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八正散*湿热下注

 FyssqzhOk 2020-11-02

湿热下注,用八正散为主治疗时的加减方法:

发热,身热:柴胡15克,黄芩10克;

倦怠肢软,全身乏力:太子参15克;

纳食无味,纳少:砂仁6克;

大便干结:生大黄6克(后下);

轻度血尿:生地15克,丹皮10克;

中重度血尿:马鞭草15克,生侧柏15克;

小便浑浊:萆薢30克;

潮热、手足心热、五心烦热:生地15克,丹皮10克;

腰痛:桑寄生15克;

咽干,口干喜凉饮,口干喜饮:麦冬15克,五味子10克;

咽痛:忍冬藤30克;

小便热痛,小便涩痛:萹蓄15克,瞿麦15克。

【八正散加减】--------前列腺增生
主治:前列腺增生
功效:清热、利尿、通淋
组成:萹蓄、瞿麦、车前草、川牛膝、桃仁、红花、栀子、酒大黄、郁李仁、泽泻、滑石、土茯苓、琥珀粉、甘草。
酒大黄、琥珀粉------活血、清热止血
萹蓄、瞿麦、泽泻、滑石、车前草-----清热利湿
桃仁、红花、川牛膝-----活血化瘀
土茯苓------软坚散结
栀子-------清热
甘草-------调和诸药
郁李仁------利水消肿
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利湿、活血、祛瘀之功。

    八 正 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6) . [异名] 八珍散(《世医得效方》卷16)、八正汤(《宋氏妇科》)。 [组成] 车前子 瞿麦 篇蓄 滑石 山栀子仁 甘草炙.木通 大黄面裹煨,去面,切,焙各一斤(各500g) . [用法] 上为散,每N--钱(6g),水一盏,人灯心,煎至七分,去滓,温服,食后临卧。,'SJL量力少少与之(现代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3服)。 [功用] 清热泻火,利水通淋。 [主治] 

    1.湿热淋证 尿频尿急,溺时涩痛,淋沥不畅,小便浑赤,甚或癃闭不通,小腹急满,口燥咽干,舌苔黄腻,脉滑数。 
    2.心经热毒证。口渴引饮,烦躁不宁,目赤睛痛,唇焦鼻衄,口舌生疮,咽喉肿痛。 [病机分析] 本方所治诸证,皆系湿热蕴于下焦膀胱所致。《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亦用“治大人、小儿心经邪热,一切蕴毒。”膀胱乃津液之腑,吴谦说:“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三焦之职也。受藏津液,气化能出,膀胱之职也。若水道不输,则内蓄喘胀,外泛肤肿,三焦之病也。若受藏不化,则诸淋涩痛,癃闭不通,膀胱之病也”(《医宗金鉴》卷29)。湿热阻于膀胱,膀胱气化不利,则见尿频尿急,溲时涩痛,..淋沥不畅,小便浑赤,甚或癃闭不通,小腹急满。邪热内蕴化毒,挟湿热上蒸。津液被灼,则口燥咽干,口渴引饮,目赤睛痛,唇焦鼻衄,口舌生疮,咽喉肿痛,烦躁不宁。苔黄脉数,亦为湿热之象。 [配伍意义] 本方集多味清热利水通淋药于一体,着重于“清”、“利”、“通”,乃治热淋之常用方,亦治石淋、血淋。方中以瞿麦、篇蓄清热泻火,利水通淋,为君药。其中瞿麦“苦寒,降心火,利小肠,逐膀胱湿热,为治淋要药”(《本草从新》卷3),并能兼走血分, 活血以通淋。萹蓄利水通淋,尤对湿热淋证较好。木通、滑石、车前子、栀子清热利湿通淋,共为臣药。其中木通苦寒清热利水,宣通湿滞,利九窍,除郁热,导小肠之热下行;滑石性寒沉降,善能滑利水道,使湿热既渗,渴即自止;车前子利水通淋而不伤气,水道利则清浊分,故《医方考》卷4云:“木通……通其滞”,“车前、滑石滑其着。” 热盛成淋,单用上述利水通淋之品,清热之力似有不足,故以栀子、大黄为佐,清热泻火,导湿热下行。其中栀子清泄三焦湿热,走气分以除邪热,人血分以凉血止血,既可治热淋,又可治血淋;大黄泄热降火,清利湿热,清血分实热,活血止血,对气病及血,热迫血溢之“鼻衄”、“血淋”,可奏清热活血止血之功,使已成之瘀血下行,未溢之血宁谧。吴谦说:“重者,热已结实,不但痛甚势急,而且大便亦不通矣,宜用八正散兼泻二阴,故于群走前阴药中,加大黄直攻后窍也”(《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卷 4)。“大黄、山栀泻其秘”(《医方考》卷4)。炙甘草甘缓止痛,防诸药苦寒伤胃,并能调和诸药,用梢则可引药力直至前阴,使药物主要作用于膀胱和尿道,为使药。用法中加灯心草味淡气轻,清心泻火,导热下行。全方共奏清热泻火,利水道通淋涩之效。上述药物除能治下通淋外,亦兼清中上部病位的热毒:木通、瞿麦、灯心草兼能泻心火,车前子兼可清肺热,栀子清利三焦,大黄通畅腑气,导泄瘀热。诸药相伍,虽以治下焦为主,实则三焦皆可清利。所以本方可用于“抬大人、小儿心经邪热,一切蕴毒”(《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6)。 . 本方以八味清热利水通淋之药等量共为散剂应用,故名“八正散”。 [类方比较] 八正散与导赤散都是治疗热淋的常用方剂,主要作用均是清热利水通淋。八正散清热利水通淋之力较强,偏于治下,无养阴作用,适用于湿热下注,蓄于膀胱,湿与热邪均重之热淋,小便频数,赤涩热痛,淋沥不畅。导赤散清热利水通淋作用较弱,偏于清心火,有养阴作用,适用于心经热盛,移热小肠所致之口糜口疮,小便赤涩热痛,病情较轻。 八正散与小蓟饮子均以苦寒通利之品为主组成,同具清热泻火,利水通淋之功,主要用治下焦热结之小便赤涩热痛,淋沥不尽。但小蓟饮子以小蓟、生地、藕节、蒲黄凉血止血药为主,配以滑石、木通、淡竹叶、栀子利尿通淋,当归养血和血,全方以凉血止血为主,清利之中寓以滋养,尤宜于热结膀胱,损伤血络所致之血淋、尿血。八正散集瞿麦、篇蓄、木通、滑石、车前子诸多利水通淋之品清利湿热,伍以栀子、大黄清热泻火,导热下行,全方苦寒通利,以清利湿热为主,无补益之功,适用于湿热内蕴膀胱之热淋。. 

