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位2000年参加工作的人点评移动互联网

 汕头能率 2015-02-11

一位2000年参加工作的人点评移动互联网

2015-02-11 秋叶

我毕业后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是和IT行业相关,2000年时IT行业的火热度就和今天的移动互联网行业差不多。

公司当时做的软件是一款帮助企业做好内部研发流程管理的产品,对外有一个高大上的说法——“帮企业早日实现信息化”。

我们的工作主要就是告诉传统企业你们要转型,要让自己的传统业务和信息化技术结合才能爆发出革命的生产力。

那时我们还没有发明风口上的猪这么形象的比方,但是我们也有一句经典口号——不上信息化是等死,后来实施了信息化工程的企业补了一句——上了信息化是找死。

但那时信息化火啊,你一说你是搞信息化的,大家马上联想到你住高级酒店,出门就能打的,在客户会议室拿着笔记本,对着PPT,指点天下侃侃而谈。

那时我才是一个刚刚上班的70后,24岁,却经常有机会对着管理上千人甚至上万人的企业老总充满自信的说:你们如果不跟上信息化时代,你们是没有希望的。

现在想想,当时对人性,对市场,对管理一知半解或者说一无所知的我,是哪里来的勇气去指责这些在企业里已经跌打滚爬经营了半辈子的前辈们。

反正信息化是一个有魔力的词,一沾上它每个人都变得高大上了,当时的企业招人,最头疼的就是挖IT信息化人才,各种求,各种挖,各种内推,各种跳槽。如果谁翻翻那个年代的求职贴,和今天求移动互联网人才没什么不同。

当年为了学IT还生生早就了一个知名培训企业——北大青鸟,很多老板通过做北大青鸟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这公司到今天还活着,不过现在也强调自己是教移动互联网开发技术的。

当时不少人去一个大企业上一年班,做了一点装装电脑,接接网线,用用软件的工作,马上就可以被一些中小企业的老板请过去做主管——我们还不屑于叫自己部门主管,我们给自己起了一个名字叫CTO,企业信息技术主管。

一直到2005年博客开始兴起,CTO人群最喜欢谈的话题就是CTO在企业里到底应该是怎样的地位,如果你们有印象的话,大家最喜欢用的一句话叫——一把手工程,意思就是CTO干的工作领导必须得重视,得是一把手工程,才能见效。既然是一把手工程,自然CTO在企业的待遇和地位也要提高。大致就是这样一个逻辑。

企业搞信息化干嘛?我们当时流行这样几个说法,信息化可以实现无纸化办公,打通企业的信息流资金流业务流,让组织变得扁平化,让老总可以第一时间了解整个企业的真实运营情况,我们当时还有企业发明了一个形象化的说法叫——企业运营架势舱,意思是老板看着电脑,就好像飞行员看着仪表盘,整个企业的运营情况,人财物产供销一目了然,加上一点点商业智能(BI),对接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您呐,只需要做好研发和营销,生产和服务的事情啊,系统会帮你操很多心。说了一堆专业词汇,来个形象的说法就是“鼠标+水泥”,IT企业是鼠标,传统企业是水泥,我们结合就能创造新经济。

这样的好事企业当然动心,没有上过ERP系统的大企业几乎没有,中小企业也有自己的解决方案供应商,这么多年过去了,倒是首富换来换去,很少看到几个企业老大总结自己的成长发家史时感谢他用了信息化系统的。

再后来,移动互联网来了,2000年那一拨一头扎进搞信息化的人也只能自称IT老兵,不少和我一样的70后还搞了QQ群,群里天天大几百人,一说就是手里有点啥资源,想搞点O2O,让移动互联网接接地气,言语间看不起的就是那些对业务一无所知却拿着移动互联网概念要挑战世界的85后90后们,他们做的这事完全不靠谱。

移动互联网当然是历史趋势,信息化当年也是,现在哪个正规企业能离开电脑展开工作运营?但一个企业的发展,驱动因素非常复杂,简单归因容易,真正做到很难。

说真的,把我刚上班那会儿发生的事情你做个替换,把“信息化”改成“移动互联网”,就好像历史在今天重演了一遍。

有时候会想,真的有多少人能记住他的经历,变成他的阅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