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平年轻时,追随耶律阿保机东征西战。她不仅智略过人,治军严明,而且,还能独立指挥战斗。 有一次,阿保机率兵在外,萧平留守营寨,被黄头室韦和臭泊室两个部族知道了,他们乘虚袭寨。萧平却沉着应战,指挥若定,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从此,萧氏声震契丹各部。 萧平知人善任,注意网络人才。当时安次(今属河北省)人韩延徽受幽州藩镇刘守光的派遣,出使契丹。他脾气倔强,心直口快,言谈间触怒了阿保机,被扣留起来。 但萧平认为,韩延徽刚正不阿,是个了不起的谋士,立即建议阿保机屈尊俯就,把他争取了过来,委以重任。这样,韩延徽终为阿保机和萧平出谋划策,使契丹的实力越来越雄厚,终于在916年,阿保机称帝建立了契丹国。 辽天赞五年,即926年,阿保机在倾覆渤海国割据势力的战斗中,也参与其谋,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渤海之役凯旋归来的途中,阿保机得病暴死,契丹国风雨飘摇。萧平当机立断,宣布临朝称制,“摄军国事”,使人心很快就镇定了下来。 紧接着,927年,萧平又挑选了文武双全,但性情刚烈的次子耶律德光(902-947年)继承帝业,开创了新的局面。 在汉皇室历来立长子为嗣的影响下,萧平决定立次子为嗣,准备继承帝位,这是很不寻常的决定。她为了使众人心悦诚服,又巧妙地对诸位大臣和将领说: “我有两个心爱的儿子,究竟由谁来继承皇位呢?现在,就让他们各骑马驻足帐前,你们拥戴谁,就执住谁的马辔。” 大臣和将领们对萧平的用意早已心领神会,对德光的德才也有目共睹。于是,萧平说完以后,都不约而同地走上前,握住了德光的马辔。就这样,德光便名正言顺地当上了皇帝。 成后,萧平被尊为“应天皇太后”,名义上退居幕后,但实际上仍旧操纵着国政。 耶律德光在位时,后唐藩镇石敬瑭,无耻地用割据称臣等条件,乞求契丹国出兵,帮助他消灭后唐。在母亲萧平的支持下,德光成全了他的要求。于是,石敬瑭做了后晋皇帝,取得地处山西、河北北部的燕云十六州。石敬瑭—死,他的群臣便不赞成对契丹低头服小。 德光恼羞成怒,曾两次领兵进攻中原一带,攻打后晋,但结果节节败退。 萧平得知契丹兵马、人员伤亡严重,人民厌战情绪据烈增长。萧平心急如焚,就规劝儿子德光皇帝说: “彼此奴役,无休止地用兵,会招致民穷国困的。” 可德光仍然不肯轻易罢兵,终于在946年,发起了第三次攻势,后晋灭亡。 后晋覆亡以后,萧平认真地分析了国内外的形势,又劝德光班师回朝,停止发兵进攻。但德光却继续刚复自用,947年正式登基,成为中原皇帝,改国号为“辽”。 果不出母亲萧平所料,中原地区的军民纷纷起来自卫,用暴力来反抗暴力。德光被迫返北,在途中病死于河北栾城西。 德光去世以后,萧平想到他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便对左右说: “待国家恢复了元气,再来埋葬他的尸体!” 后来,萧平亲自执政,终于使富国强兵的措施一度得到实施,辽的人口也很快增加了,社会经济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因此,史学家评论,萧平治辽的功绩是不可低估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