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紫砂雅玩:意趣品心

 牛丽美 2015-02-11

[转载]紫砂雅玩:意趣品心
清道光二十八年 杨彭年制紫泥刻诗文梅桩形花插

 

紫泥材质,作梅桩形,外壁凸雕瘦骨嶙峋的梅树,二斜出枯枝上梅花点点。梅桩老干发新枝,象征衰而不老。以截断的梅桩为造型,是宜兴紫砂的常见器形之一。器壁镌刻诗文“一到岁寒谁伴我,每逢月落便思君。岁在戊申秋日,彭年制。”此件花插雕塑生动,梅桩树节栩栩如生,得梅之神韵,意境深邃,有如根雕之艺术效果。
陈克立先生旧藏类似作品,出版于《阳羡砂器精品图谱》,可资比较。
参阅:《阳羡砂器精品图谱》图46,淑馨出版社,1985年。

 

[转载]紫砂雅玩:意趣品心

清曼生款紫泥“知味清心”井栏壶

 

此式为曼生十八式之一的经典壶形“井栏壶”,造型古朴,端庄典雅。壶盖陷于壶身,圆腹上收下敛,壶底,环形方把,圆柱形钮,直流坚挺,出水甚好,圆润中透出古朴韵味。壶身刻有“知味清心,曼生”,壶底钤“阿曼陀室”篆书印款。
类似作品收藏于南京博物院,器形及刻字风格十分接近,便于比较研究。
参阅:《书画印壶—陈鸿寿的艺术》第281页,图T13,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2005年。

 

[转载]紫砂雅玩:意趣品心

 清陈鸣远款段泥点彩笋形水滴

 

说明整体为一冬笋形制,段泥胎质,两头细,中间粗,弯曲自如,尤其是笋壳的刻画更是入木三分,细腻清晰,极其工致。泥色浅黄,笋叶勾勒细密排线,外壳洒黑红斑点,造型自然,栩栩如生。笋身是有轻微弧度的三角锥体,底部贴一个蛤蜊贝壳,用以作器足。整件作品写实,具见作者仿生的高妙技艺。“陈鸣远制”小印一方,印文古雅。南京博物院等机构收藏类似作品,便于比较研究。此小笋多次出版,流传有序,原为陈克立先生收藏,收录于《阳羡砂器精品图谱》。后流落美国,又经华侨周锐先生之手出让与加州本地藏家。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谢瑞华女史将其展览于旧金山亚洲艺术馆。此次值嘉德二十周年之际,笔者和友人严君夫妇同往拜访,谢女史玉成其事,紫砂小笋重回故里,令人心生感概。图版配谢女史庭园所植之干笋,两相对比,惟妙惟肖。陈克立是陈鸣远紫砂器的大藏家之一。他少时久居北平,婚后居上海,是龚心钊侄婿,因龚氏启发而收藏紫砂。陈克立藏品因战乱流徙而失散,但于1985年在台北出版其藏品之照片及拓片为《阳羡砂器精品图谱》。陈克立序文(文中称龚氏为前清乙未(1895)翰林龚心钊叔岳)提供值得注意之有关资料如下: “抗战胜利以后,有荣宝斋李氏常以砂器求售,且源源而来,乃得大量收藏。…….而后,得李氏相告,始知有海盐张氏,因兄弟分离,乃将陈鸣远所存留传砂器出让,以此因缘,出入余手。”据此,陈克立藏品之建立是继龚心钊之后,而且追溯为陈鸣远所存留传砂器,经海盐张氏兄弟,荣宝斋李氏,辗转而得。周锐,美籍华人,文物收藏家。早年去国,奔走异域,喜好古物。五十余载收藏中国古物甚丰。1987年曾以挚友名义向故宫博物院捐赠瓷器一件,1989年8月又将自己所藏各代瓷器计18件委托中国驻旧金山总领事馆捐献给故宫博物院收藏。

 

 

