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宇专栏】李伯安的过程

 007学习 2016-02-21


张宇

李伯安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Railroad Man 坂本龍一 - BTTB


其实二十多年前我就认识李伯安了。


那是一个下午,在洛阳老城小胡同的一间民居里,我第一次见到了李伯安。那时候我刚到洛阳当学徒工,人在年轻时心高胆大,不明白艺术家生活的水深水浅命运无常,就不大安心本职工作,闲来就写写画画,梦想成为艺术家。有个学医的老乡叫郭永召,谈起艺术却口若悬河才华横溢,他一直鼓励我,有时候也指点我。有一天他忽然神秘地对我说,给你介绍一个大人物吧,也让你开开眼……他说的这个大人物就是李伯安。


现在时间一长别的都想不起来了,只记得李伯安和郭永召曾经是同学,那时候他也就二十多岁的样子,已经是画家并且到省里工作了。看那样子,只要他回到洛阳,老同学们就来找他谈艺术。在我的印象里,李伯安一点也不狂傲,倒是有一点书生的文静,说话声音也不高,慢慢道来很有层次。在说话上还没有郭永召口满和才气逼人。他当时谈了些什么,我已经记不得了。只有一个细节令我难忘,那就是郭永召向大家介绍我时,他一直躺在床上并没有坐起身,只用脚点着我对李伯安说,这孩子也好写。就这么一句。李伯安也只是看了我一眼,什么话也没有说。虽然我当时还年轻,但已经懂得掩饰自我难堪,厚着脸皮对着李伯安笑了笑。我想他一定记不得我的笑,后来多少年过去,他应该想不起来曾经见过我。这就是我第一次见李伯安,也是最后一次见李伯安。一直到几十年后他突然倒在自己的作品前逝去,我再也没有见过他。


这就是我们洛阳人。虽然同在郑州工作,他是画家,我是作家,他还给我的小说画过插图吧?虽然谁也知道谁,但我们多少年里从来也没有想到过见见面说说话,联络一下老乡的感情,继而在世俗社会里行走时互相有个照应。好像洛阳人天生的孤独,出门在外闯生活时大都单打独斗,格外喜欢一个人的战争。好像我们洛阳人太明白人生的路是需要自己去走的,这个世界是需要自己去面对的,也只有自己才能够证明自己的存在价值……


李伯安去世后朋友们为他办的第一次画展,我去看了。那是一个细雨蒙蒙的上午,著名书法家王澄打电话来,约我一起去看李伯安的画展。王澄在电话里显得有点激动,一再说你一定要去,最后说你在家等着,我现在开车就去接你。这么强调而且这么激动,这在王澄是很少见的。并且等我上车以后,王澄马上又介绍李伯安的作品怎样不得了,是和中国艺术史上的《清明上河图》《流民图》一样的不朽之作……


不朽之作!王澄能够这么说,我就掂着了分量。


果然,当我真正站在巨幅《走出巴颜喀拉》百米长卷面前,我一下就惊呆了。我不懂画,在我有限的阅读经验里,我觉得他好像使用的是中国画材料,但是最突出的却给人一种油画的感觉;再仔细看,到处又都是雕塑的狰狞;再仔细看,好像什么都有,又什么都没有,只有画家强烈的色彩与线条在诉说……


他诉说的是一个民族的苦难历史,也是一个民族的奋斗历史,虽然画面超现实的意味很强,逼真到摄人魂魄的程度,但是整幅画作抽象出来表现的只是一种精神,完完全全是我们民族精神的历史……


当时我就想,构思这种杰作该有多么大的胸怀和勇气,完成这幅画该需要付出多少力量啊!


确实出于激动,后来我就在我主编的《莽原》封二上写下了几句话:李伯安是中国20世纪末出现的奇迹,忽然隆起的一座艺术高峰!……


但是,作家总是一个胡思乱想的人,追踪寻问李伯安现象的过程和内容,才是我最关心的地方,于是我开始留心,有关李伯安的各种信息如潮水一样涌过来……


这才知道,李伯安生前原来生活得很平常,这么伟大的艺术家,在他活着时并没有任职省美协主席、副主席之类,更别说中国美术家协会了。自然开会也不坐什么主席台,吃饭也不坐什么上席,行走也没有专车。后来又知道,他在供职的单位也没有什么有头有脸的职务,不过是出版社的一个普通编辑。他平时很少说话,甚至有一点木讷,更别说什么出语惊人了……


好像他只明白画画……


这就是李伯安!


一个主动退出世俗社会的人。一个也可能是由被动到主动拒绝世俗社会虚荣的人。一个不重名利的人。一个也可能是由不自觉到自觉淡泊名利的人……


于是我在想,他开始的时候是一种退却,由于名利场上竞争的激烈和残酷,他慢慢感到了自己的软弱,和别人相比,甚至和任何人相比都不是人家的对手,开始退却、退却、再退却,一点点地退回到了自己的画室……


也可能是他比较了一下,觉得这样或那样都太消耗自己,还是画画吧!于是,由主动退却到自觉选择,自然而然形成一种态度,那就是艺术家的纯粹……


于是,他开始了一个人的战争!他生活在另一个大千世界里,把他对这个世界的感受画下来,把他的思考画下来,把他对生活的希望画下来,把他的生命过程画下来……


是这样吗?李伯安,请你告诉我这一切吧!


然而没有回声,只有伟大的百米画卷永远在诉说,诉说着苦难,诉说着历史,也诉说着我们的希望……


— THE END —


▎图说

图为中国著名画家李伯安的作品《走出巴颜喀拉》的部分内容。

李伯安(1944——1998)河南洛阳老城人,生前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南美术出版社副编审。这是一个生前默默无闻、死后名满天下的画家,其作品是生前不为人知,死后却奉为为经典的作品。在他生命的最后10年,他曾3次单枪匹马、徒步跋涉至甘南、青藏收集素材历尽艰辛、呕心沥血创作出《走出巴颜喀拉》这件伟大的作品。


《走出巴颜喀拉》高2米,长122米,由10部分组成,共刻画了266个剽悍健壮的、形态各异的藏民形象,作品气势磅礴、豪气逼人,顶天立地,被公认为是中国21世纪艺术的湖黄代表,是中国美术史上最富民族精神,最具震撼力的历史性水墨人物长卷。长卷以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为构思依托,从黄河之源圣山巴颜喀拉画起,通过一组组苍茫凝重的艺术形象和和浩然大气的结构安排,精湛的刻画和独具个性的艺术语言,跻身于经典之列。把20世纪中国水墨人物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




作家简介

张宇,著名作家。曾为河南省作家协会主席。上世纪80年代,张宇因创作中篇小说《活鬼》而享誉全国,从此被誉为中国文坛“活鬼”。曾担任河南建业足球俱乐部董事长,2009年推出足球打黑的长篇小说《足球门》。

▎预告

周一(2月22日)

作家冯杰 《诗是我的罂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