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培养心灵手巧的孩子?

 小新绘本馆 2015-02-01
《家教焦点》

如何培养心灵手巧的孩子?
袁仲尼
 
       做父母的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聪明伶俐,多才多艺呢?于是,家长们忙着教孩子认字、数数……进行早期教育;忙着给孩子报表演班、报钢琴班……让孩子学习各种才艺,这些固然对孩子的成长有好处,但有一个既简单易行,又可以促进孩子智力发展的方法,却常常被家长忽略了,那就是让孩子动手。
      我们常说“心灵手巧”,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手和脑之间的密切关系。人的大脑中,有一些特殊的、最积极的、最富有创造性的区域,当双手从事一些精巧的动作时,这些区域的活力就被激发出来。手的动作又是和思维活动直接联系的,信息从手传到大脑,又由大脑传到手,促进和作用着思维发展。
      因此,要培养一个聪明的孩子,就要从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做起。动手,是孩子成长的基础,是孩子智力开发的“头脑体操”。动手促进着孩子观察、注意、记忆、想象、思维、言语等综合能力的发展。可令人遗憾的是,现在的家长们,要么“好心”地剥夺了孩子的动手机会,什么都由父母包办代替;要么不明白什么是动手能力的训练,以为让孩子学学乐器,练几样特长就是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殊不知,这是害了孩子,误导了孩子。如果你真爱孩子,如果你真心希望你的孩子聪明,那么请创造条件,让孩子施展小手。
 
