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年画
春节又要到了,发一组“杨柳青”年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来仪 是书两个娃娃在戏逗禽鸟。凤凰是传说中的瑞禽,凤凰来仪则有迹象如意之兆。 3、子鱼卧莲 娃娃游于莲池,摸得一尾金鱼,而用口咬鱼鳍,继续摸鱼。 4、玩蝈蝈
![]() ![]() ![]() ![]()
清明节期间,踏青、扫墓、放风筝、采柳枝、打秋千、赏桃花、下围棋、斗草、蹴鞠、投壶和放生、浴佛舍义饭等。 年画《登云近月》 年画《庆赏元宵》 年画《掰瓜露子》 夏:女人采桑养蚕、缫丝、纺纱、织布、制扇子、打绳索、上寿、私塾、状元游街、货郎、麦收、筒车、戽斗、龙骨水车车水抗旱、祈雨、捕捞、赛龙舟、采莲少年、儿童捉蟹等。 中国-50年代 文革时期 宣传画 年画作品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ccef5250101gkrm.html
秋:乞巧节、中秋节赏月、讲古 九月初九重阳节,登高游玩,赏菊、赋诗等。 秋收、垛垛、打场、脱粒、入仓等。 冬:碾米、磨面、饲养马、牛、猪。
赶山会
十月开始印制年画:描绘抄纸、绘稿、雕刻画版、印画、托裱、手绘全过程。 购买年货、做新衣、辞灶王、写对联、制办年、培雪狮、贴年画门神。 闹新春:照田蚕、请家堂、发纸马、吃饺子、大拜年、剪彩胜。 全村各族代表集会设宴筹集资财闹新春。看傀儡、演百戏:有角抵、缘竿、蹬坛、弄瓯、跑马、走索、玩飞刀、耍龙灯、舞狮子。
正月十五元宵节,张彩灯、放焰火、吃“元宵”。各村串演民间杂耍;夜间看灯会、猜灯谜、玩灯等。 农民走亲访友,互相祝福,充满了欢欢乐乐、喜气洋洋,和谐共处的年味。
门神(纸·木版彩印),湖南省隆回县滩头镇(现代)。 平度年画(木版彩印)《华容道》
天津杨柳青年画 天津杨柳青年画
杨家埠木版年画 门神(纸·木版彩印),陕西省凤翔县肖里村(现代)。 年画介绍: 年画是中国画的一种,始于古代的“门神画”,汉族民间艺术之一,亦是常见的民间工艺品之一。清光绪年间,正式称为年画,是中国汉族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也是中国农村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大都用于新年时张贴,装饰环境,含有祝福新年吉祥喜庆之意,故名。传统民间年画多用木板水印制作。旧年画因画幅大小和加工多少而有不同称谓。整张大的叫“宫尖”,一纸三开的叫“三才”。加工多而细致的叫“画宫尖”、“画三才”。颜色上用金粉描画的叫“金宫尖”、“金三才”。六月以前的产品叫“青版”,七、八月以后的产品叫“秋版”。 年画的种类
从种类上看,年画大致可分为六大类:
(一)门神类
新年贴在门上的年画叫门画,它是年画的最早的形式。“门神”是门画中最早也是最主要的一个类别。
(二)吉庆类
这类年画直接表达了百姓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常见的有:《天官赐福》、《连年有余》、《富贵满堂》、《加官进禄》等。吉庆类年画最受百姓喜爱。
(三)风情类
表现民间生活的年画,是民间艺术家对现实生活的写照。多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晚清以后还出现了时事、风俗和幽默年画,如《老鼠嫁女》、《猴抢草帽》等也可归为此类。
(四)戏出类
表现戏曲故事的年画。其形式类似于连环画、组画或者文学插图。它兴起于晚清,举凡著名的戏曲故事,都会在年画中有所反映。如《群英会》、《盗仙草》、《杨家将》、《西厢记》、《宝莲灯》等。
(五)符像类
以神像和符为表现形式的一种旨在驱邪纳祥的年画。这类年画具有较强的宗教内涵,后又被附加了为民众驱邪祈福的意义。与门画中的神像不同的是,这类年画的神像有相应的龛位,有的要接受香火祭拜,有的作为纸马而须焚烧。符被认为具有辟邪镇宅的功能,一般以文字和图案组成,如“同安宝符”、“太极八卦符”等。这类年画随着迷信思想的破除而成了历史的遗迹。
(六)杂画类
这类包括灯画(元宵节用来糊灯笼的纸)、窗画(过年时糊窗户用的纸)、拂尘纸(过年时糊挂碗柜、碗架的纸)、桌围画(过年时贴在八仙桌侧面的纸)、糊墙纸(过年时裱糊墙壁的纸)、布画(年节期间吊挂在街上的年画,俗称“吊挂”)、花鸟字(用花鸟图形组成的汉字图案,是介乎书法和绘画之间的一种民间年画)以及月份牌年画(1914年出现于上海的一种商业广告,后成为年画,因多使用炭笔擦绘,又称为擦炭画)等。
年画的题材:
年画的题材包罗万象,总计画样,有两千多种,堪称一部民间生活百科全书。它大致可分为四个方面:
(一)神仙与吉祥物
这是年画的基本题材。神仙是早期年画的主要表现内容,它在年画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吉祥物包括狮、虎、鹿、鹤、凤凰等瑞兽祥禽,莲花、牡丹等花卉,摇钱树、聚宝盆等虚构品,通过隐喻、象征或谐音等手法表示吉利祥瑞的意义,表达辟邪禳灾、迎福纳祥的主题。
(二)世俗生活
民间艺术家通过自身的观察与感受,表现现实生活。这类题材在年画中少于其他题材。世俗生活的题材主要包括人们的生息劳作,节令风俗,时事趣闻等。
(三)娃娃美人
这种题材在民间年画中占有很大比例,表达了人们早生贵子、夫妻和美的良好愿望。
(四)故事传说
这一部分大多取材于历史事件、民间故事、神话传说、笔记小说以及戏曲等,其中戏曲题材比重最大。这类年画常见的有《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白蛇传》、《牛郎织女》等。人们往往通过这类题材增长了知识,并接受了传统的道德教育。
中国北方流传于民间的木版年画。因在天津市西南杨柳青镇生产而得名。杨柳青年画(木刻年画)创始于明朝崇祯年间,盛于清朝雍正、 标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