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广州竹枝词》小辑:清代后期广州戏班活动剪影
静子
转自
http://www./gdbbs/dispbbs.asp?boardid=5&id=149
清同治年间汉军副都统杏岑果尔敏《洗俗斋诗草》的《广州竹枝词》中若干首,描写当时广州外江班与本地班的演戏情况,可以窥知百年前广州戏曲活动的概貌。
[名班]
普天乐与丹山凤,到处扬名不等闲;
牛鬼蛇神惊众眼,看来不及外江班。 (普天乐、丹山凤,系本地班班牌。)
[缺欠多]
锣鼓喧天闹不休,金珠辉耀阔行头;
旗幡切末花灯彩,一概全无不讲求。
(标题“缺欠多”不知何意,原第二句有阙字,妄补足之。行头即服饰,切末即道具。)
[男女班]
外江班子足温柔,几个优伶艳粉头;
不即不离昆与乱,酒阑灯炧亦风流。
(昆指昆曲,乱指乱弹,当时已混用。)
[本地班]
和声鸣盛理当然,菊部风光别一天;
台大人多场面小,价艮累百动成千。 (价艮系指本地班卖戏戏金。)
[整本戏]
不兴杂剧喜传奇,整套开来事事宜;
唐宋元明随便改,千篇一律几人知。
(整本又称正本,系别于出头的长剧。)
[角色]
花旦出场逞艳姿,出音啁唽使人疑;
矜庄严重方巾丑,不向人前逗笑儿。
(出音啁唽,指粤腔土调。使人疑者,外地人听来不易懂也。)
[翻金斗]
冲场一战起因由,逃难投亲闹不休;
最有一般真绝技,全身披挂打跟头。
(番王起兵,生旦落难,正是当时排场老套。打跟头粤班叫打大翻。)
[勾脸]
野史从来入戏场,三花大净漫更张; 曾闻竟有新鲜样,绿脸红须出孟良。
(北人以净称大花脸,丑称三花脸。)
[封相]
封相出头戏不新,无人着意看苏秦;
此出正角谁为主,季子车前执盏人。
(季子即苏秦,执盏人当系花旦,可知时尚。)
另附《洗俗斋诗草》中[菊部排律]一绝,对当时一般戏路戏文,颇具概括力:
义士多拟杀,娇娃每病狂; 转机凭佛志,救命有慈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