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妇科 一.杂病(共28案) (一)黄某 女 49岁 2014年4月17日一诊 主诉:胸痹多年不愈。 病史:回忆19年前适逢经期,过度负重并感冒引发胸闷气紧,呼吸困难。赴医院急救。诊为:自发性气胸并肺大泡破裂。治疗缓解后,一直服理气滋阴清热中药汤剂十余年不愈,近来症状加重,因求诊治。临床症状: 1.胸紧咽梗,咳嗽不爽。 2.畏冷易感易汗(厚衣厚裤,穿4层衣服仍怕冷。一般人穿一件足矣)。 3.尿频灼热,大便干燥如羊屎,2~3天一行。 4.头胀痛喜温喜按(头顶,太阳穴,额头及眉棱骨。查有萎缩性鼻炎,鼻窦炎)。 5.肢麻身痛,项强腰痛,髋关节胀痛(查有颈椎骨质增生,腰椎滑脱)。 6.口干苦,牙易出血,唇周易长红疹,易发口腔溃疡。 7.经乱带多。 8.疲倦烦躁,眠差梦多。 9.目雾发脱。 检查:脉浮滑,尺弱,舌淡胖,苔白腻,舌脉紫。 辨证:气虚外感,痰湿恋肺,肝郁血瘀。 治法:益气透邪,化痰利湿,疏肝养血。 处方:玉屏风散,小陷胸汤,逍遥散等化裁。 上等黄芪60克 云防风15克 白术15克 全瓜蒌30克半夏曲15克 黄芩15克 葛根30克 柴胡15克枳实30克 白芍15克 炙甘草15克 当归12克茯苓15克 太子参20克 枣仁30克 火麻仁15克厚朴30克 1剂水煎内服 2014年4月22日二诊:大便变软,其他如初。刻见: 1.头胀痛明显,影响睡眠。 2.咳喘咯痰。 3.小便灼热,阴道瘙痒。 查脉弦滑略紧,舌淡胖。继前方,增加通络止痛,止咳平喘之力。 上等黄芪60克 云防风15克 白术15克 葛根30克全虫蜈蚣田七各3克分次冲服 柴胡15克 枳壳30克白芍15克 炙甘草15克 瓜壳25克 半夏曲15克黄芩15克 杏仁15克 白前25克 葶苈子15克大枣3枚 枣仁60克 厚朴30克 茯苓30克太子参30克 二芽各30克 2剂水煎内服 2014年4月27日三诊:头痛减三分之一,小便仍热,大便不爽。鼻塞有涕,遇冷咳喘咯痰。刻见:稍作寒热,口不干。食可。 检查:脉弦细紧偏浮,舌淡胖,舌脉紫。 辨证:风邪犯表,肺卫不和,痰瘀羁留,肾气素亏。 治法:益气透邪,开宣肺卫,化痰通络,益肾固本。 处方:玉屏风散,三拗汤,葶苈大枣泻肺汤,桂枝加厚朴杏子汤等化裁。 上等黄芪60克 云防风15克 白术15克 麻黄8克杏仁15克 炙甘草15克 苏子15克 僵蚕15克葶苈子15克 大枣3枚 太子参20克 茯苓30克桂枝15克 白芍15克 生姜12克 厚朴15克全虫蜈蚣田七各3克 山药15克 泽泻15克枣仁30克 2剂水煎内服 2014年5月2四诊:前方有效,但药后疲倦。麻黄及葶苈峻猛,减去不用。更方如下: 上等黄芪60克 云防风15克 白术15克 陈皮20克冬瓜仁20克 茯苓30克 紫菀25克 冬花25克枳实30克 厚朴30克 西洋参粉6克冲服 全虫蜈蚣田七粉各3克冲服 炙甘草20克 桔梗20克合欢皮30克 远志12克 枣仁30克 葛根30克海浮石20克 泽泻15克 芡实15克 5水煎内服 2014年5月15日五诊:诸症改善,疗效仍不满意。拟膏方调理。 主诉:气胸伴肺大泡,手术后继发诸多症状。 病史:19年前适逢经期,过度负重并感冒引发自发性气胸并肺大泡破裂,手术治疗后继发诸多症状,身体越来越差,久治不效。经龚某介绍,特来求治。临床症状: 1.胸部闷胀(左侧为手术切口,闷胀较甚),咳嗽咯痰不爽;头部胀痛(太阳穴,额头,眉棱骨,枕部等不定),喜温喜按。手术后即如此。 2.胃胀干呕。 3.大便坠胀(以前偏干,服汤药后转软)。尿频尿急尿痛,灼热瘙痒。 4.腰部胀痛,颈项强痛。(查腰椎间盘滑脱,颈椎骨质增生)。5.畏冷易感,易热。 6.口淡口腻乏味,食冷则咽痛。 7.月经紊乱,带多色白味臭,阴道瘙痒。 8.唇周易发炎。 9.眠差梦多。 10.目雾脱发白发多。 检查:脉弦略紧,尺弱,舌淡胖。 辨证:气血大亏,气滞血瘀;湿热羁留,肾虚肝郁。 治法:大补气血,疏肝固肾;利湿化瘀,调和气血。 处方:十全大补汤,血府逐瘀汤,六味地黄丸等化裁。 上等黄芪450克 西洋参100克 党参300克 丹参200克云防风90克 二术各120克 麦冬90克 北五味90克蛤蚧90克 桂枝90克 茯苓120克 青陈皮各90克当归120克 川芎90克 白芍150克 炒生地300克桃红各90克合欢皮300克 怀牛膝90克 升柴各60克桔梗90克 紫菀120克 冬花120克 皂角90克八月瓜120克 海浮石300克 全瓜蒌300克 薤白120克 枳朴各150克 山药300克 山萸120克 泽泻120克 丹皮90克 枸杞200克 龟胶60克 龟板300克苡仁赤小豆各450克 海藻昆布各120克 全虫蜈蚣各30克 阿胶200克蚂蚁200克 枣仁600克(100克入膏,500克入煎)远志90克玄胡蒲黄各150克狗肾佛手莱菔子各300克 上味共煎浓汁,文火熬糊,入诸胶及蜜蜂,烊化收膏。早晚以沸水冲饮一匙。 2014年6月11日回访:查脉弦细缓较前有神,舌较前红活。药后不上火,胃不胀。平时极易感冒头痛,故长服伤风胶囊,芬必得等。现在改善有--- 1.咳嗽咯痰及胸部闷胀大减(但手术切口处仍胀痛)。 2.头痛微,早就停服西药镇痛。 2.胃部症状有缓解,但饮食不慎仍干呕发胀。嘱注意饮食,以清淡为主。 3.大便转软,一天一次。小便除微热外,其他均已缓解。 4.腰痛减半,但坐久仍痛,项强好许多。嘱多活动,多散步。 5.身体较前暖和,特别是感冒极少了。服药前穿4件衣服(常人穿一件),现在和大家一样,穿一件亦不觉冷了。 6.口仍淡而乏味,口略燥,活动即解。嘱多饮温开水。 7.经带改变不大,但下身瘙痒好许多。 8.唇周易发炎消失。 9.睡眠安稳。 按语:妇女经期,虚瘀互见。最忌生冷,劳累,生气,外感等。黄某经期过度负重并感冒---内伤脏腑,外伤营卫;复加手术更耗气血,雪上加霜,虚瘀更甚,遂全身气机逆乱。悲其长服理气滋阴药,耗气伤阳(久服理气药耗气,久服滋阴药伤阳),延久失治误治,衍生诸症。初以益气化痰,疏肝养血药治疗一月小效。为何疗效不甚满意?汤剂药少量小,贵细药材缺乏,力有不逮也!末诊辨为肾虚血亏,湿热瘀毒互结。以平平常常之十全大补汤,血府逐瘀汤,六味地黄丸化裁制膏服之。膏者,可数病同治,为治疑难杂病最佳选择! (二)高某 女 56岁2014年3月17日一诊 主诉:体弱多病,久治不效。 病史:长期体弱多病,近一月感冒后诸症加重。临床症状: 1.鼻塞脓涕,咳嗽痰多。咽痒稍痛。 2.头晕胀,全身酸懒,寒热伴小汗出,口干苦不思饮。 3.脘腹时痛,便烂不爽。经常打嗝倒酸。 4.眠差梦多。 检查:脉弦细软(沉取显紧),舌淡苔腻干。 辨证:太阳少阳合病,太阴脾虚。 治法:疏邪达表,健脾固本。 处方:玉屏风散,柴胡桂枝汤,理中汤等化裁。 黄芪45克 云防风15克 白术25克 柴胡25克黄芩15克 桂枝15克 白芍25克 太子参15克茯苓30克 炙甘草15克 陈皮25克 半夏曲15克竹茹15克 枳壳25克 大枣5枚 干姜10克杏仁15克 白前25克 冬瓜仁25克 枣仁25克桔梗15克 二芽各25克 3剂水煎内服 2014年3月21日二诊:鼻涕咳嗽,头晕胀,寒热身痛俱平。 临床症状: 1.腹痛肠鸣,大便烂,打嗝倒酸,嘈杂灼热。 2.眠差梦多(长服镇静药)。 3.口干苦不思饮。 4.嗜睡目懒开。 检查:脉弦细(沉取紧),舌淡苔腻厚。 辨证:脾肾阳虚,湿阻气滞,寒热互结。 治法:温阳建中,理气化湿,调和寒热。 处方:甘草泻心汤等化裁。 炙甘草30克 半夏曲20克 党参15克 干姜12克生姜15克 大枣5枚 黄连10克 黄芩12克柴胡15克 枳壳30克 白芍15克 苡仁25克木香15克 焦米20克 3剂水煎内服 2014年3月29日三诊:腹痛肠鸣大减,大便渐成形。刻见: 1.肛门坠胀,大便仍烂。 2.眠差梦多。 3.肢软。 4.打嗝倒酸,胃空虚无物。 5.口干苦不思饮。 检查:脉弦细(沉取紧),尺弱,舌淡苔腻。 辨证处方同前,稍事变化。 前方加茯苓20克,枣仁20克,浮小麦20克继进3剂。 2014年4月5日四诊: 药后颇好。准备回南充老家,拟膏方调理。 主诉:乳癌术后身体变差。 病史:20年前乳癌切除后身体变差,2年前查有直肠炎,贫血及低血糖等。久治不效,慕名求膏方调理。临床症状: 1.便烂坠胀,夹未消化食物。一天3~5次,甚则10余次。平时腹痛拒按,嘈杂灼热,食后稍缓,肠鸣夜甚。 2.长期头晕胀痛(偏左固定),缘于3年前外伤出血引发。 3.疲倦易感,喜叹气,不耐寒热,易热易汗(甚则烘热汗出湿发湿衣)。 4.尿频略热痛(夜尿5次)。 5.肢麻腿冷,腰腿及肩背酸痛,肌肉按之痛,右颊肌肉发紧。 6.口干苦不思饮。易发口腔溃疡,牙易出血,有慢性咽炎。 7.眠差梦多,长服镇静药(药后身痛缓,汗减,睡眠稍安)。 8.目雾而胀,足心夜热(伸出被外,片刻即冷)。 检查:脉弦滑略带紧涩,两尺不应指,舌淡胖,苔白腻。血压130/60毫米汞柱。 辨证:肝脾不调,湿热中阻;气阴两亏,脾肾交损。 治法:疏肝调脾,消痞止利;益气养阴,健脾固肾。 处方:玉屏风散,生脉散,甘草泻心汤,参苓白术散,六味地黄丸等化裁。 上等黄芪450克黄精300克 西洋参100克 党参300克丹参200克 太子参200克 炒荆防各60克炒二术各120克二冬各90克 五味五倍各90克 炙甘草120克 半夏曲90克炮姜60克 生姜60克 炒芩连各60克 炒葛根300克 茯苓120克 生熟苡仁各200克 湘莲肉60克 山药300克 乌梅200克 刺猬皮60克 厚朴150克 枳实壳各150克 升柴各90克二芍各120克 炒生地300克 山萸120克泽泻120克 丹皮120克 枸杞200克 鹿角霜120克 怀牛膝90克 龟板300克 龟鹿鳖胶各60克 血余炭200克蒲黄150克 滑石150克 酸枣仁590克(500克入煎,90克入膏)蚂蚁120克海马40克 阿胶100克 龙牡各300克 朱砂30克 鸡内金500克 鲜麦芽500克 谷芽500克莱菔子300克 木瓜200克 浮小麦500克 穞豆皮300克 灵芝孢子粉30克 灵芝200克 玄胡120克 上味共煎浓汁,文火熬糊,加诸胶及冰糖250克收膏。早晚以沸水冲饮一匙。 2014年4月29日回访: 1.大便好些,渐成形,一天2次。 2.头晕痛消失。 3.汗出少些,不象以前怕热。 4.夜尿3次,灼热消失。。 5.腰痛轻些。 6.口不干苦。 7.睡眠转安。服膏即停安眠药。 8.腿冷大减。 2014年6月1日回访:查脉弦细渐缓,尺已应指。舌淡苔腻。1.大便一天一次,成形。便时坠胀已微,腹按之不痛。 2.头痛消失,至今未作。 3.神增,汗出烘热极少。 4.夜尿1次。 5.腰痛肩痛减半。右颊肌肉不紧了。 6.口苦口臭消失,咽炎好了。 7.睡眠安稳,彻底停服安眠药。 按语:久病不愈,痛苦难耐。以强效安眠药缓解,治疗甚为棘手。诸病不但缠“身”,亦困其“心”。初服汤剂显效,喜出望外,信心倍增。因求膏方根治。 观其症状: 1.便烂腹痛--脾虚及肾,肝木克土; 2.头晕头痛,外伤诱发—血虚夹瘀; 3.尿频而灼—肾虚阴亏; 4.腰腿冷痛--肾虚风湿; 5.口苦,口腔溃疡--阴虚内热; 6.眠差梦多---血不养肝,心肾不交; 总观诸症,辨为脾肾不足,气阴亏虚,肝郁夹风湿也。补气益阴是重点,健脾固肾是关键。 特别指出: 1.方用玉屏风散益气实卫,生脉散益气养营,甘草泻心汤和胃,参苓白术散健脾,六味地黄丸固肾。 2.重用乌梅酸敛肝阴,一养肝安魂魄,二助脾土不受侮,三可涩肠止泻。 3.重用枣仁,味甘滋润,入心肝二经,养心阴,益肝血,更能摄津止汗,助眠安神。
