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过年

 伊人曰兰 2015-02-11
山人

2015.2.11

又要过年了,过了年又老了一岁,现在过年好像也没什么意思,吃、喝、串门,花钱呗,乐了商家。

    最有味道的年还是小时候,离过年还早呢,就开始一天天的数了。那时候盼过年就是盼着穿新衣服吃好饭。平日穿的衣服都是打着补丁的,好饭也是有客人来的时候吃剩的小孩子能够吃一点。

    小孩子都喜欢跟着大人赶年集,因为买了好吃的总能先吃上一口。腊月二十几的时候男主人开始扫屋,女主人洗衣服,然后准备过年的吃食。首先要推磨,把麦子磨成粉,小麦洗好晾干,用石磨推。推完了头遍,过箩,再推二遍、三遍,头遍面粉是最白的,用来蒸大饽饽,还有除夕包饺子。推完二遍三遍过箩后的麦麸用来喂猪。

    过年的吃食有豆包、菜包、年糕、大枣饽饽,还有煎饼。做完了用大缸盛着。豆包馅儿是用爬豆和地瓜干一起煮熟捣烂,我很不喜欢吃豆包,地瓜干放的太多,爬豆不舍得多放。不如现在的豆沙包,全是豆做的。我觉得菜包好吃。把大豆腐切小丁煎黄,和着萝卜菜一起包,也可以放点粉条。年糕是用黄米面做的,我也不喜欢吃,那时候不舍得买糯米,黄米是自家种的。做年糕挺麻烦,母亲看我们不喜欢吃就改做米糕,还省一道工序,又比面糕好吃。大饽饽做的最少,因为白面不多,正月里串亲戚用,来客人时上饭桌,陪客的还不舍得吃呢,等用完剩下点自家才吃。后来能买起饼干的时候,正月里串亲戚就带饼干不带馒头了,谁再带馒头就会显得土。煎饼每家每户都做,这是正月里的主食,做起来很麻烦,常常邻居合伙做,小时候不懂日子的艰难,反正过年就代表着穿新衣服吃好饭。

    除夕这天,一起床就把新衣服套上,早早跑到街上和伙伴们显摆大花褂子,一起玩各种游戏,男孩子们的游戏比较少,不过是抽陀螺,我们这里叫打懒老婆,也不知谁起的这么个名,还一种叫做打夹儿,拿一截小木棍两头削尖,用长木棍用力一敲,一蹦起来的时候用力往外打,打的越远越好,现在想起来颇有点高尔夫的味道。女孩子的游戏比较多,跳绳、拾果果儿,踢毽子,跳房、丢沙包,翻着花的玩儿。沙包丢到谁谁就得下去,丢不到就继续跑,就像上垒跑差不多的感觉。还有下大棍、一顶三,老虎吃小孩。我老是想现在各种各样的棋是不是从那里面演变过来的,我记得大孩子都赢不过我,现在不行了,也就能下个五子棋。

    还有那些童谣游戏也挺有意思,都是自己编的,几个人各自胳膊交叉后,拉住别人的手,然后一起念:掏啊掏啊掏花盆儿,花盆儿底下有小人儿,齐伙转,扒了皮儿,换上骨头换上人儿。然后把手一举,下面钻出一个人,就算是掏出来了。还有一只脚单立,另一腿盘在一起,转圈盘起来后单腿往前蹦,嘴里开始念:盘加盘,连加连,谁倒了,就算完。蹦久了,支撑不住了就倒了,这一个就淘汰了,一个个淘汰,最后一个就赢了。还有三个人玩的抬花轿,一只手攥住另一手再和另一个人的手拉紧,上面坐一个人,就算抬着新娘了。最长的游戏就是老鹰捉小鸡,排头选个子高一点的,后面的拉住前面人的后衣襟,准备就绪,另一个人来问:大嫂子,我家鸡丢了,来你家看看有没有。排头说:你到别处找吧,这里没有,边说边伸开双臂护着后面的“小鸡”,来人说:我看见了,后边那个就是我家的小鸡,边说边抓,大家左躲右跑,最后都被抓到了。依墙摆成一排,上锅煮,嘴里模仿着拉风箱的声音,煮熟后,还要请亲戚邻居来吃鸡肉。来到亲戚门前高声叫:表婶子,来我家吃鸡肉了。那个答:不去了,过不去河呀。这个说:拿扁担戳呀。那个又说:走不动路了。这个说,那我背你吧。把亲戚们背回家,开始吃鸡肉。小鸡们乖乖一动不动,因为熟了嘛。每个小鸡的头上抓两把往嘴里一填,就算吃完,游戏结束,重新开始。有时候正玩得高兴呢,那些喜欢恶作剧的男孩子们拿一个炮仗一点一扔,在我们跟前炸响,大家便吓的散开了。小时候我就怕这个,一看到有男孩子玩炮仗,就不敢出门了。

    回想小时候多么有趣,现在小孩只会玩手机,似乎没有什么可玩的啦。童年,是再也回不去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