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让阳光 照进梦想 ![]() ![]() ![]() 壹 他应该是一个理想主义者。 清晨,是他头脑最清晰的时候。大地的气息升腾,阳光的能量托举,草木的清新滋养,人的智慧因而清明澄澈。 多年来,或许就是在这样的时刻,多少艺术与美的灵光闪现,多少造福社会的想法推出,多少极富远见的思绪涌动。 这样的时刻,他不仅是一位教育工作者,一位画家,更像是一个时代的鼓手,一个打开窗户,让阳光豁然驱散黑暗的光明使者,一个心无旁骛朝着必胜之地进发的勇士。 作者在画展现场与诗人、画家合影 2018年的夏天,仿佛也是他一声召唤,漫天云霞就相聚在省美术馆的上空。 在“二十世纪杰出的现实主义画家——李伯安作品展”上,我们一起站在水墨长卷《走出巴颜喀拉》前,聆听大地深处的交响,看那一双双如电如炬的眼睛,如何从水墨团块中喷薄而出,那一张张似刀劈斧凿的面孔,如何带着历史的风霜呼啸而至,感受那一股浓烈豪迈的气息掀起黄河文明的滚滚巨浪,那一种精神的浩然正大让中华民族昂扬的风骨力透纸背。 顺着石品先生手指的方向,我一步步地走近这位去世二十年,仍为人们敬仰和怀念的画家,走进他的家,见到他的亲属,和他的同事朋友们交谈,翻看他留下的作品、文字和关于他的资料,与他的灵魂对话,然后满怀敬意写下报告文学《万里黄河铸画魂》。 作者在《河南日报》发表《万里黄河铸画魂》 我记得石品先生和黄天奇先生很满意那篇文章,屡次提及,给予褒扬,并在美术界推广传播,获得很多赞誉。 期间为李伯安画展一事还曾专程去天津采访冯骥才先生,写成《很高兴河南没有忘记李伯安》一文。文章在《河南日报》刊登出来那天,恰逢河南美术出版社举行李伯安画集《走出巴颜喀拉》一书发布会。在发布会上,见到石品先生,他又给予极大肯定,并把相茹写的关于李伯安的两篇文章转给我看。 直到张黛老师编的《逝者如斯:画家李伯安资料续集》一书出版,也是他第一个打电话给我,诉说他的喜悦和遗憾。 我无法完整描述那次观展和写作对于我的意义,我们在一条叫做“人生”的路上蹒跚前行,总有一些特别的遇见、特殊的风景让我们在不知不觉间拐了一个弯。 或许,对于石品先生来说也是如此。和画家李伯安的相识,为李伯安的鼓与呼,在他的生命中一定也有着相当的分量,激励着他去实现少年时的画家梦,让他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孜孜不倦地探索水墨人物画艺术,坚持独属于自己的表达方式。他的画犹如一盏盏精神的明灯,不断地照亮自己,振奋他人,温暖社会。 随着年龄渐长,更加明白,所谓理想,不过是每一天的勤勉自律,每一次创作的激情澎湃,每一幅作品的精益求精;理想就藏在一颗利他之心里,藏在慎独的德行里,藏在竹石般的品性里。 ![]() ![]() 贰 他应该是一个坚毅而智慧的歌者。 我看到石品先生走在一条洒满时代阳光的绘画之路上。他把风度融入杰出者的气韵,将风神注入英模的眼睛,使风骨刻入文化名家的灵魂,把风采给予最普通的劳动者,他也自己也深深体味到艺术的苦心孤诣和无限风光。 《河南日报》发表画作《阳光焦桐》 我记得最初是在“中原风”副刊上看到他画的《阳光焦桐》。从没有见过那样的焦裕禄形象,他走在明朗又诗意的阳光里,身上跳跃着春天的生机,大地的希望;笑容荡漾在他的脸上,回眸的眼神里带着深情;鲜嫩的焦桐苗自在舒展。这样纯粹的美,带着深沉的爱与乐观,越过所有的苦难和病痛,让人不仅感慨:这就是我们的焦书记,他永远青春! 如此独特的视角,如此不俗的艺术表现,正说明创作者内心世界的诗意、浪漫和阔大! 《河南日报》发表画作《杏坛芳华》 后来,有幸在版面上亲手编辑他为“最美教师”李芳画的肖像《杏坛芳华》,一身素衣,优雅端庄的李芳老师站在黑板前,白皙的脸庞,明净的眼眸,浑身散发着一种圣洁的气息。在一整版的怀念诗作中,这张画让人看到大别山上一朵山花的风采,看到在生死关头她以生命写就的壮美诗篇,感受到那奋不顾身的伟大与震撼。石品先生用画笔生动地告诉人们,什么叫“人间最美是芳华”。 《河南日报》发表画作《中国医魂》 新冠疫情肆虐时,他绘就《中国医魂》,我敬重地欣赏、编辑。这幅画让人看到耄耋之年钟南山的胆魄见识与悲悯情怀,看到那双力挽狂澜的手,那为天下苍生鞠躬尽瘁的身影,那透着勇毅、冷静、果敢的眼神,让人高山仰止。 《乐坛女神》 而我们并不清楚石品先生创作背后的坚信和艰辛,白天连着夜晚的琢磨与构思,落笔后的小心谨慎和大刀阔斧,浓淡水墨的匠心独运和满怀深情,完成后的静心打磨和细心修改,那仿佛不是完成一幅画,而是邀来艺术之神,灵感之神,一起画出撼天动地的耀眼光芒,表达战疫必胜的决心和信心。 《西部歌魂》 近日,看他发来的《乐坛女神》《西部歌魂》《航天三杰奏凯还》等,被我国第一位交响乐女指挥家郑小瑛的风采深深感染,仿佛看到王洛宾用美妙的歌声驱散痛苦安抚人们的心灵,而王亚平等三位英雄航天的飒爽英姿跃然画面让人精神振奋…… 《航天三杰奏凯还》 我不禁想,每一个恰切的造型,每一笔皴擦点染,每一道有力的线条,是在怎样强烈的感情驱动下开始?