[转载]紫砂雅玩:意趣品心

清乾隆御制紫泥髹漆描金花卉纹方壶
 
方壶紫泥为胎,方柄方流,制作讲究,通身髹黑漆,四面以金彩局部加红彩绘蝴蝶牡丹,竹菊山石等纹饰,描绘细腻,手法新颖,漆黑底色和金彩纹饰之对比极为醒目。底部金款“大清乾隆年制”,篆书工整。紫砂胎施黑漆加金彩的类似茶壶尚有数件流传于世,大多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考察其特点,无疑是受到了日本莳绘漆器工艺的影响,标新立异,独树一帜。此件紫砂方壶在宜兴烧造,进贡清宫。造办处的能工巧匠仿照日本莳绘漆器的工艺技法,在素胎上髹漆描金,彩画纹饰,书写皇帝亲自制定的本朝规矩年款,以供乾隆皇帝置于座右,御用爱玩。其实,康乾盛世,相当数量的伊万里瓷器及漆器等精美的日本工艺品通过琉球王国进入紫禁城,流传于两岸故宫,成为今人考察近世以来的中日文化交流的珍贵实物资料。现今,源自日本旧家珍藏的乾隆御制紫砂胎髹漆描金加彩花卉纹方壶,有缘回归中国嘉德二十周年春季“紫泥赏心”专场拍卖,可遇而不可求,愿得者永宝藏之。(请参考本图录导论—略记乾隆御制紫砂髹漆描金加彩花卉纹方壶)

 


[转载]紫砂雅玩:意趣品心
清 紫泥描金山水纹壶


此壶通体式度饱满,器形端庄稳重、比例协调、结构严谨,神采奕奕。泥质呈板栗色,纯正紫润,壶身手感极佳。此壶器身周正,形制规整,近观制作随意自然,如信手拈来,远观整器秀雅,若浑然天成,技艺手法凸显扎实的制作功底。身筒圆润如宝珠,壶钮亦作同式,三弯流线形优雅,壶身篆书描金书写诗文,另侧描金山水图,画意细腻雅逸。底款“清德堂制”,章法古雅。

 


[转载]紫砂雅玩:意趣品心

清道光邵大亨款紫泥软提梁壶

 

此壶紫泥为胎,泥色坚致,包浆明润,造型敦厚美观。壶身圆浑丰满,线条柔和,长颈饰云肩线,挺而精细,口盖母子线吻合,稳如天压地。罐钵之盖式,中有一小气孔,侧钤“大亨”小印;三弯流伸展自如,圆腴光润,品茗端拿摩挲,手感触觉舒适;钮为半圆形,丰腴流畅,中置双孔,铜把作软提梁,便于提携。矮蛋包壶为打身筒手工成型,口部用刹凹法,内部光润无泥迹,技艺难度较高。
矮蛋包壶传为邵大亨所创,容量较大。软提梁,适于家中与茶坊间携带,为清末茶坊的流行款式。
《宜兴紫砂珍赏》中有一持类似作品,署款“甲辰”,有“大亨”瓜子印,考订为道光二十四年作品。
邵大亨(1796-1850);清嘉庆道光年间人,是继陈鸣远以后的一代制壶大家,其制壶以光素器见长,所作简洁莊重,气势不凡,大亨壶在清代已被视若拱璧,深得藏家珍爱,有“一壶千金,几不可得”之誉。
参阅:《宜兴紫砂珍赏》第90页,图67,远东图书公司,1993年。

[转载]紫砂雅玩:意趣品心
清道光 杨彭年款紫泥瓢瓜壶


此壶以半瓢为器身,坯体坚致,表面平滑明亮。一弯小流前敛后移,把成环形,盖钮拱起,与壶身的弧度一致,壶身圆滑如莼,底大若盘,极为稳重。壶腹镌刻铭文,署款“彭年”,盖内有“彭年”篆书小印。底钤“杨彭年摹古石泉品定”印款。
杨彭年,清代乾隆、嘉庆、道光年间宜兴制壶名手。生卒年不详(王健华依北京故宫博物馆藏“河洛图盘”推断,杨彭年当生于乾隆晚期,卒于道光晚期)。杨彭年弟弟杨宝年、妹杨凤年,都是当时的制壶高手,一门眷属皆工此技,名闻一时。彭年善于配泥,所制茗壶,浑朴工致。传大彬手捏遗法,渐少传人,至彭年始复捏造之法,虽随意制成,仍具天然之致。嘉庆年间陈曼生(名鸿寿)作宰溧阳(1812—1817),相传由陈曼生设计壶样并题铭,彭年制作,世称“曼生壶”,为世所珍。也尝与瞿应绍合作制砂胎锡壶,柄上镌有“彭年”印记。彭年制壶甚多,大多是与陈曼生合作所制。上海博物馆所藏的《陈曼生画册》中,有一副画面为砂壶一件及盛开的菊花,题有:“杨君彭年制茗壶,得龚、时遗法,而余又爱壶,并亦有制壶之癖,终未能如此壶之精妙者,图之以侯同好之赏。西湖渔者陈鸿寿、曼龚父”。由于充满雅趣,故曼生壶深得文人喜爱,有“壶以字贵,字依壶传”之说,迄今盛名不衰。