(三)席某女 47岁 2014年3月23日一诊 主诉:术后体弱,久治不效。 病史:两次手术身体变差(14年前原发性脾大切除,10年前子宫肌瘤切除)。今年体检: 1.肝实质回声密集,肝门部门静脉海绵样变。肝囊肿。血清白球比偏低。谷氨酰转肽酶及碱性磷酸酶偏高。 2.右肾背侧实质减弱,回声团块影,考虑陈旧性血肿。 3.尿蛋白异常(3+)。 4.重度贫血(白细胞及血小板增多)。 5.左室高电压心电图。 6.椎-基底动脉痉挛。 7.子宫次全切术后。子宫直肠陷窝积液。 临床症状,刻见: 1.长期腰酸背痛,面萎无华。 2.口舌及鼻腔燥热灼痛。口燥不饮。牙易出血,目雾干涩。 3.眠差难入睡。 4.心悸怔忡(无诱因,一月突发1~2次)。平时活动则心悸气短,肢软乏力。 5.畏冷易感。 6.大便质烂,溏软粘稠,小便泡沫难散。 7.偏头痛(太阳穴,头顶等处游走不定)。平时项强肩痛,膝关节及踝关节胀痛,受凉明显。 8.耳朵如蒙,听力下降。 检查:脉弦带紧,舌胖红绛,无苔。 辨证:阴损及阳,血虚血滞;脾肾不足,固摄失司。 治法:滋阴益阳,活血化瘀;健脾固肾,秘精安神。 处方:参麦地黄丸,三甲散,十全大补汤等化裁。 上等黄芪450克西洋参100克 党参300克 太子参200克丹参300克 麦冬120克 北五味120克 炒生地300克炒山药300克 山萸120克 泽泻120克 茯苓120克丹皮120克 枸杞200克龟鹿鳖胶各60克 阿胶200克鳖甲500克 龟板500克 怀牛膝90克 二术各120克当归90克 赤芍150克 蒲黄150克 玄参200克牡蛎500克 川浙贝各30克 茜草90克 郁金120克炮甲30克 海藻150克 昆布150克 炙甘草60克血余炭200克 青盐30克 石莲子200克 湘莲肉60克芡实60克 金樱子300克 乌梅200 炒葛根300克蚂蚁200克 浮小麦300克 酸枣仁60克 鸡内金500克 海马40克 黄精300克 炒苡仁300克炒扁豆300克 上味共煎浓汁,文火熬糊,入诸胶烊化收膏。早晚以沸水冲饮一匙。 2014年5月17日回访:查脉弦紧转缓,舌淡红。改善有---- 1.面有华,腰痛大减。 2.口鼻热痛微。牙出血少些。 3.睡眠转安。 4.心悸轻些。足有力。 5.身体转暖,药后未感冒。 6.大便成形。小便泡沫减少。 7.头痛平。 8.耳鸣消失。 按语:先天禀赋不足,复加手术耗伤元气,以致衍生诸症。此方非治其病,实救其命也。 观其症状: 1.腰酸背痛---肾虚; 2.口舌鼻热---阴虚; 3.眠差梦多---血不养肝; 4.畏冷易感---气虚; 5.二便不利---脾肾俱虚; 6.偏头痛---血虚血滞; 7.脉弦而紧---肝郁血瘀; 8.舌胖红绛---阴阴两虚; 特别指出:舌红无苔,口鼻燥痛,阴虚为著,因重用西洋参,太子参,鳖甲,龟板等润燥滋阴;黄芪量大,尤有深义,假滋阴忘阳,治疗必败!用药之妙,此处为高!此案为奇!
(四)吉某 女 50岁 2013年11月18日一诊 主诉:感冒久治不愈。 病史:感冒半月,服西药不愈,改中药治疗。刻见:形胖面白,头晕身软,耳鸣眼花。大便欠畅,小便略涩,长期背心发冷。 检查:脉弦细偏浮,舌淡略胖。 辨证:气虚外感。 治法:益气解表。 处方:桂枝汤,补中益气汤等化裁。 桂枝20克 白芍20克 大枣7枚 生姜12克 炙甘草15克 升麻8克 柴胡15克 党参25克 茯苓25克 白术15克 黄芪25克 3剂水煎内服 2013年11月26日二诊:背冷减半,小便转畅,头晕身酸亦缓。大便如前。查脉较前有神,舌较荣。 宗前方稍事变化。 桂枝25克 白芍25克 大枣9枚 生姜15克炙甘草15克 升麻8克 柴胡12克 枳实15克白术15克 党参25克 黄芪25克 枸杞20克大云20克 柏子仁15克 3剂水煎内服 2013年12月3日三诊:诸症消失。精神爽快,身体暖和。 近10年身体变差,四处治疗罔效。此次服汤药数剂,倍觉对症,因要求膏方调理。临床症状: 1.长期背心冷,手足凉。 2.身酸懒,易疲倦。 3.二便乏力,大便不畅,小便涩胀。 4.头晕眼花耳鸣,感冒后明显。 5.血压偏高。 6.平素汗少,不耐劳累,梦多,牙易出血,脱发。 检查:脉弦细,舌淡。血压150/105毫米汞柱(服降压药后)。 辨证:气血双亏,肝肾精衰。 治法:温补气血,培补肝肾。 处方:十全大补汤,右归丸等化裁。 上等黄芪300克 肉桂桂枝各90克 附片90克 白人参60克西洋参100克 党参300克 丹参300克 茯神90克二术各90克 当归90克 川芎60克 二芍各150克二地各200克 桃红各90克 香附90克 山药150克山萸90克 怀牛膝120克 龟板200克 龟胶60克枸杞150克 菟丝子150克 鹿角90克 鹿胶60克杜仲120克 阿胶200克 鱼膘胶150克 蚂蚁120克海马30克 仙茅120克 仙灵脾120克 巴戟天120克百合200克 玉竹200克 黄精200克 枳实壳各120克棱术各120克 龙牡各200克 桑椹120克 桑螵蛸120克蚕蛹120克 制首乌150克 枣仁60克 柏子仁120克寄生120克 六汗120克 合欢皮120克 灵芝孢子粉60克田七60克 全虫蜈蚣各15克 山查200克 升柴各60克红景天120克 野天麻60克 益母草120克 上味共煎浓汁,文火熬糊,加诸胶及蜜蜂250克收膏。早晚以沸水冲饮一匙。 2014年1月19日回访: 1.精神增加。身冷减半。 2.大便由4天一行转为1~2天一行,小便渐调。 3.头晕目花消失,耳鸣改善不显。 4.血压正常,睡眠安稳。 5.服药半月口稍干,继服消失。空腹服之,胃亦无碍。 2014年3月7日回访: 1.背心转暖,疲倦身软不复存在。 2.小便涩胀消失。 3.头晕耳鸣已愈,睡眠安稳。 4.药后口不干。 5.查脉弦细有神,舌渐荣。血压125/80毫米汞柱。 按语:患者以前治疗输液为主,越治越没精神,病情加重,治疗失去信心。中药亦服过四物汤,八珍汤,归脾汤等,皆无显效。此次感冒服汤剂不但全愈,而且身体暖和,神清气爽。因求膏方根治。 患者身冷,阳气虚衰。温阳补阳,以黄芪,人参,肉桂,桂枝,附片鹿角,鹿胶等为佳。补阳勿忘阴,须“阴中求阳”,故伍西洋参,龟板,阿胶,桑椹子等。患者阴精虚于下,虚阳亢于上,故有头晕耳鸣,血压偏高。予龙牡,灵芝孢子粉,天麻等沉潜安神;血虚精亏易“瘀”,因之增全虫,蜈蚣,田七等通络活血,诸药相伍,复阳以驱寒;固肾添薪,腐熟有权,二便调和;滋阴潜阳以止眩,血压得降。此为意料之中也! (五)李某 女 50岁 2013年11月11日一诊 主诉:平素体弱,近一月症状加重。 病史:平素畏冷易感冒,头身强紧。近一月唇干苔厚,心悸,眼屎多,眼睛干涩模糊严重。 检查:脉浮细弦,舌淡胖,苔厚腻,边齿印。 辨证:气血双亏,肝郁兼湿热。 治法:益气养血,疏肝解郁,清热利湿。 处方:玉屏风散,小柴胡汤等化裁。 黄芪25克 云防风12克 二术各12克 柴胡12克黄芩12克 太子参20克 茯苓20克 陈皮12克赤小豆20克 苡仁20克 菊花12克 钩藤12克夏枯草12克 丹参12克 郁金12克 葛根30克 3剂水煎内服 2013年11月18日二诊: 症状:诸症减轻,刻见:胸紧气喘。 检查:脉沉弦紧,舌淡胖,苔腻。 辨证:气血双亏,肝郁化热。 治法:调补气血,疏肝安神。 处方:玉屏风散,柴胡陷胸汤等化裁。 黄芪30克 云防风12克 二术各12克 柴胡15克黄芩12克 太子参20克 茯苓20克 陈皮20克瓜壳20克 半夏曲15克 郁金20克 薤白20克当归12克 丹参12克 枣仁20克 夜交藤20克 枳壳15克 生姜9克 大枣7枚 3剂水煎内服 2013年12月1日三诊:诸证暂安。回忆20年前子宫全切(子宫肌瘤),5年前患严重盗汗,半年前胃灼热,经治缓解。年青时长期接触冷水和在潮湿环境生活。近6年体质更差,要求膏方调理。医院查有---- 1.脑血管缺血。 2.颈椎病,腰椎骨质增生及膨出,椎管狭窄。 3.干燥综合症。 临床表现,刻见: 1.眼睛特别模糊,干涩胀痛。脱发严重。 2.心脏不好,晨醒心悸怔忡,持续数分钟。平时亦经常发作,动则加剧。 3.头晕头胀。 4.长期背心发凉,腰酸背痛,项强不适。手足指(趾)发胀。 5.大便干燥,小便热痛。 6.口鼻燥痛,阴道干燥(房事疼痛困难)。牙松易出血。皮肤瘙痒。 7.眠差梦多。 检查:脉沉弦细略紧,尺弱,舌淡胖,苔腻,边齿印。 辨证:精血交损,寒湿阻络,阴虚燥热。 治法:益气养血,固肾强精,温经散寒,滋阴润燥。 处方:玉屏风散,生脉散,杞菊地黄丸,二仙汤等化裁。 上等黄芪300克 云防风90克 二术各120克 白人参100克西洋参100克 党参200克 丹参200克 二冬各120克北五味90克 枸杞300克 炒菊花120克 生地300克 山药200克 黄精200克 泽泻120克 茯苓120克丹皮90克 草决明200克 茺蔚子120克 阿胶200克雪蛤油30克 怀牛膝120克 龟板300克 龟胶60克鹿胶60克 制首乌300克 杜仲90克 当归90克肉桂桂枝各60克 黄连45克 知柏各60克 葛根200克川芎90克 二芍各150克 桃红各90克 玄参150克鱼膘胶120克 蚂蚁120克 田七60克 海马30克枣仁60克 柏子仁120克 桑椹子200克 黑芝麻200克火麻仁120克 秋石30克 血余炭120克 滑石120克蒲黄120克 穞豆皮200克 浮小麦200克 五谷虫120克夜交藤200克 百合200克 三棱文术各120克 枳实150克合欢皮200克 山查200克 仙茅120克 仙灵脾120克 寄生120克 六汗120克 石楠藤120克 上味共煎浓汁,文火熬糊,入诸胶及蜜蜂,烊化收膏。早晚沸水冲饮一匙。 2014年1月7日回访:诸症好转。 2014年3月21日回访:与前判若两人。 1.查脉弦细有神,舌渐荣。 2.眼睛清晰,脱发减少。心悸偶作(以前是稍动则心悸怔忡)。3.头晕头胀消失。 4.身体暖和,背心不凉,腰酸背痛不复存在。 5.大便正常,小便畅通。 6.口鼻及阴道干燥极微,夫妻生活较满意。 7.睡眠香甜,皮肤红润有泽, 按语:患者诉“热重苔厚长服板兰根冲剂;腰酸背痛长服钙尔奇;心脏不好长服复方丹参片······”,然病情日渐加重,以致后来生活难以自理,脾气变得古怪暴躁,经常与丈夫拌嘴吵架,同事介绍特来求治。一诊舌淡苔厚,辨为湿热兼虚夹郁,予玉屏风散扶正,小柴胡汤解郁,加苡仁,赤小豆等清热利湿。二诊重点是胸紧气喘,为邪陷胸中,大气不转。仍以玉屏风散扶虚,遣柴胡陷胸汤宽胸理气,畅达三焦,升清降浊。服汤剂暂效,继以膏方巩固根治。然病多症杂,根治谈何容易! 观之目涩,二便秘结,口鼻燥痛,在内阴虚燥热;查其背心发凉,腰酸背痛,在外寒湿阻络。内热外寒,矛盾重重。因寒温并用,攻补兼施,制膏长服,终获显效!
