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习的境界(转)作者

 m175 2015-01-30

很久以前就在学习的时候揣摩学习心理,上本科的时候在图书馆里查阅了不少学习心理 学的书籍,但大多研究者都是从外在的很肤浅的角度讨论,像“集中注意力”,“多运 动保证睡眠才能学好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样很难涉及心灵深处的论点,看过最 深入的讨论就是法国数学家庞加莱对自己数学研究潜意识的自我分析和总结了,但因为 心理学家和哲学家很少人能深度了解自然科学和研究自然科学的体验,估计这一块一直 以来都是一个空缺。后来了解了禅,温习了以前熟读的庄子,特别是读了一本《学箭悟 禅录》的书大受启发,感觉自己明白了不少内心的实相。因为理科里普遍认为最难的是 物理,而且物理也被认为是整个自然科学的“内核”,而且恰好我就是物理专业的学生 , 我打算从物理学习的心理体验入手谈论学习(特别是自然科学)的精神境界。

     整个文 章部分观点来自庄子和《学箭悟禅录》,部分观点来自我自己的体验和总结。 说到物理学和“道”的讨论,最著名的属卡普拉的《物理学之道--现代物理学与东方神 秘主义》一书。但在我看来,东方神秘主义如佛学,道学,以及印度教传统,本质上是 对内在精神世界的探讨,而卡普拉仅仅是从外在的角度论述物理学的哲学基础如连续性 与间断性,时间与空间和东方神秘主义内核兼容,这样的论述容易导致这样一种夸大的 看法,即“当物理学家辛苦爬到科学山巅的时候,发现禅师已经在那里等着了”。事实 上,和物理学哲学基础兼容的东方神秘主义除了对做物理的人有灵感和美学上的启发和 娱乐外,没有多少实质性的帮助,那些“佛学物理”的“研究”(如以前看到过用相对 论解释禅定是如何超越时间空间的=,=)大多是各路民科的无实验验证和其他理论支持的 ‘成果’。 物理学从外在角度解释我们感知到的宇宙,东方神秘主义(其实这个词翻译的让人有些 敬而远之,真正的禅和道本质上是立足于衣食住行具体生活的,一点也不“避世”和“ 神秘”,和西方神秘主义如冥想感受‘ 神’有很大区别,如果要我来翻译的话我会用“ 东学”概括,感情和体验的色彩由修行者自己发掘)从内在精神世界讨论让自己沉静到 “天人合一”精神境界的方法,东学的最高目标就是找到“它” (that, 本体,“道” ,“真如”,和吃饭眨眼的潜意识不是一个向度的最高潜意识,甚至在一些整合了各大 宗教精髓的心灵之书如《当下的力量》里,这里还包括“神”),和“它”在一起,让 自给自足,在当下完满,大善大美,没有过去未来的万源之源的本体指导自己外在的生 活。所以,要真正把西方外观文化的极至--物理学和东方内观文化的极至--东学结合起 来,就必须要从学物理的个体体验出发,找到个体精神世界的“它”是如何影响对物理 的学习和研究的。简单的说,卡普拉的讨论是从“外面”看物理和东学的相似,而我将 要从“里面”看到物理和东学本质的同一。 本文的另一个贯穿全文的命题就是学习的“兴趣”,但因为“兴趣”这个命题实在太空 洞,不好把握(一个人可能对一门学科一段时间“兴趣”高涨废寝忘食,一段时间后又 冷淡下来,即使像通常说的科学家的科研兴趣,也很难判断,根据我自己与几个教授的 交流,他们也说不清楚,只是说一定要有科学的“兴趣”o(╯□╰)o)故本文不直接谈 论这个话题,而是从侧面敲击。

     我根据自己的经验,整理了一下如下几种学习和研究的境界,当然,境界的划分只是为 了论述方便,实质上,任何一个人都可能同时存在好几种境界的混合,只是比例不同而 已。

 1. 厌学,自然境界:

