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智障儿罗铮画展感动世界

 野鹤闲云2552 2015-02-08
中国智障儿罗铮画展感动世界中国智障儿罗铮画展感动世界

中国智障儿罗铮画展感动世界            中国智障儿罗铮画展感动世界

  
生于1965年的罗铮成长在一个充满音乐的家庭,他的父亲罗忠熔是著名的作曲家,母亲李雅美是著名的歌唱家,姐姐罗莹是钢琴老师,他们在罗铮的成长道路上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罗铮对音乐有着超常的领悟力和记忆力,并能将音乐大师的乐曲以及内心细腻的感受转化为一幅幅色彩奇异、充满想象力的画作,因此音乐题材的创作便成为罗铮独特的风格。 

罗铮先后在德国、法国、日本等国家举办过画展,这是罗铮第一次在北京举办大型画展。同时,这次公益性质的画展也是聚星艺术空间的开幕展。此次展览共展出罗铮抽象绘画35幅,很多画作都是他在听古典音乐时找到的灵感,是乐与画的交融, 是情与爱的升华。匈牙利现代音乐大师利盖蒂看过罗铮的油画《利盖蒂》后,欣然提笔致信罗铮:“亲爱的罗铮:我为你涉及我音乐所作的画而深深感动,我赞赏你的天才,并祝愿你生活和工作一切顺利、万事如意!——你的利盖蒂。”吴冠中大师说罗铮的画直抒胸臆,渗透心灵,是与艺术本源紧密契合的灵光心性的显现,属于“心音心色”。所以,本次罗铮画展的主题命名为“音色无间”再也合适不过。此外,还有一部分画是表现他对艺术其它领域,如建筑、雕塑等的感受。他还有大量的无题画,这些画想象驰骋、神思飞扬,是他画中极其耐人寻味的一部分。 

三十多岁的罗铮除了勉强能写出自己的名字外,基本上不会写字。不会写字的罗铮却认识很多字。平时,罗铮的最大嗜好就是在家看报,只要有报纸看,罗铮就能安安静静地坐在方桌前。罗铮还有一个习惯,一边看报一边拿着笔随手写下点什么,可写的东西绝对与报纸无关,通常也无法读懂他要表达的意思。 
  
生活中的罗铮是个十足弱智儿。除了能和家人有一些简单的交流外,他基本不和外人讲话。家人像呵护婴儿一样呵护着罗铮,可他还是经常出麻烦。最让家人头疼的就是罗铮经常走失。 

生活中的罗铮很少自己出门,自己出门的罗铮很少能自己找回家,就是在家附近,罗铮也常常找不到回家的路。找不到家,他就会站在大街上哭泣,罗铮的哭声总会惊动善良的好心人,如果罗铮在离家较远的地方丢失,好心人会将罗铮送回家。 
  
就是这个连家也找不到的孩子,却能说出许多大牌球星的名字。罗铮喜欢足球,尤其喜欢世界杯球赛,每当家里人围坐在一起看球的时候,罗铮就会安静地坐在一边,陪着爸爸、姐姐一起看,踢到精彩处,罗铮会高兴得手舞足蹈。

罗铮——绘画源起
第一幅画奇特诞生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有一天,罗铮拿起爸爸的一支毛笔,在一张白纸上随意画了两个圈。他把玩之余,用一个镜框装起挂在墙上。 
  
本来是玩,也没在意。但这一挂就是3年。歌剧院一同事来跟李老师学唱歌,她丈夫是个画家,名叫李耕,李耕看了罗铮的画非常感兴趣:“你们怎么不试试?说不定他真能画画呢?”李耕像是一把钥匙,一下子打开了一道奇异的门,罗铮的画,像流水一样非常天然地涌了出来。 
  
一天,罗铮问写曲子的爸爸:“能画爸爸这个四重奏吗?”罗教授随口说:“当然能画!”没想到,他真的就画了出来:一幅分割成四格的抽象画,变化中有稳定的部分和结构,又各自变化出色彩不同、回环而完全独立的意味……罗忠?杩戳耍?惊奇万分:“这幅画确实是我的基本设想,大的节奏非常规整,其中却又充满变化。他把画面分为4块,每块又完全不同,真是太贴切了!” 
  
两个月后,爸爸妈妈希望李耕教一教罗铮。李耕回答:我不能教。没有谁能教他!他是自然天成。李耕提议:他得用画布画了。一个下午,他送来了两块大画布。这么大的画布,罗铮能控制吗?谁知罗铮自如无羁,完全没有问题,他画了一幅毕加索。罗铮仅是在一些杂志和画册中接触过毕加索,后来中央美院的詹建俊看了这幅画以后,连称:完全是毕加索的作风,不是临摹之作,而是有其风神。 
  
罗铮的画越画越多,来看的人也很多,看了都非常震惊,有的回去居然睡不着觉。 
  
罗铮家里很窄,挂不了那么多画,妈妈就想着给他开一个画展。姐姐自告奋勇去联系,当时中央美院还没搬,原美术馆还在王府井附近,姐姐就闯了进去,直接把画展办到了最牛的科班门口! 
  
首次画展非常热闹,著名画家罗尔纯居然带着学生来看了6次!吴冠中来看了之后,发自内心地留下了四个字:“心音心色”。闻一多的儿子美院教授闻立鹏,特别说以后自己开画展,要邀请罗铮。 
  
罗铮对音乐和美术两个领域有特殊的领悟力和热爱,很多音乐家倒成了他的“粉丝”。一次著名大提琴家马友友到中国演出,众多记者簇拥着采访,但他一看见罗铮,立刻拨开那些肩膀,和罗铮拥抱在一起。而每次谭盾举办音乐会,看到罗铮的父母就要问:“罗铮来了没有?” 