[临床运用
    1.证治要点 本方适宜于膀胱湿热证,以尿频尿急,溺时涩痛,淋沥不畅,舌苔黄腻,脉数为证治要点。 
    2。加减法 朱震亨云:“治膀胱不利为癃,癃者,小便闭而不通,八正散加木香以取效,或去滑石亦可”(《丹溪心法》卷3)。方中加木香有很重要的临床价值,一者木香辛香温散,有助于膀胱气化,二者在大队苦寒泄降之品中,加木香温运,可防寒凝伤阳之弊。 .、 临证凡淋证属于湿热者,均可用八正散。血淋可加大蓟、小蓟、白茅根、石韦以凉血止血。石淋涩痛,可加金钱草、海金沙、琥珀、冬葵子以化石通淋。膏淋小便混浊, 可加萆薢、石菖蒲以分清化浊。热毒炽盛;发热寒战宜加蒲公莱、金银花以清热解毒。腰痛者,可加牛膝补益肝肾兼通淋。湿热带下,色黄味腥,腰腹胀痛,口苦咽干,可加苍白术、黄芩、薏苡仁以消除湿热。 . ,, . 
    3。本方现常用于治疗膀胱炎、尿道炎、急性前列腺炎、泌尿道结石、急性肾炎、肾盂肾炎、急性肾功能衰竭、产后及术后尿潴留、丝虫病、乳糜尿等属湿热下注者。 [使用注意] 。 工.本方为苦寒通利之剂,多服会引起虚弱证候,如头晕、心跳、四肢无力,胃纳欠佳等,故宜于实证,若虚弱者慎用。 ., . 、 、 2.因方中含有诸多通利之品,故孕妇慎用。 [源流发展] 我国古代治淋方剂为数众多,如明代《普济方》小便淋秘门和《医方类聚》诸淋门,均收集了大量的治淋效方,而治疗热淋的最著名方剂,当推八正散。该方最早载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6,云:“八正散,治大人、小儿心经邪热,一切蕴毒,咽干口燥,大渴弓|饮,心忪面热,.一烦躁不宁,目赤睛痛,’唇红鼻衄,口舌生疮,咽喉肿痛。又治小便赤涩,或癃闭不通,热淋、血淋,并宜服之。”在该方问世之前,具有清利作用的方剂已有很多,如《太平圣惠方》之三首木通散,一首由木通、赤茯苓、车前叶、滑石、瞿麦组成,主治伤寒后下焦热,小便不通三二日(载于卷、72);一首由木通、车前子、石韦、瞿麦、赤茯苓、石燕组成,主治小便难,涩痛,所出不多,令身体壮热(载于卷58);还有一首由木通、葵子、茅根、榆白皮、瞿麦、火麻仁、贝齿、滑石、甘草组成,主治妇人五淋(载于卷72)。’三方均由利水通淋之品如瞿麦、木通、滑石、车前子等组成。该书卷13中之瞿麦散更在利水通淋的基础上加入清热药和泻下药如栀子、黄芩、大黄、朴硝之类,与八正散的组方结构尤为相似,原文云:“治伤寒,小便不通,尿血涩痛,宜服瞿麦散方。瞿麦三分,车前根三分,木通一两,.栀子仁一两,川大黄一两,锉碎,微炒,黄芩一两,川升麻一两,牵牛子三分,,、微炒,滑石半两,lllSb硝一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右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中盏,人葱白二茎,灯心半束,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以通利为度。”与八正散相比,组方中少篇蓄,多黄芩、升麻、牵牛子、朴硝,车前用根而不用子,两方有八味药相同,且均为散剂。可见,八正散脱胎于瞿麦散。 . 八正散问世以后,医家在临床实践中广为应用,并结合自己的心得随证化裁,进而形成了新的方剂。例如,为防止清利太过,根据朱震亨加木香的经验,.、吴昆在《医方考》卷4专列八正散加木香汤,并阐述了加木香的机制:“取其辛香,能化气于中”。

