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棋品序》南北朝.沈约

 西纳 2015-02-20

 

 

 

    奕之时义大矣哉!体希微之趣,含奇正之情,静则合道,动必适变。若夫入神造极之灵,经武纬文之德,故可与和乐等妙,上艺齐工。支公以为手谈,王生谓之坐隐。是以汉魏名贤,高品间出;晋宋盛士,逸思争流。虽复理生于数,研求之所不能涉;义出乎几,爻彖未之或尽。圣上听朝之余,因日之暇,回景纡情,降临小道,以为凝神之性难限,入玄之致不穷。今撰录名氏,随品详书,俾粹理深情,永垂芳于来叶。

 

 

鉴赏:

    我国的围棋起源很早,春秋战国时已很流行,传说源于尧舜时代。汉魏六朝好之者甚众,棋手还按其棋艺分为等级,并载入专书。东晋时已有范汪所撰《围棋九品序录》五卷,九品即九级。其后作者甚多。南朝梁武帝以帝王之尊,亦精此道,还著有《棋法》一卷、《围棋品》一卷。沈约此序应就是为武帝《围棋品》所作,序中圣上即指武帝。

    序中称美围棋,有两点值得注意:一,使用道家哲学的语言,说围棋合道体希微之趣。按《老子》十四章描述曰:听之不闻名曰希,博之不得名曰微。这里说围棋之趣象那样微妙而不可捉摸。是宇宙万物生成、变化的终极根由。它不可闻见,无从把捉,其作用却无所不在。奕棋时局势千变万化,难以尽言,而都出于棋手的运思。其思理之玄妙,也恰如道之支配万物。二、强调奇正、动静、文武等矛盾双方的和谐统一。奕棋时有常势,也有出奇之势;棋手坐于枰前,沉思静观,棋局上的形势却不断变化;下棋是一种文雅的游戏,但其运筹决胜,又合乎兵家之道。这些矛盾方面配合得犹如音乐般美妙,故作者极力加以赞美。至于手谈坐隐,乃晋人喻棋之语。当时玄风大畅,士人以清谈析理为娱,手谈言围棋可代清谈。坐隐则是说奕棋使人远离世俗的纷嚣杂乱,有如隐居。晋人受玄风薰染,向往精神的超脱自由;围棋正如清谈、隐居一样,使他们获得此种情趣。支公指支遁,东晋高僧。王生指王坦之,亦东晋人。是尊称,犹言先生。又理生于数云云,是说棋理之高妙,生于天性,非研求可得;而其隐微精深,则正如《周易》之言象尚不能尽天地之理一样,是难以尽述的。这种描述似乎神秘,但不无道理。棋手运思极其微妙,有时简直是一种非理性的直觉、感觉起作用于其中。其实不仅奕棋,很多创造性的工作均是如此。

 

 (抄自《历代小品文精华鉴赏辞典》作者:杨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