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泌尿系统感染妙方(方5首) 1小蓟饮子 【来源】 宋·严用和《济生方》 【歌诀】 小蓟饮子药清凉,热结血淋最堪尝,归栀生地炙甘草,竹藕滑通炒蒲黄。 【组成】 生地24克,小蓟15克,滑石12克,木通6克,炒蒲黄9克,淡竹叶6克,藕节 9克,当归(酒浸)6克,炒栀子9克,炙甘草6克。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 凉血止血,利尿通淋。 【方解】 血淋为五淋之一,以小便涩痛有血为主要临床特征。小蓟饮子适用于瘀热蕴结下焦 所致的血淋。方中生地、小蓟、藕节清热凉血止血,且生地又能滋阴养血,以防利尿伤阴;木通、 滑石、淡竹叶清热利尿通淋;栀子清三焦之火,引热下行;蒲黄活血祛瘀;当归养血活血,兼能化 瘀;甘草泻火,缓急止痛,并能护中调药。诸药合用,凉血止血寓以化瘀,泻火通淋兼养阴血,止 血不留瘀,泻火不伤正,使下焦瘀热俱去,自然小便通畅,血止痛除。《医方论》云:本方能“清 心与小肠之热,滋肾水而通膀胱,自可以止淋而止痛”。 【主治】 下焦热结血淋症,症见尿血、小便频数、赤涩不畅热痛、舌红、苔薄白、脉数。可 用于急性泌尿系感染、泌尿系结石、急性肾炎、蛋白尿以及血尿、血精、肾结核等病症。 【加减】 若见血多痛甚者,可另吞参三七、琥珀粉;尿道结石,疼痛难忍者,加金钱草、海 金砂、鸡内金;腰腹酸痛者,加芍药、甘草;急性肾炎,加紫浮萍、白茅根、银花、连翘,或钩藤、 夏枯草;血精,合二妙散;蛋白尿,加荷蒂;尿路感染,加白茅根。 2清肠汤 【来源】 明·龚廷贤《寿世保元》 【歌诀】 清肠汤中生地黄,当归栀子黄连襄,瞿柏苓芍甘知母,麦灯乌梅蓄木通。 【组成】 当归、生地黄、炒栀子、黄连、芍药、黄柏、瞿麦、赤茯苓、木通、萹蓄、知母各 3克,甘草15 克,麦冬3克,灯芯15 克,乌梅3克。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 清热通淋,凉血止血。
【方解】 方用当归、生地、芍药滋阴凉血活血;配以黄柏、黄连、栀子清热泻火燥湿;麦冬、 知母养阴清热;瞿麦、萹蓄、赤茯苓、木通通淋利尿;灯芯清心火;乌梅敛阴以调寒热;甘草泻火, 并调和诸药。综观全方,清利之中,寓以养阴,凉血之中寓以止血,共奏清热通淋,凉血止血之功。 【主治】 下焦血热、尿血、淋症。可用于尿路感染、肾盂肾炎、乳糜尿、前列腺炎、口腔炎 等病症。 【加减】 原书注称:“溺血茎中痛,加滑石、枳壳,去芍药、茯苓”;若见尿道剧痛,加琥珀 粉、海金砂;少腹急痛,加桃仁、石韦;尿血不止,加白茅根、小蓟草;腰痛,加杜仲、川断、桑 寄生;浮肿,加车前子、泽泻。 【附记】 凡虚寒性出血者,忌用本方。 3黄芩滑石汤 【来源】 清·吴鞠通《温病条辨》 【歌诀】 黄芩滑石茯苓皮,猪苓蔻通大腹皮,泌尿感染湿热重,清热利湿效堪奇。 【组成】 黄芩9克,滑石9克,茯苓皮9克,大腹皮6克,白蔻仁3克(后下),通草3 克,猪苓9克。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 清热利湿。 【方解】“ 方中黄芩清热燥湿;滑石清热利湿;茯苓皮、通草、猪苓淡渗利湿;大腹皮燥湿 行气,使气行则湿易祛;白蔻仁辛温芳香,有醒脾胃,开湿郁之功。诸药相配,化湿清热,宣通气 机,气机通畅,则胶着之邪可分消而解。本方用药,以滑石、茯苓皮、通草、猪苓淡渗通利;以大 腹皮、白蔻仁行气。其组方立意,旨在畅气机、通三焦、利小便,使湿热胶着之邪,从小便而祛。 正如吴鞠通所说:‘共成宣气利小便之功,气化则湿化,小便利则火腑通而热自清矣。’”(《温病纵 横》)。 【主治】 湿温发热身痛,汗出热解,继而复热,渴不多饮,或竟不渴,苔淡黄而滑,脉缓。 可用于泌尿系统感染、急性肾功能衰竭等病症。 【加减】 若兼烦躁不安,可加黄连、木通;兼有暑湿,加鲜藿香、鲜佩兰;寒热反复或朝凉 暮热,加青蒿、白薇。 4大分清饮 【来源】 明·张介宾《景岳全书》 【歌诀】 大分清饮用茯苓,泽泻木通与猪苓,栀子枳壳车前子,清热利水通淋良。 【组成】 茯苓9克,泽泻9克,木通9克,猪苓3克,栀子3克,枳壳3克,车前子3克。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 清热利水通淋。 【方解】 方用木通、车前子、泽泻、茯苓、猪苓清热利水通淋为主;配以栀子清热泻火;枳 壳行气以助水道通利。通淋、泻火、行气同用,共奏清热利水通淋之功。 【主治】 积热夹湿、 蕴结于里、 小便不利、 淋沥涩痛, 或溺血、 腰腹疼痛、 黄疸、 舌 苔黄腻。可用于泌尿系统感染、 肝炎、 尿闭症、 精浊症、 腰痛、 疝气等病症。 【加减】 原书注称:“如内热甚者,加黄芩、黄柏、龙胆草之属;如大便坚硬、腹满者,加 大黄二三钱;如黄疸、小水不利、热甚者,加茵陈二钱;如邪热蓄血腹痛者,加红花、青皮各一钱 五分。” 5栝楼瞿麦丸 【来源】 汉·张仲景《金匮要略》 【歌诀】 栝楼瞿麦是丸方,茯苓山药炮附子,炼蜜为丸梧桐大,润燥通淋此方施。 【组成】 天花粉60克,茯苓90克,淮山药90克,炮附子15克,瞿麦30克。
【用法】 上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丸,日服3次;无效,渐增至7~ 8丸,以小便利,腹中温为度。或用饮片作汤剂水煎服,各药用量按常规剂量酌定。 【功效】 润燥化气,利水通淋。 【方解】 方用天花粉(即栝楼根)润燥生津;合以附子温肾化气,山药滋肾健脾,瞿麦、茯 苓利水通淋。综观全方,润燥以资上源,温肾以助气化,而达通淋之效。 【主治】 下焦阳虚、小便不利、腹中冷、口渴者。可用于尿路感染、肾盂肾炎、尿路结石、 前列腺炎等病症。 【加减】 若见气虚,加黄芪、党参;蛋白尿,加鹿含草、莵丝子;浮肿,加泽泻、赤茯苓、 猪苓。 【附记】 凡热毒内盛者忌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