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大业末年,李勣十七岁时从翟让起义于瓦岗。李密归唐,他以户口土地籍账,由李密交李渊,授黎州总管。后降窦建德。620年自拔归唐。从李世民伐东都,战功卓著。唐太宗即位,任并州都督、通漠道行军总管、尚书左仆射、司空等职。 后世论唐代名将,必称“英卫(李靖封卫国公)”。他饱经世故,善于趋避,左迁叠州都督时,奉诏即付,竟不还家。高宗欲立武昭仪(武则天)为皇后,大臣多反对;高宗征求他的意见时,他回答说:“此陛下家事,何必更问外人。”因此,李勣礼遇隆重,一生没有遭到什么挫折。 所造坟墓按照汉代卫青、霍去病故事,形似阴山、铁山及乌德鞬山,矗立在陕西礼泉县九嵕山下。 760年,唐肃宗把他与李靖一起,誉为历史上“十大名将”之一,配享武成王(姜太公)庙。 李勣对医学也很有研究,曾奉命与许敬宗、苏敬、于志宁等人编修《新修本草》行于世。另又有《脉经》一卷,系徐氏自撰之书。 据《新唐书.李勣传》记载,李勣临终前,他的弟弟李弼去看望他,李勣命奏乐宴饮,列子孙于堂下,他单独对他的弟弟谈话。他的谈话,前人记录了下来。 我死,布装露车载柩,敛以常服,加朝服其中,倘死有知,庶著此奉先帝。明器惟作五六寓马,下帐施幔,为皂顶白纱裙,中列十偶人,它不得以从。众妾愿留养子者听,余出之。葬已,徒居我堂,善视小弱。苟违我言,同戮尸矣! 我要死了,有些话要说。担心在一片悲哭声中不能把话说完,所以同你一个人诀别。过去,房玄龄、杜如海、高季辅等人,都辛辛苦苦积攒了很多的财产,希望留给子孙后代。结果,全被不屑子孙挥霍一尽了。我把我的这些子孙托付给你,你应该严格监督,有操行不端、结交坏人的,一律斩首,然后报告给我。不要让后人笑话我,就像我笑话房玄龄、杜如海那样。 我死后,就用没有车篷的车装载我盖着白布的棺木,棺木中尸体穿上平时穿的衣服,再加上朝服一套。死后若有知觉,希望穿上它去拜见先帝。随葬的器物,只须五六匹马,地宫里使用的惟帐,顶用黑布,四周用白纱,帐中再放十个木偶。此外,别无它物。 姬妾中,有愿意留下养育子女的,听便;其余的,全部放她们回自己的老家。丧事办理完以后,你就搬到我家里居住,帮我抚养、照顾弱小的子女。 希望不要违背我的意旨。如果违背,就如同杀戮我的尸体一般。 在李勣这个遗嘱中,以房、杜后人的惨痛教训教育子孙,用反面教员让他们因以为戒。这种别具一格的教育方法是有可取之处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