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一个地方的年夜饭最好次,只有阿拉上海小囡才晓得

 乐行365 2015-02-18



虽然印度洋的明珠风光无限,空气极佳,但最终抵不过对年三十晚这顿大餐的诱惑。当地2G网络如同国宝象龟般缓慢,依旧努力在微信上向母上大人发出了点餐指令,鳗鲞、毛蚶、温蟹、银丝芥菜、猪油芝麻汤团、八宝饭……蛋饺等我回来做!



大家不要误会,这几天泡印度洋给饿残了,其实每天都吃好饱。但跟条件反射似的,一到过年,舌尖就自然升腾起这些佳肴的美味,加速着唾液腺的分泌。


和大多数上海寻常人家一样,这些菜式都是99.9%会出现的年夜饭菜单上的“大众情人”款,但却百吃不厌。70/75后上海小囡,从小吃到大。那个年代,还是有些稀罕的食材,大人们总要等到过年,才舍得做来吃。


尽管按现代养生标准看,这些食材有着高热量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风险,但不可否认,它们组成了上海滩最好次的年夜饭——不在五星级的酒店餐厅,而是在屋里厢的圆台面高豆。




灶头的火还旺着锅,掌勺的姆妈忙碌着,不时有“小细作”前来偷吃,得到大人嗔怪几句后便端菜上桌……年三十晚上在外面吃年夜饭的人,自求多福吧。这顿一年中最重要的饭,怎能假他人之手?



上菜啦


鳗鲞




其实就是鳗鱼干尸,但鲜香无比,眉毛也要落光的。被剖开洗净的东海青鳗,抹上盐,用竹篾撑开,一定要西北风阴阴地吹上几口,才能集聚起体内的高浓度蛋白质分子。


不能太干也不能太湿,风多少天,是不是青鳗,用多少盐,都是各家姆妈的功夫。


最好的部位是肚档,隔水一蒸,鱼肉变软,撕成小片装盆。好的鳗鱼是腥中带鲜,带香,吃到最后还有回甜,不蘸醋更好吃。


以前,谁家屋檐下要晾出这么一具干尸,可是相当有面子的。少说说,一条正宗东海青鳗也要百来软妹币了。如今可好,小菜场里都有代工的,齐刷刷的“干尸帘”,挺震撼的。






“疯”货




外国有疯牛病,其实天朝的禽类早就“疯”了,还有天蓬元帅。





此疯非彼风,实为腌货。基本年三十一个月前,它们就跟鳗鱼一起,组成了壮观的“干尸门帘”,为主人家扎台型。这些都属时鲜货,一开春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毛蚶/温蟹





上海的宁波人多,姆妈家里就是,所以从小喜欢吃虾兵蟹将。格毛蚶温蟹哦,真是顶顶赞的美味了。


上海人非常喜欢吃毛蚶,用得最多的调料是红乳腐卤和姜末拌醋,红乳腐卤里要加少许糖,而醋里,则要有少许酱油,味道煞是鲜美。今年的温蟹已经炝得差不多入味了,但是毛蚶还没着落,捉急呀!


葱油海蜇




年夜饭台面上的必备,而且价格更贵的海蜇头都没有海蜇皮好吃。浸泡去泥沙,切成细丝,可以拌白萝卜丝,也可以直接浇葱油,装盘后缀几片松花皮蛋,配醋酱碟,简简单单就让人忍不住多夹两筷,下老酒也是极好不过的。


四季烤麸




没有香菇、金针菜、黑木耳和花生米这四味配料,就不是正宗的。且口味充分满足了上海人嗜甜的天性,深受喜爱。此外,这是个讨口彩的吉利菜,烤麸,“靠夫”。但要是像陈赤赤或汪山夆酱紫的,那就只有 靠!不要夫了。


