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万万没想到,开封城惊天大秘密!

 玉峰山 2015-02-01

万万没想到,开封城惊天大秘密!

 作者:jenny

开封城

城摞城

地下埋有几座城

开封城摞城

龙亭宫摞宫

潘阳湖底埋有几座宫

地下埋有几座城?

大量的考古勘探和发掘表明,开封城下共埋有六座城。它们分别是:战国时期魏的大梁城、唐代的汴州城、五代及北宋时期的东京城、金代汴京城、明代开封城和清代开封城。这些城池按照时代由早到晚,地层自下而上的顺序叠压在了一起,构成了开封“城下城”、“城摞城”的奇特景观。

魏国都城大梁城

大梁城是开封最早的城,是战国时期的魏都大梁城。大梁城在目前开封地面下12~14米处。大梁城不仅是开封城市史上第一个有明确记载的城市,也是开封城市史上第一个有史可考的国都。据《竹书纪年》等史书记载,雄心勃勃的魏惠王于惠王六年(公元前365年)将国都由安邑(今山西夏县)迁至开封,在此兴筑了大梁城。

唐朝重镇汴州城

开封城下自下而上摞着的第二座城池是唐代的汴州城。唐朝重镇汴州城在目前开封地面下10~12米处。隋唐时期,是开封城市史上又一个大发展时期,特别是大运河开通以后,位于运河要冲的汴州,更是得此良机,很快发展为中原地区的一大军事重镇。

北宋都城东京城

今开封城下自下而上摞着的第三座城,就是规模最大、蜚声中外、气势磅礴的北宋东京城。北宋都城东京城在目前开封地面下8~10米处。

北宋东京城是在后周时期东京城的基础上修筑而来的。北宋定都开封之后,由于开封地处中原,地势坦荡,四周无山峦天险可守,是古代建都的大忌,因此北宋王朝除派40万重兵常驻开封外,还对东京城进行过多次大规模的增筑和修葺。大量的考古勘探发掘表明,北宋东京城分外城、内城、皇城三道城墙,形成了层层套叠、壁垒森严的宏大气势。外城,是东京城军事防御的第一道屏障,经考古实测,呈一南北稍长、东西略短的长方形,四墙全长约29120米。

金代汴京城

开封城下自下而上摞着的第四座城池为金代的汴京城。金代汴京城在目前开封地面下约6米处。靖康元年(1126年)的宋金战争之后,北宋王朝轰然崩溃,南宋政权定都临安(今杭州),偏安江南,江淮以北的中原诸地从此更鼎易主,落人金人统治。金人立国期间,都城曾几易其地,其中金废帝(完颜亮)和金宣宗(完颜殉)二帝还曾短时期定都汴京(今开封)。

明代开封城

开封城下自下而上摞着的第五座城池是明代的开封城。明代开封城在目前开封地面下5~6米处。明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遣大将徐达攻下开封,改汴梁路为开封府,号为北京。明初曾在金汴京城的基础上对城墙进行加高增筑,除墙体仍为夯土外,城墙外表还全部用砖垒砌,使之成为一座名副其实的砖城。

清代早期的开封城

叠压在今开封城下最上面的一座城池为清代开封城。清代早期的开封城在目前开封地面下深约3米处。

清代开封为河南省的省会(可怜我大开封如今已被郑化了!!),是全省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康熙元年(1662年),清政府对在明末特大黄河水患中惨遭毁坏的开封城墙进行了复建,复建后“各门营建一如旧制”,城市格局无大的变化。道光二十一年(141年),黄河洪水再袭开封,大水围城达八个月之久,开封城墙遭洪水冲刷再次破烂不堪,部分墙体被淤埋在泥沙之下。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清政府遂再次对开封城墙进行加高修葺,本次修葺之后,就是今天人们所看到的开封城墙。

门摞门

今天开封城墙的东门和西门,仍分别叫做宋门、曹门和大梁门,其名称就是源自唐代的汴州城。另经考古调查和历史考证,其门址的位置较唐代也没有变化。另外,在今开封新街口一带的文物勘探中,还发现明代的午门遗址、金代的五门(承天门)遗址、与北宋时期的宣德门遗址在同一位置相叠压。不仅如此,最新的考占资料还证明,就连古时人们登城所使用的马道也摞在了一起。2000年5月,在开封城墙两门北侧古马道遗址的发掘过程中,在同一地点发现有不同时期的三层古马道上下相叠,宛如“叠罗汉”,为开封“城摞城”、“门摞门”现象的研究增添了确凿的实证。

在明清遗址上建起的大梁门

宫摞

在今日开封著名的龙亭(清代的万寿宫)景区地下约8米深处,是北宋东京城的皇城(含皇宫)遗址所在地,它分别与金皇城(含皇宫)与明周王府紫禁城遗址相叠压。

在建潘杨二湖下就是宮殿摞宮殿

开封不仅城摞城,宫摞宫,门摞门,还有路摞路。北宋时期,由皇城的正南门宣德门、向南经内城的正南门朱雀门、再向南通往外城的正南门南薰门的大道,是整个东京城布局的南北中轴线,也称御街。经考证,这条中轴线,早在唐代汴州城时已基本形成,后经五代、北朱的发展,渐趋完善,一直到金、元、明、清,其位置始终没有移动。

为何会出现叠罗汉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在探究开封“城摞城”奇观形成原因时,“砖家”用一句话来概括开封城千百年来的兴衰,那就是:成也黄河,败也黄河。

“黄河泛滥两千载,淹没开封几座城”。这是在民间流传甚广的一个说法。人们普遍认为,因为黄河泛滥,才使得这一座座古城被黄河的泥沙无情淹没。

据有关资料介绍,北宋以前,黄河流经河南北部,由天津附近入海,距离开封数百里。它虽然不断决溢泛滥,但对开封并无直接影响。黄河真正开始威胁开封的安全,是在金代黄河向南大改道以后。此后的1000多年间,黄河决口300多次,其中大水进城的就有7次。史载,1305年黄河决口,把开封城淹没殆尽。1642年为退李自成农民军,明军掘黄河堤,“城从内皆巨浸,所见者钟鼓两楼、群藩殿脊、相国寺顶、周邸子城而已。”高大的开封城墙几近淤平,只露出城垛和女儿墙。大水过后,37万人仅存2万余人,开封城元气大伤。

1000年前,铁塔安静的矗立在城市的东北角几度秋凉,城市毁了数次,又在原址上重建了数次宋时的辉煌已不在,但铁塔还在,仍旧挺立于城市的东北角!

然而,也正因为黄河的泥沙“大被”,东京城等才得以免遭更多的兵火风沙摧残而较完整地保存给今人一份丰厚文化遗产。每念及此,不少专家学者常常感叹:毁也黄河,功也黄河。6座开封城像塔样层层叠压,特别是从唐代到现在的2000多年间,这座城市的中轴线没有变化,这是顽强向上的典型代表,也是世界文明史上的一个奇迹!

我大开封虽历经兵灾水患,却是在原来的城址上屡淹屡建、屡毁屡建,历代城址的位置都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