       1)因为人普遍存在的惰性,特别是当人放松娱乐的时候或者无聊的时候,看一本小说, 看一集动漫就是很“自然”的事,因为那不需要你提供额外的“心理势能”,或者不需要你“努力”,你只要跟着故事走就行了,这是候对物理等“高耗能”的东西自然敬而 远之。 我把这种心态成为厌学心态。当然,任何人,哪怕是物理学家, 都有这种心态 的时候, 但如果这种心态因为种种原因持续的很长很长, 那就是所谓厌学症等学习障 碍了。

另一种情况是,特别对比较敏感的人,对一个学习(特别是理科)问题的思考出现挫 折了,失败了,和其他成功的人一对比或者在自我的高要求的鞭策下,就会产生自责, 自卑,失望的情绪,这种情绪反过来又阻碍了思考的进一步进行,最糟糕的情况就是恶 性循环下自认自己很搓,进入所谓“差生”的行列。

 2. 责任与命运,道德境界:

     这是很多“好学生”的普遍心理,做一个对社会对人类有用的人,一个能报答父母恩惠 的人,一个能承担命运的人,当出现懒惰好玩的心态的时候,头脑中“勤奋”小人和“ 懒惰”小人就开始打架了,最终决定学习时间长短的是两个小人谁更牛。事实上,很多 学生和科研者都有这种心理:玩的时候会觉得有些堕落和可耻。当然,很多时候说自己 堕落只是一种自嘲而已,这也算是一种在学习的鞭策和娱乐的吸引的矛盾和纠结下取得 心理平衡的一种心理补偿机制。

 3. 一帆风顺,功利境界:

      这里的功利不是指世俗意义上功名利禄,而是学术道路上的“功利”性,如“为了作什 么研究以后干什么现在该准备些什么基础知识”,“我一定要成为伟大的物理学家”这 样的功利性。这是很多“好学生”的普遍境界。 和思考受挫敏感自卑相反,这种境界下 一般很有(学术上的)进攻性,很强势,很坚强。对一个问题一定要思考出来,这种韧 性让人肯定能得到每一个小成功,然后心态更自信,面对物理问题更有挑战的激情。这 是社会普遍认可的“好学生”的心态。“好学生”很多都是很显眼的, 他们充分利用课 堂资源和老师交流,得到老师的赞扬和认可反过来更让他们意气风发。

 4. 思考的快乐,当下境界:

       我本科开始一直在想法进入这种当下的境界, 对这种境界的体验在上次寒假的时候达到 了高峰。因为寒假里很清闲,我用了一个寒假确证了我确实能够在没有任何外在压力( 如课程,作业,考试,科研)的情况下拿起一本“非线性物理导论”的书津津有味的看 很长时间,而且我专门在自身心理做实验,我完全不为以后科研要用这些知识的功利目 标,也不是因为我对物理“感兴趣”这样的说不清道不明的命题,而完全是一种为了思 考的快乐而去学物理这样的心境。 这种思考的快乐和侦探推理,下棋谋局的快乐很像,可以说是一种高峰体验,一种思维 极度活跃下的巅峰挑战,当没有外在目的和意义束缚自己心灵的时候,这种纯粹的快乐 或者说“爽”就会自行显现。

5. 至学不学,大道境界:

