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学要着重在培养学生自改的能力。
叶老曾在《大力研究语文教学,尽快改进语文教学》一文中指出“假如着重在培养学生自改的能力,教师只给点拔。该怎么改,让自己去考虑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的地位了吗?能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得益的。”“作了文又能自己改,不用请别人改,这就经常处于主动地位,岂不是好?”
人类是社会的动物,从天性上,从生活的实际上,有必要把自己的观察、经验、理想、情绪等等宣示给人们知道,而且希望愈广遍愈好。
把无形的语言写下来成为有形的文字,只要会写字的人,谁又不会?”
叶圣陶说:“养成了自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益的!”
凡是干的、玩的、想的,觉得有意思就写,一句两句也可,几百字也可以,不勉强拉长,也不硬缩短。总之是实事求是,对自己负责。
叶圣陶先生对中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早就做了精辟概括,即要使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的境界。他说:“老师训练必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
著名的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难得“一次成功”,往往要改几次才算数。作了文又能自己改,不用请别人改,这就经常处于主动地位,岂不是好?”他还非常强调培养学生修改自己文章的能力。他说:“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学要着重在培养学生自改的能力。”
“来读书人笔下有通有不通,因教师给改通了的究竟占百分之几,当然没有统计过。”叶圣陶非常注重学生指导,他有一句精辟的话,那就是:“教是为了不教”,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
“作文教学要着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他认为“改与作文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本人。”
“所谓批,无非向学生说几句提示的话,引导他们去思考,改怎么样想才对,改怎么样写才好。所谓改,无非给学生示范,那样想不合适,那样写不妥当,一定要这样想,这样写才对头。”
修改文章是写好文章的重要环节。古人说:“善作不如善改”。——叶圣陶
叶圣陶
说:
我要告诉你,语文教师不是只给学生讲书的。语文老师是引导学生看书读书的。一篇文章,学生也能粗略的看懂,可是深奥些的地方,隐藏在字面背后的意义,他们就未必能够领会。...
叶圣陶
说:
阅读总是‘读’。出声念诵固然是读,不出声也是读,乃至于口舌绝不运动,只用眼睛在纸上巡行,如古人所谓‘目治’,也是‘读’。
叶圣陶
说:
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自能读书,不待老师教;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这样,他们就能适应社会生存、发展的需要。
叶圣陶
说:
在教学中,应该大胆打破教学常规,不唯教材.作文命题的措词上要尽可能形象具体.命题的形式上,还可以把从现实生活中获得的素材,移植到童话,寓言或科幻故事中去.
叶圣陶
说:
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复孜孜,书我不相属。活读运心智,不为书奴仆,泥沙悉淘汰,所取惟珠玉。
叶圣陶
说:
从学生的语言发展的诸多矛盾看,读写能力的发展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矛盾方面,而促使读写能力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一是读写结合,二是大量读写.
叶圣陶
说:
教就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
叶圣陶
说:
我想,教任何功课,最终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假如学生进入这样一种境界:能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能力,岂不是就不需要教...
叶圣陶
说:
最要紧的是看学生,而不是光看老师讲课。
叶圣陶 说:
“语文教学的根在在听说读写,是听说读写之内的挖掘与创新,而不是游离于听说读写之外的花样翻新。”
叶圣陶
说:
参考要有路径,思索要有方法
叶圣陶
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几乎是集会的首席。语文教师教学生作文,要是老师自己经常动笔,或者做跟学生相同的题目,或者另外写些什么,就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的进步.
叶圣陶
说:
教育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
叶圣陶
说:
给指点,给讲说,却随时准备少指点,少讲说,最后做到不指点,不讲说。这好比牵着手走,却随时准备放手。在这上头,教者可以下好多功夫。
叶圣陶
说:
发现了困惑所在,然后受教师的指导,就困惑所在加以解答,其时在内容的领悟上和方法的运用上,都将感到恍然有得的快感;对于以上的尝试,这是有力的帮助和鼓励。
第斯多惠说:“我们认为,教学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作文是学生的心智创造,离不开认知情感的依托。教师的评价过程也应是激励、唤醒、鼓舞的过程,让学生充分感受教师对自己充分期待的过程,这是促进情感稳定性的策略。
《古人云》作文成功之路,就是人格完善之路。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期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苏霍姆林斯基
写作文这个事,不是事先输入到大脑中的一个概念,到用的时候,不管具体情况如何,当啷一下子拿出个现成的,而是要用我们的感觉器官去认识事物。认识之后,在大脑经过加工,再拿出来。这样写能写得真真切切,符合实际,写作才能成为一种享受。——魏书生
恩格斯的经典著作说:“语言是思想的直接体现。”
把修改文章立意为重点:
上海市特级教师于漪同志曾说:“文以‘意’为主,‘辞’为从,意在笔先,辞随意生,只有对客观事物有正确、全面、深刻的认识,只有思想上十分清晰,语言才会明确、生动、流畅。”
一篇文章能不能感人,起教育作文,立意好坏关系重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