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八女投江故事

 育则维善余言 2015-02-08

  

        八女投江图

        黑龙江省林口县境内,有一条激流滚滚的大河,它是牡丹江的支流,名叫乌斯浑河。那奔流不息的河水,不断地冲刷着流逝的岁月,但却永远不能冲刷掉中国人民对英雄的怀念,这是因为,有8位抗联女战士的英灵,在乌斯浑河河水里长存。

  1938年春,

  日本帝国主义在不断扩大侵华战争的同时,也加紧了对东北抗日联军的围攻。在松花江下游地区,敌人集中了第四师团、第八师团、伪满靖安军和兴安军等共5万余人,向抗联第二路军各部发动了规模空前的“讨伐”。在“讨伐”中,敌伪采取了分割包围、“篦梳”进攻的战术。为了破坏抗联战士的生存条件,把他们活活困死,敌人还在抗联营地的周围实行“集家并屯”的政策,逼迫群众迁徙,进行经济管制。

  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东北抗日联军没有向侵略者屈服。为了冲破敌人的包围,抗联第二路军决定由牡丹江畔驻地向西部的五常、舒兰一带远征,开辟新的抗日根据地。

  5月,抗联第二路军开始了远征。在远征军的队伍里,有一个由30多位女战士组成的抗联妇女团,她们跟随第二路军第五军第一师行动。

  远征的道路充满了艰险。前面,有敌人的重兵阻截,后面,有敌人的重兵追击。远征军出发后虽然也打了一些胜仗,但为了保存力量,部队在大多数时候,只能避开敌人,在荒无人烟的深山老林中前进。

  8月中旬,抗联第五军经历了干难万险,终于到达了五常县的冲河,与那里的抗联第十军会师。但敌人很快发现了抗联的行踪,派出重兵向五常县抗联驻地发动了凶恶的进攻。战斗异常激烈,第五军一师全体官兵英勇反击,打退敌人的多次进攻,最后因部队伤亡严重,被迫决定返回松花江下游地区。这时,第五军一师仅剩下了100余名官兵。

  妇女团的战士,跟随抗联一师千里转战,历尽了艰难。在战斗中,她们不怕牺牲,勇敢向前;在行军时,她们不畏艰苦,从不掉队。在人迹罕见的深山老林里,她们风餐露宿,攀高涉险,部队断粮时,她们就采野果野菜,甚至啃树皮吃野草;她们的衣服被荆棘剐破,成了披在身上的布条;她们的鞋子被碎石磨穿,垫上些干草继续穿。在频繁的战斗和艰苦的行军中,她们以极大的毅力克服了种种困难,几千里的远征,没有一个人中途退逃。这些英勇的抗联女战士,大部因战斗或疾病,牺牲在远征的途中,返回牡丹江畔时,全团仅剩下8个人了。就是这8位经历了艰苦战斗磨练的女战士,在乌斯浑河留下了中华儿女以身报国的事迹。

  8月下旬,抗联一师袭击了敌人在大青川、冲河的营地后,向远征出发地刁翎东返。9月初,抗联一师100余人在头道河渡过牡丹江,这里离回师目的地已经不远了。经历了长途跋涉和无数次战斗,战士们这时都很疲惫,但他们都盼望着早日到达刁翎,重整旗鼓,再与日寇决一死战。

[1] [2] [3]
 当前第1页/3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