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类思维的方法

 物理网文 2015-02-06

编者按:传统西方哲学一直坚持逻辑是一个独立的领域,所以他们仅把归纳和演绎作为逻辑推理的内容,与修辞术、辩证法、哲学和人们的行为等断然割裂,以此造成现在的结局。究其原因,是后人探寻哲学时坚持哲学内容的三分法造成的,自希腊化后人们把哲学就分成三个部分,即自然哲学、精神哲学和所谓的逻辑学。实际上哲学的原创者之一亚里士多德早在两千年前就对推理的归纳和演绎就做了合理的解释,称它们为哲学、各类技术和研究中的方法,实际也就是人类思维的方法。

以往,人类对自己思维的研究似乎是很无助的,无论从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角度虽给予了关注,但成效甚微。世人也试图用所谓的形式逻辑训练人们的思维,然而结果也令人失望。

笔者通过对古希腊哲学的探讨却发现一个惊人的秘密,人类的思维存在着规律,当人们把握了这个规律就能提升我们的思维能力。要讲清这个问题,我们先从人的思维用途开始。我们知道,人的语言、做事(即我们说的三思而后行,或实践的心灵)和发明创造与思维是密不可分的,是思维的实实在在的用途。例如从语言来说(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鲁迅曾说过,语言表达的不清晰就是思维的不清晰;从做事角度看,做事聪明与否和思维也是紧密相连的,俗语说,三思而后行,就是指做事要先思维,衡量利弊,然后去做;对于科学创新来说,科学创新与思维的能力就大了,思维能力的高低对于科学创新的影响我们无须去做证明。既然思维的功用是固定的,主要是指语言、做事和创新等三个方面,那么当我们找到一个共同的东西,也就是找到一个对三种用途都适用的有效方法,那我们就驾驭了人类的思维了,具体说我们就找到了思维规律了不是吗?实际上两千多年前亚里士多德就已经告诉了我们这个共同的东西——就是思维的方法,这个方法就是归纳和演绎。本文对此进行一下解释。

一、共同方法的提出

我们在亚里士多德的《前分析篇》可以这样一段话,他说:“在所有情况下,无论是在哲学中还是在各类技术和研究中,方法都是相同的”(《全集》第1卷,159页)”。这段话告诉了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方法,就是在哲学、技术和研究中有一个共同的方法,这个方法找到实际就找到了思维的方法,即思维规律了。那么,这个共同方法就是在《修辞术》、《后分析篇》、《形而上学》和《尼各马科伦理学》中找到的,我们在《修辞术》中找到了归纳法和三段论在修辞中的意义;在《后分析篇》中亚里士多德曾称归纳法和三段论为认识的方法;而在《形而上学》和《尼各马科伦理学》中讲,仅有人类靠技术和推理生活,实际上也就是说人的行为也是先思维,而且按照三段论的推理后行为的。看来我们从以上的论述中找到了思维共同的方法,就是归纳法和三段论推理的演绎。

二、共同方法的证明

我们知道亚里士多德在《前分析篇》中讨论主题就是三段论,而且亚里士多德称它为证明科学,显然它是一种方法。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又有《修辞术》、《论题篇》、《形而上学》以及《尼各马科伦理学》的证明,归纳和演绎就是哲学、各类技术和研究中的方法