(六)张某 女 44岁 2014年1月6日一诊 主诉:体弱病杂,久治不愈。 病史:平素体弱,畏冷易感等,近3年加重。李某介绍,特来求治。刻见: 1.阴道干涩胀痛,房事腹痛。经少带涸,查有宫颈囊肿伴糜烂,已手术治疗。 2.返酸打嗝10年,咽梗不适1年。今年3月查出浅表性胃炎及咽炎。吵架生气症状加重。 3.疲倦眩晕,汗少面萎,畏冷易感,感冒必头痛。 4.纳差运迟,大便乏力,数日一行,小便可。 5.右胁窜痛,偶小腹隐痛,胸闷心悸。 6.耳鸣脱发。 7.口渴思热饮 8.眠差梦多,眼睛模糊。 检查:脉沉细小弦,尺弱,舌淡苔腻厚干,舌脉紫。 查咽部轻度充血。血压95/70毫米汞柱,心音弱,心律齐。 辨证:气血大亏,肾虚肝郁,中虚气陷。 治法:大补气血,固肾强精,疏肝解郁,建中升清。 处方:十全大补汤,左归丸,四逆散等化裁。 上等黄芪450克 白人参100克 西洋参100克 党参300克丹参200克 玄参300克 茯神120克 二术各120克当归90克 川芎60克 二芍各150克 二地各200克桃红各90克 合欢皮200克 合欢花90克 玫瑰花90克佛手200克 香附90克 八月瓜200克 升柴各90克雪蛤油60克 阿胶200克 山药200克 山萸120克枸杞300克 制首乌300克 生首乌200克 怀牛膝120克 龟板300克 龟胶60克 蚂蚁120克 海马30克 鱼膘胶桑椹各200克 桑海螵蛸各200克 龙牡各300克 远志90克 石菖蒲90克 檀香砂仁各25克 桔梗90克 炙甘草60克 枳实壳各150克 刺猬皮60克 九香虫60克 白芨60克 大贝30克 百合200克 朱砂20克 磁石300克 紫河车60克 穞豆皮200克 浮小麦300克 枣仁60克 柏子仁120克 灵芝孢子粉30克 棱术各120克 鸡内金300克 上味共煎浓汁,文火熬糊,入诸胶及蜜蜂,烊化收膏。早晚以沸水冲饮一匙。 2014年2月18日回访:除右胁窜痛减不多外,其他方面有明显改善: 1.阴道干涩胀痛缓解。 2.胃好些。食欲增强。咽梗消失,查咽部正常。精神增加,二便调。 3.睡眠转安,面渐有华。 4.查脉弦细有神,尺已应指。舌淡苔薄。舌脉紫色渐退。 2014年5月27日回访: 1.查脉弦细有神,舌渐荣,苔薄腻。 2.精神振作,身体转暖,食欲很好,头晕消失,口渴减少。3.阴道干涩好许多。 4.感冒少了。 5.很少返酸了。 6.右胁窜痛减轻。 7.睡眠安稳。 按语:此为真正疑难病。吾久久思索,结论两字:虚郁。以大量血肉有情之品补虚,佐行气疏肝药解郁。执简驭繁,方可胜劵在握。
(七)夏某 女 32岁 2014年1月26日一诊 主诉:术后体弱。 病史:3年前附件囊肿切除后身体变差,中药汤剂治疗无果。慕名求膏调理。刻见: 1.经少。经前腰胀腹痛,经至缓解。平时腰亦胀痛。 2.阴道干燥,性欲极差,夫妻生活困难。 3.畏冷肢麻(以手足,背心冷为甚)。汗少易感。 4.目胀易累,黑眼圈明显。 5.疲倦心悸,眩晕恍惚,晨起更显。 6.口臭口渴,特别是房事后口渴更甚。 7.便干尿频(夜尿3次)。 8.眠差梦多。 9.胃胀纳差。 10.乳房平软胀痛。 检查:脉沉细弦涩略紧,尺弱,舌淡胖,苔薄腻干。 辨证:气血(阴)不足,脾肾双亏,肝郁不舒。 治法:调补气血(阴),健脾固肾,疏肝安神。 处方:十全大补汤,六味地黄丸等化裁。 上等黄芪450克 云防风90克 白术120克 白人参100克西洋参100克 党参300克 丹参300克 二冬各120克北五味90克 肉桂30克 黄连60克 当归90克川芎60克 二芍各150克 生地300克 桃红各60克山药200克 黄精200克 山萸120克 泽泻90克茯苓120克 丹皮90克 知柏各90克 枸杞200克菊花90克 生制首乌各200克 怀牛膝90克 龟板300克百合200克 玄参300克 阿胶200克 雪蛤油60克 枣仁60克 柏子仁120克 灵芝孢子粉30克芡实150克 仙茅120克 仙灵脾150克 草决明150克升柴各60克 枳实壳各200克 合欢皮150克 浮小麦300克 玉竹200克 上味共煎浓汁,文火熬糊,入诸胶及蜜蜂,烊化收膏。早晚以沸水冲饮一匙。 2014年3月20日回访:精神振作,面色已华,夫妻生活满意,黑眼圈不复存在。其他如口渴,畏冷,目胀,腰痛,大便,食欲等均已显著改善。查脉弦细有神(仍偏沉),舌淡红欠荣。嘱加大药量服之,以增疗效。 按语:夏某胎产频数,加之囊肿耗伤元气,体力日渐不支。其症状颇为复杂,治疗数年无果。诉“其他医生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治标不治本······”。以膏方从本治,复方克疑难也! 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二者相辅相成。详察诸症,气血俱虚也。口渴夜甚,阴虚亦显;纳差胃胀是脾虚;腰痛责肾亏;脉弦多肝郁。 处方中十全大补汤补气血,六味地黄丸滋肾阴。草木之品难解久虚大虚之病,故加阿胶,龟板,雪蛤油等血肉有情之物峻补精血。治病贵求本,在内根本得固,在外症状不治可愈。
(八)蒋某 女 25岁 2013年11月22日一诊 主诉:产后体弱多病,久治不愈。 病史:两年前小产身体变差,辗转数家医院检查无异,治疗无果,已心灰意冷。朋友介绍,慕名求诊。刻见: 1.形瘦面白。 2.痛经,经前腹痛,经血夹较多瘀块。平时小腹左侧隐痛。 3.眩晕肢冷,肢麻肤燥,易脱发。 4.近半年夜口渴,思热饮。。 5.大便略燥,夜尿一次。 6.查乙肝病毒携带。平时易上火,少运动。 检查:脉沉细弦,尺弱,舌淡。 辨证:气血双亏,肾虚肝郁。 治法:调补气血,固肾强精,疏肝调经。 处方:圣愈汤,左归丸等化裁。 上等黄芪300克 白人参60克 西洋参100克 党参300克丹参150克 当归90克 二芍各120克 生地200克蒲黄120克 香附90克 合欢皮200克 山药200克山萸120克 怀牛膝120克 龟板200克 龟胶60克枸杞200克 制首乌200克 鹿胶60克 阿胶200克蚂蚁120克 雪蛤油30克 麦冬90克 北五味90克湘莲肉60克 紫河车60克 海马15克 海狗肾2条枣仁60克 柏子仁120克 灵芝120克 桑椹子200克耳环石斛60克 黄精200克 百合200克 玉竹200克鸡血藤膏60克 桑螵蛸120克 大云120克 升柴各60克枳实120克 八月瓜120克 五谷虫120克 焦三仙各90克 檀香砂仁各15克 穞豆皮200克 浮小麦300克 上味共煎浓汁,文火熬糊,入诸胶及蜜蜂,烊化收膏。早晚以沸水冲饮一匙 2013年12月6日回访:口渴好些,面有华。精神增加,小腹痛已愈。食欲见增,睡眠转好。空腹服药头略痛,嘱饭后服。 2014年1月9日回访:经血中瘀块减少,精神增加,口渴减轻。大便正常,睡眠安稳。 2014年2月19日回访:面已华,经血中瘀块消失,痛经已愈。晚上口不渴。二便正常,眠食俱佳。查脉弦有神,尺已应指,舌淡红。药后不上火。唯手略凉。 按语:产后百脉空虚,极易招邪。如果房事不节,痛经囊肿等接踵而至,此案犯之。产后痛经,经血有块,虚瘀互见。 处方中圣愈汤大补气血,左归丸固肾强精,四逆散伍蒲黄,香附,合欢皮,鸡血藤膏,八月瓜等疏肝解郁,活血调经。更有诸胶,雪蛤油,蚂蚁,海马,海狗肾,紫河车等峻补精血,坚固根本,温暖元阳。众药合而发力,邪祛正复,病即告愈。
病史:产后未调理,近2年精力变差。刻见: 1.畏冷易感,不耐寒热。 2.长期头痛(太阳穴,额头为主)。眠差,感冒及经期头痛加重,喜温喜按。查有慢性鼻炎。 3.月经错后,量少色乌。经期腰痛肢软头晕。经前乳房胀痛。 4.眠差梦多,难入睡。 5.肩颈强痛(右肩外伤10年)。 6.面白形瘦神差。 7.目雾,肢麻,耳鸣,汗少。 检查:脉沉细,舌淡胖,苔薄腻干。 辨证:气血大亏,肾虚肝郁,阴虚阳亢。 治法:温补气血,固肾疏肝,滋阴潜阳。 处方:十全大补汤,六味地黄丸,四逆散等化裁。 上等黄芪450克云防风90克 二术各120克白人参100克西洋参100克 党参300克 丹参300克 茯苓120克青陈皮各90克 当归90克 川芎90克 二芍各150克二地各200克 桃红各90克 山药300克 山萸120克泽泻120克 丹皮90克 枸杞200克 制首乌200克怀牛膝90克 龟鹿胶各60克 龟板300克 草决明200克葛根200克潼白蒺藜各150克 僵蚕120克 天麻60克升柴各90克 枳实壳各150克 阿胶300克 鱼膘胶200克蚂蚁120克 海马40克 雪蛤油60克 酸枣仁60克柏子仁200克 灵芝孢子粉30克龙牡各300克合欢皮200克麦冬90克 北五味90克 百合150克 全虫20克蜈蚣20克 鸡血藤膏60克 寄生200克 六汗200克 鸡内金500克 鲜麦芽500克 浮小麦300克穞豆皮200克 上味共煎浓汁,文火熬糊,加诸胶及蜜蜂250克收膏。早晚以沸水冲饮一匙。 2014年6月1日回访:药后胃不胀不痛,口不干。精神振作,头痛消失,月经对时,经量增多,睡眠转安,二便调。 按语:产后虚瘀互见,其脉沉,更是气虚肾弱之兆。以黄芪,海马等益气固肾;耳鸣失眠责虚阳躁动,重用龟板等滋阴潜阳。至于川芎,全虫,蜈蚣,桃红等是为化瘀而设。处方用药不统揽全局,兼协调各方是难以解决此类疑难病的。
(十)曾某女 34岁 2013年10月25日一诊 主诉:长期体弱多病。 病史:近10年体弱多病。刻见: 1.眠差梦多。 2.畏冷疲倦,头晕面白。 3.膝关节游起性疼痛。 4.耳鸣脱发。 5.食可,胃返酸。 6.回忆幼时长期接触冷水。平素二便可。 检查:脉弦细,舌淡苔腻。 辨证:气血双亏,肾精不足,心肾不交,心神失养。 治法:调补气血,固肾强精,交通心肾,养心安神。 处方:十全大补汤,枕中丹等化裁。 上等黄芪200克白人参30克 西洋参60克 党参200克丹参90克 当归60克 川芎45克 二芍各60克二地各200克 桃红各30克 茯神60克 二术各90克枳实壳各90克 合欢皮花各60克龙牡各200克磁石120克朱砂10克 琥珀10克 龟板90克 龟胶30克远志60克 石菖蒲60克 郁金60克 蚂蚁90克檀香砂仁各15克 阿胶100克 鹿心血30克 紫河车30克海马15克 雪蛤油15克 田七30克 酸枣仁60克夜交藤300克 穞豆皮150克 寄生120克 六汗120克鸡血藤膏40克 仙茅120克 仙灵脾120克巴戟天120克升柴各60克 五谷虫90克 九香虫60克 枸杞120克制首乌120克 湘莲肉60克 黄精200克 百合200克芡实40克 刺猬皮20克 上味共煎浓汁,文火熬糊,入诸胶及蜜蜂,烊化收膏。早晚以沸水冲饮一匙。 2014年5月1日回访:睡眠安稳,头晕耳鸣消失。食欲增加。膝关节痛不复存在,唯感冒了稍见酸软。 按语:处方中龙牡,磁石等勿重用,否则碍胃运化。一般膏方300克内为妥,重镇安神,有利无弊。
