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疑释惑:2型糖尿病防治的“三座大山”

 昵称535749 2015-02-16
2015-02-14 08:30:33


    临床调查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已达1.13亿,占世界糖尿病患者的五分之一。但国内2型糖尿病防治现状堪忧,只有不足1/3患者的血糖控制达到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低于7%的目标。除了HbA1c达标率低以外,2型糖尿病防控还面临另外“两座大山”——保护胰岛功能、延缓糖尿病进展,控制糖尿病与心血管相关的潜在风险。
    胰岛素抵抗、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和肝糖输出增加,是2型糖尿病的核心病理环节,英国一项前瞻性糖尿病研究发现,二甲双胍可减少肝糖输出改善胰岛素抵抗,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则可减少肝糖输出,同时改善β细胞功能缺陷,促进胰岛素的生物合成与释放,两者具有天然的降糖机制互补优势,联合用药将对提升HbA1c达标率大有裨益。
       对于胰岛功能保护,DPP-4抑制剂不仅可显著改善患者血糖水平、降低HbA1c,且具有明显的胰岛保护功能,从而可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糖尿病是心血管疾病的等危症,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和全因死亡风险要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DPP-4抑制剂作为常规治疗的一部分,在为糖尿病患者带来降糖获益的同时,不会带来额外的心血管风险,可有效控制糖尿病与心血管相关的潜在风险。 
       当人们谈到糖尿病并发症的时候,一般会想起糖尿病眼底病变、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很多患者本人和家属都还没有意识到,在糖尿病并发症中,最威胁患者生命的是ASCVD(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并发症,约70%的患者因此被夺去生命。ASCVD并发症可防可控,糖尿病患者的胆固醇水平尤其是“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即LDL-C)水平,是预测未来发生ASCVD的最危险因素。
       糖尿病患者的心脑血管疾病风险比非糖尿病患者高出2-4倍。国内外的血脂防治指南均提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首要的治疗目标。降低“坏胆固醇”(LDL-C)能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他汀类药物是降低“坏胆固醇”的首选药物,在减少主要血管事件例如预防死亡、心肌梗死和中风方面的疗效已超越所有其他类调脂药物。遗憾的是,国内好多应该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患者还没有接受治疗,即使服用了药物也不能坚持长期治疗,大大影响国内糖尿病患者对于心血管疾病的防治。
       国际上很多大的学术机构都制定了糖尿病综合管理指南。目前,美国通过20年的糖尿病综合管理实施,实现了糖尿病心血管事件平稳下降,这对于医患来说是可以借鉴的。2015年1月,美国糖尿病学会新版诊疗指南公布,更强调糖尿病患者的早期综合管理。
       总之,科学用药只是一个方面,搬走这“三座大山”,提高患者服药的依从性、定期监测血糖等也十分重要。
     【链接】美国糖尿病学会新版诊疗指南(2015年1月公布)。其中,强调糖尿病患者的早期综合管理:
       1、对40岁以下糖尿病患者:新版指南明确指出,如有危险因素(高血压、吸烟、超重/肥胖、LDL-C≥100mg/dL(2.6mmol/L)等),推荐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
    2、对于4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新版指南明确指出,即便没有危险因素(高血压、吸烟、超重/肥胖、LDL-C≥100mg/dL(2.6mmol/L)等),也推荐使用他汀类药物降低“坏胆固醇”(LDL-C)。
    3、他汀类药物必须长期吃,同时坚持生活方式的干预,不可在“坏胆固醇”降低后随意停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