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清代进士李瑜与梓里人邓斯声(注1)是双料的儿女亲家。 李瑜(1696—1743),字梅若,又字元谨,号东田;大埔党溪唐溪人。雍正七年(1729)广东己酉科举人,次年连捷考取庚戌科进士。以知县分发广西,历任思恩府同知(署任),象州知州(署任)、北流县知县、宁明州知州、泗城府知府。在知府任上因病详请离任调养,至南宁旅次而卒。年仅四十八岁。其第三子三捷(1729—1794),字鲁园,乾隆三十三年(1768)广东戊子科举人。四十八年(癸卯,1783)补广东肇庆府高明县训导。乾隆五十八年(癸丑,1793)需次铨县去任,未及谒选而卒。三捷生三子。其长子名果材(1752—1822),乳名书麟,学名诚,号丕亭;例监生;精岐黄,明解剖,多治奇症,颇负盛名。 邓斯声(1686—?),学名林佳,号振庵。是邓光昭(注2)的曾祖父。邓斯声娶林氏,生七子。其中第四、第六分别名日肇、日干。他们均与李瑜有姻亲关系。 日肇(1716—1800)号基亭,娶李瑜之女,是李三捷的姐夫。李氏(1716—1794)谥庄淑,生五子。其长子勗清(1736—1808)号百江,出生于广西北流县,时李瑜任该县知县。 日干(1724—1767),学名焴正,号贞亭;年仅四十四岁卒于端州书馆。日干生五子二女。其长女名锦(1754—1824),是邓光昭的姑母,适李三捷的长子,成为李瑜的孙媳妇,生六子。 李瑜的一个女儿做邓斯声的儿媳,邓斯声的一位孙女做李瑜的孙媳。可谓亲上加亲。 (根据梓里邓氏族谱及《大埔县唐溪李氏族谱》整理) 【注】 1.“邓斯声”的“斯”有人写作“思”或“师”。今据梓里多部相关的邓氏族(家)谱所记,写作“斯”。 2.邓光昭:梓里“志事堂”(也称“光昭第”)的兴建者。清代嘉庆、道光年间曾长期充当官至巡抚的清代大臣程含章的幕僚。 ——2014.10.25发“大埔论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