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6)[转载]对于经方组方的初步认知

 johnney908 2015-02-11

 经方的组方极为严谨。郝万山老师讲五苓散时时就说过,日本的中医学者曾对五苓散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他们惊奇地看到,只有严格按五苓散的药物及药量来才能达到最好地效果,如果改变任何一个药或者变化其中的任何一个药量,都达不到原方的疗效,他们一直疑惑为何中国的古人能找到一个这么恰到好处的组方。

历来,经方的组方原理一直是中医界探索的课题之一,这类的著作也极多,我只是一个中医的初学者,谈对经方的组方自然还是一个外行,所以我只是说对经方的初步认知。

中医,我始终认为是一个讲气化的东西,而气化不能借之于现代的科学实验来验证,而古人,很多由于缺少这个实证的手段或者说方法,所以对于病机病证的看法大多缘于推理,由于各人的理论不同,各人的思索角度不同,因而对一个病证就会有多种解释,在现代主流科学认为,这是一种不科学的东西,但是中医的疗效是无可厚非的,所以我认为,不能硬拿现代科学的认知标准来衡量中医。因而也不太可能用现代的实验室那些方法和手段来看经方的组方。

在我看来,经方的组方主要原理是我国古代的学术成果,就是阴阳五行的数术观。

近来看了一篇《破解《汤液经法图》千古奥秘》的文章,虽然有些东西难以自圆其说,或者说只是一种反推,也就是从组方来推测经方的组方原理,但是我通过这篇文章才真正想到要想破解经方的组方原理,只能从阴阳数术的角度来分析。同样,刘力红的师父李阳波也提供了一种研究经方的思路,他与这个作者的思路不太一致,李阳法的思路是侧重于方位,他提出开方,就是开方位,开时间。而这个作者的思路侧重于五行的生克制化。

药的组成基本上是用五行的生克制化,很可能在古代的中医,药性是五行来行,而不是现在的味与气。而且它的五行分法与内经的分法有一定的差别,但更适合于临床。比如辛在汤液经法里认为是属木,而不是金。反而酸属金。在临床上,其实对于肝的药常常却是用辛味的,比如柴胡。肝要舒,不能郁,一郁就有问题,所以在临床上柴胡汤就是治这一类的病,可见在汤液经法里面的对于药性的归纳更适合于临床。而且更深一层的就是五行之中又含五行,比如木中又含有金木水火土,桂为木中木,生姜为木中土,附子为木中水。而组方的原则就是根据病情,利用这五行体中的所含的五行来进行补泻。利用的原则就是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的方法。

而药量的确定基本上是用河图数。阳为补阴为泻。阳数是奇数,阴数为偶数。但同时又要合于阴阳五行的运化,因而显得极为严谨。

比如:

小泻肝汤

治肝实,两胁下痛,痛引少腹迫急者方:

枳实(熬)[金中木]、 芍药 [金中土]、 生姜[木中土](各三两)

上三味,以清浆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不瘥,即重作服之。

肝病用木体,是病为肝木五行中之水亢太过,并伴土亢,克脾土中之火、水。“小泻肝汤”方中芍药为金中土,枳实为金中木,生姜为木中土。以脾土“土体”之子“金体”中之土、木(土体之火生金体之土、土体之水生金体之木),承而制(化解辛木克甘土)之“木体”中之水、土;又怕制土太过而以“木体”之土兼补“木‘本’体”中之土。

一为乾为阳,二为坤为阴。经云:孤阳不生,孤阴不长。天三(味,升)、一(升)阳数也,肝实用阳数三、一并泻方,顿服为日一服取阳证以孤阳不长之意泻之,阴阳五行在其中矣。

虽然小泻肝汤中的水亢的象很难从病证上能看出,但是从这个五行的用药来看,当时组方的思路几近于此。而药的用量也可以看出基本上是以阴阳的数而定。

当代易学大家张延生也曾对于中医与易理的关系作过深入的研究。他对经方的药量在他的著作中也曾提到过,其实也就是一种数,并不是随意而定,而反观后世的时方,这个药量基本上没有一个定则,因为基本上失于数这个理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