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扶阳法治疗高血压病案分享

 九真子 2015-02-12

本期向大家介绍彭师医案:“高血压案”。彭师在该案临症诊病过程中,特别注重立法用药的次第以及脉象的变化。彭师治病绝不被病名所困,而是无问其病,以极为归。脉症相符,舍症从脉;脉症不符,或舍脉从症,或舍症从脉。大家通过该医案的学习,可以进一步熟悉和掌握桂枝法20条、非桂附法20条、附子法20条在临症时的具体应用。可以透过医案,学习郑卢医学的脉象、辨证、立法、处方、遣药五位一体的临症思辨。


(郑重敬告阳粉:中医讲究个案论治,请勿照葫芦画瓢。切勿!)


张某某,男,44岁,企业家。


2009年2月2日就诊。有高血压病史4年,血压在145/110mmHg,用降压药物后血压在130/90mmHg,每天服降压药已4年,不吃药头晕。1999年曾患酒精肝病而住院,4个月后出院。现症见:

头晕,出汗,情绪不稳定时头昏晕加剧,心慌心悸,平时感觉坐立不安,肝区有些胀,平时怕热,出汗,前2年晚上出汗,现在是白天出汗,下巴出汗最多,现在主要是血压增高。


舌诊:舌质正常,苔有些薄白。


脉诊~ 左手:带劲,沉取有点紧(前2天有外感),沉取滞带紧,肝气较平静,但是久取心脉匆匆,沉滞不畅;肾脉沉弱带劲,肾脉旁边带劲,弹指,肾脉还是短、微、滞。右手:轻取微微有紧,肺脉有紧、滞。脾、胃有紧,肺脉稍弱,命门火不是很旺。


辨析:症状表现主要是头晕与汗出,特别是下巴汗出显著,这是病人的外象表现。内部实质是:从脉中却能分析出其发病之病机关键。总结脉象,左手沉取滞(气、湿都能引起,现主要是风湿为主)。肝脉沉滞,尺脉弱旁边带劲,提示并非肾脉有力而是带劲,只有血压高之人才出现这样脉象。右手脾胃都紧,肾(命门)弱,肺尚好。从中可以分析得出,其血压不稳定的原因:①肾气弱;②肝气不舒;③有风湿内扰,况且风湿的程度已经波及到筋脉、骨节及心胞。目前头晕、耳鸣、头鸣不是高血压的问题,以及汗多都是典型的阳虚症状。因此,立扶阳抑阴、化湿开通为法,以附子桂枝法为主要方法,但要有个过度应用问题。


处方药用:


第一方(去寒湿为主):


桂枝尖30g,生贡术(即白术)15g,朱茯神15g,法半夏20g,西砂仁15g,生山楂肉20g,石菖蒲20g,天麻15g,炙甘草15g,毛化红(即化橘红)15g,生姜60g;3付。


注:第2付加淫羊藿20g。用药渣再煮水后烫脚,每天1次。


第二方(以扶正为主):

制附片75g(先煎2小时),生贡术(即白术)15g,柏子仁20g,西砂仁15g,黄芪30g,炙甘草15g,淫羊藿20g,生姜75g;3付。


二诊(2月9日),服中药后,西药仍然在服用。现症见:


下巴流汗减少了,食纳好,心慌心悸,感觉血压正常,头不昏,耳鸣已减,中午不休息时头昏且鸣,腰稍酸,二便正常,睡眠正常。


舌诊:舌润、青,微白。


脉诊~左手:不浮不紧,久取形如滞稍带紧,时强时弱,湿滞,左尺弱,很仔细才能摸到。右手:肺脉紧,脾脉紧。


辨析:从整体脉上分析得知,滞脉沉取可得带紧,脉率不齐即滞强不一,弹指,提醒可能有风湿波及到心胞问题,而非是本脏问题,左尺沉弱严重,提醒肾阳不足,升发不能。左寸关均紧,提醒表里有寒湿滞里。治宜温阳益肾,开通化气,运用桂枝法、附子桂枝法、附子法三法为主。


处方药用:


第一方(祛邪为主):