跨出国门——智障儿画展感动世界

1998年,罗铮的画跨出了国门,应邀在德国海德堡歌剧院举办个人画展。主办单位是欧洲著名音乐杂志《磬》和海德堡大学汉语系。开幕式的时候海德堡的女市长来了,博物馆馆长也来了,市长说:德国的文化虽然十分繁荣,但也要向东方学习,向罗铮学习。1999年,罗铮再次受到邀请,参加在法国里昂市举办的“原始艺术”艺术节,罗铮有6幅油画作品参展,此次画展由政府主办。 
  
2000年,一位名叫松下宫的日本人,在北京看过罗铮的画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向亚洲音乐节及第21届亚洲作曲家联盟年会提出一个建议,希望能增加一项:举办罗铮画展。但无人赞同,松下宫不再解释,他拿出一本罗铮的画册,大家一翻画册的那20多幅画,马上来了个180度大转弯:同意专门抽出一天,以罗铮为主题,以画为主题,以“日本新星交响乐团与天才画家罗铮之夜”为名,举行专场音乐会,并首演了罗铮父亲罗忠?杞淌诘男伦鳌堵揎;?意》。 
  
这真是一场神奇的演奏。罗教授根据罗铮的画,写了曲子《罗铮画意》,而罗铮的那幅画,又是根据印象派音乐家德彪西的《大海》而画的,而德彪西的音乐《大海》,则是德彪西根据一幅日本画的画意,而写出来的。音乐和画就这样生生不息,互相缠绕和交融,最后回到了音乐上来。 
  
罗铮的画在日本展览时,有人不惜坐2个多小时的飞机来看,有人感动得哭了。一个日本人说:“罗铮增加了我的信心,很可能我们都有这个能力,天生就理解艺术,说不定我们还能把那些美妙的直感找回来。” 

不计回报——尊重和爱创造奇迹

罗铮画画的时候,很慢很慢,像一头树獭,好像很费劲地在想,在观察内心玄妙的图案,然后一下笔,就是成稿。他从不重画,从不修改,一周画一幅,大约半天,画完了,把笔一放,最大的要求就是:“我想吃一碗杂酱面!” 
  
一次,罗铮给家里说想去看兵马俑,姐姐就真的带他去了西安。看了回来就画。这幅画挂在妈妈的床尾,她不敢睡,总觉得有很多魂要涌出来似的,赶紧叫人搬走。而一个意大利朋友看了这幅画,也叫了一声:Spirit(精神,魂灵)。罗铮的画是抽象画,但是却有一种非常震动人的地方。一个美国钢琴家看他画的《月光奏鸣曲》,“我怎么觉得全身都在动?”他不知弹奏过多少次这个曲子,如今他看到了它。 
  
琵琶大师李光祖,曾经专门找到他,面对着他,弹了一首很难有人听到过的古曲《普庵咒》。第一遍,他不吭一声;大师又给他弹了第二遍。然后,他再未提过此曲。但半年后,突然有一天,他对姐姐说:“姐姐,我想画《普庵咒》。”曾有佛教人士看了这幅画,感觉和佛相通。 
  
罗铮的爸爸妈妈说,罗铮给予他们的欢乐,比起那些琐碎的辛苦来,不知大过多少倍。罗铮也学着照顾别人,每天帮妈妈收拾上班的包包,提到妈妈的床前,姐姐上钢琴课,在隔壁咳了一声,他就会马上拿草珊瑚含片给姐姐送去,尽管他总是慢慢的,像个树獭一样缓慢地行动。罗铮还很有幽默感,比如喊妈妈为李夫人。 
  
罗铮的事业也成了全家人的事业。每次,罗铮要画画了,姐姐就会在旁边给他准备画框、颜料等,陪着他画完,也因为这样,姐姐放弃了到国外进修的机会,专门陪伴他。而父母,为了不干扰敏感的罗铮,从来不去烦扰他。凡是他需要帮助的所有事情,都会尽全力,比如联系画展,陪着他到所有的地方……现在,罗铮已经画了600多幅画了。但儿童似的罗铮和他的父母,居然不肯卖画。以前在国外展出时,也有老外死活想买,但没能买到。在香港展出时,当时的财政总长梁锦鹏想买六幅画,也没有买到。 
  
罗铮的妈妈说:“我实在舍不得卖罗铮的画,每一幅都是独一无二的,卖一幅就少一幅,我真的是很想搞一个博物馆,把我儿子的画都装进去,然后让喜欢的人都来看!”罗铮也非常宝贝他的画,有一次为了出画册,把他的画拿到楼下阳光里拍照,那时他的画还没出过家门,他哭得惊动了全家。然后他自始至终守在边上,累得站都站不住了。 
  
罗教授说,罗铮能画出这么多特别的画作,他们觉得是一件神秘的事情。如果父母没有给予他那么多的尊重,如果没有那些学生朋友的友好和关爱,没有那样的音乐环境,如果姐姐早已去了法国,还有幸运的罗铮吗?还能诞生出这些美妙而无法解释的画作吗?不能。整个家庭对罗铮没有任何期盼,只有一个愿望:好好活着,让他每一天都过得快乐。罗铮被接受、照顾,并欢乐地玩耍在永远的童年之中。这种没有负担、不计回报的爱,这种没有任何压力的玩耍,最终成就了一个天才画家。罗铮的妈妈说:“我最大的成就就是生了这么个儿子!走到哪儿,大家都喜欢他。” 
  
罗铮的成长为教育家提出了一个令人思考的课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