    与八正散同名的方剂在古代医籍中亦非罕见,具体有:
    ①《痘疹全书》.卷上之八正散,由木通、赤茯苓、滑石、甘草、连翘、升麻、猪苓、淡竹叶、瞿麦、灯心组成,主治痘疹,小便不通。此方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之八正散均应用了木通、滑石、甘草、瞿麦、灯心,而后者泻火通淋作用更甚。
    ②《万氏家传片玉痘疹》卷3之八正散,由大黄、滑石、甘草、赤芍、瞿麦、车前子、木通、赤茯苓、篇蓄组成,用灯心、水竹叶引,主治痘疹发热,小便不通。此方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八正散均应用了大黄、滑石、甘草、瞿麦、车前子、木通、篇蓄、灯心,二方作用基本相同。
    ③《症因脉治》卷4之八正散,由瞿麦、滑石、山栀、木通、甘草、车前子、泽泻、赤茯苓、淡竹叶组成。主治湿热痢,无表邪,腹痛后重。此方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之八正散均能清热利湿,但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之方药力更甚,且主治有明显区别。
    ④《症因脉治》卷4另一八正散由瞿麦、滑石、木通、篇蓄、甘草、车前子、山栀、赤茯苓组成,主治二便皆滞,此方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之八正散相比较,唯方中赤茯苓易大黄,作用基本相同。此外,八正散原本治“一切蕴毒”,所以后世亦有在此基础上加味治疗热毒证者,如徐春甫于本方加赤茯苓、黄芩用治“小儿胎热,诸热肠腑闭涩,疮毒丹斑。母子同服”(《古今医统大全》卷88)。 从现代应用方面来看,八正散已成为治疗湿热下注之淋证或癃闭的主方。治疗泌尿道结石,多在此方基础上加用排石通淋药,如石韦、金钱草、海金沙、琥珀、冬葵子等,以加强其排石通淋之效;下焦湿热蕴毒,发热形寒者,配伍清热解毒药,常选用蒲公英、金银花、金钱草、半枝莲、牛膝等,以加强清热解毒作用;湿热既久损伤正气者,配伍补益药如黄芪、白术、当归、白芍等,既能扶助正气,又防八正散通利过甚损正。湿热下注兼气滞血瘀者,多配伍行气活血药,如赤芍、牛膝、琥珀、槟榔、王不留行等,以加强通淋止痛作用。对于下焦湿热挟瘀血者,《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的两首五淋散方分别由赤茯苓、当归、甘草、赤芍药、山栀子仁和木通、滑石、甘草、山栀仁、赤芍药、茯苓、淡竹叶、山茵陈组成,均配伍有活血化瘀,以加强其止痛的作用。 从历代对八正散的使用情况分析,原方中的滑石、瞿麦、篇蓄、车前子、甘草多保留而常去大黄、栀子,这是因为大黄虽可泄热,但主要作用乃攻下通便,不宜久用,栀子也能通导大便,张仲景所说病人旧微溏者,禁用栀子豉汤即其例证。 八正散传统为散剂,现代主要作为汤剂应用,还有制成合剂应用者,如八正合剂 (四川省药品标准,1985年版)。

 [疑难阐释] , 
    1.关于方中大黄 大黄乃攻下通便药,俗号将军。是方在应用大量的利水通淋之品的同时配伍大黄,有如下几方面意义:
    ①前后分消。湿热下注致膀胱功能失常,溺时疼痛,或癃闭不通,此时既取大黄清利湿热走前阴,又取大黄通导大便走后阴,前后分消,更利于湿热病证的消除。关于本品走前阴利湿热之功,前人早有论述,如《日华子本草》云:“利大小便”;《主治秘要》云:“除下焦湿”。现代研究表明,大黄的有效成分有利尿作用“j。
    ②泻火解毒,引热下行。大黄有较强的清热泻火解毒作用,长于通降下行,凡湿热胶滞或“大人、小儿心经邪热,一切蕴毒”,大黄既能增强其它药物清利作用,也能降泻火热,为治“一切蕴毒”的良药。
    ③凉血止血。八正散原方中的大黄 “面裹,煨,去面,切,焙”,此种炮制法可加强大黄凉血止血之功,如果热迫血溢,尿中带血,利用大黄清热活血,凉血止血,可使已瘀之血下行,未溢之血宁谧,故是方能治血淋。
    ④上病下治b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所述八正散的适应证来看,有“咽干口燥,大渴引饮,心忪面热,烦躁不宁,目赤睛疼,唇焦鼻衄,口舌生疮,咽喉肿痛”等一派火热毒盛之象,此时应用大黄,兼有釜底抽薪,上病下取之妙,方中同时又配栀子,可导泄三焦之热,增强泻火解毒之功。从原书所载八正散的主治来看,并无大便秘结之症,可见大黄用在本方主要是取“以下为清”之意。
     2.关于八正散的主治证 从原书来看,本方专为“治积热”而立,原治“一切蕴毒”,且主要是“心经邪热”。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积热已久,心经热盛,热毒上攻,故见咽干口燥,大渴引饮,心忪面热,烦躁不宁,目赤睛疼,唇焦鼻衄,口舌生疮,咽 喉肿痛。方中所用药物主要为清心经热邪之药,如木通、栀子、大黄、瞿麦、甘草、灯心。因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应用八正散主要还是针对心经邪热毒盛之证的。宋代以后,医家体会到不少清热解毒药较八正散方中药物力量更强,故用八正散治疗“一切蕴毒”者渐少,而以其治疗小便赤涩者增多。从现在对八正散的使用情况分析,则主要用治“小便赤涩,或癃闭不通,及热淋、血淋”,这是因为该方具有良好的利水通淋作用,而湿热病证位于下焦者,非清利不可。