桂枝尖30g,生贡术(即白术)15g,茯神15g,法半夏20g,西砂仁15g,生山楂20g,石菖蒲20g,刺五加皮15g,淫羊藿20g,毛化红(即化橘红)15g,炙甘草15g,天麻15g,生姜60g。

注:吃1付后,加制附片60g(先煎2小时),川芎25g,除毛化红,再吃2付。


第二方(益肾温阳为主):


制附片80g(先煎2小时),生贡术(即白术)15g,茯神15g,柏子仁20g,西砂仁15g,黄芪25g,上安桂15g,巴戟天15g(去骨),淫羊藿20g,炙甘草15g,生姜80g;3付。

三诊(2月16日),服药之后,现症见:

下颌处出汗减少,血压130/80mmHg,降压西药已停服,头稍昏,前天开始手麻,昨天又消失,麻的部位是整个手臂麻,麻了半天,二便如常,睡眠好。


舌苔:薄白,中间有缝,很细。


脉诊~左手:不浮不紧,肾脉弱一点带滞(湿)。右手:肺上稍微紧一点,脾胃稍紧。


辨析:虽然血压已降至正常而且停服西药,但手麻木间断发作,说明气血流畅度不行,特别是肾气尚未完全升起来,肾气弱而风湿还无法彻底解决,加之肺表有寒,脾胃气滞寒湿,虽然血压稳定,但体内之阴阳平衡与五行运化无法自然循行。有外感之时,用桂枝法,以祛邪开通息风为主,无外感时,治法仍然是扶阳抑阴,补气益肾,运用附子法为主。


处方药用:


第一(备用治外感方):


桂枝尖30g,生贡术(即白术)15g,茯神15g,法半夏20g,西砂仁15g,山楂肉20g,石菖蒲20g,天麻15g,淫羊藿20g,炙甘草15g,毛化红(即化橘红)15g,生姜30g。


注:第1~2付,可不用淫羊藿,第2付开始加上用。


第二方(温阳补气为主):


制附片80g(先煎2小时),生贡术(即白术)15g,茯神15g,黄芪30g,西砂仁15g,山楂肉20g,柏子仁15g,法半夏20g,淫羊藿20g,炙甘草15g,生姜80g;3付。


第三方(益肾填精为主):


制附片80g(先煎2小时),生贡术(即白术)15g,茯神15g,上安桂15g,西砂仁15g,山楂肉20g,天麻15g,巴戟天20g,淫羊藿20g,黄芪25g,炙甘草15g,柏子仁20g,生姜80g;3付。

四诊(2月23日),服药之后,现症见:

颈部出汗减少,不象以前怕热了,手脚原来无汗,现在有汗出,纳食好,肩部有点酸痛,大小便如常,睡眠好,但打鼾。血压120/80mmHg。


脉诊~左手:轻取不浮紧,沉取稍紧,肾脉起来了,但没有至关,还有点短。右手:沉取紧,肺脾有紧。


辨析:


症状继续减轻,血压基本稳定,但还不能说病好了。为什么呢?因为左手肾脉虽然起来了,但还是没有至关脉,其次还有一些紧及微短,说明肾气正在升腾,但升发之力量后续劲头不足。为什么升起困难呢?原因是肺中有寒,虽然不咳嗽,但肺寒会影响气化蒸腾,即太阳与少阴依然不能正常沟通。治疗还是首先解决肺与脾胃问题,紧接着扶肾气助正。


处方药用:


第一方(祛肺寒为主):


制附片80g(先煎2小时),生贡术(即白术)15g,茯神15g,天麻15g,桂枝尖30g,生山楂肉20g,石菖蒲20g,法半夏20g,西砂仁15g,炙甘草15g,淫羊藿20g,生姜80g;3付。


注:石菖蒲、法半夏、西砂仁解决肺寒专药;贡术、山楂肉、天麻重点稳定血压。


第二方(益肾扶正为主):


制附片80g(先煎2小时),生贡术(即白术)15g,茯神15g,上安桂15g,巴戟天15g(去骨),益智仁20g,黄芪25g,西砂仁15g,葫芦巴30g,补固脂20g,淫羊藿20g,炙甘草15g,生姜80g;3付。


五诊(3月2日),服药之后,现症见:


颈部有少许汗,食纳好,肝胆区胀满,肩膀不适,大便如常,小便量少,睡眠好,血压白天偏高,150/105mmHg,晚上正常130/90mmHg。


脉诊~左手:轻取微紧,沉取滞紧,肾脉起来了,但缓象不够。右手:脾紧、胃稍紧,肺稍紧。


辨析:肾脉已经起来了,说明扶阳益肾之法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效果,但肾脉缓象不够,说明还未至关脉,心肾无法很好的相交,况且目前左手与右手均有紧象,提醒表里寒湿仍然未能清除出外。还要继续开通表里,温肾健脾为治。应用桂枝法与附子法为主。


处方药用:


第一方(祛邪稳压为主):


桂枝尖30g,生贡术(即白术)15g,茯神15g,法半夏20g,西砂仁15g,生山楂肉20g,石菖蒲20g,刺五加皮15g,炙甘草15g,天麻15g,淫羊藿20g,生姜60g;2付。

注:去石菖蒲、法半夏,加附片80g(先煎2小时),川芎25g。再服2付。


第二方(益肾安神为主):


制附片80g(先煎2小时),生贡术(即白术)15g,茯神15g,柏子仁20g,西砂仁15g,黄芪25g,炙甘草15g,生姜80g,葱白3根;2~3付。


六诊(3月16日),服药之后,现症见:


颈部有汗,活动后气短乏力,耳鸣脑鸣消失,食纳好,肝胆区有点胀,检查心率不齐,血压150/110mmHg。


脉诊~左手:轻取紧,沉取稍洪大、滞紧,尺部不劲但也不缓,心脉一强一滞。右手:轻取肺浮紧,脾紧。


辨析:右手肺浮紧提示有外邪,肺脉紧就是附片和桂枝的指征,在祛邪的同时要注意扶正,因为要考虑心脏脉的问题,由于心脉一强一滞,心率不齐,应用附片就能提高心脏功能,调整心率。目前治疗重点祛邪与扶正兼顾,扶正既有稳定血压的作用。


处方药用:


第一方(祛邪为主):


制附片80g(先煎2小时),生贡术(即白术)15g,茯神15g,柏子仁20g,桂枝尖30g,小茴香20g,天麻15g,炙甘草15g,西砂仁15g,毛化红(化橘红)15g,生姜80g;1付。


注:去毛化红,加淫羊藿20g,黄芪25g,再服2付。


第二方(扶正为主):

制附片80g(先煎2小时),生贡术(即白术)15g,茯神15g,柏子仁20g,西砂仁15g,

生山楂肉20g,天麻15g,黄芪25g,炙甘草15g,生姜80g,葱白3根;3付。


七诊(3月23日),服药之后,现症见:


颈部有少许出汗,耳鸣消失,颈肩夹部有点胀,肝区有点胀,小腿酸,食纳好,大小便如常,睡眠正常。


脉诊~左手:沉取滞带紧,以滞为主,膀胱脉微紧,肾脉稍弱且不至关。右手:肺脾脉紧。


辨析:


左手脉沉取滞带紧,以湿滞为主,提醒是湿气重,膀胱经微紧提示太阳经有邪,肾脉弱提醒虽然肾气升起来了,但力量不够而且还不至关脉,右手肺脉紧仍然提示肺中有寒。治宜祛邪解太阳经在表之寒,其次是提升肾气。


处方药用:


第一方(祛邪为主):


制附片80g(先煎2小时),生贡术(即白术)15g,茯神15g,柏子仁20g,桂枝尖30g,小茴香20g,石菖蒲20g,法半夏20g,西砂仁15g,炙甘草15g,淫羊藿20g,生姜80g;3付。


第二方(提升肾气为主):

制附片80g(先煎2小时),生贡术(即白术)15g,上安桂15g,葫芦巴30g,益智仁20g,小茴香20g,补固脂20g,炙甘草15g,淫羊藿20g,生姜80g;3付。


八诊(4月6日),


服药之后,现症见:

食纳好,肝胆区稍胀,后背微僵,颈椎胀,大小便如常,睡眠好。血压130/95mmHg。


脉诊~左手:轻取微紧,沉取稍大、紧、滞(气),肝脉不畅微逆,肾脉基本起来了,稍弱稍滞,还不至关,稍有缓象。右手:沉取脾、肺宽大、滞(气)带紧。


辨析:从脉象中分析得出,左脉提醒外感寒邪在表,肾尺稍弱但不至关,提示肾气阳弱而升动不力,脾肺滞紧显著肺脾有寒,脾运不及而有湿,肺降不力则聚痰。目前治先祛邪,再次扶正祛邪。


处方药用:


第一方(去外邪兼顾疏肝):


桂枝尖30g,生贡术(即白术)15g,茯神15g,天麻15g,西砂仁15g,炒小茴香20g,法半夏20g,佛手片15g,炙甘草15g,青皮15g,生姜60g;2付。


注:去佛手片,加制附片80g(先煎2小时),淫羊藿20g;2付。


第二方(益肾健脾为主):


制附片80g(先煎2小时),生贡术(即白术)15g,茯神15g,柏子仁20g,西砂仁15g,小茴香20g,上安桂20g,黄芪30g,补骨脂20g,炙甘草15g,淫羊藿20g,生姜80g;3付。


九诊(4月13日),服药之后,现症见:


头不昏、不晕、不痛,后脑项部胀麻,心悸,食纳好,大小便正常,其他情况均可,血压低压稍高130/100mmHg。


脉诊~左手:沉取稍洪大、滞带紧,肾脉稍弱短、稍滞。右手:轻微紧,沉取稍洪大加紧,脾紧波及到肺滞。


辨析:


从右手脉象分析可以得出有外邪在表,左手脉肾尺短未过指,稍滞而不缓和,提醒仍然肾气不足,坎中阳气微弱。治疗目前先祛邪,再扶正益肾。


处方药用:


第一方(祛邪为主):


桂枝尖30g,生贡术(即白术)15g,茯神15g,天麻15g,西砂仁15g,生山楂肉20g,法半夏20g,刺五加皮15g,炙甘草15g,毛化红(即化橘红)15g,生姜60g;1付。


注:加淫羊藿20g,川芎15g,2付。


第二方(扶正为主):


制附片80g(先煎2小时),生贡术(即白术)15g,茯神15g,柏子仁20g,西砂仁15g,上安桂20g,巴戟天20g,葫芦巴30g,淫羊藿20g,炙甘草15g,生姜80g;3付。


十诊(4月26日),服药之后,因脚扭伤而无法面诊,病人电话述说:


脚腿关节痛,需拐杖行步,流鼻涕,头晕头昏,睡眠差。开处方转给病人。


处方药用:


第一方(祛邪为主):


桂枝尖30g,生贡术(即白术)15g,朱茯神15g,法半夏20g,西砂仁15g,生山楂肉20g,天麻15g,炙甘草15g,淫羊藿20g,毛化红(化橘红)15g,生姜60g。


第二方(治伤为主):


桂枝尖30g,生贡术(即白术)15g,生杜仲15g,大独活15g,炒小茴香20g,炒益智仁20g,油松节20g,淫羊藿20g,刺五加皮15g,炙甘草15g,广台乌25g,石楠藤30g,生姜60g,全葱3根;3付。


第三方(治伤兼扶正):


桂枝尖35g,生白术15g,茯神15g,生杜仲15g,大独活15g,炒小茴香20g,炒益智仁20g,油松节20g,淫羊藿20g,刺五加皮15g,炙甘草15g,广台乌25g,石楠藤30g,生姜60g,制附片80g(先煎2小时);2付。


十一诊(5月4日),服药之后,因外伤而未能面诊,彭师分析,病人可能有外感,夜晚尿多,白天尿量正常,血压偏高160/105mmHg,脚伤之后,活动时不能受力。根据情况,


处方药用:


第一方(去外感方同上三方):


先吃上面外感方,去掉淫羊藿,吃1付,加上淫羊藿20g,再吃1付。


注:再吃2付加上制附片80g(先煎2小时)。


第二方(稳血压方):


制附片80g(先煎2小时),生贡术(即白术)15g,朱茯神15g,柏子仁20g,天麻15g,西砂仁15g,黄芪30g,炙甘草15g,淫羊藿20g,生姜80g,葱白3根,灶心土50g;3付。


第三方(治外伤为主):