[转载]紫砂雅玩:意趣品心

清光绪玉成窑王东石制紫泥金石文字瓶

 

紫砂材质细密,泥色赭红,高身短颈,瓶体光素,线条优美,器身刻金石文字“延年益寿”、“寿石山房摹汉瓦文”。底钤“阳羡王东石制”篆书阳文方印。此器流传于日本,带有木盒包装。盒上有墨书题跋,精致典雅,亦可鉴赏玩味,流传有序。


[转载]紫砂雅玩:意趣品心
清乾隆 段泥印花加彩云龙纹烟壶

 

段泥胎质,泥质细腻,包浆盈润。器形秀丽,直口,圆颈平肩,壶腹扁圆丰盈,椭圆形圈足大方稳重,小口直挺气定神足。壶身两侧均塑云龙纹纹饰并加彩,疏朗有致。可谓小器大样,且工艺精巧,玩味无穷。品赏把玩之余,令人抒发思古幽情。

 


[转载]紫砂雅玩:意趣品心
清乾隆 汉章款紫泥竹节壶

 

圆形身筒,腰腹绕竹节为饰,颈部收缩口沿围竹节,三弯竹节流,圆弧竹节把,虬形竹节钮,水平敞口,虚嵌盖。古人崇尚竹的“虚心”、“有节”。整器以竹为题,造型别致,制作周正,风格质朴。

“汉章”印的类似作品收录在《紫泥清心—宜陶古器遗珍》中国嘉德2011秋拍,受到藏家珍视。
参阅:《紫泥清心—宜陶古器遗珍》Lot 2776,中国嘉德2011秋。

 


[转载]紫砂雅玩:意趣品心
清乾隆 华艺林制紫泥四方壶

 

此壶泥胎呈熟栗色,造工极为精细,形制寓圆于方,敦厚素雅。盖钮、口盖、壶身、圈足俱呈四方圆角,弯流曲把,流把剖面亦呈四方,与陈鸣远款四方壶形制类似。整件作品胎泥精炼,质坚如玉,光泽润亮,是紫砂方器中难得一见的精妙之作。此壶底款“荆溪华艺林制”,章法古雅。



[转载]紫砂雅玩:意趣品心
清乾隆 集雅款紫泥印花盘

 

段泥盘,撇口,深弧壁,器底略凹成圈足,形体规整。段泥为胎,胎体厚实,砂质淘选缜密。通身内外喷洒朱泥,外壁印花蕉叶纹一圈。此类紫砂盘陈设堂前,富丽典雅,颇有气派。
底款“集雅”,篆书工整。
参阅:潘敦,《闲砂辑略》第80-81页,图16,盈记唐人工艺出版社,2012年。





[转载]紫砂雅玩:意趣品心
清乾隆 邵旭茂制紫泥调沙圆壶

 

此壶硕大而线条饱满,雍容大度,极富气势,而无此式一般臃肿之通病。造工颇精,钮座、盖沿、盖颈等细处线面修饰讲究。壶底圈足与壶内修刮工艺亦佳,盖内处理尤见平整利落,内外气孔端正,壶流腴美坚挺,执把壮实蓄劲,尤为精妙。调泥精炼,窑火适宜,浆面宝光隐现,属清初佳器。壶底两印天圆地方:“荆溪”,“邵旭茂制”。

 


[转载]紫砂雅玩:意趣品心
清乾隆 杨季初制色泥堆绘山水人物纹笔筒

 