银丝芥菜




这个芥菜其实就是做咸菜雪里蕻的,平时吃的都是腌制后的,这个是直接拿新鲜的做。




加上冬笋丝和香菇丝,好吃难吃,最终看汁水的酸甜调配依以及火候控制,不然就不脆爽了。过泡饭,可以吃完一碗又一碗。。。。。

熏/爆鱼




如果一个上海人说要请吃BAO鱼,千万不要一厢情愿以为是“阿爸搂你ABALONE”的鲍鱼。




上海人说的是爆鱼,学名为熏鱼。自己家里做,通常用的是立春前的大乌青。各方面都要全面超过青鱼,且没有丝毫泥腥。中段去头去尾,片成一公分厚的秋裤状薄片,抹上料腌制待入味收干。






开席前大半天,大油锅一起炸成金黄,立刻将其放入事先调好的料汁中,活生生的冰火两重天啊。




又是一个显姆妈功力的菜,虽然所有的BAO鱼看上去都是黑黑的,但ONLY只要一口就知道有没有秘方!趁热吃,鱼肉外面一层还是脆的咧!

上海色拉




土豆和红肠切成丁,加豌豆,用蛋黄加色拉油一个方向搅成可以树起筷子,搅拌均匀就成了儿时的美味。外国人的色拉,真没有这个好吃呢。

白斩鸡/糟鸡/醉鸡






上海人喜欢吃鸡,所以年夜饭里“鸡”不可失。精明的姆妈会一鸡多吃,大腿肉紧,放在钵斗里醉或糟,慢慢入味。身上栗子肉多,用来白斩蘸酱油,有浓浓的鸡香。

龙虾片




嘴里吃了一阵冷菜后,龙虾片的热乎和鲜美,宣告着宴席进入热炒模式。小朋友也该让干货填肚子了。


粉粉的龙虾片当年可是年夜饭的一支独秀。因为氽(念teng,上海人不说油炸,说龙虾天妇罗,有人懂吗?)龙虾片相当费油的,平时家里难得做一次。过年就不考虑这些,小朋友的愿望大人总要满足的咯。


口味最好的龙虾片,还属原来上海虾片厂产的“鸽牌”龙虾片,人家还得过国家银奖。原厂就在小南门附近,后来销声匿迹了,现在即便有,估计也不是原来的口味了。




每次看姆妈氽龙虾片,感觉好简单,总要自告奋勇往油锅里扔龙虾片,结果就是把龙虾片搞成发育不良,发僵忒了。只有上海姆妈才懂,要“冷油小火”,龙虾片才会松松脆脆,一片接一片,根本听不下来啊。


炒虾仁




永远不变的过年大菜,如果过年没有这道菜,年夜饭似乎就不那么完整。虾仁和青豆、笋丁是绝配,活色生香。这个虾仁可不是冰冻的那种,而是用条虾手剥去筋的。今年打算换成大个头的老虎虾炒一个纯的,什么都不放,吃个爽!

芹菜鱿鱼




鱿鱼是自己泡发的,然后纵横切成格子,下锅煸炒就卷起来,每个格子里都有带有芹菜香气的汁水。它的姐妹款是咸菜目鱼,两者总有其一。

红烧蹄髈




上桌的一刹那,很是壮观的。如果有红烧肉了,蹄髈就会去烧汤,这个都是姆妈统筹搭配好的。


塔菜冬笋




吉利菜,塌菜在上海话中有“脱苦菜”的意思,成为为数不多的全素菜之一,偶尔会加入几片年糕。


全家福



最经典的年夜饭大菜,底汤是鸡汤,姆妈会放几片火腿和咸肉吊鲜头。里面的食材多得不可思议:肉圆、肉皮、冬笋、熏鱼、菠菜、百叶包、线粉……虽然每家人放的东西多少会有些不同,但有样东西一定会有——那就是蛋饺。




蛋饺是上海人过年必吃的,取它长得像元宝的好彩头——这个风俗在张爱玲的《半生缘》里都有提到过。


看懂这张图的,基本是小时候做过蛋饺的好小囡,也是偷吃过蛋皮和猪油渣的“馋老胚”!



