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伯安:不能淡忘的天才画家

 风临酒把2 2018-05-02


李伯安是一位再普通不过的画家,生前的默默无闻与死后的名声大噪形鲜明的对比,我们会想起荷兰的梵高,清代的曹雪芹。如果曹雪芹不是饥寒迫,生活条件能够稍微有所改善,我们就能看到精彩的《红楼梦》下半部分,如果李伯安生活宽裕一点、体保养好一点,我们不会只看到《走出巴颜喀拉》第一部分。但是似乎只有少了一个臂膊的维纳斯才是真正的女神,残缺、凄美才能触动们内心深敏感的神经。



李伯安画展举办时万空巷的盛况,所有都不会忘记,李伯安究竟是什么打动了观者?作品高昂的立意、恢弘的象、精湛的刻画和独具个的艺术语言,这些是研究者青睐的,对于普通的民众,我想,应该是李伯安对待艺术的态度。当下许多毕业于名校,或者是越洋深造的海龟,他们能够亲自阅览名画,感受欧美艺术的浓厚氛围。李伯安自然是没有这个机会的,他只有通过画册来领会名画的创作手法和意境,甚至,画册也非精美制作的。李伯安只是肄业于郑州艺术学院的一个小画家,这个学院早在1961年因自然灾害而停办。离开郑州艺术学院,他当过建筑队的小工,卖过汽,在小学当过代课教师,在工厂当过工。但是,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不管境多么窘迫,李伯安始终紧握手中的画笔。他到乡村、街道,为画像,为小报画图,通过任何形式来表现自己的艺术。底层百姓的生活经历,苦难的磨练,为他艺术创作的底。



海中画院副院长韩硕看过李伯安的画展后说,海许多画家的画和李伯安的画比,不是平低,而是表现了一种精神贫弱。也就是生活太滋润了,在画就表现出一种浅薄。不仅是海的画家,全的画家都是这样,有多少画家能够深入到农村,和底层民生活在一起,亲自体验他们的生活状态,了解他们的精神状态。现在许多画家倒是有很多的机会进入新疆西等边远少数民族区,但是他们只是充当了普通旅游者的角——车睡觉,下车尿尿,到了景点照,回到家什么都不知道,这样走马观花能够了解什么样的生活,能够获得什么深层次的资料?笔者更见识过一些画家,连照的环节都省去了,直接从网络下载所需素材,打印出来就变了材料。君不见,画展中的物画,要么唯美漫似韩明星,要么丑陋怪异似动画片,君不见,花鸟画要么呆若木,没有一丝神韵,要么鱼眼僵死,没有一丝生机。



李伯安生前没有出过一本画册,没办过一次个展。李伯安生前就职于河南美术出版社,一位普通的副编审。按说应该比其他画家更有机会出版画集,但是没有。是实在拿不出钱来,还是他认为自己的画作不够熟,不肯轻易示?不管是任何一个原因,都是当下社会里不会出现的。不出版几本像样的画册,没有几个响亮的衔,怎么好出来吹嘘炫耀呢。于是乎,请客送,鞠躬作揖,不惜丢掉脸面去讨张获奖证书,弄个会长主席的出来吓唬。随便一个能够拿得起毛笔的(还有连毛笔都拿不起的),都自称为艺术家,名片衔能把脖子压歪,戴了如此多的高帽,自然“鹤立群”、名利双收了,也自然没有精力去进行创作了。

如果出不了名,也不打紧,能捞到钱也是不错的选择,于是我们看到纷繁复杂的笔会。熙熙攘攘的群,火爆喧嚣的剪裁现场,熟识的相互吹捧,不熟的相互恭维,瞬间都为当代艺术大师。笔会现场依旧是老三篇,转眼便完事,吃喝玩乐一条龙之后,拿着红包接着赶下一个场子去。这哪是艺术家啊,就是走的明星都没这么忙。

我们假设一下,如果李伯安“曲线救”,也能利用出版社编辑之便,通过关系混几个衔,继而赶几个场,也不会贫困加、病痛缠,最后倒在画作前。也许李伯安能够完画作的全部,获得应有的荣誉,最后得到会长主席的帽子,被称为“大师”。如果这样做,就不是李伯安,就失去了一个画家的底线,就不是一个纯粹的。


走出巴颜喀拉——圣山之灵

走出巴颜喀拉——歇息

走出巴颜喀拉——藏戏

走出巴颜喀拉——赛马

走出巴颜喀拉——天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