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明的曙光——良渚之重器

 慈溪全媒体 2015-02-11

作者简介:

良渚人文,盛世收藏论坛“高古玉器、琉璃”版块资深版主。2009年注册为盛世收藏用户,累计在线时间3,545小时。


良渚文化分布的中心地区在太湖流域,而遗址分布最密集的地区则在太湖流域的东北部、东部和东南部。1936年在浙江杭县(现属余杭县)发现的良渚遗址,1959年依照考古惯例以发现地点“良渚”命名,是为良渚文化。良渚文化存续之间约为距今5300年至4200年前,属于新石器时代,该文化遗址最大特色是所出土的玉器,自墓葬中发掘的玉器包括有璧、琮、钺、璜、冠形器、三叉形玉器、玉镯、玉管、玉珠、玉坠、柱形玉器、锥形玉器、玉带及玉环,等等。此外,出土的陶器也相当细致。


在中国古代人类文明文化中,诸多史前文明出土作品中,玉器做为陪葬品,屡见不鲜。但距今五千年上下的良渚文化中玉器文化的精美却令人叹为观止。良渚文化中文化内涵极为丰富,表现在玉器里的便有无限的思想性、艺术性和科学性。


良渚文化玉琮


玉琮的基本形制为内圆外方,以示天圆地方。此琮呈方柱状,器型规整,轮廓分明;玉琮外表有小眼、大眼的组合花纹。良渚玉琮的形制大小高低不一(一般早期矮,晚期高),琮身均饰有兽面纹,纹饰以四角线为中心,分为四组。此件具有神秘宗教色彩的兽面纹玉琮,是良渚文化的典型器物。


良渚文化玉琮 之一

三节玉琮,二神人一兽面;高8公分,射径9.6公分;鸡骨白带红沁,带细工艺。个人认为这个玉琮是可以排进前20位的玉琮,无论是工艺、品相、玉种、包浆和细工艺都堪称一流。



良渚文化玉琮 之二

二节玉琮,鸡骨白,一组标准的神人兽面复合像;高5.5公分,射径9.2公分;尺寸大,包浆厚,光泽好,工艺美。



良渚文化玉琮 之三

一节玉琮,鸡骨白带红沁,方柱体;器型规整,除了有一般玉琮有的小眼睛,大眼睛的组合花纹,还有八只阴刻线的神鸟。这是一件良渚文化玉琮中非常少见但又非常典型的器物。



良渚文化玉琮 之四

这是我自己非常喜欢的一件玉琮。在嘉兴桐乡当地称之为“一泼水”。鸡青色,一流的玉种。两节,标准的一组神人兽面复合像;高5.6公分,射径9.2公分;器型规整,工艺精细,玻璃光。



良渚文化玉琮 之五

这件玉琮为镯型玉琮,也就是3型玉琮。两节,高5公分,射径7.6公分;4组神人兽面复合像;玉琮看似圆形,但在4组神人兽面复合像的中间,还能看出四个大于九十度的凸块,露黄玉,这样的器型的玉琮存量很少。此玉琮包浆浓厚,光器好,工艺精湛。



良渚文化玉琮 之六

良渚文化复合玉琮。良渚时期玉料非常少,因此也十分珍贵。我们的先人以非常的智慧,发明了复合的工艺,来弥补因玉料小而不能做成玉琮的缺憾。这件玉琮为鸡骨白,二合一节,神人文饰,存世量极少。



良渚文化玉琮 之七

一节神人玉琮。四个直角有四组神人工艺,上面两条突出为神人的羽冠,每条羽冠上刻有几条平行的阴刻线;射径8.5公分,高4.2公分;鸡骨白带南瓜红,皮壳厚,包浆好。



就我这么多年来的一些经验,材料,工艺,皮壳这几方面对于辨别良渚玉琮的真伪特别重要。


材料:

良渚用料的硬度在5.5-6.5度之间.现在市场上很多仿制品的用料的硬度都在2度左右。用针或刀尖找个地方轻轻地划一下:如果能划出白粉的话,肯定不对。


工艺:

现在资讯非常发达,博物馆、书籍、网络,从很多渠道都可以看到良渚文化的图片。特别是能有机会上手看实物的时候,千万记得眼睛要聚焦。辨别新老一定要看局部,如神人上面的那两条大弦纹的那些阴刻线和阴刻线的沟底,眼睛圈的沟底,鼻子周围留下工艺痕迹,切割痕迹,内孔璧上留下的弦纹痕迹,等等。


皮壳:

皮壳不是光,是厚度。皮壳是氧原子经过长期对玉的氧化在玉器表面形成的一层氧化壳,是相对隔绝与水及金属离子继续反应的保护层,就像青铜器上的那层黑漆古,实质就是氧化铜,(氧化铜:黑色、不导电)。良渚古玉上的皮壳,最厚的有约1毫米多,就像是在木地板上刷了很多层耐磨漆,在玉器表面形成的一种具有玻璃质感的壳。这种情况在良渚玉器的切割痕上,以及钻孔上特别明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