训练手,要依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特点进行

郑女士,37岁,某医学院育儿专家
        儿童的智能在他们的手指尖上,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指的动作越复杂,就越能促进脑神经的发展,可以说训练了手就是训练了大脑。那么,如何训练手呢,不少专家都认为应当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特点进行,随幼儿的生长发育规律展开手的训练,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使孩子一步一步成为一个心灵手巧的人。
        孩子在婴儿阶段学会用手的规律一般是:4-5个月时,孩子能够有意识地控制伸手,可能会同时向物体伸出双臂,并用双手抓住。6个月后,孩子可以用双手抓住物体,或是将物体夹在手指与手掌之间,但灵活控制能力还不强。这时,孩子开始用自己的手学习吃东西。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有了很大的发展,能够抓起小食品,放在自己的嘴里。8个月起,孩子的抓握精确性越来越好。到了9个月,不再把东西夹在手指与手掌之间,而是夹在拇指与食指间。到了8~10个月,孩子开始学习操作能力,可以在物品上进行挤、拍、滑动、捅、擦、敲和打。喜欢用手探索能拿到的东西,包括食物等,可以涂抹或倒出流质的东西。可以准确地把许多固体小东西放入嘴里,如塑料玩具或盖子等。随着孩子操作能力的提高,孩子不再喜欢把东西放进嘴内,转而开始玩一些像拍饼这样的游戏。同时孩子也学会了拍手欢迎,摇手告别。   
        父母要注意观察婴儿逐步学会用手的这些特点,有意识地加以训练。比如在他手开始抓东西的时候,给他玩能够握紧的手摇铃、波浪鼓等。在孩子可以自己抓东西往嘴里放时,尽量给他提供自己拿东西吃的机会。在孩子七八个月时,注意训练他的爬行,爬行被专家们视为非常关键的时期,因为四肢并用,不仅可以训练手眼协调能力,还可以刺激两个脑半球的相互联系和发育。在孩子开始热衷于用手去摆弄物品时,,给他提供大小不一,形状各异,质地不同的玩具,让孩子尽情地“抛洒”、敲打。
        到了幼儿阶段,孩子每添一岁,手也随之“成长”,更需要作父母的用心训练。1~3岁阶段,孩子由摇摇晃晃地走,变得步履稳健;由躲避大人喂饭,变得能舞勺弄筷地自己吃;由抢着往身上套衣服,变得能简单地脱衣、穿衣……你可以欣喜地看到孩子由被照料到自己来的成长,这其中,孩子的双手也逐渐由稚拙变得灵巧。爱撕破书页,能堆积木,涂写的兴趣很浓,喜欢玩沙、玩粘土、玩水等,可以用粘土做出蛋糕和汤圆。手臂的运动也变得很灵活,能投射,也能在单杠上吊挂。   
        这个时期的孩子处于动作性时期,他们喜欢各种操作性和探索性活动,好奇心强,有一定的破坏性。可以准备些旧杂志让孩子随意地撕,鼓励孩子在纸上涂涂画画,带孩子玩水、玩沙,捞小鱼等。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些小动作玩具,如:积木和积塑、动物玩具、交通玩具、珠类玩具、电动玩具、木偶玩具、翻绳等,这些玩具可以锻炼孩子的小肌肉动作,增强孩子的动手能力。还可以和孩子一起玩一些趣味性强的动作性游戏。如:家长和孩子一同做撕纸游戏,把纸撕成长条做面条或老爷爷的胡须。家长为孩子画好苹果、房子等轮廓线,让孩子把碎纸贴在轮廓线内。让孩子在撕撕贴贴中锻炼手指的灵活性。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如自己穿脱衣服、折叠衣服,学习系鞋带、扣钮扣,自己剥蛋壳或帮父母剥葱、蒜、豆子,用钥匙开门,开关家具抽屉等,都有助于小手变得能干起来。
        需要特别提醒家长的是,3岁是一个关键时期,3岁被说成是“一切的出发点”,也被视作幼儿动手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个时期,家长要特别注意观察孩子用手能力的发展,注意多方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3~6岁阶段,这个时期的孩子,处于自我中心时期,比较关注自己的能力,善于模仿,活动量大,开始了学习活动,并在各种操作活动中建立起初步的概念。这个时期的孩子,手脚灵活度进步明显。开始对道具发生兴趣,对于剪刀、锯子、锤子、画笔等使用手指的工具都喜欢摆弄,并且对工作性、结构性的游戏乐此不疲,非常喜欢剪纸,或是用浆糊贴纸,用小刀削木棍,用锤子钉东西。能自如地玩模型玩具、拼图游戏、陀螺、投球、单杠等能显示手的能力的游戏。能顺利地使用蜡笔、铅笔,对绘画的兴趣极浓,常有让大人惊叹的佳作出现。开始对动植物表现出强烈的关心,对大自然充满了好奇。
        这个时期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家长应注意这样几点:
一是放手让孩子去“动”。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的手脚愈加灵活,他们的好奇心愈加强烈,喜欢到处东碰西摸,经常搞破坏,闯祸,比如剪坏了窗帘,拆坏了闹钟,弄乱了厨具等等,遇到这种情况,家长一定不要惟恐孩子闯祸或出危险,就这也不让动,那也不让摸,把孩子的双手禁锢起来。正确地做法是,放手让孩子去动,并给予适当的指导。比如当孩子喜欢上用剪刀剪东西,用锤子钉东西时,大人要多加观察,教给孩子安全使用手工工具,并在操作技能上扶孩子一把,比如帮孩子掌握结构操作中的插塑、编织、粘贴等技巧,鼓励孩子大胆地试,在摸着摸那中锻炼手的灵活性。
二是多让孩子做手工游戏。幼儿阶段,游戏是孩子的主要活动,是孩子生活的一部分,动手能力的培养应该在游戏中进行。如绘画、剪纸、折纸、制作玩具、搭积木、制作陶艺等都有助于激发孩子动手的兴趣。
        三是让孩子参加做家务。大人做家务时,不妨让孩子也掺和一下,做一些能做的事。如打鸡蛋、做汤团、包饺子、剥花生、择菜等。当然让幼儿参与做事,不要太注重做得怎样,主要是激发孩子对动手操作活动的兴趣,让孩子把劳动当作游戏,从中体验到动手操作成功的快乐。
        四是让孩子在大自然中锻炼动手能力。带孩子出去郊游时,可以和孩子一起做些自然科学小试验,如,用塑料袋“捞空气”,用小镜子观察光的反射,用铁片和纸片在水中比较沉浮等。还可以和孩子一道捕捉昆虫,让孩子观察一下它的特点,告诉孩子它有什么习性,将之带回家后,让孩子动手把它制成标本。也可以让孩子采集一些植物,回到家中,同孩子一起将之做成书签。这样,让孩子既动手又动脑,手脑并用,启迪孩子的智慧,培养孩子动手动脑的能力。
 
