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沃兴华书法讲座笔记

 率我真 2015-02-16

沃兴华书法讲座笔记

 

(我记得比较乱、没条理。但归结起来,大致讲了三个问题:如何起笔、行笔、收笔?帖学和碑学的区别在哪里?书法的章法和势怎样出来的?)

 

隶书的笔笔断、断而后起;而从楷书开始,注重了连续书写性。      

楷书:所有笔画连续书写、效率性、节奏性、绘画性出现了。笔法的理论在楷书的基础上开始。

连续书写导致一部分在笔画中完成,一部分在空中完成,如此,有了提按、有了牵丝、笔势。如下图:虚线是在空中完成的。

沃兴华书法讲座笔记

书法的点画概括起来就是“三过其笔”。

起笔收笔两端如何写?两端写法“印印泥”即强调两端写时的四面环转。

中间如何书写?屋漏痕颜真卿,锥画沙张彦远。

势:把牵丝带出来,笔画结束时的映带、笔画承上笔而入笔。

如何强调起笔、行笔、收笔、势,就导致了不同书家的不通风格。不能把起、行、收分割开来,他们是统一的整体。

笔画之间若无连贯,则笔画就会堆砌、字就显的比较呆板。

元代,开始用笔痕线教学(毛国典老师斥之为“害人的垃圾书”),包括当前也用这种教学,把逆入回收当成了笔画来写,导致线条完全没有“势”感了。任何形必须有生命的感觉、有动、有势、有变化的。

古代,注重“势”;现代的楷书忽略了“势”,导致楷书写完后不会写行、草。(很对,最近临钟繇小楷《荐季直表》发现此表点画上承隶书、下启行书,动势十足)。

格式塔视觉心理学:人的目光是顺着宽地方向窄地方看过去的,这可解释“露锋起笔为什么能见精神”。

起笔有两种露锋、藏锋,以上是露锋起笔。下面介绍藏锋起笔

藏锋起笔有两种:一是方笔,先向下垂直下笔把笔豪打开后再继续行笔,古人所谓的“横画竖落笔、竖画横落笔”其实就是方笔的起笔方法,方笔特点是斩钉截铁、很硬朗;一是圆笔,180°反方向环转一下,特点饱满浑厚含蓄内敛。

所谓风格,就是在起笔和收笔有不同的特点。(鲁迅好像说过“书法”除了起笔和收笔,中间的行笔都一样)。

在转折中,如何保持、恢复到中锋的方法有四:一是接搭法,断开,“笔笔断,断后起”;二是提按法,“笔提得起,自然中”;三是顿挫法,一般有个尖角、尖肩,最强烈的,有力度感;四是环转法,主要用于写篆书,写行草书因写的快而没有环转法,本法有2法,一种是手腕+指的环转法,另一种是捻管法,偶尔为之,前提是书写速度慢。最重要的是顿挫法。

沃兴华书法讲座笔记

 

收笔时,必须让笔锋回到垂直状态,如此才能出现高质量的牵丝,如果牵丝写的跟笔画一样粗,那么字就没有美感了。

“三过其笔”的过程中,要有势的变化,变化越丰富,越有动感、越有势,这一类的例子,如王羲之;另一类是颜真卿用笔很重、笔锋恢复不了了,所以要有个回顶动作,让笔锋恢复到中锋状态。

赵孟所讲的“用笔千古不易”其实,讲的就是:用笔的起行收三个过程是千古不易的。即用笔的本质是不变的。也就是说笔法的原则不变,方法各异。

 

笔法的深化:帖学的用笔vs碑学的用笔。帖学的用笔方法重视两端;而碑学的用笔则是重视中端、轻视两端。

帖学用笔,特别强调两端的逆入、回收。  逆入回收造成两端丰富的变化:露锋的、藏锋的;藏锋的又有方笔和圆笔,造型变换、千姿百态、势的连绵。

逆入回收导致的缺点:一个线条的横向打开不够,导致字的结体向着竖里走,即纵势,结体往长里面走,强调了势的连绵性,章法上强调时间的展开、强调音乐性(节奏性)。帖学用笔三口诀:逆入回收、字无两头、一笔书。尺牍、手绢,把玩性。

碑学用笔,强调中端。大字、题字、园林匾额得远看了,远看主要看气势、主要看中端。帖学用笔的优点看不出来了。

明代帖学大家董其昌说过“把小楷、小字放大了,挂起来看后,发现不好看了”。文征明干脆用了两套系统,一套是小字用小字写法,一套是大字用大字写法。

帖学的中端基本上是提笔而行的(中锋用笔)、中端比较细。

碑学强调中端要厚实,强调不能跟帖学那样中端提笔而行,碑学要求的中端厚实必然导致用笔肚子擦着纸面走,从而必然要求逆向用笔(也即涩行、杀纸涩行),从而打开笔锋、抬起笔肚让笔肚逆锋顶着纸面走,从而导致写出来的线条苍茫浑厚。碑学的字中端长,从而导致字的结体取横势、造型就大气了。

碑学的章法如何安排?因碑学每个字都是独立的、每个字都没有笔势的连贯,为了让每个字对整体有依赖性,只能让每个字摇摆起来、让每个字不稳定,每个字不稳定了就产生了连贯性了,故碑学的字只能依赖整体章法的统一安排,类似于绘画的构图的安排(浓淡、干湿、虚实等等)。 

碑学注重空间关系,注重绘画效果;帖学注重实践关系,注重了时间性、音乐性和节奏性。

每个笔画都有起、行、收的过程,只是帖学、碑学强调的地方、重视的地方不同而已。

帖学、碑学用笔,在同一件作品中,能不能并制?

看一件书法作品好不好,其实就是看它有没有一种音乐性的流动感,再就是看它空间的造型,空间的变化,空间的关系。

蔡邕:“夫书肇自然。自然既出,阴阳生焉;阴阳既出,形势生焉。”

对比关系归结为形与势。形,造型,空间;势,运动感,时间问题,任何的存在物都有生命的,存在占据着一定的时间和空间。

书法上各种阴阳对比关系来表现,粗细、方圆、长短、大小、正侧、疏密、虚实、浓淡、轻重、快慢、离合…… 。

对比关系越多,作品内涵越丰富;反差越大,表达情绪越强烈。               

书法解决时间空间问题,解决存在问题。存在的问题就是宇宙;宇宙即时空.上下四方,宇;古往今来,宙。形与势就是宇宙观,回到了道、形而上学。蔡邕的话很不可思议,他把书法的本质揭示出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