    (一)归纳和三段论推理在修辞术和辩证法中的应用。亚里士多德在《修辞术》中做过多次说明,他说:“关于证明或表面证明的方式,就像在辩证法中既采用归纳法又采用三段论或表面的三段论一样,修辞术也同样如此。因为例证就是一种归纳,推理论证是一种三段论,表面的推理论证是一种表面的三段论。从而我们把推理论证称为修辞三段论,把例证称为修辞归纳法。”“由此可知,如果一般而言必须采用三段论推理或归纳法来证明任一事情。(在《分析篇》中我们已经讲清楚了),那么前两者必然等同于后两者。例证和推理论证的差别是什么,从《论题篇》中便可明白,在那里我们曾经讨论了三段论和归纳法,指出根据众多同类事物的证明和在辩证法中称为归纳法,在修辞术中则称为例证法。给定了某些条件,从这些条件中推出另外某一结论与它们并列,普遍地或经常地,这在辩证法中被称为三段论,而在修辞术中被称为推理论证”(《全集》第9卷,第340页)。他说:“共通的说服论证分为两种,即例证与推理论证;格言乃是推理论证的一部分。我们首先要讨论的是例证,因为例证类同于归纳,而归纳乃是推理的始点或本原”(《全集》第9卷,第458页)。以上亚里士多德把归纳和推理在修辞术和辩证术的使用进行了说明,这里亚里士多德把修辞术和辩证法统称为技术,也就是说归纳和三段论推理在技术上也是适用的。

(二)人的实践也离不开归纳和演绎。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开篇时说过:“求知是所有人的本性。对感觉的喜爱就是证明”(《全集》第7卷,第27页)。他接着说:“那些靠表象和记忆生活的动物,很少会有经验。唯有人类凭技术和推理生活。人们从记忆得到经验,同一事物的众多记忆导致单一的经验。”“对实际活动来说,经验和技术似乎并无差别,而我们看到,那些有经验的人比那些只懂道理而没有经验的人有更多的成功机会。其原因在于经验只知道特殊,技术才知道普遍”(《全集》第7卷,第2728页)。从以上的讨论我们知道经验为技术提供了出发点。所以技术的形成就是先从感官知觉开始,凭着感官知觉的不断重复对某一事物就产生了记忆,尽而获得了经验,由经验归纳为技术。因此,亚里士多德总结后指出:“唯有人类凭技术和推理生活”,这也就告诉我们归纳和演绎是人类实践活动要遵守的一般规律。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科伦理学》中说:“实践活动的演绎也具有本原和始点。这就是某种目的和至善”(《全集》第8卷,135页)。

(三)亚里士多德在《论题篇》说三段论推理对于智力训练、交往会谈、哲学知识都有意义。他在《论题篇》中说:“即上述之后,接下来应该说明的是关于本文有什么作用以及有多少作用的问题。它的作用有三:关于智力训练,关于交往会谈,关于哲学知识”(《全集》第1卷,355页)。亚里士多德在这里讲本文就是讨论推理种类的本文,我们回过来看亚公在《论题篇》的开篇时的论述,他说:“本文的目的在于寻求一种探索的方法,通过它,我们就能从普遍接受所提出的任何问题来进行推理;并且,当我们自己提出论证时,不至于说出自相矛盾的话,为此,我们必须首先说明什么是推理以及他有些什么不同的种类,以便掌握辩证的推理,以为这就是我们本文里所研究的主题”(《全集》第1卷,253页)。从亚里士多德的《论题篇》这段话我们知道了他讨论的这种方法是推理,然而推理的作用正如他所说的对于智力训练,交往会谈和哲学知识都适用。这个方法也就是推理,而且这个推理是第一格的三段论推理。亚里士多德在《后分析篇》中说:“在所有的格中,最科学的格是第一格,不仅数理科学,如算术、几何学及光学,通过它推理它们的证明,而且,广而言之,所有探讨根据的科学实际上都通过这一格推进自己的证明”(《全集》第1卷,275页)。关于推理在哲学知识应用问题,我们可以在《后分析篇》和《尼各马科伦理学》证明第一哲学和实践哲学得到证实;就是亚里士多德提出的哲学思考我们看其方法仍然是归纳和演绎,(349页)我们从以上的讨论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推理对于各项研究和技术以及一切科学都是适用的。

(四)认识的两种方法是归纳和证明。认识和认识方法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两人提出的。柏拉图明确了认识,亚里士多德明确了认识方法。柏拉图认为,所谓的认识就是获得事物的知识的过程。柏拉图在《泰阿泰德篇》中说:“‘去认识’的意思就是去获得知识”。从柏拉图这段谈话中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所谓认识就是获得事物的知识的过程。当然这里的知识是指能代表所有知识的,即我们称之为知识的公式。