制附片80g(先煎2小时),生贡术(即白术)15g,茯神15g,法半夏20g,桂枝尖30g,炒小茴香20g,生杜仲15g,刺五加皮15g,石楠藤30g,羌活15g,油松节20g,炙甘草15g,炒益智仁20g,淫羊藿20g,生姜60g,全葱3根;3付。


十二诊(6月29日),服药之后,一般情况均比较好,血压130/80mmHg基本稳定。


脉诊~左手:沉取滞,稍大但无缓象,肾脉弱,即短而无力。右手:脾紧、肺滞,脾紧波及到肺。目前病情已基本稳定了,考虑巩固治疗方法。


处方药用:


第一方(调肝气为主):


制附片80g(先煎2小时),生贡术(即白术)15g,茯神15g,公丁香15g,桂枝尖30g,炒小茴香20g,油厚朴20g,西砂仁15g,青皮15g,炙甘草15g,生姜80g;3付。


注:去青皮、小茴香、厚朴、桂枝,加巴戟天20g,葫芦巴20g,上安桂29g,黄芪25g。


第二方(巩固治疗):


制附片90g(用河沙炒透),生贡术(即白术)15g,柏子仁20g,上安桂20g,补骨脂20g,熟枣仁15g,淫羊藿20g,巴戟天20g,炙甘草15g,筠姜60g。


用法:上药共为细末,每次5~8g,每天2次,分2次服用。


至此,诸病全愈,收功。


【按语】:

本例病人在第五诊的时候,由于附子煎煮不当,服药之后,血压降至90/50mmHg,并出现全身麻,有5分钟时间出现眼睛失明,彭师认为这是附子中毒所致,遇到这种情况要立即解救附子中毒,方法是:生甘草30g煮水或泡水喝,或煮绿豆汤喝,就能解除毒性。同时,彭师还发现,有脑血栓或风湿的病人,吃附片也会出现类似的中毒反映,临床上要注意这些问题。这些现象也可能如郑钦安所说的“阳药运行,阴邪化去”(《医法圆通·服药须知》)有密切关系,临床上我们密切观察这些问题,及时解除病人心中疑虑。


彭师认为,什么时候用砂仁?什么时候用益智仁?西砂仁这味药,既上又能下,能上下交流,并纳五脏之气归于肾,又纳肾气归五脏;益智仁这味药直入海底,即坎水之中,加强走少阴经的作用。二者的区别是砂仁能上又能下,而益智仁直下不上。当需要上下调理的时候就用砂仁,而入肾扶正之时就用炒益智仁。

彭师认为,服中药降压的时候,尽量不服用西药,以免症状与治疗上受到西药的干扰。服完药之后要测量血压,有的时候,可能只服用几副药就能使血压下降到正常范围之内。这是因为,中药的治疗关键是在调整人体导致血压升高的触发点上,如彭师桂枝法与附子法等,都在打通关键环节上努力,特别是在肾气升发不及的问题,才是引起高血压病的关键因素。症状上是血压增高,实质上是人体内部为了适应外面不平衡的环境所做的无奈之举——即虚阳升高以应对不利因素,迫不得已才使血压升高以解决面对的困境,实质上也是人体为了寻求体内新的平衡所做的努力。


中医药治疗的关键点,在于帮助人体内所面对的困境,进行协调阴阳、水火、上下、升降等影响因素,而不是就在血压数值上以及病人自我症状表现上做文章,而是着眼于肾脉的起伏以及运行情况上进行调节,以达到恢复人体自身阴阳水火协调能力,而脉象是人体内阴阳失调最为直接的反映。彭师第一方用药,主要是针对病人的风湿问题,由里向外开通发泄以支持左升,第二方用药,重点在于通过温降之力,以推动人体内气的周流运行,从而使人体水火相济、阴阳协调,以达到血压数值与人体内部的相互平衡,这才是《内经》中所云“治病必求于本”之道。正如彭师所云:“我们在治疗高血压的时候,还是在用附片,就是使其生化源源不息,使其元阴元阳得到保证,肾气得到保证,高血压就治好了,就是把气、正气在元阴元阳上能够交合在一起,使人身体的太和之气能够正常地升降、正常运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