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咏辽阳】清·何梦瑶《襄平杂咏》注释新说

 昵称503199 2015-02-12
                                        襄平杂咏》
                           
驻跸山头望,当年万马回
 
                          白袍人已去,皂帽客何来
 
                          林木阴森合,风烟飒沓开 
                           不须问城郭,归鹤亦生哀
 
                                (一)注释:
   1.
跸:帝王出行,途中停留暂住。
   2.当年:往年;昔年。
   3.白袍:旧指未做官的士人,唐士子未仕者服白袍,故以为入试士子的代称。 此指唐·薛礼穿白袍参战,人称“白袍”小将。
   4.皂帽:亦作“皁帽”,黑色帽子。
   5.林木:树林。
   6.
阴森: 谓树木浓密成荫。幽暗惨淡。
   7.飒沓:纷繁、众多貌,盘旋貌。
   8.不须:不用;不必。 
   9.城郭:城墙。城指内城的墙,郭指外城的墙。
   10.归鹤:以“归鹤”喻不忘故乡的人。
   11.
风烟:雾气朦胧的景物: 
    12.襄平:古辽阳城。 襄平城,在东晋高句丽占据辽东时,改建为辽东城,与《资治通鉴》“辽东城汉之襄平城”、胡三省《通鉴注》“辽东城即襄平城”等文献记载相符。以后的辽、金东京辽阳府城、元辽阳路城、明辽东都司镇城、清辽阳州城,都是在汉襄平城旧址之上建成的,今辽阳老城区就是襄平故城所在。襄平这一古地名,从辽阳韩夹河西晋太康纪年墓刻“襄平”题字看,延用时间战国起直至西晋,长达五、六百年之久。是秦汉时期东北的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辽东郡的所在地,历史上占居重要位置,影响也极大,它涉及诸多历史重大事件和历史考证。 襄平后改辽东城,辽、金时又复名东京辽阳府,才是今辽阳。明清时又有人怀古,以辽阳称襄平。见于《碑记》《诗词》,如辽阳出土的明嘉靖五年《林璇墓志》署“襄平后学生张濯缨书丹”。嘉靖四十年《王言墓志》署“襄平千山人韩承训撰”,正德十六年《林璇夫人郭氏墓志》署“襄平郡庠生张濯缨书丹”,清保梦瑶《襄平杂咏》,裘日修《辽阳州》诗中有“襄平遗垒此初经”的诗句,都是以襄平代称辽阳。
                       (二)译文与解释:
    站在山顶上远远地瞭望,
 好像看到昔年万马奔袭、激烈厮杀的战争景象,当年的“白袍”小将(唐薛礼)人已去。清官丁令威也不在了。襄平城(辽阳)已是士农工商安居乐业的和谐繁荣气象,处处是树木浓密成荫,轻风和煦、雾气朦胧,盘旋升腾、风调雨顺。不管是现在与将来、不管是城内外,劝诫古城人都不要忘记、悲痛的悼念化鹤归乡的丁令威。
                         
(三)作者简介:
    清,何梦瑶(1692—1764年),字报之,号西池,晚年自号研农,南海云津堡人,自幼聪颖,博学多通,凡天文、术数、乐律、算法、医学,无不研究。能文善诗,而且精于医道,生平富于著述29岁时,遇惠士奇督学广东,对何梦瑶甚为器重,认其为“入室弟子,亲受其业”,与罗天尺等并称为“惠门八子”,三年后,大学使惠士奇再次督学南粤,考举优行,特免何梦瑶检试,并赞誉其为“南海明珠”。雍正八年(公元一七三0年)三十八岁始成进士。官历广西义宁、阳朔、岑溪、思恩县宰,奉天辽阳州牧。何梦瑶为官清廉,两袖清风,常“贫不能具舟车”,虽居官位,却不热心做官,自愿为老百姓治病,颇有张仲景坐公堂为百姓治病的遗风。但何梦瑶不仅仅坐堂治病,在当县宰时,他“风益烟江,霜轮少碛”,行走于民间,不断为人治病,而且疗效显着。何氏58岁时弃官自辽阳归里,以医为生,“悬壶自给”“以医终老”,清代广东名医,医名大于官名。享年72岁高寿。
(四)诗作历史背景:
     何梦瑶在辽阳期间,对这里的风土人情、山川历史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把辽阳地区的名胜古迹,掌故传说写进诗歌,以《襄平杂咏》总括。
                           (五)照片:辽阳龙鼎山石刻牌。  
    
【诗咏辽阳】清·何梦瑶《襄平杂咏》注释新说

                           (六)附:何梦瑶另一首诗咏辽阳的诗。       
      古刹新泉》      
 
辽城风味好,白小出冰天。
 
此物真堪饱,香梨只浪传。
 
买糖过古刹,澄面滤新泉。
 
不为居无竹.留家禁脔边。

    这是一首诗咏阳塔糖的诗。据传早年在白塔寺(广佑寺)旁有一眼古井,水似奶浆,用以制做麦芽糖,特别香甜可口,名为辽阳塔糖。用新汲取井水滤过的面条也别有味道,同为辽阳的风味食品。这就是“买糖过古刹,澄面滤新泉”两句诗的背景。

    一般说来,因了朝拜、观光、庙会、斋节等凡此种种的法事活动,各式馆会、店铺也自然因寺而起。当年的广佑寺在商业文化的烘托下,于闹中持静,别有一番滋味。商家招幌醒目,顾客问价声声,人们于俗世中的做买做卖,为静修默祷的佛界提供了别异的精神观照。

    而今,时过境迁,诗人何梦瑶歌颂的“过水面”因老井的囤没而丢失了滋味,但是古色古香的“辽阳塔糖”还保留着它的工艺,让今天的人们仍然口齿留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