是怎样做到胸中有丘壑、笔底气韵生?又是怎样步履不停,节奏铿锵,寄意深远? 这些时代的楷模,这些光辉灿烂的形象,在他的笔下成为巍峨的高山,成为壮阔的大河,成为精神的歌唱,成为灵魂的明灯。 《一代楷模》 当有些人为艺术而艺术时,当有些人为金钱市场而挥毫时,当有些人沉溺于小我的情调不可自拔时,他坚毅而智慧地朝着日月星辰走去,那是民族的脊梁,是祖国的基石,是激励我们前行的伟大力量。 为什么不尽情挥洒、大声歌唱,让这股清新而强劲的大风吹遍千里沃野,滋养亿万民众的心灵呢? 《时代楷模张玉滚》 ![]() ![]() 叁 他应当是内心世界的修行者。 那日在瓦库,安静地坐着,翻看他的画册,听他讲述创作背后的故事,讲述每一幅作品的归属,讲述这些年如何在艺术之路上不断地前行,讲述一切付出和坚持背后的乐在其中,越发觉得艺术之路如茶中普洱,一杯一杯饮下,品出的是岁月的悠长滋味,是时间和耐心的沉香。 《当代教育名家胡大白教授》 每个少年都曾有彩虹般的梦想,后来很多都遗落在生活的琐碎里,迷失在不由自主的繁忙中,消隐在约定俗成的看法里。 世界如此宽广,又如此狭窄,我们很轻易地踏上别人曾经走过的千百条道路,求得安稳与荣耀,最容易忽略的却是自己内心深处的渴望。 其实,那条叫做灵魂的入口才是世界的唯一入口,顺着它的方向,或许要穿过漫长的黑暗,偶尔会有明明灭灭的光,但最终你会发现自己的第一无二,沿途的风景寂寞但美好,道路的尽头是独属于你的果园。 《情凝故园》 就像这个来自怀川故地的少年,怀揣着画家梦,把业余时间都放在美术馆、画展上,放在书籍、课堂中,俯身画案前,不断地欣赏、观摩、学习,向经典学习,向名家致敬,不停地临摹、练习,全身心沉浸在艺术的海洋里。 由此,生活自律而充实,心灵丰富且喜悦,精神纯粹而高洁,一步步向着梦想前进。 《傲骨热肠》 谁谓荼苦,其甘如荠,这种创造者的幸福,只有勤奋执着者方能体会。 仿佛他笔下《情凝故园》中作家陈忠实脸上和山石纹理一般的褶皱,道道都是岁月的沉淀;仿佛《傲骨热肠》中哲学家梁漱溟的冷眼,满是对人类的悲悯和对学问、智慧的热爱;仿佛《清华红烛》中闻一多先生身后宏阔深沉的红,是对生与死、爱与愁、信仰与理想、悲悯与愤懑等的思索和呐喊。 《清华红烛》 每一次落笔,都是和杰出者的灵魂对话,在对话中一次次修炼、提升自己。 想起2020年春天,《检察日报》“绿海”副刊约我开设个人作品专栏,需要配一幅手绘肖像,我想到石品先生,抱着试一试的心情,没想到他爽快地答应了。很快画好一幅,发给我。 长长的黑发,细密中似有一点硬朗;笑的脸,笑的眼,眉宇间却仿佛思虑着什么;红色的衣服带着花边,点缀着小花,透着热情、喜悦。 在报纸上登出后,朋友们远远地瞟上一眼,便说,那就是你呀! 《航天女神》 画一个人有多难,在画家石品先生那儿,却总似信手挥毫,神采就跃然纸上。 这一次是在端午前夕,伴着茶香,徐徐展开他画的大尺幅的《屈子行吟图》,画面上,诗人眼里有无尽的热爱和忧思。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像石品先生一样,朝着梦想努力修行,活成一束光。 《屈子行吟图》 ![]() ![]() ![]() ![]() 作者 冻凤秋,笔名晴雪、风儿。河南省文学院专业作家。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河南省文联委员,省作协理事,省网络文学学会副会长。武汉大学文学学士、硕士。曾任河南日报文艺副刊“中原风”编辑,发起中原风读书会,引发书香中原现象。代表作有文集《风吹书香》《心田种字》等。 ![]() ![]() ![]() ![]() ![]() ![]() 朗诵 肖洒,播音指导,研究生导师,金话筒奖提名,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学习强国”播音朗诵专家团成员,中国诗歌学会朗诵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诗词学会朗诵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语文报刊协会演讲与口才分会副会长,河南省演讲与口才学会执行会长。 ![]() ![]() ![]() ![]() ![]() ![]() 画家 石品,河南温县人,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原党委副书记兼艺术与设计学院院长,现郑州轻工业学院易斯顿美术学院院长,中国水利文协美术协会主席。国家一级美术师、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河南省学校艺术教育协会会长。 ![]() ![]() 点击↓收听 播讲精美诗文,诵读中华经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