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勤军官
网上有一篇无根据的文章说他在意大利战斗,获得维多利亚十字勋章,被称为印度战神的文章完全没有根据 ,英印陆军二战中只有16个人获得这种勋章,完全没有他的名字 。
裙带高升
在此以前,考尔就已经设法结识尼赫鲁。尼赫鲁于一九四五年最后一次从监狱中获释并前往西姆拉会见英国总督蒙巴顿伯爵的时候,考尔就拜见了这位未来的总理。从那以后,一直到一九六二年的溃败,考尔能够随时得到尼赫鲁的接见,而且同他有着亲密的私人关系,他的事业也因尼赫鲁对他经久不渝的宠信而扶摇直上。考尔在很多方面确能使尼赫鲁对他产生好感。他机伶、漂亮、能说会道;他不但同尼赫鲁一样,是个克什米尔的婆罗门,而且还是印度总理的远亲:尼赫鲁家族的姓就是考尔,他的夫人也是考尔家族的人。 此外,考尔是个某种程度上的民族主义者,这又使他同那些具有类似桑赫斯特背景的同僚军官们有很大区别,后一类人仅仅是爱国主义者而已。
印度独立后,考尔向上爬得很快,他首先得到的是政治上的重用,并辅之以军事上的任命。一九四六年底,他被任命为负责陆军印度化(到那时为止,在陆军中英国军官自然还占压倒多数)的委员会的秘书;接着又被派到华盛顿担任武官,其后又充任了驻联合国的印度代表团的军事顾问。一九四八年,他回到印度。这时,他希望能让他指挥一营步兵,参加克什米尔战争,但又没有成功,结果是让他领导克什米尔民兵。后来,他同当时的克什米尔邦首席部长谢赫·穆罕默德·阿卜杜拉闹翻了。尼赫鲁把考尔调开并予提升,让他指挥一旅步兵——这次他终于调回陆军。如果考尔要在部队中继续得到提拔,这一着是必不可少的。此后,政治和军事上的任命交替进行;不久,他被派参加在朝鲜的中立国遣返委员会;接着,被提升为少将,并指挥第四步兵师。在传统上,担任一个师的指挥工作,是被提升为少将以上军阶的必要条件,因而这是考尔生涯中又一个关键性步骤。
一九五九年五月,考尔又一次被提升,这次是违反蒂迈雅将军的意愿,被提升为中将并担任陆军总部中的一项要职。当时,军需局长——这是一项主要的参谋官职,由中将衔军官担任——出缺,为考尔的晋升提供了机会。还有两名少将,普·辛·贾尼(P.S.Gyani)和库马拉曼加拉姆(P.P.Kumaramangalam),资历都高于考尔,这是考尔晋升的障碍。蒂迈雅推荐贾尼担任军需局长。贾尼虽然过去工作成绩优异,但未指挥过步兵师,而根据陆军的晋升惯例,这二点却是提升中将的先决条件;根据这一条,国防部长克里希南·梅农驳回了蒂迈雅的荐举。这样,就只剩下库马拉曼加拉姆挡住了考尔的前程,而要取代他则会招致人们的反感。库马拉曼加拉姆不但过去工作成绩优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荣获过维多利亚十字勋章(库马拉曼加拉姆于1942年5月在北非战场获得了这枚勋章。 ] ,而且还出身于一个具有相当政治影响的家庭。 [ 注:他的父亲是苏布哈拉扬(Subharayan)博士,是马德拉斯邦的国大党领袖 ] 解决的办法是创造另一个需要晋级的空缺。结果就这样办了,库马拉曼加拉姆担任了军务局长。道路已经扫清,蒂迈雅再也不能够——除非他想因这件事引起一场争执——阻挡考尔提升为军需局长;驳回蒂迈雅的荐举而提升考尔为中将这件事,对蒂迈雅来说,已经可以构成足够的理由来同梅农摊牌。蒂迈雅如他后来对朋友们所讲的那样,由于一时的冲动也由于他已“忍无可忍”,写下了辞呈并递交给总理。塔帕尔继任为陆军参谋长;不但如此,又不顾蒂迈雅的积极反对,任命了考尔为陆军总部参谋局长,这个职位在当时的军事领导层中仅次于陆军参谋长。
考尔这时已成为在军官中起很大分裂作用的人物。在多数的军官食堂中,只要一提“你是亲考派,还是反考派?”的问题,大家就心照不宣。考尔又喜欢夸耀他和尼赫鲁的接近。一位高级军官曾悻然地说过:“考尔常常吹嘘这一点,他公开地吹嘘这一点。我们也常看到他总是去看望总理,他老是晚上去,晚上是总理感到最轻松的时候。”从官场的角度来看,这种接近既是考尔权势的证明,也是他的权势的来源。由于考尔是个从无实战经验的军人,因此人们对于受到公开宠爱的人的怨恨在他身上就表现得更加强烈。长期以来,他的同级军官虽然看不起他,但对他还有些亲切感,这时亲切感也消失了。考尔还进行了迫害恪守英国军队传统的战争勇士萨姆·马内克肖少将的运动,这个被他迫害的人后来是孟加拉的征服者,印度第一个陆军元帅。
兵败撤职
1962年10月,中印边境战争全面爆发。考尔主动要求到前线担任第4军军长,他不顾基层将领反对,强行越级下令第7旅前往克节朗河作战,结果导致该旅后来在数小时内被解放军52师(现成都军区战备机动师-第149师)摧毁。
后来考尔带着一帮参谋来到瓦弄,在这里他又指挥一个旅发起进攻,结果被丁盛的54军打的全灭。在坚守西山口的问题上,他又狂妄自大,不听蒂迈雅的忠告,导致摆成长蛇阵的3个旅被各个击破,阿萨姆平原一片恐慌。战后,考尔被勒令永久退役并接受情报部门的调查,甚至被停发了退休金。著有为自己辩解的回忆录《不为人知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