 让孩子在“破坏”中锻炼动手能力

何先生,35岁,研究生学历,某机关副处长
           何先生儿子小伟今年刚上小学,放着家门口的学校不读,却舍近求远去了另一所学校,原因仅仅是那所学校有小伟喜欢的无线电兴趣小组。何先生和有些家长不同,不仅支持孩子从小“不务正业”,还纵容孩子的“破坏”行为,他沾沾自喜地说:“这小子像我,我小时候就特别爱搞‘破坏’,经常拆卸东西,要不怎么会选择学工科呢,我觉得小孩子就应当鼓励他在‘破坏’中锻炼动手能力,我看过一个对创造发明者的调查资料,这些成功人事40%童年时代有过拆卸的‘破坏’行为。”
        可能多少有点遗传基因的缘故,我儿子从小就淘气好动,好奇心很强,特别爱鼓捣东西,什么都想动动,什么都想拆开看看。他玩过的玩具只要能拆的基本都拆过,30多辆玩具小车全部拆得七零八碎,会打鼓的小熊,会叫的小狗,会下蛋的母鸡……都被他开堂破肚,七拧八卸过,有的被儿子折腾一番,又恢复了原样,有的从此就成了“残疾”,经常让他妈妈心疼地直叫,“你也不管管你儿子,好好的东西拆成这样,整个一个败家子”。因为有的玩具是朋友从国外带回来的,比较新奇和贵重,可儿子才不管那么多呢,什么玩具到了他手里,玩不了两下子,就拆成了一堆散件。
        因为有我的暗中保护和纵容,儿子拆卸东西的劲头很足,让你防不胜防。我的剃须刀,他妈的电动梳子,他外公的按摩器都被他拆坏过,比较离谱的是,他4岁多时,他舅舅过生日,几家人在一起聚会,他不知道什么时候,盯上了他舅舅家新装的一部多功能电话,在那悄无声息地拆卸起来,直到他舅舅的手机响了,朋友们抱怨祝福的电话打不进来,才发现是他搞得破坏。这下有点让人生气,妻子拉过儿子来就想打,我制止住了。不过这倒是引起了我的反思,我想不能光让孩子这么由着性子乱拆乱卸,还应当给孩子以指导,让孩子在“破坏”中锻炼动手能力,在“破坏”中增长智慧。
        后来再买玩具时,我就比较注意选购可供孩子动手拼搭的建筑玩具,可让孩子拆、装的组合玩具,这样既满足了孩子的好奇心和动手愿望,又不致于造成太大的破坏。另外,我还注意收集一些无毒无害的废旧物品,比如,旧挂历、各种纸盒,包装袋、矿泉水瓶子、瓶盖、鸡蛋壳、用坏的闹钟和手表、不用了的旧电话机、电扇、收音机等,还给孩子准备了一些自然材料,像泥沙、石子、树叶、玉米棒、麦杆等。一方面给孩子创造一个搞“破坏”的天地,由着孩子拆拆卸卸,保护好孩子这种创新行为的萌芽。另一方面,又引导孩子在破坏的同时制造,使孩子的动手能力真正得到锻炼。很多时候,我和孩子一起拆东西,比如一起拆收音机,边拆边给儿子讲收音机的原理,儿子对无线电的兴趣,就是从拆收音机开始培养起来的。还有跟儿子一起搞小制作。先从简单地制作起,用旧挂历做帽子,用蛋壳做不倒翁,用纸盒做家具,用泥沙、树棍做沙盘等,然后再教孩子组装拆开的东西,比如组装玩具小汽车。慢慢地我发现孩子的兴趣逐渐由破坏转移到了组装和制作上,他能成几个小时地在那鼓捣一个东西,当他自己组装的帆船下水起航时,他高兴得手舞足蹈,叫啊,跳啊,连我们大人都被感染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模拟的东西对儿子来说太不“解恨”了,他又瞄上了各种各样新奇的东西,亲戚们不管谁换了新款的手机,他都要摸一摸,玩一玩各种功能。家里的电脑、照相机也常被他看来看去,让我们胆颤心惊,惟恐又勾起他的破坏欲,好在,儿子懂事了,我告诉他拆东西要事先报告大人,他倒不随意破坏了,只是比较注意观察、探究了。儿子这种好奇还真有好处。我买了台照相机,带儿子逛公园,正照着相,突然镜头模糊起来,咋调都不是,急了我一头汗,儿子说,让我看看,我有点不相信他能看出来什么名堂,但还是鼓励地把相机递给了儿子,儿子三摸两摸,就兴奋地说:“好了!”我一看,可不,镜头又恢复了清晰,儿子告诉我,只是我无意按动了一个机关,把功能调到了近视上。没想到儿子动这动那还真派上用场了。
        为了满足儿子愈来愈强烈的动手欲望,我给他报了少年宫的无线电班和航模班。老师经常夸我儿子灵性,用工具在行,识图能力强,制作东西手巧,我心里话,这都是从小爱搞“破坏”练的。
 
