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章长旺先生谈意拳站桩心法

 隐士的书屋 2015-02-12

 

原文地址:章长旺先生谈意拳站桩心法作者:

    今天,我写一篇关于意拳站桩的心法,作为新年礼物,奉献给意拳爱好者。顺祝:新春快乐!

    如果意拳练习者,能从本文中受益,就感谢章师吧。

    我追随章师学习意拳之前,曾读过芗老的文章。当时,文章中的很多内容,我读不懂。后来,我有幸追随章师学习意拳,章师曾系统地给我讲解意拳拳理。在此基础上,我再去读芗老的文章,就能读懂了。章师强调:“读老前辈的文章,主要是能破解文字障,前辈写的文章,很多内容都有隐含意义,大部分人读不懂。王芗斋先生的文章中,有很多练拳的要诀,但写的太隐晦,你没练到那个程度,就无法理解。很多人对芗老留下的文字,完全是按照字面意思去翻译,就有出入了”。我接着章师的话茬,追问:“师傅,能否举个例子?”章师说:“比如:芗老的文章中,有这样两句话‘离开己身,无物可求;执着己身,永无是处’,你觉得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我回答到:“这两句话,似乎很好理解。第一句中的'物'可以理解为意拳的功力、拳劲。‘离开己身,无物可求’就是告诉我们,如果离开自己的身体,利用外部的训练手段(比如:打沙袋、练杠铃、练习拉力器等),无法获得意拳的拳劲。若想获得意拳的拳劲,需要在己身上做文章,比如通过站桩,调整自己的身体,从而获得‘物’;而第二句话‘执着己身,永无是处’告诉我们:执着己身,也是不对的,应该把己身与外界关联起来。”章师听完我的解释后,笑了。“小尹,你的解释似乎有道理。练习意拳的人,估计95%以上的人,对这两句话的理解,与你的理解相同。但我对这两句话的理解与你的理解不完全相同”。我说道:“王芗斋先生教授的弟子,对这两句话的解释,与我的解释相同(其实,我对这两句话的解释,也是从王芗斋先生的弟子所写的文章或书籍中看到的)。您对这两句话是如何理解的?”章师回答:“第一句话的解释,与你的理解差不多。但第二句话的解释与你的理解不同。‘执着己身,永无是处’是告诉我们:执着自己的身体,永远没有对的地方,就是永远没有合适的地方,你需要自己去调节身体,让身体尽可能地对,尽可能地合适”。我听完后,有些疑惑。章师继续解释:“以站桩为例。站桩是要站出身体的整劲,让身体各部位高度协调,一动无不动,牵一发动全身。但你会发现,身体各部位很难配合。比如你觉得胳膊上的劲比较大,但后背的劲较小,后背的劲无法与胳膊的劲很好地配合,这时,你应该在锻炼身体各部位的同时,着重锻炼后背。当后背的劲与胳膊的劲很好地配合了,你会发现腰上的劲又小了,当你着重锻炼腰部之后,你发现腿上的劲又跟不上了,当你把腿上的劲提高了,你发现胳膊的劲又不合适了。。。。。。这就是‘执着己身,永无是处’的理解。其实,第二句话就是告诉练习者,要不断地调整身体不合适之处、不对之处,不断提高各部位的水平,这样,各部位高度协调之后,整体的水平就大大提升了。如果你把第二句话理解成:不能执着自己的身体,而应该到身体之外去求拳劲,就属于自作聪明了”。章师讲完之后,我提了一个问题:“师傅,您的解释,我理解了。但意拳文章中的一些话,比如:‘见性明理后,反向身外寻’、‘ 自身皆具备,反向身外求’、‘力量自身外去求取,意念在无心中操持’等等,这些话,似乎都是在说应该把身体与外界相联系呀”。章师答到:"小尹,你对这几句话的理解,也是按照字面意思去翻译。当你求到整劲之后,我会给你讲解我对这几句话的理解"。

    我按照章师对"离开己身,无物可求;执着己身,永无是处"的解释去站桩,受益颇深。也希望大家能从本文中受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