正宗的上海蛋饺出自灶批间的大铁勺。通常小年夜是做蛋饺的最佳时机,就算有煤气,但姆妈总会借来一只煤饼炉子,小凳子一座,做起来很顺手。风门要关很小,炉口只见一点暗红。




铁勺被烧热后夹起猪油把内面润一润,吃透油后,就不用担心粘底。平平一调羹蛋液,刚好一张蛋皮的大小。随着滋滋声响,轻柔地转动手腕,让蛋液铺满勺底。




不用等蛋液完全凝固,即可放入适量肉糜。边上的蛋液总是最先凝固,用筷头轻轻撬起边,小心挑起,慢慢掀起对面半张,直到完全盖住肉糜。顺势侧一下铁勺,让尚末凝固的蛋液流到蛋饺边上,加固合拢面,用筷头轻压确保凝固即可。




小时候,我都要跟表妹争着做蛋饺的机会,纯粹因为太好玩了。后来我俩PK,看谁能不用筷子,直接颠勺,把蛋饺抛弃反面着陆。这绝活,现在更是炉火纯青了!

猪油八宝饭




吃完那么多咸的,这道隆重的甜品多让舌头惊喜啊。外面卖的八宝饭,还有拗成鱼儿造型的,但终究觉得不如自家姆妈里做的好吃。主要是输在配料上,种类不够多,份量不够多。


小时候过年姆妈还用赤豆做豆沙,现在年纪大了,也省却了一些步骤。除了糯米饭,放的东西林林总总加起来超过8种。有豆沙、黑洋酥、蜜枣、红丝、绿丝、糖冬瓜、核桃、松子、瓜子和猪油。


把这些材料将其一层层铺满普通的饭碗,倒扣过来,就是一个挺括美味的八宝饭啦。



吃到糖冬瓜和猪油最爽了,一个甜,一个油,完全把猪油八宝饭的精华给囊括了。


春卷




上海人心思细,甜点心怕腻,必是要来点咸的。虽然这个时候,肚子已经快要爆炸了,但看到这么一盘黄橙橙,香喷喷,油光光的春卷上来,黄芽菜肉丝冬笋香菇的馅儿,咬开就有汤水流出,搭配外皮脆脆,蘸点米醋辣酱啥的,总能再接再厉,又吃下不少,胃囊的肌肉到了最严重挑战的时刻,逼近爆肚临界点!

水果羹



以前没有上果盘的习惯,上海人就把罐头水果或者新鲜的苹果、梨和桔子什么的,切成小块,加西米、酒酿或者小圆子,用藕粉做成水果羹。酸酸甜甜,果香扑鼻,甜而不腻,既解油水又爽口。


来上一碗热气腾腾的水果羹,为旧年里最后一顿饭,精彩收尾,打着饱嗝,满足地迈入正月!


猪油黑洋酥汤团




大年初一的早饭,必定是猪油黑洋酥汤团啦。立冬时买好核桃黑芝麻,用老里八早的原始绞肉机摇碎。认识这货的,瞬间要暴露年龄了哦~



在黑黑白白的粉末中,捏入上好的猪油,加绵白糖,使其化零为整。虽说猪油腻,但不放,馅儿的流动感就差。



具体表现为,咬一口如同吃个包子,又黑又香的芝麻流,不会满溢而出挑逗眼睛,更带不出猪油和黑芝麻混合后特有的香气。超市的半成品,基本属于馅儿流动性不佳也不香的,不要被外面包装图给骗了。




虽说会腻,但宁可少吃几个,也一定要是阿拉姆妈手捏的猪油黑芝麻馅。今年创新一下,猪油减半,加黄油。其实你们要说,不是一样罪恶?但似乎更香浓,不信你们试试。用安佳黄油,汤头里放酒酿和糖桂花,老规矩!




还真是必须吃饱了,才有力气活去2015年(减肥)!!



塞舌尔攻略被催得紧,会尽快先出一批干货。

众亲吃好玩好休息好,金羊年跟董小姐一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