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城
我们首先来看看前两年的高考作文的价值导向:
2011年的命题的价值导向归纳起来是:
1、关心国家时政大事,如,课标题,北京题。
2、重视人文情感精神,如,辽宁题,重庆题。
3、关注人生道德素养,如,全国题,江苏题。
4、引导生活哲理思辨,如,广东题,安徽题。
2012年的命题的价值导向归纳起来是:
1、倡导高尚品行,如,北京题,课标题等。
2、思考生活道理,如,全国题,安徽题等。
3、加强哲理思辨,如,上海题,天津题等。
这些价值导向是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的,是人类的普世价值,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是必须提倡的,这一点无需多说,但是,一直停留在此,是不合时宜的,我们总该进步。
道德、责任不是哲学,人文关怀也不是哲学。从欧美国家的作文题的发展趋势来看,走向哲学,是必须的。作文有提高学生思想品位、思维品质的艰巨任务。既然是"指挥棒",就发挥作用吧,当然,这样的任务不是作文,完全能承担得了的。
作文是什么?作文是思想的结晶,是思考的果实。思想是民族素养的重要指标,通过不断的浸染、熏陶,作文在这一点上,是可能起点作用的。
现在的高考作文,程式化、文艺腔泛滥;假大空盛行;只有情调,没有情怀(梁晓声语)。原因是什么?可能很多,命题的引导是有一定的不可推卸的责任的。"被立意"、只证明的现象,是屡见不鲜的,这样的思维是浅表性的。小孩的问题不是大人的问题吗?
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归根结底,就是学生缺乏哲学思考,命题缺乏哲学思想。学生的思想深度,关键在于引导。写作是综合性的创造性的劳动,它是作者思想认识、思维品质、生活体验、知识积累的综合反映,写作是思维的过程和结果,是思想的存在与表达。思想是文章的灵魂,决定文章的价值与生命。蒋方舟说:"一篇有独特观点而又展示考生思考的作文,相信一定会给高分······有独特的想法,我相信这样会吸引阅卷老师的目光。"好的题目,一定会引导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把学生的思想引向更深的领域。好的题目,一定具有可批判性、不只是一个答案、一定与现实生活有联系、与深刻的哲学思想有联系。
以往的作文题多属"被立意","被立意"必然造成"伪写作"。好一点的,只要证明阐释就可以了,其实,是不够的,还要理性辨析、批判性思维,还要用哲学思想方法去分析解决问题,贯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想原则。石修银说:"如果我们的作文都是让学生证明或阐释自己的观点,我们的中学教育又如何培养思想的生命?如何有人格的独立与生命的创造?长此以往,我们社会的思想就不可能丰富多彩,社会亦就不可能活力永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