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医学衰老的理论,是传统延缓衰老药物研究赖以形成的基石。它主要包括:阴阳学说、脏腑学说、气血学说以及扶正祛邪学说。这些学说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理论体系。 中药养生抗衰有其独特的规律,主要是以祖国医学的基本特点……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根据中医衰老理论,通过辩证论治,采用具有滋补作用的药物,通过长期的调治,起到补益气血、平衡阴阳、扶正固本、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抗病能力,从而达到不生疾病或少生疾病、延年益寿的目的。 从各种滋补药物来说,分别具有以下的作用: (一)调补气血 气和血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是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进行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气血以流通为贵,而能畅行全身的前提在于气血的充盛调和,方可百病不生,益寿延年。如果气虚血少,或因虚而滞,则难以发挥其温煦、濡润的功能,进而影响机体的各种生理机能,而导致疾病的发生。《素问?调经论》说:“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可见,血气的盛衰荣枯是养生长寿的根本。祖国医学认为,人到中年以后,精耗神衰,上则多惊,中则痞塞,饮食不下,下则虚冷。责之气滞而馁,形成“元气滞者失”的局面。五十以后,其气消者多,长者少;降者多,升者少。尤其是中老年人,精枯血闭,惟气是资。治疗之法,气滞宜行,使气机流动以推陈出新;血瘀宜化,使机体气血充盈流通不已,生机不息。正确使用养生抗衰药物,可以滋气血生化之源,改善气血不足状态。 养生抗衰老药物中有补气、补血等不同药物。对气血虚弱者,可选用不同药物进行调补。如补气可选用人参、黄芪、党参、白术、山药等;养血药可选用当归、熟地、首乌、阿胶、龙眼肉等。 人体气血贵在疏通,中老年人多有不同程度的血瘀现象,在选用益气养血、养生抗衰药物时,可适当配以行气解郁、活血化瘀之品,如香附、陈皮、郁金、川芎、丹参、牛膝、鸡血藤等,以达到益气以解郁,补血以行血之功效。 (二)调补阴阳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人的生命活动以体内阴阳为依据。“人生有形,不离阴阳。”(《素问.宝命全形论》)“阴平阳秘”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阴阳协调是健康的表现,无论疾病的病理如何复杂,都不外乎阴阳的偏盛偏衰。人到中老年,阴阳虚衰,体内阴阳仅能维持低度平衡,就会出现阴阳偏盛偏衰,或阴不制阳、阳不制阴的病理状态。如阴虚不足以配阳,同虚火内炽;如阳虚不能温煦全身,则阴寒内生。通过扶阳益阴药物的运用,有“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盖火之源,以消阴翳”之妙。另外,阴阳失调又是脏腑、经络、气血、营卫等相互关系失调,以及表里出入,上下升降等气机失常的概括。中老年人内脏开始衰老,功能减退,气血亏虚,抗病能力渐弱,故而多病。运用养生抗衰药物调和阴阳,为延年益寿的重要法则。其意义主要在于“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使脏腑功能平衡协调,机体活动正常,从而达到“正气内存,邪不可干”,“能却老而全形”的抗衰防老目的。 中老年人常用的补阴药有枸杞、女贞子、黄精、天冬、麦冬、山茱萸、五味子、石斛、玉竹、元参、龟板、桑椹子等;常用补阳药有肉桂、肉苁蓉、杜仲、菟丝子、仙茅、鹿茸等。 (三)调补脾胃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景岳全书》指出:“胃气为养生之主,胃强则强,胃弱则弱,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是以养生家必以脾胃为先。”人的一切生命活动,必须以水谷之气为物质基础,水谷之气又来源于脾胃。若脾胃功能正常,化源充足,则形盛体健,气血旺盛,精神充沛,肌肉丰满,机体健康,抵抗力自然增强,虽外有风寒暑湿燥火亦不能侵犯,虽内有饮食劳倦、喜怒哀乐亦不致为病。李东恒在《脾胃论》中指出:“百病皆脾胃虚而生。”故古有经云:“四季脾旺不受邪”。为此,洞补后天,使脾胃强健,以资化生之源是中老年人延年益寿的关键。 治疗中老年脾胃病的药物,宜甘凉、滋润、养阴、芳香、补中,再辅以化痰利湿之药。常用健脾养胃药有人参、黄芪、党参、白术、淮山、陈皮等。健脾养胃药大多药性平和,适:宜中老年人长期服用。 (四)调补脏腑 人体健康,其本质就在于脏腑功能的正常运转,如肺气的肃降,心血的运行,肝气的调达,肾气的气化,经络的流通等,五脏六腑各司其职,担负着封藏阴精、传导化物等功能活动,这其中任何一环发生故障,都会导致封藏失职,传导失司。破坏机体的整体运转功能,出现病态。因此,《内经》云:“年长者求治于腑。”就是说在养生抗衰时应注意整体的调治,如适当施以补益心脾、疏肝理气、温肾壮阳、培土生金、补火生土等方法,能使五脏“藏精气而不泻”,六腑“传化物而不藏”。(www.)对增进健康、抗老防衰有积极的作用。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就认为重视脏腑的调补治疗是中老年病患者延年益寿的中心环节,即时防治脏腑疾病乃长生要诀、延年的关键。 进入中老年之后,随着年龄日增,人体的脏腑功能日渐减退,真阳气少,阴气自半,精血亏虚,脾胃升降失常。则清阳之气不能敷布,后天之精不能收藏,饮食清气无以摄纳,糟粕之气不能排出,脾气不升,津液不布,抗病能力明显降低,机体逐渐出现衰老的表现。养生抗衰药物含有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能针对性地补充人体气血阴阳中某一方面或多方面的不足,消除因正气亏损带来的虚弱症候,在补充体内不足的同时,更能调节人体阴阳平衡,增强脏腑、经络功能,激发气血活力,改善人的体质,调整机体代谢,因此,中老年人多用补益类药,可以增强机体抗病能力,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养生抗衰药物,既有甘温助阳之药,以温补身体之虚寒;又有甘寒、咸寒、滋润之物,能滋养精血阴液之不足。但由于中药大多具有多种功效,有的还具有双向调节的作用,所以在具体运用时,既可单方独味调养,也可几种药物配合使用以增强疗效。如人参主补五脏、长养精神;白术益气健脾,和胃燥湿,两药合用,一则大补元气,二则开胃消食。又如薏苡仁可补肺健脾,利湿消肿,并对消化道癌肿有一定抑制作用;而山药、茯苓可补虚增力,滋肾固精,诸药配伍,对身体赢弱,食少劳倦,久泻水肿,或患消化道癌肿的病人,有良好的养生抗衰作用。还有阿胶为血肉有情之品,具有添精固肾,滋阴养血的作用;当归自古以来就一直被视为补血活血佳品,两药配用,补益精血功效增强,长期服用。司加速血容量的恢复,改善造血系统功能,促进红细胞、白细胞的增生。 现代医学认为,养生抗衰药物能够延缓衰老的主要机理是:增强神经内分泌的调节功能;调节植物神经系统功能;调节机体抗应激能力;调整消化系统功能;调整免疫功能;改善造血系统与骨骼系统的作用;对泌尿系统有调节功能;对心血管系统能扩张周围血管,改善心脏冠状动脉血流量。所以说,养生抗衰药物能够起到“治病求本”的效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