 [方论选录
    1.汪昂:“此手足太阳、手少阳药也。木通、灯草,清肺热而降心火,肺为气化之源,心为小肠之合也。车前清肝热而通膀胱,肝脉络于阴器,膀胱津液之府也。瞿麦、席蓄,降火通淋,此皆利湿而兼泻热者也。滑石利窍散结,栀子、大黄苦寒下行,此皆泻热而兼利湿者也。甘草合滑石为六一散,用梢者,取其径达茎中,甘能缓痛也。虽治下焦而不专于治下,必三焦通利,水乃下行也。”(《医方集解。利湿之剂》) 
    2.吴谦,等:“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三焦之职也。受藏津液,气化能出,膀胱之职也。若水道不输,则内蓄喘胀,外泛肤肿,三焦之病也。若受藏不化,则诸淋涩痛,癃闭不通,膀胱之病也。经曰:阴无阳无以生,阳无阴无以化,故阴阳偏盛,皆不生化也。阳盛阴虚,而膀胱之气不化为病者,通关丸证也。阴盛阳虚,而膀胱之气不化为病者,肾气丸证也。此关乎气化阴阳之为病也。经曰:下虚则遗尿。又曰:膀胱不约为遗尿。经曰:胞移热于膀胱则癃。又曰:膀胱不利为癃,故虚而寒者,藏而不能约;实而热者,约而不能出也。膀胱气虚,无气以固,则藏而不约不禁,遗失之病生,补中固真汤证也。膀胱气热,壅结不行,则约而不出,淋涩癃闭之病生,八正五淋散之证也。此不全关乎气化,而又关乎虚寒、实热之为病也。八正、五淋皆治淋涩癃闭之药,而不无轻重之别。轻者,有热未结,虽见淋涩尿赤、豆汁、砂石、膏血、癃闭之证,但其痛则轻,其病不急,宜用五淋散单清水道,故以栀、苓清热而输水,归、芍益阴而化阳,复佐以甘草调其阴阳,而用梢者,意在前阴也。重者,热已结实,不但痛甚势急,而且大便亦不通矣,宜用八正散兼泻二阴,故于群走前阴药中,加大黄直攻后窍也,丹溪方加木香,其意亦以气化者欤。”(《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卷4) 
    3.吴仪洛:“朱丹溪曰:小便不通,有热,有湿,有气结于下,宜清,宜燥,宜升。有隔二隔三之治。如不因肺燥,但膀胱有热,则泻膀胱,此正治也。如因肺燥不能生水,则清金,此谓隔二。如因脾湿不通而精不升,故肺不能生水,则当燥脾健胃。此谓隔三……实热,当利之,或八正散,盖大便动则小便自通矣。”(《成方切用》卷7)
     4.徐大椿:“热郁心经,不得施化,而膀胱气闭,故湿热不消,而小便不通,或淋或胀焉。瞿麦利小便以通淋,大黄导积热以宽胀,车前子利水降肝火,山栀仁清火利三焦;木通利小肠降心火,滑石利膀胱清水源;,篇蓄利水通闭,草梢缓中达下也。加灯心降热利水,则蕴热自解,而大便先通,小便无不利。此通利降热之剂,为湿壅热结溺尿之专方。”(《徐大椿医书全集。杂病证治》卷1) “热结膀胱,不能化气而水积下焦,故小腹硬满,小便不通焉。大黄下郁热而膀胱之气白化,滑石清六腑而水道闭塞自通,瞿麦清热利水道,木通降火利小水,篇蓄泻膀胱积水,山栀清三焦郁火,车前子清热以通关窍,生草梢泻火以达茎中。为散,灯心汤 煎,使热结顿化,则膀胱肃清而小便自利,小腹硬满自除矣。此泻热通窍之剂,为热结溺闭之专方。”(《徐大椿医书全集.杂病证治》卷7)
     5.费伯雄:“此方治实火下注小肠膀胱者即可,若阴虚挟湿火之体,便当去大黄,加天冬、丹参、丹皮、琥珀等味,不可再用大黄以伤其元气。”(《医方论》卷3)
     6.张秉成:“夫淋之为病,虽有多端,其辨别不过虚实两途,若有邪而实者,其来必痛。或湿热,或瘀血,有邪证脉可据者,悉从膀胱溺道而来;若不痛而属虚者,由肾脏精道而来,盖前阴虽一,内有两窍,一为溺窍,一为精窍。故淋之一证,无不出于肾与膀胱也。然膀胱一腑,有下口而无上口,其水皆从大小肠之分别清浊,而下渗为溺,则知湿浊瘀血,亦由此处而渗入膀胱为病焉。故此方以大黄导湿热直下大肠,不使其再人膀胱,庶几源清而流自洁耳。其既蓄于膀胱者,又不得不疏其流,以上诸药,或清心而下降,或导浊以分消,自然痛可止,热可蠲,湿热之邪,尽从溺道而出矣。”(《成方便读》卷3) [评议] 八正散原治“一切蕴毒”,主要用于“心经邪热”,由于方中配伍大队清利湿热之品,亦兼治湿热下注,小便淋涩作痛者。从组成分析,方中既有偏于清气分湿热者,如滑石、车前子、篇蓄、甘草、灯心草,亦有偏于凉血清热者,如木通、瞿麦、大黄、栀子。除归膀胱经外,尚有能人心、肝、三焦等经者,所以汪昂说虽治下焦而不专于治下。原方是以各药等量而设,临证则可根据病邪偏重不同,湿热多少而灵活增损。方中配伍大黄,既能导湿热从膀胱而出,又能直下大肠,分消湿热,此药气与血俱清,湿与热兼治,前阴与后阴均利,乃方中妙药也。张秉成认为大黄导湿热直下大肠,源清而流自洁。吴仪洛认为大便动,则小便自通;吴谦认为八正散兼治二阴,然结合临床应用八正散的体会来看,通便只是大黄的作用之一,大黄本身亦走前阴去湿热。徐大椿说大黄下郁热而膀胱之气白化亦不无道理。朱震亨于方中加用木香,吴谦认为是取其气化作用,有一定道理。徐大椿称此方为治湿壅热结溺闭之专方,此说虽有理,但不能否认本方亦治“一切蕴毒”。然本方毕竟为清利之剂,宜于湿热下注者,若因虚中挟实,或实中挟虚者,则不宜单独使用。

