畜力大圆磨和人力双人推磨。大圆磨常年缩在柴房一角,从来就无人问津。双人推磨却常年“吱呀呀鼓里额”地叫着转着——春荒时节磨玉米或山芋干,做出苞箩羹或山芋糊度过饥荒;夏天麦收之后磨出面粉做出黄不拉几的大馍;立秋之后随着辣椒一番一番地变红而不断磨出鲜红的辣椒酱;过年之前这些日子当然是最忙的,我家在本村的亲戚朋友不是来磨豆腐就是来磨糯米粉。

  磨豆腐的头两天就要把黄豆泡在水桶里,若是天寒地冻,豆子不容易发起来,还要把它放在锅灶上才行。说是人力双人推磨,其实一般都是三人操作——两个人推磨,一个人站在磨旁“司豆”。 司豆就是用竹制的小筒(类似于勺子)把浸泡发好的黄豆带点水舀进磨盘的洞洞里。这个活一般是妈妈或奶奶承担,我和哥哥一般都是推磨,后来稍长大些,哥哥成了做豆腐小师傅,那就由弟弟替补了。一桌豆腐的黄豆(8~10斤)要磨个把小时,开头一桌,我们还磨得比较均匀,后来随着力气的消耗和耐性的消糜,我们磨得过程就时快时慢,快时,弄得妈妈司豆节奏跟不上,豆子撒在一地都是。妈妈叫我们要均衡用力,均匀推磨,这样磨出的豆浆细腻,出豆腐就多。我们虽懂得这样道理,但无奈年少缺耐力,不得已如此。好的磨好第二桌黄豆,第一桌豆腐在豆腐桶里开花了,奶奶会奖励我们一碗豆腐花。这时,哥哥在院子里正把豆腐花舀到豆腐箱里。我拿着大腕,放点盐(因我从小不喜欢吃甜的)、倒点酱油,再撒点葱花凑到哥哥面前,他就给舀上一瓢白白嫩嫩的豆腐花。一碗豆花下肚,磨盘又开始像汽车中途加满油又飞快地盘旋着。

  默灵写于2015-1-30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