(十一)青某 女 60岁 2013年9月9日一诊 主诉:体弱病杂,久治不愈,近年加重。 病史:20年来长期生病,查有慢性胃炎,颈椎及腰椎骨质增生,鼻炎,慢性咽炎,糖尿病等。四处寻医治疗,大多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鲜有显效,近年加重。邻居介绍,慕名求治。刻见: 1.纳呆运迟,胃脘胀痛,嘈杂灼热。拒按不能多食,喜热食20年。 2.右胁隐痛夜甚,劳累加重10年。胆结石术后3年。查肝大。 3.颈椎及腰椎骨质增生,经常项强肩痛,腰脊酸胀,喜按。长期头晕,枕部偏左胀痛。 4.手足心发热夜甚,足喜伸出被外10年。 5.便溏尿频(夜尿3~4次)。 6.畏冷易感。 7.失眠,目胀目雾,肢麻发脱,头皮痒。 检查:脉弦细涩略紧,尺弱,舌淡苔薄干,血压150/80毫米汞柱。 辨证:肝胃不和,气阴两亏,中虚气滞。 治法:疏肝和胃,益气养阴,建中理气。 处方:四逆散,一贯煎等化裁。 柴胡15克 枳壳30克 白芍15克 炙甘草15克生地炭30克 沙参25克 麦冬15克 枸杞15克当归12克 川楝15克 刺猬皮3克分冲 九香虫12克合欢皮花各12克 枣仁15克 夜交藤20克 田七粉3克分冲 白芨15克 菟丝子15克 北五味10克焦米引 5剂水煎内服 2013年11月14日二诊:病无进退。停药两月,今日复诊,诸症如前。 检查:脉弦细涩(沉取紧),舌淡苔腻,唇暗,面虚浮。 辨证:气滞血瘀,气血双亏。 治法:调和营卫,疏通气血。 处方:桂枝加葛根汤,血府逐瘀汤等化裁。 葛根30克 桂枝20克 白芍30克 大枣5枚生姜10克 炙甘草15克 当归12克 生地15克桃红各8克 怀牛膝15克 川芎12克 枳壳30克柴胡12克 桔梗15克 枣仁25克 夜交藤25克5剂水煎内服 2013年11月29日三诊:诸症减,精神增。查脉弦细渐有神,舌淡苔薄。前方稍事变化,继进5剂。 葛根45克 桂枝20克 赤芍30克 大枣5枚生姜10克 炙甘草15克 当归12克 生地15克桃红各8克 怀牛膝15克 川芎12克 枳壳30克柴胡12克 桔梗15克 枣仁60克 夜交藤30克 合欢皮20克 檀香刺猬皮田七白芨粉各3克分冲 5剂水煎内服 2013年12月18日四诊:药后颇好。近几天感冒,服西药不效,仍求中药治疗。刻见: 1.咳嗽,清涕,偶头痛头晕,阵阵发热,眼睛胀。 2.右足趾痛半年。 3.大便溏。 4.腰痛身强。 5.口干思热饮。头皮痒。 检查:脉弦细紧偏浮,舌淡苔腻。 辨证:风邪犯表,营卫不和;肺卫不利,气血双亏。 治法:疏风宣肺,调和营卫,益气养血。 处方:桂枝加葛根汤等化裁。 葛根45克 桂枝15克 白芍15克 大枣3枚 干姜6克 炙甘草15克 杏仁12克 厚朴15克 太子参15克 花粉15克 浮小麦30克 穞豆皮15克 夜交藤30克 3剂水煎内服 2013年12月24日五诊:感冒已愈。要求膏方调理。刻见: 1.胃脘胀痛减半,嘈杂灼热好许多。按之不如以前难受。 2.右胁隐痛大减。 3.项强肩痛,腰脊酸胀亦有改善。 4.长期头晕,枕部偏左胀痛较前好转。 5.手足心发热大减。 6.大便坠胀,溏软如前。夜尿一次。 7.抵抗力差,畏冷易感。 8.食欲较前好些。 9.睡眠转安,目胀轻些,肢麻好多了,头皮仍痒。 10.口燥咽干如前。 11.鼻痛牵及头胀,不闻香臭。 检查:脉弦细紧渐缓,舌淡苔薄腻干。 辨证:脾肾不足,气血双亏,肝郁土壅。 治法:健脾固肾,调补气血,疏肝和中。 处方:十全大补汤,右归丸,四逆散等化裁。 上等黄芪300克 白人参60克 西洋参100克 党参300克 太子参150克 丹参300克 茯神120克 二术各90克 青陈皮各90克 厚朴120克 当归90克 川芎90克 二芍各150克 炒生地200克 桃红各90克 蒲黄150克 二冬各90克 北五味90克 炒葛根300克 山药300克 黄精150克 桂枝60克 海马30克 枸杞150克 制首乌150克 升柴各90克 枳实壳各150克 棱术各120克 田七60克 檀香砂仁各25克 川贝30克 乌贼骨120克 刺猬皮60克 九香虫60克 白芨60克 郁金90克 香附90克 佛手200克 八月瓜200克 合欢皮200克 湘莲肉60克 怀牛膝120克 龟板300克 杜仲120克 鱼膘胶150克 蚂蚁120克 阿胶100克 枣仁60克 灵芝孢子粉30克 夜交藤300克穞豆皮200克浮小麦300克 潼白蒺藜各150克 百合150克 僵蚕120克 天麻30克 上味共煎浓汁,文火熬糊,加诸胶及木糖醇250克收膏。早晚以沸水冲饮一匙。 2014年1月17日回访:精神好些,胃胀轻,右胁痛极微,腰背项痛消失,畏冷改善,睡眠安稳。 2014年4月29日回访: 1.胃胀灼热消失(晚上偶作)。 2.右胁痛,项强,腰痛,头晕等不复存在(劳累后胁痛头晕略作)。 3.手足心热已平(晚上足心热稍见)。 4.二便正常,精神振作,不畏冷了,感冒极少(服药至今未感冒),咽炎等亦消失。近两月来,查血糖一直正常。 按语:患者为吾亲戚,初辨证用药有误,仍求治于我,“病人是老师”,医之经验只能在临床中才能获得啊! 沉疴痼疾,20年不愈,越治越重,何也?辨证不明,用药不对,医之误也。慕名求治,初诊见热清热,失之远矣!幸二诊深思熟虑,一药中的。 特别指出:久病成虚,久病多瘀,久病多郁。 1.畏冷易感为气虚。补气用黄芪,人参,党参等; 2.手足热,胃灼热,咽干等为阴虚。滋阴用西洋参,太子参,丹参,生地,二冬,山药,黄精等; 3.胁痛,胃胀为肝郁。舒肝解郁用青陈皮,厚朴,枳实壳,棱莪,佛手,八月瓜,香附等; 4.头晕为气虚血亏,清阳不举。清利头目,升阳举陷用葛根,升柴,白蒺藜,僵蚕等;养血安神用枣仁,灵芝,夜交藤,浮小麦,穞豆皮,百合,天麻等。
(十二)唐某女 33岁 2014年3月22日一诊 主诉:体弱多病4年。 病史:近4年身体变差,久治不效。慕名求治。刻见: 1. 月经错乱,经量极少,一天即净。腰腹发凉。2年前小产频数(两年内共4次)并产后大出血引发。医院查子宫粘连,已手术治疗。 2.疲倦性冷,畏冷易感,头闷胀不清晰。 3.纳差易泻,受凉则显。大便细软不爽,夹不消化食物。 4.心悸气短,动则加重。肢麻发脱。 5.带多味臭。 6.尿频,味臭偏黄。平素口臭。 7.腰痛足软,查有腰椎骨质增生。 检查:脉沉弦细,尺弱,舌淡胖,苔薄腻干。 辨证:脾肾阳虚,气血双亏;肝郁不舒,清热下注。 治法:健脾温肾,调补气血;疏肝调经,清热利湿。 处方:十全大补汤,参苓白术散,六味地黄丸,四妙散等化裁。 上等黄芪450克云防风90克 二术各120克白人参100克 党参300克 茯苓120克 炙甘草60克 九香虫60克 肉桂60克 芩连各30克 干姜60克 青陈皮各90克 失笑散240克 当归120克 川芎90克 二芍各150克 炒生地300克 桃红各90克 山药300克 山萸150克 泽泻120克 丹皮90克 枸杞200克 湘莲肉90克 龟鹿胶各60克 怀牛膝90克 龟板300克 仙茅90克 仙灵脾150克 巴戟天90克 知柏各90克赤小豆300克 苡仁300克 升柴各90克 枳实壳各200克 阿胶300克 海马60克 狗肾300克 雪蛤油60克 紫河车60克 枣仁60克 蚂蚁120克 刺猬皮60克 芡实60克 金樱子300克益智仁90克 鸡内金500克 鲜麦芽500克 山查300克 合欢皮200克 上味共煎浓汁,文火熬糊,加诸胶及蜜蜂250克收膏。早晚以沸水冲饮一匙。 2014年6月1日回访: 1.月经对时,3天净,量增。带减转常。 2.腰腹转暖。 3.精神增加,感冒少了,畏冷轻些。 4.头不晕了。足已有力。 5.唯食欲欠佳,腰痛减不多。 按语:频繁胎产最耗女性精血,因重用黄芪,狗肾,党参,阿胶等益气养血,固肾强精。纳差腰痛,为脾肾两亏之证。患者数病缠身,一药不难尽愈之。须缓缓调理,使药物浓度在体内量变积累,以量变促质变。体质改善,疾病方能告愈。药既中的,勿朝三暮四,须乘胜追击,继服膏方巩固。
(十三)周某女 26岁 2014年3月24日一诊 主诉:胎产频数,身体变差。 病史:胎产频数,近2年身体变差。刻见: 1.长期头痛(太阳穴,额头如针刺)。1年前头部外伤。平时头部喜温喜按。 2.带多味臭。 3.经量多,6天净,夹少量瘀块。经期腰腹痛而烦躁。 4.畏冷易汗,肢厥肢麻。 5.大便干燥如羊屎,3~4天一行。小便偏黄。口干思冷饮夜甚。 6.面部烘热发红。眼睛跳。 7.性差,脱发。 8.天气转暖易皮肤发痒。 检查:脉沉细略数(右偏弦),舌淡苔腻干。 辨证:气阴两亏,肾精不足;湿热下注,肝郁不舒。 治法:益气养阴,固肾强精;清热利湿,疏肝调经。 处方:参麦地黄丸,左归丸,四妙散,四逆散等化裁。 上等黄芪300克西洋参100克 党参200克太子参200克丹参300克 玄参300克 二冬各120克 北五味90克生地300克 山药200克 山萸120克 泽泻120克茯苓120克 丹皮120克 枸杞200克 生制首各200克怀牛膝90克 龟鳖胶各60克 龟板300克 当归90克川芎90克 二芍各200克 桃红各90克 赤小豆300克苡仁300克 二术各120克 知柏各90克 全虫25克蜈蚣25克 潼白蒺藜各120克 天麻60克 钩藤120克葛根300克 草决明300克 浮小麦300克 穞豆皮200克酸枣仁60克 柏子仁200克 火麻仁200克 黑芝麻200克 阿胶300克 雪蛤油60克 海马40克 蚂蚁120克二至丸300克 百合150克 秋石20克 桑椹子300克鸡内金500克鲜麦芽500克 升柴各60克枳实壳各150克寄生200克 六汗200克 大云200克 夜交藤300克 上味共煎浓汁,文火熬糊,加蜜蜂250克收膏。早晚以沸水冲饮一匙。 2014年6月1日回访:药后胃不胀,不上火。 改善有: 1.头痛消失,精神增加。 2.经期腰腹痛减半,带少许多。 3.畏冷消失,汗少了。 4.面部烘热发红不复存在,目瞷动已微。 5.口干大减。 唯平时不爱喝水,故近身痒有疹。嘱多饮水,吃绿豆粥。 按语:胎产房事伤正,此案为阴虚,更有湿热内蕴。分步治疗更佳。
(十四)胡某 女 58岁 2012年11月1日一诊 主诉:长期口苦尿赤。 病史:8年前查有糖尿病。经常接触冷水,平时体弱多病。刻见: 1.口苦思饮,尿频而热(夜尿4次)。 2.饮食不当易腹泻,平时大便干燥。 3.素有眩晕病,运动汗出更显。 4.腰痛足软。 5.眠差梦多。 6.肢麻目雾,牙易出血,易脱发。 7.阴道干燥,足心发热。 检查:脉沉细,舌淡胖。血压140/65毫米汞柱。 辨证:阴损及阳,气化失司,湿瘀互结。 治法:滋阴益阳,温阳化气,除湿化瘀。 处方:参麦地黄丸,金匮肾气丸等化裁。 西洋参100克 党参100克 二冬各30克 北五味30克 炒生地100克 山药200克 山萸60克 泽泻30克 茯苓30克 丹皮30克 肉桂15克 怀牛膝30克 芡实60克 金樱子60克 刺猬皮100克酸枣仁60克 灵芝30克 合欢皮花各15克 桑螵蛸30克龙牡各30克 龟板30克 石菖蒲15克 远志15克 当归30克 枸杞30克 制首乌30克 莲肉30克 海马30克 耳环石斛60克 沙苑子60克 莲须30克 葛根30克 鸡血藤膏60克 鱼膘胶蚂蚁各150克 田七丹参各30克 诸药烘干研,水泛为丸,一天2~3次,每次6~12克,感冒停服。 2013年1月13日回访:除小便仍多外,其他改善明显。 1.口苦微。 2.大便通畅。 3.睡眠香甜, 4.眼睛不雾了。 嘱多服羊肉增加药力。 2013年6月14日回访:夜尿1次,血压正常。其他诸症愈后至今未作。 2014年5月9日二诊: 主诉:停药一年,诸症复发。 病史:糖尿病10年,衍生诸多症状。刻见: 1.目雾流泪,脱发足热。 2.疲倦易汗,心悸怔忡。 3.大便干燥困难,小便频涩。 3.头昏嗜睡。 4.腰膝酸痛,遇冷加重。 5.阴道干燥。 检查:脉弦紧偏沉,尺弱,舌淡胖。 辨证:肝肾精亏,气虚血滞。 治法:滋肝固肾,益气养血,活血通络。 处方:参麦地黄丸,左归丸,桃红四物汤等化裁。 上等黄芪200克西洋参100克 党参300克 丹参300克太子参200克 二冬各90克 北五味90克 生地300克山药500克 山萸120克 泽泻90克 茯苓120克丹皮90克 枸杞200克 生制首乌各200克 龟鳖胶各90克怀牛膝120克 龟板300克 鳖甲200克 当归90克二芍各150克 桃红各90克 仙茅90克 仙灵脾120克知柏各90克桑螵蛸120克 桑椹200克 桑寄生200克六汗200克 枣仁600克(500克入煎,100克入膏) 柏子仁150克灵芝200克 灵芝孢子粉30克 阿胶200克海马40克 狗肾150克 百合200克 葛根200克蚂蚁120克 黑芝麻150克 雪蛤油60克 夜交藤300克 茺蔚子90克鸡内金500克 莱菔子300克 二芽各300克 上味共煎浓汁,文火熬糊,入诸胶及木糖醇,烊化收膏。