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要知中国历史100件事4

 乐山老杨 2015-02-03

要知中国历史100件事4  



31、奠定三国鼎立之战——赤壁鏖兵:公元208年秋天,曹操在消灭袁绍,统一北方之后,又挥军南下,打算统一全国。这时,占据荆州的刘表刚刚死去,他的次子刘琮继位,在曹操大军的威慑下,投降了曹操。原来投靠刘表的刘备,则与刘表的长子刘琦一道,率领大约两万左右的兵力,退守夏口。赤壁之战后,全国的政治局势发生了一个新变化:曹操经过这次挫败,退回到北方,势力局限在北部中国,再也无力南下。公元220年,曹操病死,他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立为皇帝,国号汉,建都成都,公元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建都建业,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魏、蜀、吴三国。

  32、火烧连营七百里——彝族之战:万晨长江滚滚东流,奔过着名的三峡,冲出峡口,进入一望无垠的江汉平原。就在这峡口的下面,平原的西端,长江的北岸,现在矗立着一座新兴的工业城市——宜昌,三国时期,着名的吴蜀彝族之战,就发生在这个地方。当时,蜀、吴双方强弱之势非常明显。刘备是倾全国之兵,声势浩大,吴只以五万之众迎战,蜀军东进后连打胜仗,军队士气旺盛,而吴军恐慌惧怕的心理尚未完全消除,刘备据长江上游,凭三峡天险,居高临下,吴军却位居下游,地势不利。造成这次胜败结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连远在魏国的曹丕听到这种情况,也对群臣说,刘备如此不知军事,哪有连营七百里可以和敌人作战的呢?可见彝族之战吴胜蜀败,并非偶然。双方指挥上的正确与否,起了重要的作用。

  33、世袭的封官制——九品中正制的创立:“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封建王朝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魏王曹丕掌权时,采纳颖川大地主、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在各州郡设立“中正”官,负责察访本州郡的士人,分别评定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三等九级,称为“九品”。到了隋朝,罢除了“九品中正之法”,创立“进士科”,开始实行科举制,唐承隋制,全面推行科举取士办法,正式完成从“九品中正制”的科举制度的过渡。这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从此而历经宋、元、明、清,科举制度成了地主入仕的基本途径。推行几个世纪的“九品中正制”,终于随着士族地主的完全衰落,而结束了。

  34、玄虚之大成——玄学兴起:“玄学”是风行于魏晋时期的一种唯心主义哲学。创始人是何宴、王弼,所谓玄学,就是玄虚之学。它以精神性的“无”,作为思想体系的核心,强调“以无为本”。玄学家们认为,万事万物这些实际存在的“有”都产生于“无”。这个“无”很神秘,看不见也不摸不着,“道之而无语,名之而无名,视之而无形,听之而无声”。可见,这是精神性的东西。玄学家推重“三玄”,指的是道家名着《老子》、《庄子》和儒家经典《周易》,也是儒道之说并蓄。正因有此特点,玄学比起两汉时期的单纯儒家说教,要具有更大的欺骗性。

  35、群兽狂斗——八王之乱:西晋第二个皇帝晋惠帝时,在统治阶级内部,太后与皇后,皇后与太子,中央与诸候王,诸候王与诸候王之间,发生了一连串的政治残杀和战争。从公元291年起,先后有八个诸候王,为争夺中央权力而相互攻杀,历时16年之久,历史上称这次战乱为“八王之乱”。“八王之乱”爆发于晋惠帝时,祸根却在晋武帝司马炎时就埋下了。“八王之乱”是西晋士族势力恶性发展的产物,也是封建统治阶级凶恶、险毒、残忍、腐朽等本性的一次集中暴露,本来西晋统一后,由于战乱减少,人民兵役、徭役负担相对减轻,在劳动人民辛勤劳动下,晋武帝太康年间,社会上曾经呈现一些繁荣景象。“八王之乱”中,生产遭到新的破坏,人民又重新陷入苦难深渊,西晋王朝也在这场群兽狂斗、自相残杀中走向灭亡,历史又进入了一个新的混乱时期。

36、公元548年,候景的军队袭取谯州,直逼长江北岸,梁武帝闻讯,急忙派他的侄子,平北将军萧正德布防长江,保卫健康。经过130多天的攻围城,终于破城,号称“皇帝菩萨”的梁武帝,也成了候景的俘虏,不久,梁武帝也被活活饿死,候景又推出个萧纲,到公元551年,候景终于公开行动,逼近萧栋“禅位”,亲自粉墨登场,自立为汉帝。

  37、“脏满一匹者死”的惩贪之举——魏孝文帝改革: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统一北方后,经过三代,传到拓跋宏为帝,便是着名的孝文帝。公元47年,孝文帝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1)实行俸禄制;2)实行均田制;3)迁都洛阳和汉化政策。孝文帝迁都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1)改鲜卑姓为汉姓,禁止鲜卑族同姓通婚,鼓励鲜卑人和汉人结婚。2)禁士民胡服,改说汉语;3)禁止说胡语,改说汉语。孝文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杰出的皇帝,他的改革促进了北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各民族的相互融合,对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38、修身炼药——道教创立:道教创立于东汉末期。相传东汉顺帝时,琅玡人宫崇曾把他的教师于吉传给他的所谓神书——《太平清领书》,即后世所谓的《太平经》,是道教最早的经典。于吉大约就是第一个总集道教经典,开始传播道教的人。把原始道教篡改蜕变为封建统治阶级御用道教的主要代表人物,为葛洪、寇谦之、陆修静和陶弘景等人。葛洪的《抱朴子》一书,被视为道教经典而受到尊奉。

  39、世界宗教的最早引进——佛教传入我国: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它是公元前6至5世纪时由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的王子悉达多创立,后来佛教徒尊称他为释迦牟尼,到公元前3世纪,在阿育王的扶植下,佛教开始广为传播,其后不久,西城诸国就有不少皈依佛教的,佛教正式传入我国,正是经过西域这条路线,而时间则要晚一些。

  40、沟通南北五千里——修建大运河:大运河是隋汤帝杨广在位时开通的。隋朝大运河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河流。它以东都洛阳为中心,西通关中盆地,北抵华北平原,南达太湖流域,通航的范围大大超过以往。这条大运河长达四五千里,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