 [验案举例]
     1.淋证 《张聿青医案》卷13:王左。由发热而致溲结不爽,甚至带出血块。此热结膀胱,高年之所忌也。细木通、滑石块、牛膝梢、赤猪苓、丹皮、车前子、甘草梢、泽泻、瞿麦、淡竹叶,上沉香三分,西血珀四分,二味研细先调服。 按语:此案系年高之人,辨证因热结膀胱而致,小便带血块,且小便不畅,故以通淋利湿清热之品,配伍祛瘀通窍之琥珀,投之获效。 
    2.臌胀 《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华》第一册:某男,48岁。因肝硬化腹水人院。现腹胀如鼓,腹肤光亮坚硬,脚肿如斗,近一月。巩膜微黄,小便深黄,大便涩少色 黑,一日七八次,渴甚,平日嗜酒,脉弦数。属阳盛肝热。大黄20g,滑石12g,篇蓄 12g,木通9g,瞿麦12g,车前子12g,茯苓12g,泽泻12g,猪苓12g,白术9g,甘草 4.5g,丑牛末12g(一次空腹吞下),栀子9g。药尽6剂,腹较轻松,大便日约10次, 量不多。服药至9剂,小便转长,腹虽大已不觉胀,大便越泻精神越爽,渴甚。服药至 12剂加元参、生地各20g,腹部逐渐消软。但大便一日六七次,因此,每日加服丑牛末 12g(并原有的共24g,分两次吞服)再服6剂,每日泻近20次,量多,不但不觉头 昏,而且每泻一次精神又觉爽快些。照原方又服药6剂,至此,小便多而长,大便一日十七八次,腹水已完全消失。患者自诉无不适,神爽食增,遂去丑牛,减大黄为9g,加当归、白芍各12g,服上方药8剂后,恢复如常而出院。 按语:本案系阳盛实热证。湿热酒毒,弥漫三焦,充盈内腑,病势鸱张,非大肆攻下不能挫折病势,故重用大黄、丑牛连续攻泻24日,腹水始消。后又加用扶正之品,使正气内存,诸证消除。 
    3.下疳 《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华》第一册:某男,37岁。患者不慎将龟头戳破,因而发炎,龟头及阴茎红肿,继而溃破溢脓,今已月余,曾注射大量抗生素未愈,现发热,体温38℃,阴茎溃烂,溢脓,痛如火燎,口干而苦,小便黄赤,两侧腹股沟可扪及肿大之淋巴结,脉数,舌苔黄。此系肝肾湿热,染毒而成,治宜清热解毒,泄火利湿。篇蓄12g,瞿麦12g,生栀子9g,车前子9g,木通6g,大黄9g,牡丹皮9g,盐炒黄柏9g,泽泻9g,竹叶心6g,滑石30g,甘草梢6g。另用洗药熏洗患处:羌独活各 9g,荆防各9g,白芷9g,苦参12g,威灵仙9g,生艾叶30g,葱须根7个,日3--5次。服药后二便通利,热已退,肿消痛平,溢脓亦瘥。以原方去大黄、竹叶心,加银花30g 继服,共服药6剂,熏洗2剂,痊愈。 按语:本病系由肝肾积热,外感风邪,染毒所致。用八正散清利湿热,通泄二便,以泻火毒,外用洗药以祛风邪,内外兼治,故能速愈。 
    4.泌尿系结石 《浙江中医杂志》(1965,1:23):某男。西医经X线摄片诊断为右肾结石,结石有小指节大,呈棱角状。中医诊断见患者有阵发性腰痛,疲乏,大便秘结,小便出血,口苦,脉迟缓而沉实,舌苔白质红,乃膀胱湿热。用八正散意参考朱丹溪加木香的方法予以增减。金钱草、篇蓄各15g,生地、瞿麦、滑石、海金沙各12g,生栀子、牛膝、车前子各9g,大黄6g,木香、木通、甘草梢各4。5g。经用上方随证加减,断续服药20剂,终于排出一枚大结石,诸症告愈。 《浙江中医杂志》(1983,2:59):某男,22岁。腰痛阵发,近来加剧,尤以劳动后为甚,痛剧时放射至少腹、阴茎,经X线摄片显示右肾区有2粒0.5cmX 1.5cm的结石阴影,自觉神疲乏力,面色欠华,时出冷汗,小便短涩色赤,舌质红,苔薄白,脉细缓。尿蛋白+,红细胞+++,白细胞+。属湿热耗伤正气,久利损伤阴液,拟八正散去大黄加党参、黄芪、生地以益气养阴。5剂后精神转佳。再加牛膝、地龙,3剂后排出2粒黄豆大小结石。嗣后腰痛不作,小便如常,诸恙悉瘥。 按语:以上两案结石病例,辨证均属湿热为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在八正散主治病证中提到:“治小便赤涩,或癃闭不通,及热淋、血淋”。因结石损伤血络,故表现血淋、小便出血。八正散清热利湿通淋,对消除湿热病证尤有效验,且排石作用好,故二案用之能够获效。