早晚以沸水冲饮一匙。 2014年6月12日回访:查脉弦缓,舌淡渐荣。 1.眼睛不流泪了,精神增加。 2.头清晰不昏(以前上午经常头昏脑胀,不清晰)。 3.大便畅通,小便转常。 4.腰痛减半。 5.睡眠很好。 6.阴道干燥好许多。 按语:胡某长期处于阴虚状态,延久不复,阴损及阳。最后阴阳两虚症状交织出现。故临床所见错综复杂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参麦地黄丸滋肾阴,金匮肾气丸温肾阳,患者足热口苦尿赤,阴虚突出,去附片之温燥。一诊显效,本该乘胜追击。停药一年,诸证复发。可见年老根枯,欲健康长寿,须长期保养调理为妥。二诊重点仍是阴虚精亏。参麦地黄丸配左归丸滋阴固本,稍加活血药化瘀通络。此病当久久调理,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主诉:长期体弱病杂。 病史:26岁小产大出血未调理,40岁后身体更差。久治不效,慕名求膏方调理。刻见: 1.面部皮肤易过敏,有黧黑斑。手臂长有扁平疣。 2.腰部右侧胀痛,足跟痛。 3.月经不调,错后半月或两月一行。量少。 4.九年前查有多个子宫肌瘤及卵巢囊肿,小腹胀痛。 5.长期手足厥冷。 6.易感易汗,抵抗力差。 7.大便干燥,夜尿4次。 8.长期头晕(查脑血管痉挛缺血及血压偏低)。 9.带多味臭,阴道干燥。性差。 10.肢麻耳鸣,目雾发脱,胸闷气短,眠差梦多,心悸手抖。 检查:脉沉细涩略弦,舌淡苔薄白。 辨证:气血双亏,肾精不足,肝郁血瘀。 治法:调补气血,固肾强精,疏肝活血。 处方:圣愈汤,左归丸,四逆散等化裁。 上等黄芪450克白人参100克 西洋参100克党参300克丹参300克 玄参300克 当归120克 二芍各200克生地300克 桃红各90克 山药200克 山萸120克泽泻120克 茯苓120克 丹皮120克 枸杞200克生制首乌各200克龟鹿胶各60克川怀膝各90克龟板300克海马60克 狗肾6条 蚂蚁120克 阿胶300克 鱼膘胶200克 雪蛤油60克 桑螵蛸200克 桑椹子200克 桑寄生200克 桑菊各90克 柏子仁200克 酸枣仁60克 黑芝麻300克草决明120克潼白蒺藜各150克赤小豆300克苡仁300克 升柴各90克 枳实壳各150克田七60克 鸡血藤膏60克香附90克 合欢皮200克棱莪术各120克 葛根300克 红景天120克 二冬各120克 北五味90克 牡蛎500克 麦芽鸡内金各500克 莱菔子山查各300克 上味共煎浓汁,文火熬糊,入诸胶及蜜蜂,烊化收膏。每晨以沸水冲饮一匙。 2014年6月1日回访(丈夫告之):形丰面华,黑斑消失。腰痛好了,很难感冒了。二便正常,头不晕,睡眠安稳。妇科病少了。药后无不适,不上火。 按语:患者辗转各地,求治于北京,上海,日本,美国等地,因病杂而不知挂什么科,找什么医生,十年治疗无果,信心已失,其友雷某14年之痛经在我处治愈,慕名求诊。疑难病难在症状百出,医者认识不清,用药无的。此案是“虚瘀”作祟,根据本人“杂病治疗八原则”之第三,四,五条,在主方上加血肉有情之品及用药动静结合,消补结合等灵活组方用药,服3月而愈。
主诉:顽固性失眠。 病史:长期失眠,近两年加重,且出现诸多不良症状。 医院查有: 1.神经衰弱。 2.缺钾。 3.低血压。 4.颈椎钙化。 5.右胁钙化(12年前外伤折断)。 6.下肢静脉曲张(已手术切除)。 临床症状: 1.失眠梦多,难入睡,易惊醒。 2.面白少华,畏冷易感易汗。 3.腰酸背痛,足略肿,疲倦气短。全身有游走性刺痛。 4.耳鸣目雾,心悸怔忡。 5.右胁强滞如束。 6.牙易出血。 检查:脉弦细小紧,尺弱,舌淡苔腻厚。 辨证:气血双亏,肾虚肝郁,湿瘀互结。 治法:调补气血,固肾疏肝,利湿化瘀。 处方:十全大补汤,六味地黄丸,四逆散等化 上等黄芪450克 云防风90克二术各90克 白人参100克西洋参100克 党参300克 丹参200克 二冬各90克北五味90克 茯苓120克 当归90克 川芎90克二芍各150克 炒生地300克 桃红各90克青陈皮各90克山药200克 山萸120克 泽泻兰各120克 丹皮90克枸杞200克 制首乌200克 龟鹿胶各60克 怀牛膝90克龟板500克 龙牡各300克 磁石300克 朱砂30克灵芝孢子粉30克 灵芝200克 远志60克 石菖蒲60克酸枣仁560克(500克入煎,60克入膏) 柏子仁200克浮小麦500克 穞豆皮300克 夜交藤500克 红景天120克合欢皮300克 升柴各90克 枳实壳各150克 海藻150克昆布150克 阿胶200克 海马60克 雪蛤油90克蚂蚁120克 田七60克 鸡内金500克 麦芽500克 棱莪术各150克 佛手150克八月瓜150克 青木香90克 上味共煎浓汁,文火熬糊,入诸胶及蜜蜂,烊化收膏。早晚以沸水冲饮一匙。 2014年5月21日回访:睡眠渐安,每晚可睡5小时。面有华,精神振作,头脑清晰,腰酸背痛缓解,牙不出血了。唯药量稍多则胃胀,嘱勿突然加大药量,平时加少量鲜麦芽煮饭吃。 按语:段某因顽固失眠而求治,痛苦面容历历在目。慕名求治。病人之十分盼望,是医者之百倍压力。“此病可以一药而愈吗”?我自问。仔细思考,毅然以“杂病八原则“之一,五,七条为主,制膏服一月即显效。 主诉:多年胃病不愈。 病史:素有胃病,久治不愈,近10天诸症加重。刻见: 1.阵阵发热微汗,头痛腰疼,面白口干苦。 2.打嗝倒酸,肠鸣腹泻,胃胀呕吐。 检查:脉沉弦细小紧,舌淡苔白腻。 辨证:肝胃不和,脾肾素亏,表邪未尽。 治法:疏肝和胃,行气导滞,建中扶正。 处方:四逆散,香砂六君子汤等化裁。 柴胡25克 枳实30克 白芍15克 炙甘草12克 砂仁15克 木香15克 党参25克 茯苓25克 白术15克 黄芩12克 陈皮15克 半夏曲12克 生姜5克 大枣3枚 3剂水煎内服 2012年9月14日二诊:头痛大减,腰痛好些,呕止,肠鸣腹泻减不多,打嗝倒酸未尽愈。烘热汗出消失,口苦微。今日赴医院检查(附临床症状): 1.慢性浅表性胃炎(窦,底),十二指肠炎,HP(+)。 2.糖尿病8年。夜尿频, 3.脑血管缺血8年,长期头晕头胀头沉。 4.晨起口苦口干不思饮。 5.睡眠差,腰软痛。 6.有胆结石史,经常右胁胀痛不适。 7.面白少华,大便可,食可。 检查:脉沉弦细滑,舌淡苔薄腻。 辨证:肝胃不和,脾肾素亏。 治法:疏肝和胃,行气导滞,益气固中。 处方:四逆散,香砂六君子汤等化裁。 柴胡15克 枳壳25克 白芍15克 炙甘草12克 砂仁15克 木香15克 党参25克 茯苓25克 白术15克 黄芩12克 陈皮15克 半夏曲12克 生姜5克 大枣3枚 檀香3克 刺猬皮粉3克 3剂水煎内服 2012年9月20日三诊:腹泻止,肠鸣消失。打嗝倒酸微,眠可,腰痛减。刻见:大便晨起2次,尚成形。消化欠佳。查:脉弦细,舌淡苔薄腻。仿前用药。 柴胡15克 枳壳25克 白芍15克 炙甘草12克 砂仁15克 木香15克 党参30克 茯苓25克 白术15克 黄芩12克 陈皮15克 半夏曲12克 生姜5克 大枣3枚 檀香3克 刺猬皮粉3克 3剂水煎内服 2012年9月26日四诊:胃舒服,打嗝倒酸更少更轻。腰痛已微。小便仍频。刻见:心悸,面白,失眠,烦热,口臭。尿频,阵发性头晕重。脉沉弦细小紧,舌淡苔薄腻。属肝胃不和,脾肾亏虚,心神失养。前方化裁。 柴胡15克 枳壳15克 白芍15克 炙甘草12克砂仁15克 木香15 克 党参30克 茯苓25克白术15克 黄芩12克 陈皮15克 半夏曲12克生姜5克 大枣3枚 檀香3克 刺猬皮粉3克枣仁20克 枸杞15克 3剂水煎内服 2012年10月3日五诊:诸症继减。要求丸剂调理。临床症状: 1.胃胀倒酸。 2.长期烦躁。 3.受凉,食冷或食蔬菜则易腹泻。 4.口酸口臭。 5.面白头晕,眠差梦多。 6.尿频目雾脱发。 检查:脉沉弦细小紧(右偏涩),舌淡略胖苔腻。 辨证:脾肾气虚,肝胃不和,心神失养。 治法:健脾固肾,调和肝胃,养心安神。 处方:归脾汤,四逆散等化裁。 黄芪30克 人参30克 党参30克 龙眼肉15克 当归15克 酸枣仁30克 白术30克 木香15克 炙甘草15克 远志12克 干姜10克 茯苓30克 柴胡30克 黄芩15克 枳壳30克 白芍30克 刺猬皮30克 九香虫15克 青木香15克 丹参30克檀香30克 砂仁30克 川芎15克 芡实30克 金樱子30克 合欢皮花各15克 枸杞30克 黄精30克 海马15克 蚂蚁60克 鱼膘胶60克 北五味15克 益智仁15克 菟丝子15克 补骨脂15克 苡仁30克莲肉30克 山药60克 扁豆30克 灵芝30克 诸药烘干研粉,水泛为丸,一天2~3次,每次6~12克,感冒停服。 2012年11月6日回访:胃胀减,口中和,睡眠转安,神增,小便减少,面有华。 2012年12月15日回访:药后无不适。腹泻及胃胀倒酸消失,睡眠安稳,口酸口臭不复存在,头晕消失。面已华。查脉弦细有神,舌渐荣。 2014年3月5日六诊: 主诉:停药一年,胃病愈后未发。继出现其他问题。 病史:年轻时长住潮湿环境和产后及经期生冷未忌。近30年来长期患病,查有胃炎,膝关节骨质增生,高血压,糖尿病(血糖及血压波动较大,现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血压偏高,服药后150/80毫米汞柱)。于当地服中西药不效,特来求膏方调理。刻见: 1.畏冷易感,头部冷痛(额头为显),呈游走性刺痛晕痛。平时头不清晰。 2.腰腿胀痛,痛处固定。足掌刺痛,不红不肿。左腿皮肤发凉。双手臂酸痛,揉按则舒。 3.眠差梦多。 4.易上火,易烦躁发热,面部烘热。 5.夜尿频(4~5次),耳背足麻,眼睛模糊涩痛。 6.经常肝郁不快。 检查:脉弦细小紧(右紧更显),尺弱,舌淡苔薄。 辨证:年老根枯,肾阳不足,精血双亏,肝郁血瘀。 治法:温肾壮阳,益精养血,疏肝活络。 处方:玉屏风散,生脉散,右归丸,桑螵蛸等化裁。 上等黄芪600克 荆防各90克 二术各120克 白人参100克西洋参100克 党参300克 丹参300克 二冬各120克北五味90克 全虫45克 蜈蚣45克 鹿角90克田七90克 蒲黄150克 山查150克 煨葛根300克熟附片90克 桂枝90克 肉桂90克 炒生地300克山药300克 山萸120克 泽泻90克 茯苓120克丹皮90克 枸杞200克 制首乌200克 龟鹿胶各60克川怀膝各120克 龟板300克 杜仲120克 当归120克川芎120克 二芍各200克 桑螵蛸200克 桑椹子200克桑寄生200克 龙牡各300克 远志90克 石菖蒲90克酸枣仁60克 柏子仁200克 灵芝孢子粉30克 朱砂30克海马60克 狗肾10条 阿胶200克 蚂蚁120克雪蛤油40克 鸡血藤膏60克 草决明120克 浮小麦300克穞豆皮200克 夜交藤300克 枳实壳各150克 升柴各90克百合女贞各200克 麦芽500克 鸡内金300克莱菔子300克 上味共煎浓汁,文火熬糊,入诸胶及木糖醇,烊化收膏。早晚以沸水冲饮一匙。 2014年4月29日回访: 1.畏冷感冒少了。头痛消失。 2.腰不痛,手臂痛减半。 3.睡眠安稳。 4.夜尿由4次减为2次,且尿量增多,有力些。 5.眼睛干涩大减。 2014年6月5日回访:劳累后腰痛偶作,其他症状不复存在。 按语:老人多病责肾虚血亏。久病不愈,肝郁不快,由气及血,气滞血瘀使然。患者全身多处冷痛,阳气不足,寒凝血瘀也;腰痛尿频,尺脉乏力,肾虚之象。重用黄芪甘温补气,气旺以生血,血盛则畅;全虫,蜈蚣,田七,蒲黄通络化瘀;海马,狗肾甘温壮阳,补肾强精。此为处方亮点。
