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是我国人民喜爱的传统副食品之一,早在800多年前宋代浙江一代就有栽培香菇的记载。食用菌是指可供人类食用的大型真菌,属异养型生物,以腐生或寄生存活,靠分解外界的有机物获得营养而生长。食用菌的种类主要分为“菇”、“菌”、“蕈”、“蘑”、“耳”等,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较低的脂肪,以及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矿物质和维生素,同时还具有较高的食疗价值,可以调节免疫功能、降低胆固醇和血糖、清热解毒、保肝润肺。因此,专家认为食用菌的营养价值达到了“植物性食品的顶峰”,并预言它将成为21世纪人类食物的重要来源。 全世界食用菌共约有500多种,中国见于报道的近350种,迄今人工栽培的仅20多种。随着食用菌产业的不断发展,我国食用菌产量已占世界总产量的65%左右。如浙江、福建、广东、湖南等地都是我国食用菌种植和加工的大省。目前国内外食用菌产品常规的生产工艺是:配料——拌料——装袋——灭菌——无菌接种——(育菌、出菇、采摘)——加工——销售,但是在这样的生产过程中,人为因素多,从生产到生产管理都比较复杂和不易掌控,反映到产品上是质量、数量的不稳定,部分产品卫生指标超标。2005年国家质检总局对食用菌产品质量进行了国家监督抽查,产品抽样合格率为76%。2006年国家质检总局组织对食用菌(黑木耳、香菇、滑子菇)产品质量进行了国家监督抽查,产品抽样合格率为64%。其中不合格项目主要有水分、重金属、二氧化硫残留量、标签。 质量病灶 目前在食用菌的生产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对症下药 生产过程中的不规范给食用菌出口销售带来了不利,随着国际上对农产品保护措施的不断加强,我国食用菌出口面临各种“壁垒”,特别是日本、美国和欧盟对农药残留、放射性残留、金属含量、化学添加剂都有很多高要求。若要控制食用菌的成品质量,必须从其生长、加工、包装和销售等一系列环节层层把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