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6)论人法于天地

 johnney908 2015-02-09
人者,上禀天,下委地,阳以辅之,阴以佐之。天地顺则人气泰,天地逆则人气痞。天地有四时五行。寒暄动静。其变也,喜为鱼,怒为风,结为霜,张为虹。人体有四肢五脏,呼吸寤寐,精气流散,行为荣,张为气,发为声。阳施于形,阴慎于精,天地之同也。失其守则蒸热发,否则寒生,结作瘿瘤,陷作痈疽,盛则为喘,减而为枯,彰于面部,见于肢体,天地通塞,一如此矣。故五纬盈亏,星辰差忒,日月交蚀,慧哱飞走,天地之灾怪也。寒暄不时,天地之蒸痞也。土起石立,天地之痈疽也。暴风疾雨,天地之喘乏也。江河竭耗,天地之枯焦也。明于其故者,则决之以药,济之以针,化之以道,佐之以事,故形体有可救之病,天地有可去之灾。人之危厄生死,禀于天地。阴之病,来也缓而去也缓;阳之病,来也速而去也速。阳生于热,热则舒缓。阴生于寒,寒则拳急。寒邪中于下,热邪中于上,饮食之邪中于中。人之动止,本乎天地。知人者有验于天,知天者也有验于人,天合于人,人法于天,观天地逆从,知人盛衰。人有百病,病有百侯,侯有百变,皆天地阴阳逆从而生,苟能穷究乎此,则思过半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