    5.前列腺炎 《新医学》(1975,5:263):某男,50岁。面色苍白,尿急,小便困难呈点滴状,尿道灼痛已有两天,今晨小便不通,尿急,下腹胀痛难忍,大便于结,舌质红,苔白厚,脉弦滑。外科诊断为前列腺肥大合并感染。乃湿热壅结下焦,治宜清热散结,通阳利水。木通、车前子、栀子、甘草、瞿麦、篇蓄各9g,大黄6g,滑石25g,肉桂3g炯服,北芪15g,黄柏6g。连服2剂,大小便已通,尿急,尿痛减少,睡眠好转,舌质淡红,苔根黄厚,脉弦细。再以上方去大黄加白术12g服5剂,原有症状消失。改用健脾渗湿,养血活血的方法告愈。 按语:现代医学所说前列腺炎多属中医淋证范畴,尤以湿热型多见,本案即由湿热壅结下焦而致。投以八正散加味清利下焦,使小便畅利,故而获愈。 
    6.精神性多饮多尿 《湖南医药杂志》(1983,2:44):某女,32岁。燥渴多饮,小溲日四、五十行,尿常规、蝶鞍照片、血常规及相关生化检查均无异常,诊为精神性多饮多尿证,神经官能证。消瘦,面色不华,少气神疲,口干引饮,小溲半小时一行,腰臀重坠,小腹胀满,舌边尖红,苔薄黄,脉象细数,投知柏地黄汤及补中益气丸无效。现舌燥咽干,口苦口臭,小腹迫胀,尿频愈甚,大便秘结,舌红苔黄根腻,脉细数。拟八正散加减:瞿麦12g,篇蓄12g,石韦lOg,泽泻lOg,车前子12g,枳壳12 g,丹皮 10g,滑石18g,黄柏lOg,山楂10g,甘草梢3g。3剂,病十去其六,小溲日仅10余次,惟苦便结,苔薄黄,脉滑缓。效不更法。大黄lOg,篇蓄12g,瞿麦12g,丹皮 lOg,泽泻lOg,车前子lOg,茯苓15g,滑石18g,牛膝lOg,山楂lOg,甘草3g。3剂后多饮多尿症状消失而告痊愈。 按语:本病以多饮多尿为主症,属消渴范畴。消渴病以燥热偏盛,阴津亏耗为多见,其治以养阴清燥,滋其化源为宗。作者根据患者尿频尿急,口臭便秘,多言烦恼等症,辨证为膀胱湿热,不囿于滋阴大法,而施以八正散加减,对其下焦湿热引而竭之,不期竟克。 
    7.磺胺结晶所致“石淋”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85,9:536):某男,54岁。因患急性布氏杆菌病,服磺胺嘧啶,每6小时1次,每次工g,连服3日后,出现双侧腰痛,尿频,尿急,尿痛,并出现肉眼血尿,日尿量为50—lOOml,偶有肉眼可见磺胺结晶排出,呈急性病容,呻吟不安,双肾区叩击痛,输尿管区压痛,排尿时尿液有中断,尿检红细胞(++++),磺胺结晶(+)。用0.25%普鲁卡因60ml双侧肾囊封闭疗效不佳,症状逐渐加重,日尿量80m1,呈血尿,脉弦数,舌苔薄黄。诊断为“石淋”,宜清热泻火,凉血利尿,利湿通淋。车前子18g,木通15g,瞿麦、篇蓄各30g,滑石15g,栀子lOg,大黄8g,白茅根lOOg,甘草6g,玉米须150g,元胡18g,川楝子 12g,金钱草50g。服药90分钟后排血尿830ml,并排出大量白色透明结晶,2小时后又排尿750m1,尿色逐渐清淡,随之排出透明结晶颗粒数十个,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消失,连服3剂痊愈。 按语:本案因服磺胺后致磺胺结晶,属“石淋”范畴,同时因血络损伤而见血尿,故投八正散以清热泻火,凉血通淋。诊断明确,用方恰当,故只投3剂即获愈。 8.血尿 《江苏中医杂志》(1986,2:22):某男,43岁。小便中出现血块1年3个月,时有时无,多次尿检红细胞+一++++不等,经膀胱镜、泌尿系X线平片、造影检查,都未见病理性损害,无腰痛,腹痛和浮肿,小便利,舌质红,苔薄白,脉细。治以木通15g,车前子(包)、篇蓄各lOg,甘草5g,瞿麦、山栀各lOg,灯心草3g,琥珀(分吞)3g,鲜茅根30g,水煎,日服1剂。服15剂,尿中血块消失,镜检红细胞 (一)。 按语:本案经西医多方检查原因不明,中医辨证系湿热积聚膀胱和心火下移,热伤血络,故以八正散清热宁络,热清则血不妄行而达止血之效。 9.肛肠病术后尿潴留 《中医药学报》(1987,2:53):某女,35岁。因混合痔在骶 麻下行切除术,手术次日刀口疼痛,小腹胀满,尿频,尿急,排尿痛,尿色黄赤,面色 萎黄,食少纳呆,舌质淡红,苔薄黄,脉弦滑,尿常规检查无异常所见,用清热利湿健 脾法。