主诉:腰痛3月。 病史:经常弯腰和接触冷水,3月前出现腰痛(偏左)。平素经少带多,眠差梦乱,面白少华,小腹略胀。食可,二便可。多方治疗无效。经人介绍,特来求诊。 检查:脉沉弦细,舌淡苔腻。 辨证:肾虚肝郁,湿浊下注。 治法:疏肝固肾,利湿安神。 处方:四逆散,四妙散等化裁。 柴胡15克 枳实25克 白芍15克 炙甘草15克苍术15克 白术20克 黄柏15克 苡仁25克怀牛膝25克 木瓜25克 豨莶草20克 石楠藤15克寄生25克 六汗25克 芡实25克 杜仲25克夜交藤30克 茯神30克 合欢皮15克 当归12克3剂水煎内服 2013年9月22日二诊:腰痛大减,睡眠转安。查脉弦细渐缓,舌淡苔退。前方加党参20克,枣仁30克继服3剂。 2013年10月26日三诊:腰痛消失,睡眠安稳。至今未反复,求膏方调理。刻见: 1.近10年多病,特别是5年前小产出血过多并感冒高热,纳呆食少,自此身体变差。 2.痛经14年。经前乳房及小腹胀痛,腹部喜温喜按,头晕厌油,大便坠胀。去年因输卵管粘连及卵巢囊肿,已作手术。平时带多色黄味臭。经少色暗。经期口渴。 3.畏冷汗少10年。 4.梦多嗜睡,疲倦易累7年。 5.易眩晕,手足易麻,易脱发,身有紫癜。 6.小便频(夜尿4次)。 7.有慢性咽炎,经常呃逆。 检查:脉弦细,尺弱,舌淡苔腻。 辨证:气血双亏,肝郁血瘀。 治法:益气养血,疏肝化瘀。 处方:圣愈汤,四逆散,失笑散等化裁。 上等黄芪200克 白人参60克 西洋参100克 党参300克丹参120克 当归120克 川芎90克 白芍150克二地各200克 柴胡90克 枳实150克 炙甘草90克蒲黄90克 五灵脂90克 川楝90克 玄胡90克肉桂30克 艾叶30克 紫石英120克 九香虫60克海马15克 知柏各 60克 赤小豆300克 苡仁300克败酱草90克 阿胶150克 鱼膘胶200克 蚂蚁100克枣仁60克 夜交藤300克 龟板150克 龙牡各300克远志60克 石菖蒲60克 檀香砂仁各15克 鸡血藤膏40克 合欢皮花各60克 玫瑰花60克 雪蛤油30克 穞豆皮200克 浮小麦300克 泽泻90克 丹皮60克 朱砂10克 湘莲肉60克 上味共煎浓汁,文火熬糊,入诸胶及蜜蜂,烊化收膏。早晚以沸水冲饮一匙。 2013年12月7日回访:痛经大减(本月3号来),乳痛轻些。嗜睡少了。梦仍多,药后口稍燥,大便欠畅。嘱加黑芝麻,蜜蜂兑入膏中服可也。 2014年6月17日回访:痛经数月未发,头晕消失,睡眠安稳。 按语:产后体弱,复加感冒高热,雪上加霜,失治误治,渐次加重,终成痼疾。14年之顽疾折磨,其痛苦可想而知!吾以一剂养血活血膏方解决,非医术高超,实得益于复方善治疑难之理也。若以汤剂疗之,小效尚可,显效乃至全愈难也!
主诉:膝关节痠痛5年,久治不愈。 病史:医院查---- 1.右膝外侧半月板前角变性,前方小囊肿。 2.髌上囊内积液。 平时服西药暂时止痛,担心瘫痪,求中医治疗。临床症状: 1.足痛,久坐起立痛加剧,不能下蹲。 2.长年患高血压,冠心病及甲低,停经数年。 3.胸闷心悸心累。 4.失眠烦躁,耳鸣目涩,尿频易感。 5.饮食不慎则胃胀打呃。 6.经常呵欠嗜睡。 检查:脉弦细略紧(右沉),尺弱,舌淡胖,舌脉紫。 辨证:肝肾不足,血虚血滞。 治法:培补肝肾,调和气血。 处方:八珍汤,归芍地黄丸加味。 黄芪100克 人参45克 党参90克 当归60克 川芎30克 二芍各20克 大熟地30克 茯苓60克 白术30克 山药60克 山萸30克 泽泻25克 丹皮25克 枸杞60克 菟丝子30克 补骨脂30克制首乌30克 鸡血藤胶30克 寄生30克 乌蛇30克地鳖虫25克 蚂蚁30克 全虫20克 蜈蚣20克 苏木25克 玄胡25克 香附25克 田七30克 狗骨120克 龟板25克 石菖蒲15克 远志15克 龙骨25克 灵芝60克 阿胶60克 诸药烘干研粉,炼蜜为丸,一天2~3次,每次6~12克,感冒停服。 2011年3月6日回访:服一月能随意活动,关节痛减半。现在可以登山旅游了。“别人说我至少年轻5岁······”。 按语:患者是生意人,整天象一台机器高速运转,生活休息不定。焉不生病?多种疾病缠身,元气必损。治疗想当然,擅自服一些保健品,诉“每个月的保健品要花掉五六千”!这是有钱人的生活!然而越吃越糟糕。可悲可叹!改中药治疗,终获大效! 八珍汤由当归、川芎、白芍、熟地、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组成。治疗气血两虚之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耳眩,四肢倦怠,气短懒言,心悸怔忡,饮食减少等症效果良好。本方系四君子汤合四物汤而成。统治气血两虚之多种病证。 归芍地黄丸用于治疗肝肾两亏,阴虚血少,头晕目眩, 耳鸣咽干,午后潮热,腰腿酸痛,脚跟疼痛等症。方中狗骨治风湿关节疼痛,腰腿无力。可代替虎骨之用。 2013年11月15日二诊: 主诉:停经过早,诸病缠身,久治不效。 病史:停经过早(38岁)而疾病缠身。查有慢性胃窦炎伴糜烂,脂肪肝,外周动脉硬化,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心室间隔增厚,窦性心律不齐,甲低,高血压。寒冬之际,予温药固本,拟膏方调理。刻见: 1.胃病,多食或受凉等则消化不良,干呕打嗝。初为胃窦炎,近查伴糜烂(因饮食失调和服用各种药物所致)。 2.多梦,记忆差,精力不济,易疲倦。 3.枕部血管胀痛,拒按。 3.发脱,耳鸣口苦。 4.臀部发凉如水浇,膝关节酸痛。 5.大便不爽,小便频数。 检查:脉沉细(左较弱),舌淡胖,舌脉紫。 辨证:气血双亏,脾肾不足,肝胃不和,气滞血瘀。 治法:调补气血,健脾固肾,疏肝和胃。 处方:十全大补汤,归脾汤,丹参饮等化裁。 上等黄芪300克 红参60克 西洋参100克 党参300克丹参200克 茯神150克 二术各90克 青陈皮各90克当归90克 川芎60克 二芍各150克 二地各200克蒲黄120克 桃红各90克 香附90克 合欢皮200克佛手200克 半夏曲90克 檀香砂仁各20克 刺猬皮60克田七60克 白芨60克 三棱文术各120克 海马20克蚂蚁120克 阿胶150克 龙眼肉150克 枣仁60克柏子仁120克 远志90克 龙牡各200克 磁石200克朱砂10克 仙茅120克 仙灵脾120克 枸杞200克 制首乌200克 怀牛膝120克 龟板200克 菟丝子120克鹿胶60克 杜仲120克 草决明300克 浮小麦300克雪蛤油15克 鸡血藤膏60克 升柴各60克 麦冬90克北五味90克 百合200克 苡仁200克 五谷虫120克天麻30克 焦三仙各90克 上味共煎浓汁,文火熬糊,入诸胶及蜜蜂,烊化收膏。早晚以沸水各冲饮一匙。 2013年12月12日回访:药服五分之一,胃好许多,睡眠安稳,夜尿一次。头痛,耳鸣及口苦大减。臀部不冷,膝关节略痛。药后口不干,胃不胀。 2014年2月24日回访:精神大振,难得感冒。枕部疼痛消失。膝关节不痛有力。晚上已不起夜。 按语:月经应期而至,气血调和也。停经过早,于健康极为不利。经血不出,瘀浊内留。“瘀血不去,新血不生”,瘀毒羁留,极易产生癥瘕肿块。况月经与卵巢密切相关。经血涸而卵巢衰也!月经不调亦影响情志活动。总之,停经过早,则衍生多种疾病。 (二十)白某 女 50岁 2013年9月20日一诊 主诉:年半百,体弱病多。 病史:年轻胎产频数(共8次),一年前闭经,身体出现诸多问题。刻见: 1.心悸怔忡,查心肌缺血。 2.平时梦多。 3.阴道干燥,房事疼痛困难。 检查:脉沉细(右略弦),尺弱,舌淡。 辨证:肾虚血弱。 治法:补肾养血。 处方:十全大补汤,六味地黄丸等化裁。 上等黄芪60克 白人参30克 西洋参60克 党参200克当归45克 川芎45克 二芍各60克 二地各120克桃红各25克 山药120克 山萸60克 泽泻45克茯神120克 丹皮30克 龟胶45克 龙牡各300克远志45克 石菖蒲45克 麦冬60克 北五味60克丹参120克 檀香砂仁各10克 枣仁30克 夜交藤200克合欢皮花各45克 海马15克 雪蛤油30克 枸杞90克制首乌90克 桑椹子90克 田七25克 龙眼肉45克阿胶120克 大云60克 玉竹90克 淫羊藿60克寄生60克 六汗60克 穞豆皮200克 浮小麦200克磁石10克 朱砂10克 灵芝60克 黄精200克蚂蚁120克 木香30克 焦三仙各60克 上味共煎浓汁,文火熬糊,入诸胶及蜜蜂,烊化收膏。早晚以沸水冲饮一匙。 2014年2月3日回访:医院查心电图正常。睡眠安稳,梦极少。夫妻生活满意。精神好,别人都说“变年轻了,面色红润,象擦了粉,化了妆一样······”。 按语:半百而衰,此乃自然规律。白某胎产频数,过耗精血,加重了其衰老的速度和程度。因心脏不好和夫妻生活差就诊。 方选十全大补汤补血,六味地黄丸强精,更加阿胶,龟胶,雪蛤油,海马等峻补精血,滋阴温阳。根本得固,身体安康! (二十一)王某 女 38岁 2013年11月5日一诊 主诉:产后眩晕肢冷4年,久治不效。 病史:4年前产后体弱,以眩晕肢冷为甚,久治不愈,同事介绍,慕名求诊。刻见: 1.畏冷肢厥,头目眩晕,经期加重。平时腰腹冷痛。 2.经少尿频,发脱眠差,眼睛模糊。 3.易发口腔溃疡。咽干夜甚,喜温饮。 4.查有脑血管痉挛,乳腺增生。 5.带多味臭。 检查:脉弦细略紧,舌淡,苔薄腻干,舌脉略紫。 辨证:肾阳不足(阴损及阳),气血双亏,肝郁不舒。 治法:温肾强腰,调补气血,疏肝解郁。 处方:金匮肾气丸,十全大补汤等化裁。 上等黄芪300克 白人参60克 党参300克 太子参150克 丹参1 50克 二地各200克 山药200克 山萸120克泽泻90克 茯苓120克 丹皮90克 枸杞200克 鹿胶60克 菟丝子90克 杜仲120克 当归90克桂枝肉桂各45克 熟附片45克 怀牛膝120克 龟板200克 龟胶60克 阿胶100克 鸡血藤膏60克 海马15克蚂蚁120克 六汗200克 寄生200克 仙茅120克仙灵脾120克 巴戟天120克 知柏各90克 百合200克玉竹200克 制首乌200克 田七30克 合欢皮200克枣仁30克 升柴各60克 枳实壳各120克 二术各90克 川芎60克 香附60克 湘莲肉30克 二冬各90克 北五味90克 女贞子120克 浮小麦300克 刺猬皮15克 九香虫60克 上味共煎浓汁,文火熬糊,入诸胶及蜜蜂,烊化收膏。早晚以沸水冲饮一匙 2013年11月29日回访:药后不上火。精神振,走路有力。眼睛明亮,头晕微,腰痛消失。睡眠转好。咽干渴饮消失,带减。口腔溃疡未作。查脉弦细缓有神,舌淡荣。 2014年3月21日回访(介绍朋友周某求治妇科杂病):头晕,腰痛,口腔溃疡俱已消失。小便正常,睡眠香甜,眼睛不雾。咽不干,面已华。带转常,唯经血偏少。查脉弦细有神,舌淡红,舌脉紫色已退。 按语:患者肢冷,腰冷,经少,尿频等辨为肾阳不足。复有咽干,口腔溃疡等阴虚表现,看似矛盾,实是病变过程中阴虚失治,阴损及阳也。 处方中金匮肾气丸滋阴益阳。加龟板,龟胶,阿胶,玉竹,二冬,女贞等增强滋阴之力;伍海马,仙茅,仙灵脾,巴戟天等更添温阳之功。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二十二)卿某 女 50岁 2014年5月8日一诊 主诉:体弱多病。 病史:胎产频数,近10年身体变差。刻见: 1.面恍少华,胸闷气紧,眩晕心悸,晕厥频发。 2.腰部酸痛,经后加重。 3.畏冷易感。 4.纳呆运迟,受凉及饮食不当易腹泻。