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培养健康生活方式科学防治糖尿病

 阡陌躬耕 2015-02-01

     培养健康生活方式科学防治糖尿病

                                          2014-11-10    来源: 甘肃日报

王瑞英

糖尿病作为一种顽固的慢性疾病,长期以来困扰着众多的患者。尤其是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不断升高,让更多的人饱受糖尿病之苦。但是,由于糖尿病早期症状并不十分明显,加之很多患者对于糖尿病不了解,往往对此类疾病不予重视。糖尿病对人体的危害极大,并可引起多类并发症,不容小觑。11月14日是第八个“联合国糖尿病日”,为普及糖尿病知识,让更多的人了解糖尿病,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诊治,我们采访了甘肃省第三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车红霞和甘肃省解放军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成仲。

防治糖尿病从了解开始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胰岛素作用障碍所致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据车红霞介绍糖尿病类型多样,主要有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以及其他特殊型糖尿病,其中2型糖尿病最为常见。1型糖尿病发病年龄轻,大多低于30岁,起病突然,多饮多尿多食消瘦症状明显,血糖水平高,不少患者以酮症酸中毒为首发症状。2型糖尿病常见于中老年人,肥胖者发病率高,常可伴有高血压,血脂异常、动脉硬化等疾病。起病隐袭,早期无任何症状,或仅有轻度乏力、口渴,血糖增高不明显者需做糖耐量试验才能确诊。妊娠糖尿病是指妊娠期间发现或发病的糖耐量异常、空腹血糖异常和糖尿病的总称,高龄产妇、生育大胎儿孕妇都是此类疾病的高发人群。

据成仲介绍,糖尿病早期并无明显症状,多数患者会出现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即“多食、多饮、多尿、消瘦”,但在日常生活中不易被察觉。一些2型糖尿病患者症状不典型,仅有头昏、乏力等,甚至无症状,有的发病早期或糖尿病发病前阶段可出现午餐或晚餐前低血糖症状。此外,糖尿病患者还会出现皮肤感染、泌尿感染、外伤口愈合缓慢等并发症状,需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留心观察。成仲介绍,家族中有糖尿病患者的、过度肥胖者、缺乏体育锻炼者都是糖尿病的高发人群。

糖尿病的主要特征就是高血糖,持续高血糖与长期代谢紊乱等可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特别是眼、肾、心血管及神经系统的损害及其功能障碍和衰竭。严重者可引起失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等急性并发症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昏迷。糖尿病还可引起多种并发症,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肾病、糖尿病神经病变、反复的感染。例如反复的皮肤感染,如疖、痈、经久不愈的小腿和足部溃疡以及反复发生的泌尿系感染、发展迅速的肺结核。

“五驾马车”拉动糖尿病防治

糖尿病对人体的危害如此之大,患者必须加强重视,防止糖尿病的侵害。成仲介绍,目前医学界对于糖尿病的防治主要依靠“五驾马车”,即“糖尿病教育、控制饮食、适度锻炼、血糖监测、药物治疗”。其中糖尿病教育是基础,要让患者了解糖尿病的知识,配合医生进行科学的治疗。此外,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防治糖尿病的关键所在。

车红霞介绍,健康的生活方式主要包括饮食控制和适度运动。在日常生活中要清淡饮食,减少高热量食物的摄入,少食肉类,多食蔬菜,补充膳食纤维,注意营养搭配。此外,运动也是防治糖尿病的关键所在。在日常生活中应该以有氧运动为主,例如快步走、慢跑、骑自行车、游泳、广场舞、太极等,铺以适度的肌肉运动和体能锻炼效果最佳。专家建议运动要在饭后进行,以免造成低血糖,运动时间要保证每次30分钟以上,一周5次以上,达到微微出汗即可,大汗淋漓对身体反而没有好处。据成仲介绍,糖尿病的发病率城市高于农村,目前有向城乡结合部转移的趋势,并且糖尿病的发病率与文化程度成反比。这说明生活方式对糖尿病的发生有着极大的影响。暴饮暴食、缺乏锻炼、保健意识淡薄都会加大糖尿病的患病风险。此外,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青少年的糖尿病发病率不断升高,与青少年肥胖率成正比。家长要注意在饮食上控制,并督促青少年进行体育锻炼,尽量减少电视、电话、电脑等使用,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已确诊患有糖尿病的患者要随时注意监测血糖的变化,一旦发现血糖过高或波动较大要及时到医院就诊。此外,车红霞建议一般人群在做常规体检时除检测空腹血糖外,还要检测餐后血糖,最好是用餐后两个小时后检测,以免漏诊,延误治疗时机。由于血糖监测要随时进行,不少患者都选择购买血糖仪在家里进行监测,成仲建议患者在购买血糖仪时要尽量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经销的产品,以免上当受骗。而且家用血糖仪要操作简便,最好是中文操作界面,由专业人员指导确保患者能够正确使用,以免操作不当产生误差。根据患者自身的情况,医生会建议患者进行适当的药物治疗,目的在于控制血糖、血脂、血压,减少患者痛苦。目前,药物治疗效果显著,但达标率却不是很理想。这主要是由于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不足,不能严格控制饮食,而且一些虚假的药物宣传使很多患者放弃治疗,轻信“神医神药”,从而耽误治疗,加重病情。成主任提醒患者糖尿病目前还没有完全治愈的可能,任何标榜可以治愈糖尿病的仪器和“秘方”都不可信。

作者:王瑞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