       纯粹的思考下更容易感知到物理思考的本质,以及“它”的存在。物理的思考和“侦探 ”的思考很像,第一步就是要让自己在大脑里在一瞬间产生无数种可能的解释和图像, 也可以叫“大脑容量”,这是可以训练的,每次学习都是种训练!这个过程修行的越好 ,就越能摆脱思考受挫烦躁自卑的人类本性!(其实那根本不是本性,只是人类历史遗留 下来的集体无意识的一种罢了,和烦躁发怒等负面情绪没有本质不同,修禅的目标从社 会层面讲就是不断修正人类的集体无意识,让人类社会从理性社会进入智性社会的新阶 段) 然后和侦探取证找线索验证猜想一样,物理的思考,或者说科学的思考也是用自己 已有的信息(如老师上课的话,教材的解释,实验的数据)在高度的精神宁静(外物存 而不论,知而不感,一种火山岩浆将要冲破地壳,新的宇宙即将诞生)的内心状态下让“它”(that, 本体,大道,真如,神。。。)“自行”扫描如此多可能解释,然后“ 自行”选择对自己有效的解释,在大脑中拼出一块完整的整体图像!这就是所谓的“理 解”!这个过程我开始也觉得不可思议,真像《学箭悟禅录》里说的那样,至射不射, 不学之学,"你”只能看书,但不能“理解”书,理解是交给“它”的! 在这种境界下,我对所谓物理,所谓科学有了更深的感悟,感到物理是一种特殊的禅和 冥想! 从外在,既物理或者整个自然科学的本性来看,目标只有一个,找到自然界的规律和本 质,用数学把本质揭露出来,发现万事万物之间的联系。如果深入物理的内核,就会发 现,物理其实是一种整合,电和磁的统一,月球运行和苹果下落的统一,物理的思考消 除了心中的万物,又同时产生了新的万物,新的规律,新的世界,这真和道家和禅的那 种“无,却万有”的境界太相通了!这种天地大美,在进入纯思考快乐境界的时候就会 彻底被思考者感受到! 从内在,即从物理学习和思考者本身的精神世界来看,学物理和科学的过程就是一段在 心中自己理解宇宙,整合已知信息,消融心中的万物,又创生出新的信息(对自己来说 的有效“信息”)和世界的过程,我向来很不喜欢老师在上课时强求的统一的“理解” ,“你们怎么还不懂啊?要我讲多少遍你们才懂?”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不相同的意识体 ,理解都是自己内心的实证,都是自己的独有世界,怎么能要求学生在上课的期间就统 一的“懂”呢?我更喜欢各种途径的“理解”,不仅上课,和同学讨论,自己查维基百 科查文献,不是说我看了这些一定就能“理解”,理解是无意识的灵光一现,是独有的 心中世界的消融和再生,怎么可能用意识来强求?这些手段都是造就一种氛围和契机, 提供足够的已知信息,让自己更容易让“它”实现“理解”这个内心实证而已~ 在学习中找到了“它”,就会超越“快乐”或者“兴趣”这个名相,与“大道”和“真 如”在一起。?

       什么是“超越快乐”?用音乐来类比,就是即使听优美如《天空之城》主 题曲那样的旋律感受到“灵魂的震撼与美”,也只是“大道”的毫末罢了,真正的道, 存在于自己用小提琴拉那首曲子时那种用“神意”拉琴,人琴合一的世界中,或者创作 者心中万籁俱寂时创造这组曲调的时刻,这时,各种“震撼灵魂,优美悠扬,净化心灵 ”等名相才会自然流出。天地视万物为刍狗,如果以人的分别心去度量大道,赋予“快 乐,震撼灵魂,优美 ”等各种名相, 那岂不是太可悲了吗。。。所以在学习上要彻底做 到学箭悟禅录里的大道境界,就要忘记名相,忘记快乐,忘记目标和意义,把物理当做 箭,把呼吸当做弓,回归万源之源,回归至一,回归心灵最深处那创造了一切存在的地 方。 物理的思考,是一种高度的精神凝静, 正如庄子《达生》所形容的“虽天地之大,万物 之 多,而唯蜩翼之知”。“道”无法思量,无法描述,它只存在于没有小我的“强迫性” “思维”时候。物理的思考,那种高度的“无”却“万有”的状态,那种让人惊异,让 人感到终极震撼的“它”,正是“道”之所在,“真如”之所在。 最后,用《学箭悟禅录》里的话作结吧, “如果他要自己不可抗拒地朝着这个目标前进,他就必须重新上路开步,走通往无艺之 艺之道。他必须敢于跃入本源,像已经与真理融为一体的人一样,靠真理为生,活在真 理之中。他必须重新变为学生,成为一个初学者。他必须征服征途中最后也是最陡峭的 一段路,经受新的脱胎换骨。如果他历尽艰险而仍安然无恙,那么他的命运便获得了圆 满。他直面浑然一体的真如、超越一切真理的真如、无形无象的众源之源、万物具备的 妙有真空。他融进里面,并从中再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