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证(支气管哮喘) [通治方]
蜜炙麻黄9克 光杏仁9克 生熟地各12克 山萸肉6克 五味子3克 干姜3克 旋覆花9克(包) 生甘草3克 寒,加附片9克、黑锡丹9克(包煎);热,加黄芩9克、地龙9克、桑白皮9克;阴虚,加沙参9克、麦冬9克;痰多,加白矾6克、半夏9克 ;痰不易咳出,加白芥子6克、炙远志6克;动则喘甚,加补骨脂9克、核桃肉9克;湿重,加川朴9克、半夏9克。 姜春华:对正在发作的病员我自组一方,来自古今民间及日本、朝鲜单方,将其中治喘有效药合在一起,名截喘方,药物是: 旋覆花9克 鼠鞠草15克 全瓜萎15克 防风9克 合欢皮15克 老鹳草15克 碧桃干15克 五味子9克 野荞麦根15克。 气虚,加黄芪30克、党参15克;阴虚,加生熟地各15克;痰多,加半夏9克、贝母9克;干咳,加玄参9克、麦冬9克;热证,加竹沥30克 、石膏30克;寒证,加附子9克、肉桂3克。 [辨证方]
张仲景:射干麻黄汤,治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 射干13枚(一法9克) 麻黄12克 生姜12克 细辛 紫菀 款冬花各9克 五味子6克 大枣7枚 半夏(大者,洗)8枚(一法25克) 上9味,以水3600毫升,先煮麻黄两沸,去上沫,纳诸药,煮取900毫升,分温3服。 《金匮要略》卷上 沈仲圭:我认为此病以冷哮为常见,其症呼吸急促,喉间痰鸣,痰清而稀,胸膈满闷,舌苔白滑,脉象浮紧,治宜温肺散寒,豁痰利窍 ,费氏鹅梨汤主之。方用:杏仁、苏子、蒌仁各9克,当归6克,半夏9克,橘仁4.5克,茯苓9克,梨汁1杯(冲入),钟乳石12克,麻黄6 克,桑皮9克,水煎。
张璐:治冷哮痰喘,用胡椒49粒,入活蛤蟆腹中,盐泥煅存性,卧时分3次醇酒服之。羸者凉分五七服,用之辄效。若有伏热者误用, 喘逆倍剧,不可不辨。
2、虚 证 王文鼎:但见脉上部浮数,下部两尺沉细,为上盛下虚,以下虚为主,治宜大补肺气,纳气归肾,予全真一气汤衍化方:人参30~60克 (或潞党参60~90克),熟地30克,山萸肉12克,麦冬15克,五味子3克,怀牛膝10克,白芥子6克,生姜5片。临床曾用此方治愈或控制多 例此型远年哮喘患者。如一例年仅20岁,病程17年的女性支气管哮喘患者,经此方治疗月余,竟获近期控制之良好疗效。
郭子光:参蛤散加味,治疗10多例顽固性支气管哮喘病人,均获得良效。
上药共研细面为一料药,密装备用。每次4~6克,每日3次,开水送下。舌质红,苔薄黄者,去肉桂,加女贞子30克、枸杞子30克。
3、实 证 傅再希:余临证遇哮证,自拟一方,每获良效。药用:麻黄、小牙皂(炙,去皮弦)、川朴、陈皮各6克,白芥子(炒,研)、姜半夏、茯 苓各9克,细辛、甘草各3克,生姜3片,红枣3枚。如系热邪诱发,兼见口渴、面赤者,麻黄、细辛、牙皂、白芥子亦可应用(分量不变) ,只须方中配以石膏24克、黄芩9克,切不可全用寒凉药,这是余治疗哮证的一点经验。
[食疗方]
雪梨汁1杯 生姜汁1/4杯 蜂蜜半杯 薄荷细末30克和匀,用器盛,重汤煮1时之久,任意与食。 《幼幼集成》卷三 龚廷贤:治吼积方。用鸡蛋1个,略敲碎损,膜不破,浸尿缸内三四日夜,取出煮熟,食之神效。
|
|
来自: 学中医书馆 > 《1、内科药方(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