车前30g,木通30g,篇蓄25g,瞿麦20g,甘草梢15g,黄芪lOg,白术15g,茯 苓15g,陈皮lOg,黄柏15g。服2剂后,腹胀缓解,尿量增多,但尿道涩痛。加川芎 15g,丹皮lOg。2剂后,排尿通畅。 [临床报道] 一、内科 (一)泌尿系统疾病 1.肾炎 以八正散治疗肾炎u例。基本方:木通15g,车前子50g,篇蓄9g,大 黄6g,滑石9g,甘草梢3g,瞿麦9g,栀子9g,灯心草15g。血压增高者加杜仲9g,桑 寄生9g,白芍6g;水肿消退不显者,可加茯苓50g。结果:痊愈4例,症状及体征消 失,尿血及肾功能检查均正常;显效5例,水肿症状消失,尿尚有蛋白等变化;有效2 例,水肿减轻而尿检查如故。服药最少者4剂,最多15剂cx。 2.肾盂肾炎 以八正散加减治疗肾盂肾炎67例,均有不同程度发热,小便频数, 灼热涩痛,肾区叩痛,大便秘结,口干口苦,或恶心呕吐,舌质红苔薄黄或黄腻,脉浮 数或滑数。结果:治愈54例,临床症状消失,尿检正常,尿菌培养2次均为阴性;临 床治愈5例,临床症状消失,尿检正常,尿菌培养尚未转阴;无效8例,临床症状及尿 检均未见好转13J。 另以八正散为主治疗肾盂肾炎70例,按中医辨证均属湿热蕴结,均有不同程度的 恶寒发热,小便频数灼热,腰痛,大便秘结,口干口苦,恶心呕吐,舌质红,苔薄黄或 黄腻,脉浮数或滑数。基本方:篇蓄20g,瞿麦20g,木通20g,大黄lOg,车前子lOg, 山栀lOg,甘草lOg,并随证加减。治愈40例,临床症状消失,尿检正常,尿细菌培养 2例均为阴性。好转26例,临床症状消失,尿检正常,尿细菌培养尚未转阴。无效4 例,临床症状及尿检均未见好转。 3.淋病 以加味八正散治疗淋病性尿道炎48例,均经尿道分泌物涂片检查找到革兰染色阴性淋病双球菌。处方:土茯苓30g,粉萆薢20g,苍术15g,黄柏15g,车前子 15g,木通lOg,瞿麦15g,篇蓄lOg,栀子lOg,大黄lOg,滑石30g,甘草6g。伴有恶寒发热,口苦者,加入柴胡、黄芩、金银花;脘腹便秘者,加枳实,并重用大黄;小腹坠胀者,加乌药、川栋子;小便黄赤,热痛明显者,加龙胆草、茯苓;尿中带血,加大蓟、小蓟、白茅根;口干舌红者,去大黄加生地黄、知母。结果:痊愈26例,症状、体征消失,实验室检查未找到淋病双球菌,随访3个月无复发;显效21例,症状、体征部分消失或减轻,实验室检查未找到淋病双球菌;无效1例,经1—2个疗程治疗后,自觉症状未消失,实验室检查无好转。总有效率97%,治疗时间最短3天,最长10 天,平均6天。 另以八正散加味治疗淋病17例。患者以尿频、尿急、尿道灼热疼痛,排尿不畅,尿道口红肿并有脓稠状分泌物为临床主要表现,尿道口分泌物涂片染色均找到淋球菌。方用滑石15g,瞿麦lOg,篇蓄lOg,车前子15g,山栀15g,大黄8g,木通6g,蒲公英 30g,土茯苓30g,地肤子15g,甘草4g。痊愈者11例,症状与体征消失,化验正常;好转6例,症状与体征消失或改善。最多服药20剂,最少5剂。 4.慢性前列腺炎 以八正散合滋肾通关丸治疗慢性前列腺炎30例,病程半年至一年的12例,一年以上的18例,排尿困难,小便滴沥的8例,尿频尿急尿痛,小便白浊的22例。下腹气坠,精神倦怠,加生黄芪以益气升提;病情较长,腰酸腹痛,少腹拘急,加荜澄茄、乌药以温阳散寒,助膀胱气化;小便白浊,加萆藓、石菖蒲以分清别浊。同时应用上述药渣煎汁,熏洗会阴部,每日2次,每次30分钟。结果全部有效,其中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小便白浊消失,前列腺液及尿常规检查无脓细胞,判为痊愈占93.3%;自觉症状消失,尿脓细胞反复O一+之间,判为好转占6.7%。 (二)新陈代谢疾病 痛风 治疗本病15例,均为原发性痛风,高尿酸血症。以八正散加减:瞿麦、篇蓄、海金沙各20g,滑石30g,石韦、金钱草各15g,大黄、车前草、木通、枳壳、甘草各10g。肝功能异常者,加茵陈30g,柴胡10g,赤白芍各15g,五味子10g;痛风性肾病者,加知柏地黄丸口服。经4周治疗,9例尿酸降至正常范围,6例下降30%以上,3例脂肪肝肝功能异常及8例因用别嘌呤醇所致肝功能异常者均恢复到正常范围, 7例痛风肾患者未发现明显肾功能损害L8j。 