平时大便稀溏不成形,一天1~3次。尿频(夜尿4次)。 5.经血淋漓难净,带少。经前小腹及乳房胀痛。 6.眠差梦多。目雾,手足转筋。易发口腔溃疡。口燥不饮。 检查:脉弦细弱(左偏浮),尺弱,舌淡胖,苔薄干。 辨证:气血大亏,脾肾不足,肝郁不舒。 治法:大补气血,健脾固肾,疏肝安神。 处方:补中益气汤,参苓白术散,六味地黄丸,四逆散等化裁。 上等黄芪300克 云防风60克 白术120克白人参60克西洋参100克 党参300克 丹参200克 麦冬90克北五味60克 升柴各60克 当归90克 炙甘草60克川芎60克 白芍120克 炒生地200克 桃红各60克茯苓120克 青陈皮各60克 檀香15克 砂仁60克香附60克 炒苡仁200克 湘莲肉60克 莲米300克山药300克 扁豆200克 桔梗60克 玉蝴蝶60克枣仁600克(100克入膏,500克入煎) 夜交藤300克浮小麦300克 穞豆皮200克 朱砂30克 山萸120克泽泻90克 丹皮90克 枸杞200克 龟胶60克龟板300克 怀牛膝90克 海马30克 蚂蚁120克狗肾150克 阿胶100克 雪蛤油60克 紫河车60克百合150克五谷虫120克合欢皮枳壳各200克红景天120克鸡内金500克 莱菔300克 二芽各300克 查曲各150克 上味共煎浓汁,文火熬糊,加诸胶及冰糖250克收膏。早晚以沸水冲饮一匙。 2014年6月12日回访:查脉弦细有神,尺已应指,舌渐荣。诉“药后胃暖身热约10分钟,饮水即解,人特舒服“。药后口不干,胃不胀无不适。除睡眠改善不显外,其他好许多。 1.精神振作,胸紧心悸减半。 2.腰痛及畏冷轻些。 3.食欲增加,大便较前稍干,仍不成形,一天2次。嘱服少量焦米可涩肠止泻。夜尿一次。 4.经血3天净,经期小腹及乳房不痛了。 5.眼睛明亮些,手足转筋消失。 6.口腔溃疡未出现。 按语:患者离异,贫病交加,延久失治,近年加重,晕厥频作,不得不治。观其诸症,气血虚脾肾虚是根本,如何恢复之?健脾升阳,补肾强精为治疗大法。患者诉药后“胃中暖和发热······”,此中阳生,阳气复之吉兆也!药已中的,缓缓服之,定凑大效!
(二十三)李某 女 41岁 2014年4月13日一诊 主诉:头痛身痒5年,久治不愈。 病史:近5年来,崩漏耗血,加之产后失血甚多。延至现在出现诸多症状,久治不愈。经人介绍,慕名求治。刻见: 1.面苍色暗有斑,身痒有疹,全身泛发(甚则阴道亦痒。4年前查有白色念珠菌阴道炎)。 2.头痛4年(隐痛如刺,白天多见,一天2~3次),伴阵发性眩晕恍惚,不能思考。平时腰酸背痛。 3.经多有块。经期小腹及乳房胀痛。平时小腹按之亦痛。 4.经常肝郁不快,打嗝打屁稍舒。查有浅表性胃炎。 5.肢麻目雾,脱发。记忆力差。 检查:脉弦细略紧(右偏浮),尺弱,舌淡苔白腻。 辨证:气阴不足,肾虚肝郁,湿郁化热,气滞血瘀。 治法:益气养阴,固肾疏肝,利湿凉血,调和气血。 处方:参麦地黄丸,圣愈汤,四逆散等化裁。 上等黄芪200克 西洋参100克 党参200克 丹参200克玄参200克 苦参120克 二冬各90克 生地300克山药200克 山萸120克 泽泻90克 土苓90克丹皮90克 枸杞200克生制首乌各200克 龟鳖胶各60克怀牛膝90克 龟板500克 鳖甲300克 当归90克川芎60克 二芍各150克 桃红各90克 升柴各60克枳实壳各150克 生熟苡仁各300克 绿豆赤小豆各300克败酱草120克 白蔹红藤各120克 全虫蜈蚣各30克酸枣仁360克(300克入煎,60克入膏) 柏子仁200克灵芝孢子粉30克 夜交藤300克浮小麦300克雪蛤油60克阿胶300克 蚂蚁120克 露蜂房90克 二至丸400克田七30克 寄生六汗各150克 葛根200克 合欢皮200克 五谷虫120克鸡内金500克 棱莪术各120克知柏各90克上味共煎浓汁,文火熬糊,入诸胶及蜜蜂,烊化收膏。早晚以沸水冲饮一匙。 2014年6月12日回访: 1.面渐华,斑变淡。身痒减三分之一,红疹少许多。嘱以冰片,芒硝,白矾等量兑水洗澡止痒。 2.服药一月头痛若失。眩晕轻多了。腰痛已缓。 3.经量较前少些,接近正常,瘀块极少。乳房及小腹已经不痛。 4.空腹服药胃稍不适,饭后服用无碍。 5.肢麻消失,眼睛清晰,记忆好些。 6.二便正常,药后口不干。 按语:女子以血为本,李某失血过多,血虚易热;素有胃病,经常肝郁,脾土受伐,脾虚易湿;湿热郁久成毒,淫溢肌肤而瘙痒有疹;虚瘀羁留,故头痛长期不愈。症状错综复杂,治疗颇难。不滋阴养血,身痒难愈;不行气活血,头痛面斑难消。医理明了,有是症用是药,标本兼顾,难病不难治!
(二十四)张某 女 47岁 2013年3月18日一诊 主诉:脑响耳鸣半月。 病史:半月前突发大脑晕痛,继脑响耳鸣,安静更显。回忆20年前胆囊切除,6年前乳腺肿块切除,有高血压家族史。查有脂肪肝,脑供血不足,血糖偏高。平时畏冷易感,形胖面萎。食可,二便可,口干思热饮。眠差梦多,少运动,白发多。月经量偏多,经期达10天方净。 检查:脉浮弦细略数,舌淡胖,舌脉紫。 辨证:阴阳两虚,气血不足;气滞血瘀,复感外邪。 治法:益气养血,滋阴潜阳,行气活血。 处方:十全大补汤等化裁。 上等黄芪60克 云防风15克 白术30克 西洋参60克 党参60克 当归25克 川芎15克 赤芍30克 生地30克 桃红各15克 怀牛膝30克 枸杞30克 制首乌30克 女贞子30克 旱莲草30克 穞豆皮60克 浮小麦30克 湘莲肉30克 枣仁30克 柏子仁30克 灵芝30克 龟板30克 龙牡各20克 远志10克 石菖蒲10克 磁石20克 山药30克 山萸30克 泽泻15克 茯苓30克 丹皮15克 雪蛤油30克 海马15克 鱼膘胶60克 蚂蚁60克 阿胶60克 郁金30克 葛根30克 田七30克 天麻30克 钩藤30克 虫退30克 僵蚕30克 丹参30克 寄生30克 淫羊藿30克 白蒺藜30克 潼蒺藜30克 诸药烘干研粉,水泛为丸,一天2~3次,每次6~12克,感冒及经期停服。 2013年12月22日二诊:身有力,面有华,耳鸣消失。停药数月,诸症复作,为求根治,改膏方调理。刻见: 1.大脑鸣响,目雾,迎风流泪,晨起为著。 2.眠差梦多。 3.心悸怔忡,心律不齐(90~100次)。 4.高血压(180/115毫米汞柱,服降压药后165/95毫米汞柱)。5.经常眩晕欲仆,医院查:重度贫血。 检查:脉弦细滑,舌淡胖。 辨证:气血双亏,阴虚阳亢,肝郁血瘀。 治法:调补气血,滋阴潜阳,疏肝调经。 处方:耳聋左慈丸,枕中丹,左归丸,桃红四物汤等化裁。 上等黄芪300克 白人参100克 西洋参100克 党参300克丹参200克 葛根300克 山药300克 磁石300克龙牡各300克 琥珀300克 朱砂25克 珍珠300克穞豆皮300克 浮小麦300克 夜交藤300克 枣仁60克柏子仁120克 灵芝孢子粉30克 龟板300克 龟胶60克远志90克 石菖蒲90克 二冬各90克 北五味90克田七60克 红景天120克 二地各200克 山萸120克枸杞300克 制首乌300克 女贞子200克 鹿胶60克怀牛膝90克 杜仲90克 当归90克 川芎90克二芍各120克 桃红各60克 佛手90克 八月瓜90克合欢皮120克 蚂蚁120克 阿胶200克 海马30克野天麻30克 桑螵蛸120克 桑寄生120克 桑椹子120克桑菊各60克 茺蔚子90克 山查150克 蒲黄150克鱼膘胶200克 百合150克 枳实壳各120克 棱术各120克雪蛤油30克 白蒺藜150克 潼蒺藜150克 草决明300克上味共煎浓汁,文火熬糊,入诸胶,烊化收膏。早晚以沸水冲饮一匙。 2014年6月12日回访:药后胃不胀,口不干。除大脑偶响和轻微迎风流泪外。其他明显改善--- 1.查脉弦细有神,舌淡红。面华如妆,身有力不如以前臃肿。 (以前上三楼很困难,现在上七层楼亦不费劲)。 2.睡眠转安。 3.大便稍软,一天1~2次。 4.血压120/70毫米汞柱,心率75次/次(自己买了一个血压器,天天检查,完全正常)。 按语:脑响耳鸣是标,肾虚血亏是本。初以十全大补汤加减调补气血,正气渐复,根本得固。二诊重点是心悸怔忡,心率不齐和血压偏高。重用益气养血药以保护心脏,更伍活血化瘀药理气活血,疏通气血以助降压。实践证明,膏者较丸药更力大效宏,只要有条件,多择膏方调理。
(二十五)吉某 女 42岁 2014年1月6日一诊 主诉:长期便秘尿频,头闷干呕7天。 病史: 1.近一星期头闷干呕。 2.长期大便干燥如羊屎,10天一行,尿频(夜尿8~10次)。 3.下巴红疹一月,不痛不痒,严重时化脓有白色分泌物。 4.两月前咽痒胸闷咳嗽,咯痰不爽,偶痰中带血。 5.平素眠差梦多。 6.月经紊乱。 检查:脉沉细,舌淡胖,苔腻,舌脉紫 辨证:血虚脏燥,湿热内蕴。 治法:养血通便,清热利湿。 处方:增液承气汤等化裁。 玄参25克 麦冬25克 生地25克 银翘各15克野菊花15克 赤小豆30克 苡仁30克 大黄8克藕节30克 冬瓜仁30克 酸枣仁30克 柏子仁15克枳实30克 厚朴30克 火麻仁15克 3剂水煎内服 2014年1月13日二诊:诸症大减。近6年体弱多病,要求膏方调理。主要表现: 1.长期大便干燥如羊屎,10天左右一行。 2.尿频(夜尿8~10次),量多清长。 3.眠差梦多,乱梦连连。 4.长期头晕头痛(太阳穴及额头,冷热或生气等均可诱发)。5.畏冷易感,感冒后久久难愈,输液方解。 6.经量极少,经期乳胀。 检查:脉沉细弱,尺难寻。舌淡胖,苔腻厚白干,舌脉紫。 辨证:气血大亏,肝郁肾弱;气化失司,脏燥腑滞。 治法:大补气血,疏肝固肾;温阳化气,通腑泻浊。 处方:玉屏风散,参麦地黄丸,桑螵蛸散,增液承气汤等化裁。 上等黄芪450克 云防风90克 白术120克 白人参100克西洋参100克 党参300克 丹参300克 玄参300克二冬各120克 二地各200克 北五味90克 山药300克山萸120克 泽泻90克 茯神120克 丹皮90克火麻仁300克 柏子仁450克 黑芝麻300克 生首乌300克大云200克 枳实壳各150克 厚朴120克 莱菔子120克桑螵蛸300克 龙牡各300克 龟板300克 龟鹿胶各60克当归90克 远志90克 石菖蒲90克 郁金90克百合200克 芡实300克 金樱子300克 刺猬皮60克海马60克 阿胶300克 鱼膘胶200克 蚂蚁120克枣仁60克 穞豆皮150克 浮小麦300克 升柴各90克合欢皮200克 佛手200克 香附90克 白蒺藜150克潼蒺藜150克 草决明300克 雪蛤油60克 桑椹子300克枸杞200克 制首乌200克 红景天120克 朱砂25克肉桂60克 黄连60克 胡桃肉120克 山查300克鸡内金300克 上味共煎浓汁,文火熬糊,入诸胶及蜜蜂,烊化收膏。早晚以沸水冲饮一匙。 2014年6月19日回访: 1.大便变软,3天一行。嘱加服少量黑芝麻。 2.夜尿一次,尿量正常。 3.睡眠安稳。 4.头晕痛消失,感冒偶作。 5.难得感冒了,服药到现在小感冒两次。 按语:肾司二便,便秘尿频,责之肾弱;肾精亏虚,阴损及阳,阳不化气则尿频;阴不濡肠则便秘;心肾不交则失眠;头痛责之气血亏虚,肝郁血瘀;畏冷易感乃元阳表阳不足也;经少乳胀是血虚肝郁;脉沉细弱,尺不应指为气虚肾弱之极也;便秘浊腐不祛,上泛则苔厚腻;心脉不畅,气血不和则舌脉色紫。 治以玉屏风散固表实卫,外风不得入内;参麦地黄丸伍桑螵蛸散滋阴温阳,固肾秘精,安神缩尿;厚朴,枳实协诸滋阴润肠药有承气汤义,以通腑泻浊;龙牡,芡实,刺猬皮等固肾涩精缩尿;草决明有四用:平肝止头痛,清热制他药温燥,泻热通便,清热安眠;肉桂配黄连为交泰丸,温肾清心,睡眠可安。 沉疴痼疾,治疗何难!一膏之力,能克之乎。验之临床,疗效是最好的证明!
