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食管心脏电生理》第十五讲

 比上不足 2015-02-13

食管心脏电生理

南阳市中心医院心电生理科主任    宋英民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电图科    井艳

参考书目:《实用食管法心脏电生理学》、《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方法与临床应用》、  《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方法与临床应用问答》                     李忠杰   

第十五讲 窦房传导时间(一)

一、定义

窦房结与心房之间的传导功能是窦房结的另一个重要功能。兴奋从窦房结发出传至心房并使心房开始除极的时间,称窦房传导时间(sinoatrial condution time,SACT)。经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测可通过心房程控期前刺激技术,间接测定窦房传导时间,从而可以发现心电图上无法发现的一度窦房传导阻滞。

二、机制

在窦性心律的前提下,当程控心房期前刺激从心动周期的舒张晚期向舒张早期逐渐扫描时,即配对间期从最长逐步缩短,因窦房结对期前刺激的反应不同,会形成代偿间期不同的四个反应区。为便于叙述,把各波形命名如下:①期前刺激前的窦性P波称P0,窦性周期为P0P0;②基础刺激夺获的心房波称为P1,基础刺激形成的心房激动周期为P1P1;③心房期前刺激夺获的心房波称为P2,心房期前刺激后的代偿间期为P2P3;④刺激后恢复的第一个窦性P波称为P3,此后的窦性P波依次为P4、P5 ......

1.Ⅰ区(完全代偿区/窦房干扰区)

①心电图特点:心房期前刺激的代偿间期完全,心房期前刺激前后两次心动周期之和等于窦性周期的两倍,即P1P2+P2P3=2POPO

②产生机制:此时偶联间期较长,位于舒张晚期的期前剌激在逆传窦房结的过程中与窦性激动在窦房交接区发生干扰,未能进入窦房结重整窦性周期,故而不影响窦房结的正常周期,代偿间期完全。

2.Ⅱ区(窦房结重整区)

①心电图特点:心房期前刺激的代偿间期不完全,心房期前刺激前后两个心动周期之和小于窦性周期的两倍,即P1P2+P2P3>POPO但<2POPO

②产生机制:随着偶联间期的缩短,逐渐提前的心房期前刺激经窦房交接区侵入窦房结时,窦房结的固有冲动尚未形成,窦房结被传入的期前刺激提前除极,然后窦房结按自身的固有节律发放下一次激动,从而产生不完全的代偿间期。在食管电生理检测时,此代偿间期包含四个时间:A.期前刺激的脉冲从食管电极发出到左心房开始激动的时间;B.从左心房开始激动到传入窦房结并使之提前除极的时间(房-窦传导时间);C.窦房结除极后,按窦性周期重新发放下一次激动的时间;D.激动从窦房结发出传至心房,并使之开始除极的时间(窦-房传导时间)。假定窦性周期长度恒定,窦房逆传和顺传时间相等的情况下,只要从代偿间期(P2P3)中减去窦性周期长度(POPO)即获得刺激脉冲从心房传入窦房结和窦性激动从窦房结传到心房时间的总和,又称总窦房传导时间(TSACT)。假设窦房的传入和传出时间相等,则总窦房传导时间的一半即为窦房传导时间。窦房传导时间=TSACT/2,即(P2P3-POPO)/2。

  1. Ⅲ区(窦房结插入区)

①心电图特点:心房期前刺激呈插人性,即P1P2+P2P3=POPO

②产生机制:期前刺激偶联间期进一步缩短时,因遇到上次窦性激动后在窦房交接区形成的不应期,期前剌激无法逆行传入窦房结重整周期,故未对窦性周期产生影响,期前的心房刺激呈插人性。

  1. Ⅳ区(窦房折返区)

①心电图特点:代偿间期<窦性周期,P1P2+P2P3<POPO

   

②产生机制:当期前刺激偶联间期再缩短时,窦房结已进入有效不应期,期前剌激无法传入,不能使窦房结除极。但窦房结不同部位(包括窦房交接区)的不应期存在差异,激动在某些处于相对不应期的边缘组织中缓慢传导。当另一部分组织恢复应激后,激动便从此处传至心房形成窦房折返。

    测定窦房传导时间主要涉及Ⅱ区,在窦性周期中所占时区相当于窦性周期的40%-80%。为标准测量,一般以Ⅱ区的后1/3作为测定窦房传导时间的标准区域,此时心房期前刺激对窦房结自律性抑制最小,所测窦房传导时间较为可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