二、妇科 妊娠水肿 以八正散加减治疗妊娠肿胀36例。基本方:木通,12g,篇蓄、车前子 (包煎)、栀子、桑白皮各15g,瞿麦、海金沙各30g,甘草10g。恶心呕吐者,加竹茹 15g,佩兰、大腹皮各15g;身重无力者,加防己10g,黄芪30g;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者,加王不留行15g。治愈33例,症状及体征消失,各项检查值恢复正常,随访半年无复发;好转3例,尿蛋白降至(±),临床诸症状明显改善。治疗最短工4天,最长者 50天。方中瞿麦是妊娠禁忌药,清热利水作用较强,故当肿胀消失大半,即可减量。 三、外科 尿路结石 治疗尿路结石132例,所有病例均经X线、腹部平片、B超、造影或同位素确诊,其中输尿管结石98例,肾结石29例,膀胱结石5例,合并肾盂积水21例,肾功能不全6例,尿路感染23例。治以八正散加减:瞿麦30g,篇蓄15g,车前子15g,木通15g,滑石30g,栀子15g,金钱草30g,海金沙15g,鸡内金15g。绞痛加白芍、续断、桑寄生;血尿加白茅根、小蓟;发热者加银花、蒲公英、柴胡。患者多在治疗 3—6天后症状明显缓解,其中结石排出者101例,经临床检查结石消失,排石率为 76.3%,排石最短6天,最长73天,平均40.7天。 [实验研究] 1.对尿道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影响 八正散既能清热又能祛湿,体外虽无明显的抑菌、杀菌作用,但能明显地抑制尿道致病性大肠杆菌(InC)凝集人的P型红细胞和粘附尿道上皮细胞的作用,推测在尿道中只要有足够的药物浓度和足够的作用时间,尿道致病性大肠杆菌就不能实现粘附,已经粘附到尿道上皮细胞的细菌,由于尿道上皮细胞很快地更新,随着上皮细胞的脱落而脱落,不能再粘附到其它新生的上皮细胞,随着尿流的清洗和尿道的蠕动而被排除到体外,这可能是八正散治疗急性尿道感染的一个重要疗效原理(1u。 通过电镜观察证实,八正散在体外或体内均有抑制UEC的P菌毛的表达作用,提示八正散去除UEC对尿道上皮细胞的粘附是通过抑制P菌毛的表达而实现的。 结合临床实践,提示使用八正散治疗急性尿路感染必须达到足够的疗程,或同时使用有效的抗菌类药物,才能彻底治愈,否则,在短程单独使用八正散后,当尿中无八正散有效药理成分存在时,尿道内残留的UEC的P菌毛又会充分表达,粘附到尿道上皮细胞表面,细菌繁殖,引起新的复发性感染L1x。 研究发现UEC的P菌毛受细胞染色体基因编码和控制,这些基因调控菌毛的合成或表达。UEC在八正散处理后,血凝现象消失,但转种后的子代血凝现象又恢复,表明UEC在八正散处理后,编码P菌毛的基因未发生改变,只是表型发生改变。由于菌毛是细菌粘附的物质基础,菌毛的表达异常,、细菌粘附的作用将不可能实现,也不能寄居、繁殖和致病,八正散使UEC的P菌毛表达异常,提示只要有足够的八正散的浓度存在,UEC就不能粘附到尿道上皮细胞而致病[.13J。 . 2.抗菌作用 用八正散煎剂和莲萆知柏汤(半枝莲、萆薢、知母、黄柏、蒲公英) 煎剂进行抗菌作用的实验研究证明,莲萆知柏汤对致病性大肠杆菌在1:8稀释下仍有抑菌作用,而八正散1:4稀释即无抑菌作用,莲萆知柏汤对大肠杆菌的抑菌作用至少比八正散大一倍,而对变形杆菌的抑菌作用至少是八正散的16倍。对甲型副伤寒杆菌、福氏疾病杆菌2a等的抑菌作用,莲革知柏汤也大于八正散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两方都有较强的抑菌作用l”3。另用平板打孔法观察了八正散对32株淋球菌的抑菌作用,表明本方有一定的抑菌作用,最低抑菌浓度31%,菌株~20mg/ml。 3.抗结石形成作用 应用zeta电位测量技术研究发现,加味八正汤(木通、车前子、瞿麦、篇蓄、滑石、甘草、山栀、大黄、鸡内金、金钱草、海金沙、石韦)在体外能增加草酸钙晶体表面zeta电位,具有抑制晶体聚集,防止草酸钙结石形成的作用。药液中大分子物质抑制晶体聚集的能力较强116J。 4.其它 八正散能增加输尿管动作电位频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