器身以宜兴本山绿泥为体,敷以嫰黄泥为表,彩色泥绘并堆砌与外壁。玉璧式圈足,器底钤印“杨季初”篆书阳文款。画意以山村幽居为题,立意秀逸闲适,观之赏心悦目。构图采取远景描绘,远山近树,苍翠重重,山溪潺潺。缓坡渐迭,嘉木葱郁,茅舍期间,林径蜿蜒,意境高妙,一派宁静清寂意趣。本笔筒用料考究、意趣隽永、画工精湛,可谓是色堆泥绘作品中之传世佳作。
彩泥堆绘是用各色泥浆绘于坯体,并有一定厚度,类似印章薄意雕刻效果的一种装饰手法。泥绘装饰源于旧时的漆器堆雕工艺方法,在已成型完工的,而且保持一定湿度的坯体上用本色泥堆画,局部、细部用专制工具精雕细琢,使之质感强,有浅浮雕、薄意雕的效果,烧成后的泥绘作品,色泽稳定,历久弥新。常见的泥绘材料有白泥和本山绿泥绘,黑地泥绘则色泽对比鲜明。如坯体干湿度不一致,粘附力差,泥绘图案易脱落,故传世精品较少,乃紫砂装饰工艺中的上乘技法,一般为进呈宫廷御用之器。
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清宫旧藏中有色泥堆绘山水纹笔筒,当是杨季初入贡内廷御用的作品。南京博物院亦藏有杨季初制雪江待渡图笔筒,写尽寒冬萧瑟雪景。
杨季初,清雍正至乾隆年间宜兴人。善制菱花壶,与陈汉文齐名,惟其传世作品以泥绘笔筒居多,技艺高超。

 



[转载]紫砂雅玩:意趣品心
清乾隆 紫泥炉钧釉汉方壶

 

造型俗称汉方壶,扁方壶体,壶流以四分之三平贴身筒,圆弧把,钮似拱桥式,壶盖吻合,口盖紧密,做工精湛,是清代的流行壶式之一。传世茶壶,炉钧釉以汉方式最为常见,而此件做工伟岸壮硕,气韵雄浑肃穆,状态完好,极其罕有,并有早年著录,值得藏家珍视。

 


[转载]紫砂雅玩:意趣品心
清晚期 玉成窑何心舟制胡公寿刻字石纹小水盂

 

水盂也称水丞,多做像生造型。此水盂为实用品,器形简朴,外壁镌刻山水图,并刻有字款“勺水卷石,公寿”,古朴不失典雅,光润灵秀。器底钤有“心舟”印款。
浙江玉成窑紫砂壶艺,除了泥料与宜兴紫砂泥料略有区别,壶艺造型却大多为清中期以来,文人所喜爱的壶艺造型。尤其是浙江玉成窑紫砂的壶身铭文,刻工,非常别具一格,铭文之布局,刻法之精,极有特点,甚至个别壶艺超过了曼生壶,只是因为曼生壶艺名气太大,而浙江玉成窑壶艺又未引起人们的注意罢了。
何心舟(约1829-1897),曼陀花馆,工书法,篆刻,壶器,造工精炼,简巧,取自然形式。何氏与上海画家任伯年、胡公寿、虚谷等书画家常相往来。清同治光绪年间与陶友王东石于浙江宁波建玉成窑,造紫砂壶。据记载及传世品所见,凡浙宁玉成窑出品,每见奇品,极具文人味,为晚期文人壶式的一面旗帜。
胡公寿(1823-1886),生于道光3年,卒于光绪12年,名远以字行,自号横云山民,屡试于有司不中,弃而学画,萧疏淡远,不名一家,而于山水所造尤深,笔情洒脱,顾不肯轻易为人作也,书法逼真大家,后又肆力于诗,人因号横云三绝,与胡鼻山(震)交善。《阳羡砂壶图考》记载,八壶精舍藏猪肝色大壶一把,有草书铭;石可袖亦可漱,云生满瓢咽者寿,胡公寿题。底钤“阳羡王东石摹曼生壶九字篆印”足见心迹。
紫玉天成—玉成窑文人紫砂(Lot3949-3950)
据考证,玉成窑窑址可能在今浙江宁波慈城林家院内,该窑始创时间大约为清同治年间,其创始人就是被日本书法界誉为“清朝王羲之”的宁波籍书法大家、诗人梅调鼎。梅调鼎(1839-1906)字友竹,号赧翁。为浙东书风的开创者。今浙江宁波人,书法二王,诣臻神妙。当代书法泰斗沙孟海在《近三百年的书学》评价:“说到他的作品价值,不但当时没有人和他抗衡,怕清代二百六十年中也没有这样高逸的作品”梅调鼎喜品茗,更爱紫砂。出于文人的爱好,在沪甬两地的名门资助下,在今宁波慈城创办了玉成窑,合作的有任伯年、胡公寿、虚谷、徐三庚、陈山农等金石家、书画家、文化名人,还有制壶名家何心舟、王东石等。玉成窑墨宝紫砂主要用于文人之间相互交流把玩且传世不多,但品种颇多,件件雅趣。作品除了紫砂壶、花瓶、花盆等外,也有紫砂笔筒、水盂、笔洗、砚台、印泥盒等文人用具。
专家学者认为,玉成窑不仅仅是一个文人紫砂窑口,它更是一个由书画大家、文化名人领衔,制壶名手、陶刻高手共同参与的制陶工坊。“玉成”系敬辞,意为成全。当时宁波文风鼎盛,文人墨客云集,文人雅士为紫砂器题词作画,所刻词句切器、切题,隽永秀丽,美不胜收。紫砂器造工又精妙简巧,可与美玉媲美。大家又各尽其长,其浓厚的文化底蕴,玉成了玉成窑墨宝紫砂,成为“曼生壶”后又一文人紫砂杰出代表。
玉成窑的专门研究甚少,2012年,唐人工艺出版了《闲砂辑略》一书,图版丰富,所述详实,可资参考。


