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鼻舒颗粒对慢性鼻窦炎患者鼻内窥镜术后的疗效的论文---中医学论文

 负鹏载舟 2015-02-17

【关键词】  鼻舒颗粒;鼻内窥镜手术;慢性鼻窦炎


慢性鼻窦炎是耳鼻喉科的常见病及多发病,病因复杂,与局部反复感染及自身免疫有关。临床鼻窦内窥镜手术已成为公认有效的治疗方法,但随之而来的问题如术后患者反应重、术腔黏膜水肿、分泌物多、反复出现息肉样囊泡、上皮化时间长、恢复慢等一直困扰着手术医师。2005年5月-2007年12月,笔者采用自拟鼻舒颗粒配合手术治疗,取得了明显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5-2007年来本院行鼻窦内窥镜手术的慢性鼻窦炎患者200例,其中门诊90例,住院110例,分为2组。治疗组104例,男54例,女50例;年龄9~54岁,平均40岁;病程2~14年。对照组96例,男50例,女46例;年龄10~56岁,平均年龄42岁;病程2~10年。


  1.2  诊断标准


    依据1997年海口会议修订的分型分期标准[1]。治疗组ⅰ型:1期16例,2期26例;ⅱ型:1期26例,2期23例,3期11例;ⅲ型2例;合并有长年变态反应性鼻炎患者36例。对照组ⅰ型:1期15例,2期24例;ⅱ型:1期24例,2期22例,3期10例;ⅲ型1例;合并有长年变态反应性鼻炎患者32例。全部病例均依据病史、症状、鼻内窥镜及鼻窦ct检查,确诊为慢性鼻窦炎。wwW.11665.COm


  1.3  治疗方法


    除4例年龄小不配合手术采用全麻外,均采用表麻及局麻下鼻内窥镜手术。手术包括鼻息肉摘除,沟突切除,前、后组筛窦开放,额窦口、上颌窦自然开口扩大等。合并中、下鼻甲肥大,鼻中隔偏曲者,给予相应处理。对照组术前3 d至术后1周静滴广谱抗生素,后改为口服至1个月;术前1 d至术后2 d予地塞米松10 mg,日1次静滴,2 d后改为局部鼻腔喷伯克钠。治疗组术前3 d至术后1周静滴广谱抗生素,同时服鼻舒颗粒。药物组成:党参15 g,黄芪30 g,白术15 g,茯苓12 g,白芍10 g,五味子15 g,陈皮10 g,蝉蜕10 g,辛夷12 g,连翘12 g,栀子12 g,白芷15 g,甘草10 g(按上述比例扩大剂量制粒,每剂30 g,装袋,每袋10 g),每次10 g,每日3次冲服,服用1个月。


    术后处理及随访情况:术后3 d开始换药,每日收敛并清理术腔至出院,出院后每周在鼻内窥镜下检查处理1次,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予以收缩鼻腔,有肉芽增生、水样囊肿、痂皮等病变组织予以摘除、清理,连续4~5周后,改为半月或更长时间换药1次,但需要求患者鼻内窥镜随访检查要达6个月。


  1.4  观察指标


    仔细观察并记录2组术后症状和体征的变化,尤其是对术腔黏膜水肿、窦腔分泌物、囊泡及水肿样肉芽增生和黏膜上皮化情况的改善情况及时间。


  1.5  疗效标准


    根据海口会议疗效评定标准[1]。治愈:症状消失,内窥检查窦口开放良好,窦腔内黏膜上皮化,无脓性分泌物;好转:症状明显改善,内镜检查见窦内黏膜部分区域水肿肥厚或肉芽组织形成,有少量脓性分泌物;无效:症状无改善,内镜检查见术腔粘连,窦口狭窄或闭锁,息肉形成,有脓性分泌物。


  1.6  统计学方法


    所有资料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用t检验,率的比较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2组症状、体征缓解所需时间比较


  (见表1)表1  2组慢性鼻窦炎患者症状、体征缓解所需时间比较(略)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2组临床疗效


    治疗组治愈95例,好转5例,无效4例,治愈率92%,总有效率96%;对照组治愈78例,好转4例,无效14例,治愈率81.2%,总有效率85%。治疗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3  讨论
   
  随着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的广泛开展和技术的逐渐成熟,临床注意力开始向手术前后综合性治疗倾斜,单纯依靠手术而不注意手术前后的综合治疗并不能获得可靠疗效的观点已经得到广泛的共识。影响手术疗效的主要因素:术后鼻腔鼻窦黏膜肿胀、分泌物增多、肉芽及囊泡形成、增生、感染及变态反应等。国内外尝试着用不同方法提高手术效果,如手术前1周应用广谱抗生素,术后应用激素,各种抗生素冲洗液冲洗术腔等。我们将中医学整体辨证治疗方法与现代医学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有机结合起来,采用鼻舒颗粒配合手术治疗,对慢性鼻窦炎术后从虚论治,以益气补肾、化湿通窍为治疗原则,选党参、黄芪、白术、五味子、陈皮、蝉蜕、辛夷、栀子、白芷、连翘等13味中药组方制成鼻舒颗粒,运用于临床,收到较好的疗效。方药以益气补肾为主,辅以清热化湿、解毒排脓、宣窍止涕之品,做到扶正祛邪。选药多为益气而不助火,养阴而不碍湿之品。以党参、黄芪、五味子益气补肾敛阴,达到气壮统血统津之功效;同时可降低血压,增加肌体免疫力及再生能力,故可起到术中减少出血量,术后促进术腔黏膜恢复、缩短上皮化时间等功效。白术、陈皮、蝉蜕等健脾祛湿之品具有脱敏、减轻黏膜水肿、减少分泌物之功效,佐以辛夷、白芷透窍止涕,兼以栀子、连翘清热解毒,共同达到生肌排脓、促进窦腔炎性黏膜恢复的目的。本方尤对于有常年性变态反应性鼻炎患者效果更佳。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耳鼻喉科学会分会、中华耳鼻喉科杂志编辑委员会.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分型及分期内窥镜鼻窦手术疗效评定标准(1997年,海口)[j].中华耳鼻喉科杂志,1998,33(3):134.

 更新时间:2011-03-22 22:17:15  作者:1166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