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教史话”之一百六十三:姚崇的《遗令诫子孙》

 杏坛归客 2015-02-01

姚崇(650721年),本名“元崇”,字“元之”。避唐玄宗开元讳,改名“姚崇”。河南三门峡陕县

父姚懿,曾任硖石县令。祖籍江苏吴兴,因先辈世代在陕州为官,遂定居陕州硖石(今属河南三门峡陕县硖石乡)。

姚崇出身于官僚家庭。年轻时喜好逸乐,年长以后,才刻苦读书,大器晚成。历任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四朝宰相,有救时宰相之称,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宰相。特别是在玄宗朝早期为相,对开元之治贡献尤多,影响极为深远。

姚崇二十岁时,父亲病故,随母亲迁回汝州梁县广成。姚崇继承了父亲的尚武遗风,每日以习武为功课,经常同乡里少年一起到山野射猎比武。十数年坚持不懈的锻炼,炼就一身强健的体魄和勇猛无畏的精神,诸般兵器无所不通。

后来,饱学之士张憬藏游学路经广成,落脚姚崇家。见姚崇气宇轩昂,眼神里透出一股灵气,非一般山村野夫可比。但与之交谈起来,却感到他知识贫乏,文理欠通,力劝姚崇好好读书,增长识见,并鼓励说:“广成是上古贤人广成子所居之地,黄帝曾问道于广成子。你将来当以文才显名,很可能作到宰相一级大官,不要自暴自弃,要好自为之!”

从此,姚崇潜心修文,刻苦攻读,学业大进,后以门荫出身,应下笔成章制举,授濮州司仓,步入政坛。

姚崇自幼受父影响,孜孜好学,胸怀大志。长大入朝论政,答对如流,且下笔成章,得到武则天的赏识。初拜侍郎(四品官),后连续升迁,成为武则天、中宗(李显)、睿宗(李旦)、玄宗(李隆基)四朝宰相,是中国封建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

 

 

姚崇于开元四年,即716年辞去相位。在去世之前,先分其田园,令诸子侄各守其分,然后撰写了《遗令诫子孙》。

 姚崇连任四朝宰相,位极人臣,久享荣宠,深知“富贵者,人之怨也”的道理,他告诫子孙说:

“不要贪恋富贵禄位,总不知满足;而要以范蠡和疏广那样的人为榜样,急流勇退,知足知止。在位高恩厚之际,时时要有一种忧惧意识,而不是忘乎所以,恃权骄纵。”

对于一些官贵人死后,子孙因为无学无能,以至沦为贫寒,或者为了一些小的遗产而相争,姚崇深为痛惜。他要求子孙在他死后,如同在他生前一样,兄弟相敬,以保家亢族。

他要求子孙在他死后,要俭葬。他说:“死者无知,自同粪土,何烦厚葬,使伤素业。若也有知,神不在柩,复何用违君父之令,破衣食之资。”

他告诫子孙,死后不要抄经铸佛像、设斋施佛。你们将来死的时候,也要教育子孙按照我说的这样去做。

            《旧唐书.列传》第四十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