 

[转载]紫砂雅玩:意趣品心
清雍正 陈殷尚制紫泥菱花式壶

 

此壶圆身,立面菱形,上下对称,交错相映,通体呈曲线之美,令人赏心悦目。盖面分割为多个等分菱花瓣,壶身以菱花波线分割,似平静起伏的水浪,动感十足,不同凡响。整器比例恰当,线条清晰,造型典雅,实为匠心独运之杰作。壶底钤“陈殷尚制”方印。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等机构藏有同一作者之茶壶,且同故宫藏壶为相同印章,极为珍贵。
参阅:1.《宜兴紫砂珍赏》第75页,图49,远东图书公司,1993年。
2.《紫砂器—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第53页,图40,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年。

 


[转载]紫砂雅玩:意趣品心
清早期 大彬款紫泥刻诗文大圆壶

 

壶作圆珠式,三弯流,坚挺顺畅,壶把圆弧如耳,器身饱满圆润,观之精气满盈。壶身铭刻诗文,属款“丁亥年冬日,荆溪大彬”,文气十足。
时大彬,万历时人。号少山,时朋之子。壶艺传至大彬,始蔚然大观。为完成时期,壶艺推其正宗。凡所制壶不务妍媚,而朴雅坚致。初仿供春,喜作大壶,后游娄东,闻陈继儒与琅邪太远诸公品茶试茶之论,乃作小壶。诸款具足,诸土色亦具足,“壶家妙手称三太”,盖谓时大彬、李仲芳、徐友泉也。所传弟子甚重,皆知名于世。

 


[转载]紫砂雅玩:意趣品心
清早期 惠孟臣款朱泥笠帽壶

 

笠帽壶式,直流坚挺,有乾隆风尚。此壶泥胎轻薄,精巧细致,流及把略微纤细,以凸显壶身的张力,略显玲珑小巧的意趣。此壶泥色殷红而泛桔皮色,泥质细密坚致,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壶底有“惠孟臣制”篆书阳文方印。

 


[转载]紫砂雅玩:意趣品心
清早期 朱泥镂空印花花卉纹提梁壶

 

著录:1.《宜陶之旅》第103页,李佑任陶艺公司,1987年。
2.《茶的文化》第53页,国立历史博物馆,1988年。
3.《茶壶风情画—茶器收藏联展》第49页,嘉义市社会营造协会,2009年。
说明此壶乃清初外销佳器,通体采用贴花、镂雕等工艺,纹样繁杂,制作难度颇大。壶身均匀分布花卉开光,壶盖镂空并贴塑叶片纹样。圆弧如虹,把有印花,管状三弯流印花卉纹,圈足饰以回纹一周,工艺独到。由于朱泥大器烧制难度大,成品少,贴花工艺时制作费时,因此此类朱泥贴花提梁壶存世稀少。整器贴花精致,器形规整周正,色泽深红娇艳,为难得的朱泥精品。茶壶之檀木托座亦为台湾当时名工蔡顺嘉所制,相得益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