让孩子在劳动中锻炼动手能力

容女士,34岁,本科学历,某公司总经理助理
        容女士家有房、有车,两口子收入颇丰,属于那种中产阶层,很难想象这样家庭出来的孩子一点都不娇气,爱劳动,会做家务,心灵手巧。我到容女士家吃过饭,菜盘边上那精巧的面泥捏出来的豌豆花让我忍不住摸摸,容女士一脸自豪地告诉我,这是她5岁女儿的杰作,让我说不出的惊叹。
        容女士性格率直,快言快语,说起让孩子在劳动中开发智力,锻炼动手能力,有许多的感慨。
你看这两天的电视新闻了没有新入校的大学生,有不少都请了保姆,帮助料理生活,这不是高分低能又是什么。还有前不久羊城晚报登了条新闻你看了没有,广州市小学生才艺表演,有个小学生表演的是做板面(一种面条),获得了一致好评。我觉得这种导向对,我们一说才艺就是吹拉弹唱,而劳动中所表现出的才艺却被忽略了,这对孩子的成长很不利。我们现在的孩子太缺少劳动这一课了,其实劳动不仅是一种品德的培养,也是一种动手能力的培养,一种智利的开发,我对我女儿蕊蕊的教育就很注重这一点。
        从小我对我女儿的做法就是,她能做的,大人就不替她做。不到1岁,她就老是抢筷子和勺子,跃跃欲试地想自己吃饭,我就给她准备了个适合她坐的小椅子,放在桌边,让她自己吃饭。我女儿不到两岁拿筷子就非常自如了,这对她以后小手灵巧地做这做那很有帮助。到了三四岁,穿脱衣服,收拾玩具,抹桌子扫地,帮我们拿报纸、端茶水,都能干了。你别看我这人性子很急,但鼓励孩子做事方面却很有耐心,比如,有一次,等孩子系鞋带出门,我足足等了快20分钟,保姆都看不过去,要上前帮忙,我没让,就让孩子自己一遍一遍地系,直到系好。还有我做家务的时候,喜欢招呼孩子一起动手,我做菜会喊女儿,“蕊蕊,帮妈妈剥葱好吗?”我洗衣服,会喊女儿“帮妈妈晾衣服好吗?”我们双休日回她外婆家包饺子,都有她参加,每次她都很认真,刚开始包的不是破了皮,就是捏不住,慢慢地就像个样子了,比我包得都好看。就从包饺子开始,女儿爱上了捏面泥,,捏小人,捏花草,捏动物……因为喜欢捏面泥,又喜欢上了画画,你看这都是一连串连锁反应。
        通过做这些事,孩子的手明显地巧多了,对她学习其他的东西大有好处,比如,我孩子学钢琴,一练指法就像模像样,老师问,这孩子是不是练过。还有学电脑,她的键盘操作也很灵活,我觉得这些都和孩子平时做事,锻炼了手的能力有关系,而手的锻炼又刺激了脑的发育。因此,我的体会是:家长不要什么都替孩子做,轻而易举地剥夺了孩子劳作的快感,动手的体验。
《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