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程大师赛】2014年5月 洛阳:览千年帝都,品洛城水席

 汉青的马甲 2015-02-08

终于迎来了五一小长假!虽然知道哪哪都人多,但还是抑制不住出去旅游的心呐~ 三天短途游,我和王先生最终选择了洛阳和开封。

五一的车票也是一票难求,晚了一点点就没票了,只好从郑州中转。行程计划:30号下午济南→郑州,接着郑州→洛阳,晚上11点多到达。1号2号两天在洛阳游玩,2号晚上洛阳→开封,3号在开封游玩,3号晚上夜车回济南。

看上去是不是很充实很辛苦!

30号下午请了半天假,踏上河南之旅。到达郑州已经是晚上八点半。

出了火车站觅食,看到站旁的一家老郑州烩面。

点了羊肉烩面和牛肉烩面,一份15元。便宜又好吃!

吃完晚餐,时间刚好。搭上郑州到洛阳的火车,晚上十一点多到达洛阳。预定了距离火车站不远的洛阳驿佳快捷酒店,入住休息。

5月1号

主要景点:王城公园→天子驾六博物馆→白马寺

早上八点半起床收拾,开始一天的行程。本打算早餐在王城公园旁边的老洛阳面馆解决,没想到去了发现饭店不提供早餐……只好忍下来,先逛王城公园。

这一天天气大好,阳光普照,来逛公园的人自然也少不了啦。虽然王城公园不是洛阳最著名的景点之一,但它是河南最大的综合性公园,其中有牡丹观赏区、牡丹文化区、历史文化区、大型游乐区、动物园五大景区,应该是本地人选择游玩的好地方。

进了大门,就见一王权重器巨鼎,是洛阳市金村出土周鼎复制模型。

广场搭台牡丹文化节的文艺展演,往上有牡丹插花花艺展。

来到洛阳牡丹园,遗憾的发现牡丹花期已经过了,只剩了大片的绿叶,和现在还在盛开的芍药花。不过花朵还是很美丽的~

牡丹区内的牡丹仙子

过了桥,来到动物园。看了各种猴子大象孔雀长颈鹿,还有憨憨的羊驼。

这只猩猩在二楼,下面的人在扔胡萝卜给它吃

羊驼羊驼~

王城公园真的蛮大的,只逛了牡丹园和动物园已经过去了两个小时,由于一直饿着肚子,决定出园吃午饭。

重回王城公园旁边的老洛阳面馆,发现这个时候已经基本客满了。真是好口碑的老面馆啊~对于洛阳水席早就垂涎,现在终于可以一饱口福了!上二楼找位子坐下,点了洛阳水席中的小碗汤、焦炸丸子;老洛阳面食里的糊涂面和卤面。菜速度上来,开吃!

在此介绍一下洛阳水席:洛阳水席始于唐代,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迄今保留下来的历史最久远的名宴之一。水席与其地理气候有直接关系。洛阳四面环山,雨少而干燥。古时天气寒冷,不产水果,因此民间膳食多用汤类,喜欢酸辣以抵御干燥寒冷。这里的人们习惯使用当地出产的淀粉、莲菜、山药、萝卜、白菜等制作经济实惠、汤水丰盛的宴席。之所以称为水席,一是它的每道菜都离不开汤汤水水,二是一道道地上,吃一道换一道,仿佛行云流水一般,故称水席。

从我自身的体验来说,就是每道菜都是汤菜,用淀粉勾芡,放胡椒和醋,然后汤里的主料大杂烩,酸酸辣辣的,很符合我的口味!

小碗汤

焦炸丸子就是把刚刚炸好的丸子当着客人的面一下倒入汤盆里,吱吱啦啦,汤的味道跟小碗汤差别不太大。

洛阳卤面其实不是卤的,这个“卤”字是由“路”字谐音而来,就是路边叫卖的面。也是一道传统老菜。传说1900多年前,最流行的一种快餐食品便是路面。路面以质细味美著称,一团银丝般的面条从笼中抓出来放入碗内,加入麻油、香酱、瓜丝等细菜,看着绵软,吃来适口,人到即可食,很受人们的欢迎,因为此面在路旁设摊叫卖,人们便称其路面。后因其十分方便快捷,成为人们家常主食之一。确实美味可口!

糊涂面的由来:以前,朝歌农村经常吃一种饭食,名曰糊涂面。南方的米,北方的面。面条是朝歌人喜欢吃的饭食,但那时候粮食紧缺,尤其是细粮更缺。人们吃面条的时候,就是在锅里先放些玉米面、小米之类的粗粮,再加一些干菜、薯干、红萝卜条之类的东西一起煮熬,煮至九成熟,下入少量的面条,熟了,就是糊涂面条。这样,杂七杂八、糊里糊涂一大锅,既省细粮,又好吃,又挡饥,又有营养。

感觉确实就像是玉米粥里下上面条,糊涂的一大碗。

这一顿大餐才82块钱,每道菜的量都很大,真是便宜又实惠!