主诉:烘热面赤3年。 病史:胎产频数(共8次),产后未调理。3年前身体更差,烘热汗出等,近来出现诸多病状。久治无效。朋友介绍,慕名求治。临床症状: 1.停经两月。 2.满脸通红半年。 3.烘热汗出,动则更甚。 4.性差,阴道干燥,小腹坠胀久立加重。 5.口苦口臭。 6.足软发脱,目雾肤燥。 7.手足掌发红脱屑3年。 检查:脉弦细,尺弱,舌淡,尖边有瘀点。 辨证:气阴两亏,肾虚肝郁。 治法:益气养阴,固肾强精,疏肝调经。 处方:参麦地黄丸,左归丸,桃红四物汤等化裁。 上等黄芪300克 西洋参100克 党参200克 丹参200克玄参200克 二冬各90克 炒生地300克 山药300克山萸120克 泽泻120克 茯苓120克 丹皮120克枸杞300克 制首乌300克 龟鳖胶各60克 怀牛膝90克龟板500克 鳖甲300克 炮甲15克 桃红各90克失笑散150克 益母草90克 当归90克 二芍各150克 浮小麦500克 糯稻根200克 阿胶300克 肉桂30克黄连60克 知柏各90克 雪蛤油60克 蚂蚁120克 赤小豆300克 苡仁300克 绿豆300克 鱼膘胶200克 二至丸400克 合欢皮200克 草决明200克 玉竹200克 百合200克 黄精200克 升柴各60克 枳实壳各150克 鸡内金500克 麦芽500克 五谷虫120克 棱莪术各90克 酸枣仁260克(200克入煎,60克入膏) 仙茅90克仙灵脾120克 巴戟天90克 上味共煎浓汁,文火熬糊,入诸胶及蜜蜂,烊化收膏。早晚以沸水冲饮一匙。 2014年6月1日回访:精神好许多。药后胃不胀,口不干,无不适。为加强温经活血,引火下行之力,增肉桂粉入膏中服(每次0.3克)。 2014年7月3日回访:除口苦口臭减不多(晨起口干显,但较原来好许多,可能与自己无饮水习惯有关,嘱多饮温开水即可)。其他改善明显: 1.月经已至,经行不畅,量极少(此次月经6月25日~6月27日)。 2.面红减大半。 3.烘热消失,汗出停止。 4.阴道干燥有改善,夫妻生活较前好许多,小腹已不坠胀。5.手掌不红不脱屑了,腰腿有力。 按语:脉细尺弱,舌淡乃阴血亏虚之证;舌瘀是血滞之兆。阴虚内热,阴不敛阳,故面赤如妆,烘热汗出;肾阴不足,宫胎失养,则阴道干燥;阴虚血热,则手掌发红脱屑。脉弦,舌瘀,肝郁血滞也,此为经停,小腹坠胀之因。 治以参麦地黄丸,左归丸,桃红四物汤化裁,滋阴活血。因血得温则行,故加服肉桂粉助其调经,果效,药后经至。然毕竟属温燥之品,所以口苦口臭减不多。权衡利弊,中病即止,不可多用。 主诉:长期体弱多病,久治不愈。 病史:婚后带多,至今30余年,四处寻医问药少效,近年加重。邻居介绍,特来求治。临床症状: 1.带多色黄,天天换内裤,腥臭难闻,瘙痒难耐。 2.胃脘窒闷,叹气则舒(生气后多见)。 3.大便偏燥,3~5天一行。 4.双膝关节酸软发凉,如蚁行20余年。 5.春秋季手足接触冷水后发痒,搔之变红数分钟,继自行消失。即西医谓之“雷诺氏证”。 6.眼目瞤动。 检查:脉沉弦细涩,舌淡,苔腻浅黄。 辨证:肝肾精亏,肝胃不和,湿热内蕴。 治法:调和肝胃,健脾利湿清热。 处方:四逆散,二妙散加味。 柴胡15克 枳壳25克 白芍15克 炙甘草10克赤小豆15克 苡仁25克 郁金15克 芡实15克 黄柏12克 土苓12克 茯苓20克 希芡草15克 制首乌15克 枸杞15克 黄精15克 5剂水煎内服。 2010年12月8日二诊:此次治疗妇科病改善最显,为30年来效果最好一次,带减痒轻,可以不天天换内裤了。 查脉沉弦细,尺弱,舌如前,苔稍退。 由此观之,湿热内蕴为最,当先解决之。便秘通腑泻浊可助湿热下出。 醋柴胡12克 枳实30克 白芍15克 生甘草6克苍术12克 黄柏12克 苡仁20克 怀牛膝15克赤小豆15克 希芡草15克 泽泻12克 升麻12克萆薢12克 防已12克 芡实25克 芒硝10克(分次冲服) 5剂水煎内服。 2012年3月26日三诊:妇科病及胃病已愈,至今未发。转治他病。现在临床症状: 1.双膝关节如蚁行,软弱无力,严重时不敢行走近20年。回忆以前长住底楼(特别潮湿)。 2.平素较畏冷,冬天背心凉甚。 3.平时手心微汗,易上火。 4.眼睛瞤动。 5.冬天口干明显。 6.指甲白,结膜白。食可,二便正常, 检查:脉弦细,尺弱,舌淡苔薄,舌前有裂纹。 辨证:肝肾不足,气阴(血)亏虚,筋脉失养。 治法:补肝肾,益气阴(血),强筋骨。 处方:十全大补汤,六味地黄丸等化裁。 黄芪90克 海马30克 西洋参100克 党参100克 茯苓30克 白术30克 当归30克 川芎20克 白芍30克 二地各40克 桃红各15克 香附25克合欢皮花各25克 石斛40克 枸杞40克 木瓜30克 山药90克 山萸30克 泽泻20克 丹皮20克怀牛膝30克 制首乌40克 黑芝麻40克 二冬各30克 北五味25克 灵芝40克 枣仁40克 柏子仁30克龟板40克 鳖甲40克 龙骨30克 石菖蒲15克 远志15克 丹参30克 檀香30克 砂仁25克 阿胶100克 蚂蚁30克 海狗肾2条 鹿筋30克 青盐30克 杜仲30克 补骨脂30克 胡桃肉30克黄精40克 玉竹30克 鸡血藤膏40克 枳实30克 苡仁30克 芡实30克 茺蔚子30克 豹骨30克 焦三仙30克 诸药烘干研粉,炼蜜为丸,一天2~3次,每次6~9克,感冒停服。 2012年9月23日回访:膝关节蚁行感消失,仍软弱乏力。畏冷及背心冷消失。眼睛瞤动不复存在。 2014年5月12日四诊: 主诉:双膝关节酸软乏力20余年。 病史:年老肾虚血亏,足软难愈,近半月加重。临床症状: 1.双膝关节酸软,抚之肤冷20余年。服前丸药后膝关节如蚁行之感消失。 2.大便偏干,2~4天一行。小便频数(夜尿2~5次)。近一星期尿急尿热。 3.较前畏冷,牙易出血。 检查:脉沉细(重按左略紧而偏滑),尺弱,舌体瘦,舌淡苔薄腻。 辨证:肝肾精亏,风湿阻络。 治法:滋肝固肾,益精养血;活血通络,疏风除湿。 处方:金匮肾气丸,左归丸,桃红四物汤,二仙汤等化裁。 上等黄芪300克 黄精200克 西洋参100克 党参300克丹参200克 生地300克 山药200克 山萸120克泽泻90克 茯苓120克 丹皮90克 附片肉桂各45克枸杞200克生制首乌各200克 怀牛膝90克 龟鹿胶各60克 龟板450克 鹿角90克 杜仲120克 当归90克桃红各90克 川芎90克 二芍各120克 狗脊120克桑螵蛸120克 桑寄生120克 桑椹子200克 六汗120克鸡血藤膏60克 海马40克 狗肾300克 阿胶100克蚂蚁200克 田七60克 大云90克 仙茅90克仙灵脾150克 知柏各90克 莱菔子200克 鸡内金500克 二芽各300克 五谷虫120克 刺猬皮60克 枳实150克 上味共煎浓汁,文火熬糊,入诸胶及蜜蜂,烊化收膏。早晚以沸水冲饮一匙。 2014年7月3日回访:膝关节冷酸大减。大便正常,1~2天一行。夜尿1次。食可,眠可。 按语:数诊疗效证明,膏方远胜丸药及汤剂。故疑难重症非膏不愈。特别是年高体弱,肾亏血衰,久久难复之症,膏方更是首选,必选。
(二十八)潘某 女 43岁 2013年6月23日一诊 主诉:便秘,黑斑,脱发10年。 病史:胎产频数(共9次),身体变差10年。服药不效,慕名求诊。临床症状: 1.大便干燥,10天左右一行(服大黄后3~5天)。 2.黑斑。 3.脱发。 4.经少。 5.口干,晨起更著,饮水略解。 检查:脉弦细,舌淡苔腻。 辨证:气血双亏,血不濡肠。 治法:益气养血,疏肝活血,润肠通便。 处方:圣愈汤,六味地黄丸,左归丸等化裁。 上等黄芪200克 西洋参100克 党参200克 玄参200克丹参200克 当归90克 赤芍120克 生地300克桃红各90克 山药200克 黄精200克 泽泻兰各90克茯苓120克 丹皮90克 枸杞200克 生首乌200克龟胶60克 龟板300克 狗肾120克 怀牛膝90克麦冬200克 火麻仁200克 黑芝麻300克 桑椹子300克柏子仁200克 玉竹200克 枳朴各120克 棱莪术各120克草决明150克 雪蛤油40克 黄明胶300克 阿胶150克蚂蚁120克 益母草90克 青皮90克 杏仁90克五谷虫120克 莱菔子200克 鸡内金300克 二芽各300克上味共煎浓汁,文火熬糊,入诸胶及蜜蜂,烊化收膏。早晚以沸水冲饮一匙。 2014年2月16日回访(介绍亲戚求诊):大便一天一次,黑斑消失,面华如妆。月经4天净,量较前增多。口干不复存在。 按语:血属阴,有濡养功能。胎产耗血,阴血亏虚,肠燥失濡,大便燥结难下。即“无水舟停”。“无水”即“无血”也,此乃“不大便”的关键所在。故治宜增水补血行舟之法;心主血脉,心之华在面,心血不足,血虚血滞,则两颊黑斑。便秘燥热不祛,亦可加重黑斑形成。发为血之余,血虚则发脱;妇女肝血不足,冲任虚损则经少。 圣愈汤益气养血;六味地黄丸伍左归丸滋肾阴;黄芪,狗肾,蚂蚁等温阳助肾增强肠道动力;桃红,泽兰,益母草等活血消斑;枳朴,棱莪术,青皮,五谷虫,莱菔子,鸡内金等消食化积,推陈致新;便秘是重点,更加生首乌,火麻仁,黑芝麻,柏子仁,桑椹子等滋阴润肠,通腑泻浊之品;方中草决明甘苦微寒,质重沉降,可清肝养肝,清利头目,亦可入大肠,有清热润肠通便之效,高血压,高血脂等因肝火上亢者多用之;雪蛤油,黄明胶,阿胶能滋阴补液,峻补精血,以黄明胶为最,为滋阴通便圣物;因肺与大肠相表里,借杏仁一物,降肺气,增全方通腑泻浊之功,且其富含油脂,能润肠通便,一药两用,一箭双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