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一个好竹枝词的四个主要因素 最近,有许多网上朋友问我,什么样的竹枝词可以称得上是好竹枝词?这个问题却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我翻了许多资料也没找出一个可以称得上权威的答案。没办法,我只好赶着鸭子上架,自己来给好竹枝词下一个定义。为了这个问题,我最近查了许多资料和前人和现代的许多优秀作品。通过对这些作品进行分析后,我整理出这么几个因素,来给好竹枝词一个界定。但不知道对不对,写出来和大家共同探讨,希望通过广泛的征求意见后能有一个大家认同的理论依据。我认为评价一篇竹枝词作品好坏,应该有如下四个因素: 第一,评价一篇作品的好坏,应该首先看内容的好坏,我们知道,竹枝词是古典作品中最贴近下层生活的一种创作形式。自从这种形式诞生的那一天起,就一直在遵守着这个原则。我们可以从刘禹锡的作品中就可以看得出来,刘禹锡是一个很关心政治的官僚,可是他没有一首竹枝词是写与朝廷有关的内容的。他的竹枝词都是写普通老百姓的喜怒哀乐的。再一个原因,竹枝词本身是山歌,而山歌是普通老百姓自娱自乐的一种形式,当然应该以反映他们自己的生活为主。所以我们现在评价一篇作品的好坏仍然以内容是不是贴近百姓生活,内容品位的高低作为主要的因素。 第二,一篇好作品应该句子流畅,不应该读起来磕磕绊绊的。要想句子流畅,首先应该没有生造词,而这一条正是我们初学者最应该注意的。最好是多用一些有地方特色的句子,这样可以使诗句活泼,使竹枝词更有地方味道。再一个问题是应该少用或不用典,因为用典太多,就不容易理解,就会和七绝混淆起来而失去山歌味。所以,我认为竹枝词的句子越通俗,越流畅越好。像那些为了格律而不得不将句子颠倒的现象不要在竹枝词里出现。比如攀登改成登攀的现象,在竹枝词里决不能出现,宁愿舍弃格律也不能够颠倒词句,因为词句一颠倒句子自然就显得不顺,而失去竹枝词的味道。 第三,诗句活泼比兴巧妙,比兴是山歌常用的技巧。一首作品如果能有好得比兴就会给作品添不少的色彩,而使诗句活泼起来,如果能再用上形象思维等技巧就会更好。因为诗歌最忌讳的就是直白。诗歌一旦直白,就会像白开水一样无味。 第四,在不影响以上几个条件下,应该尽量符合格律。因为只有符合格律才能读起来有昂扬顿挫的感觉。我们现在有一些诗友对竹枝词有误解,他们认为凡不符合格律的七绝就是竹枝词是不对的。我们现在所说的竹枝词是文人竹枝词,我们不是为了唱而是为了吟诵而写的,所以我们必须要按着格律诗的要求来写。但是,当内容和格律发生冲突时,当以内容为主,决不能以词害意。这可是原则问题。 我认为,只要符合这几个要素,就是一首好的竹枝词。不知道大家能否同意我的观点。我希望大家发表意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