吃到心满意足,去下一个景点:天子驾六博物馆。

博物馆是依托21世纪重大考古发现,“天子驾六”大型车马陪葬坑,原地原址修建的遗址型博物馆。博物馆分为两个展区,第一展区展示了东周王朝概况及珍贵的东周文物等。大型车马坑展区是博物馆的第二展区,这里展示了2002-2003年,考古工作者发掘清理的17座车马坑中的2座。其中北边的一座长42.6米,宽7.4米,规模巨大,国内罕见。坑内车马呈纵向两列排放,展示了周天子出行列阵的场面。

我们跟着一个讲解走下来,知道了天子驾六的意义所在。在2000 多年的时光流转中,木头一点点腐朽,细土一点点入侵,木质腐蚀完了,细土也完全进入了,木头与泥土就这样完成了置换,车子再也不是木头的,而是泥土的了,只是“土车”的土与它周边的土相比,稍微细一点、软一点。“天子驾六”车马坑的发现,以实物的形式,揭开了古代天子驾六、驾四的千古疑案,印证了古文献“天子驾六,诸侯驾四,士驾二”记载的正确性;对研究东周时期的乘舆制度、丧葬制度以及王城陵区的确认提供了全新的考古资料,成为 21 世纪东周考古的重要发现之一,被誉为“东周瑰宝,举世无双”。

结束了博物馆之行,马不停蹄的奔向今天的最后一个景点——白马寺。

白马寺在洛阳老城以东12公里处,坐公交车要一个多小时能到。下午两点,到达白马寺。

白马寺古称金刚崖寺,号称“中国第一古刹”。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第一所官办寺院。被中外佛教界誉为“释源”、“祖庭”。与少林寺、相国寺、风穴寺一道,被称为“中原四大名寺”。

我们照例蹭上一个旅游团的讲解,一路跟下来。

白马寺真的够大,除了五重大殿以外,还有泰国风格及印度风格的寺庙建筑。

印度寺庙里有大师在讲经

逛了两个小时出来,已经是下午四点钟。坐公交回酒店休息了一个小时,晚上六点半出门觅食。

根据攻略,坐车前往老城丽景门。

丽景门是洛阳古城的西大门,穿过丽景门就是老集,西起丽景门,东至老城十字街,整条街是熙熙攘攘的商业街区,街道两旁全部都是挂着招客幌子的酒馆、店铺,很是热闹。

走了没多远,就看到一家小铺门口排着长龙般的队伍,走进一看原来是著名的高记清香园不翻汤。

据说这家店上过央视“舌尖上的中国”,每天从下午四点开张就一直排队到半夜。因为队伍实在太长,我们决定明天早早来吃。

来到了杏花村水席店,也是一家有名的水席老店。

客人已经在开始排队了,服务员忙的没工夫招呼,点餐要自己写。点了水席中的洛阳燕菜,连汤肉片和八宝饭。真是汤汤水水啊,连八宝饭都是泡在汤里的。洛阳燕菜以萝卜丝为主料,酸辣可口,好吃!

也是量大又便宜的饭店,总共五六十块钱,吃到撑!

吃完饭出来继续逛老街,买了带回去的特产:牡丹糕、牡丹花苞茶、牡丹果脯。路上看到牡丹银丝酥,被吸引,买了一小盒带回去。

一家店门口的兵马俑超搞笑。。。

老街走到头,是一大片露天的小吃区。人爆多!

不翻汤居然真的是一直排队到半夜的节奏!

逛到晚上八点半,打道回府。养精蓄锐,等待明天的龙门之旅。

5月2号

主要景点:龙门石窟。

早上八点起床,收拾行李退房。今天是阴天大风,不见太阳,还蛮冷的。在火车站乘坐k81路,车程1个多小时到达龙门石窟。西山石窟景区入口处下车,被眼前的游客震惊了!大概有十几个售票窗口,每个窗口都排了几百人的队伍……全价票120,学生半价。

买到票从人缝中挤出来,进景区检票仍然排队。真的见识了什么叫人山人海啊!进景区之后,基本每个景点都是人挨人,慢慢一步步的往前挪,在人流中想停下来拍张照片都做不到,会被推着走。不过呢,还是很值!我们照例跟着一个讲解走,大部分景点都听全了。

人!超!多!

