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发劲击响见物

 白猿五行通背拳 2015-02-17
 鞭劲与节奏
鞭劲是五行通背拳的风格特点。通过腰背发劲,放长击远,使劲力达于掌指,要有三折、九扣、八断之功。此功以单操单练为主,强调发劲,讲究“出手为掌,点到变拳,拳后复掌”。单操动作出手时含有“挤滚穿”,回手时含有“捋带勾”的动作。练习五行通背拳不能倚仗体力好,强打硬拼,也不能单纯地练形体动作,更不能追求所谓的“神功”、“绝招”或超出人体极限的练习,以至戕害身体。
有的初学者感到108操法太多,无从开始,其实“千条江河归大海”,只要深钻细研,掌握一种单操发劲,就可触类旁通,但是每个动作必须打出鞭劲。如果不了解单操发劲原理,练不出贴衣发劲,何谈技击“手伸如锥,屈如钩,手背似铁,腕如绵,两只胳膊胜皮鞭”,这句话形象地描述了通背鞭劲。鞭劲是通背拳的主要劲法,要想打出鞭劲,就须有放长击远之功。拳谱云:“练合五行掌,制敌不用想。”通背操法万变不离其宗,都在五种单操(摔拍穿劈钻)中变化。其中,摔掌似炸弹(抖擞摔炸),拍掌似迅雷(捕拍补拓),穿掌似流星(穿攉挤挑),劈掌似闪电(劈雷铲凿),钻掌似暗箭(钻崩锥刺)。
要练出通背拳鞭劲,除了解该拳风格特点、形体要求外,关键在于掌握动作要领。所谓鞭劲,是指出拳发劲像用马鞭赶马,鞭杆的劲是抽劲,鞭绳的劲是荡劲,鞭梢的劲是寸劲,鞭的抽劲是摆动劲。而通背拳鞭劲的运行轨道即直出直入,三点(脚尖,手尖、鼻尖)一线;高不过眉,低不过口;出手不离心,回手不离肋。
在练习单操动作时,要遵照“正顺合、快脆硬、精奇变”的九字方针,分步练习,不能贪多求快。“正”即是动作正确;“顺”即是顺其自然;“合”即是手脚配合好;“快”即是动作要快,一次到位;“脆”即是发出鞭劲(清脆);“硬”即是柔中带硬,练出九柔一刚的劲力;“精”即是高质量,以求得鞭劲之精;“奇”即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变”即是富于变化,防中打,打中变。动作上要求三折(腿折、身折、臂折)、九扣(足扣、膝扣、胯扣、背扣、胸扣、肩扣、肘扣、腕扣、指扣),身体微微向内收拢,关节勿僵,自然放松,头略低,发劲不离中线,劲力由双脚抓地(扣足)而起,按“九扣”路线依次传动,节节摧送,达到手掌、指尖,也就打出了鞭劲。
初习通背拳,切不可使僵劲、拙劲、猛劲,要边练边悟,通过鞭劲的击响声,可检验出“贴衣发劲”的寸劲、节奏感、协调性及应变能力。不练成鞭劲,就不能将通背功法应用于实战,也难以练出放长击远、九柔一刚的劲力,难以达到“贴衣粘肉敌难逃,寸劲发出艺绝妙”的境界。
“贴衣发劲,击响见物”是五行通背拳的特点,而节奏则是技击取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背拳变化无常,“一手,二手,连三手,变六手”,组合贯穿一气,技击性极强,由于两手在中线上运动,衣袖常磨擦出响声,加上动作完成后双手须自然回落在两大腿上,因此发出特有的击响声,如机关枪连射的“达达”声,极有节奏感。掌握好节奏,可在实战中
发挥出重要作用。
在实战中,往往是速度快的拳手占优势,但如果掌握劲力的停顿(即节奏),与对方打时间差,就往往能破坏对手的进攻节奏,从而抓住战机。
实战中,有实力的拳手往往不是以单个动作进攻,而是一连串组合动作,拳脚结合,虚实相间,力度、速度和连贯性都十分强,但这一串组合动作完成后,拳手必然会稍微停顿才能转接下一轮组合进攻,这就是攻击或防守的“真空”,虽只是非常短暂的瞬间,却是破坏其节奏的切入点,也是捕捉对手的“间歇”——反击的绝好时机。 可在事实上,于激烈的对抗中捕捉战机,并非易事。当你欲捕捉时,可能机会已失。如能随心所欲地利用好节奏,就不必等待对方动作的间歇出现再还击,而是“意在敌先”,正如拳谚所讲:“彼不动,我不动;彼欲动,我先动。” 节奏在击响中与速度、力度密切相关,速度越快,节奏就越快,响声也激越,劲力亦狠,而控制节奏的难度就越大。要掌握好节奏,就要充分把握速度与力度,从而发挥技击之作用。单操时,不宜用拙劲、猛劲。劲大势猛,身必僵硬,也就打不出放长击远的冷弹脆劲。但习拳时绝不能单纯追求声响效果,毫无意义地抡胳膊拍大腿发响,把技击性极强的通背拳变成“通背舞”,则失去了技击意义。
如何掌握好节奏呢?应首先掌握好单操法的劲力协调性,然后再练习多种组合操法。如一发六手组合操法,可按1-2、3-4、5、6的节奏练习,也可按1、2-3-4、5-6的节奏练习,但必须要集中精神,力求击打准确,而且要考虑对方的反应,随机应变。如果对方反应迟缓,则立刻用组合操法连击;如果对方防守,可变成“挤滚穿,捋带勾”手法重击对手。总之,应根据实际情况,随机而动。笔者恩师葛太然先生常说:“练武就要比武,比武就要打仗,打仗就要分胜败。”强调了习拳的目的就是为了“打”,拳谚中说的“万法归一”也是归到一个“打”字。做为一名习武者,必须细心摸索,苦心磨炼,以求达到更高的境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