亚里士多德在证明知识的公式时提示了认识方法,他说,认识方法有两种,一个是证明,即第一格的三段论推理;另一个就是归纳。亚里士多德在《后分析篇》中说:“是否还具有其他认识的方法我们在下文进行讨论。我们知道,我们无论如何都是通过证明获得知识的。我所谓的证明是指产生科学知识的三段论”(《全集》第1卷,第247页)。这段话就直接告诉了三段论进行证明的认识方法,这也就是说三段论的证明知识的过程是认识事物的方法之一。另一种认识方法根据编著者的提示,我们在他的《后分析篇》第一卷中找到,他说:“我们认为,并不是都是可以证明的。直接前提的知识就不是通过证明获得的,这很显然并且是必然的”(《全集》第1卷,第251页)。这段话告诉我们直接前提的知识就不是靠证明获得的,而是用另一种认识方法获得的,他在《后分析篇》说:“很显然,我们必须通过归纳获得最初前提的知识,因为这也是我们通过感官知觉获得普遍概念的方法”(《全集》第1卷,第348页)。他这段话就告诉了我们另一种认识的方法是归纳,因为归纳才能获得直接前提的知识。所以亚里士多德证明的认识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归纳,另一种就第一格的三段论是证明,即我们通常所讲的演绎。

三、人类历史的验证

归纳和演绎这两种方法,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现代文明的发源地欧洲都已经得到了证实,而且这个方法正在被现实有利于开发人们的思维方法的教育体例所验证。

(一)理论的说明。美国哈佛大学前校长艾略特曾说:“我们西方人有一样东西是东方人所没有的,这就是归纳的方法。西方近百年来的进步完全得力于归纳方法的运用。东方学者未尝用归纳方法来进行实验以求其真,所以驰鹜于空虚不实之中。”因此,中国之所以在科学和技术落后于西方,其原因就是缺少方法。

(二)欧洲文明的证明。从欧洲的三次学术革命看,也是因为方法的使用。据英国学者丹皮尔在《科学史》中介绍:“人类历史上有三个学术发展最惊人的时期:即希腊的极盛期、文艺复兴时期与我们这个世纪(即十九世纪的工业革命)”(丹皮尔:《科学史》,第160页)。这三个时期都与方法的重视分不开的,希腊时期我们略去不谈;欧洲的文艺复兴持续四百年,始于十三世纪的文艺复兴首先感谢阿奎那和罗吉尔.培根对希腊著作家亚里士多德的著作的解读,阿奎那针对的是演绎,而罗吉尔.培根强调的是归纳,继而是十五世纪的意大利的列奥那多达芬奇对归纳法的发挥,也就是强调实验的重视,因为实验就是对归纳法所寻求的普遍者。十九世纪的工业革命,是在笛卡尔的演绎方法的研究应用以及费郎西斯培根对归纳的强调,特别是十九世纪欧洲把实验室建在大学,这大大加速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所以欧洲的三次学术极盛期都与使用归纳和演绎的方法相关。

(三)现代教育的证明。亚里士多德在两千年前就对启蒙教育做了说明,他认为习惯先于理性,身体先于思想。因此将孩子交给体育和角力教师,这是古希腊的证明。现代教育如果顺乎思维规律进行教育那样就能成功。上个世纪流行于美国的杜威教育法就的到了证明。

结束语

人类的思维方法被找到了,这是历史,也是一种必然。这个发现说明人类改造和提升我们的思维并非是渴望而不可及的事了。然而这个事实是两千年前希腊人证实的,却在两千年后由一个中国人发现并证实,怎样对待这个感受呢?我想每个看到这篇文章的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见的。

 http://blog.sina.com.cn/s/blog_8684c1c10100wbax.html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