龙门石窟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另外三大石窟为: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是中国石刻艺术宝库之一,国家5A级景区。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南北长达1公里,今存有窟龛2345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余品。龙门石窟延续时间长,跨越朝代多,以大量的实物形象和文字资料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许多领域的发展变化。

龙门石窟现在只售联票,也就是西山石窟---东山石窟---香山寺---白园四个景点。西山石窟是最大最壮观的了,全程都有导游讲解,来这边的旅行团貌似只游玩西山就结束了,剩下的东山石窟、香山寺和白园要自己逛。

旅行路线:西山石窟:北门---禹王池---潜溪寺---宾阳三洞---摩崖三佛龛---万佛洞---莲花洞---奉先寺---古阳洞---药方洞--南门

东山石窟:南门---擂鼓台三洞---文物廊---千手千眼观音像龛---西方净土变龛---看经寺---二莲花洞---四雁洞---北门

香山寺:南步游道---莲花池---钟楼、鼓楼---天王殿---罗汉殿---石楼---九老堂---观景台---大雄宝殿---乾隆御碑亭---蒋宋别墅---撞钟--从后门经东山宾馆进入白园

白园:南大门进---南诗廊---琵琶峰---北诗廊---道诗书屋---乐天堂---青谷---正门

著名的剪刀手佛像!位于宾阳三洞的北洞

讲解说,其实是大拇指断掉了

这个是龙门石窟最丑佛像,雕刻的左右脸都没对称!

据说是龙门石窟最美佛像,可惜脸部被人为破坏了

万佛洞,墙壁上都是密密麻麻的小佛

奉先寺,龙门石窟规模最大、艺术最为精湛的一组摩崖型群雕。

据说耳朵长就有1米4!

逛完西山石窟,过龙门桥到对面的东山石窟。

从西山石窟远眺东山的香山寺

从东山远眺西山的奉先寺

远远看过去,山上都是窟窿!

这一大圈逛下来,我们只在西山石窟出口处买了一个鸡蛋饼和两根烤肠充饥。四个景区基本都是上山下山,再上山再下山。下午两点,所有景点逛完,已经累到不行了。

坐81路回市区,又是从始发到终点。倒车去丽景门,要去吃大名鼎鼎的高记不翻汤啦。

丽景门旁边马路中心竖着个大型四方鼎

到丽景门是下午四点多,果然不翻汤门口已经有在排队的了!

来看不翻汤的正宗做法:洛阳不翻汤,已有120多年的历史。配料有绿豆粉、胡椒、味精、酱油、醋、木耳、粉丝、海带、虾皮、紫菜、韭菜、锦珍、食盐。用小勺舀一些稀绿豆面糊往平底锅里一倒,即成一张类似春卷的薄片,不用翻个就熟,所以就叫“不翻”。把两张晶莹翠绿的“不翻”叠着放在碗里,舀些滚烫的猪骨头汤浇在上面,再放上些粉条、黄花、木耳等,还要舍得放些醋、胡椒粉,于是一碗不翻汤就做好了。这个汤吃到嘴里时,“不翻”软绵不化,嚼之有豆香;汤酸辣清淡,余味悠长,是洛阳本地人吃夜宵的首选 .其特点是味道纯正、酸辣利口、油而不腻。

不翻汤真的很便宜,大概是卖的火了,客流量太大,所以老板也不让你按照牌子上的料加了,不翻汤只分五元和十元,应该就是加不加肉的区别。要了两份十元的丸子汤和不翻汤,喝起来感觉一样。要了两个饼,掰开泡到汤里喝,又辣又好吃!

解决掉一碗不翻汤,边走边逛,逛到了中州中路。太阳这时候倒出来了,天气又热了起来,晒到不行,干脆到路边的kfc休息。洛阳之行基本结束,只差最后一顿晚餐——计划中的真不同酒楼。

傍晚六点多,感觉又有食欲吃饭了,来到不远的真不同酒楼。

这家酒楼真的很大,也是名声在外。服务员全部唐朝宫女打扮,让人眼前一亮。

比之前吃过的饭店稍贵,两个人点了洛阳水席中的洛阳熬货、小酥肉,另外要了凉菜洛阳银条,和一笼烫面角。一共花费100元,也真的是很便宜啦。

洛阳熬货类似东北菜里的乱炖,一大锅炖在一起,也是淀粉勾芡加醋和胡椒粉。

小酥肉是用五花肉做的,也不错。

洛阳银条其实是一种根茎蔬菜,看上去细长洁白,吃起来酸甜,清爽可口。

烫面角也是传统风味小吃,其实就是包成新月形状的蒸饺了。

算下来,洛阳水席里我们也吃过七八道菜了,总的来说汤汤水水酸酸辣辣的,很赞!

至此,洛阳之行告一段落,赶往火车站,乘坐晚上九点多的火车开往下一个城市——开封。

  • 分享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