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答问 | 第35-37期学习会笔记汇总

 梦回唐朝64 2015-02-21

第37期兰亭学习会交流笔记

2015年2月7日答问实录

答问 | 书法君

整理 | 书画源心


1、请书君谈谈应该怎么把握或者确立临习书谱的草书体系吧


关于书谱,我以前写过半篇赏析文章,说是半篇,因为后半篇是晒孙过庭的书谱。有时间不妨找出来看一看。


孙过庭的草书从最传统的二王一路而来,没有逾越或大的创新,但他的书谱做了两件很了不起的事,一当然是他的书论极其精妙,二是他通过书谱相当于将草法进行了系统地整理,学好书谱基本上很多字都会草了。


书谱怎样临写呢,要留意它与右军不同的地方,它是向字内穷微极妙的,字内的用笔法,线条的力度、角度、弧度、长度等方面都有相当精彩的表现,笔一定要沉下去,通过毛笔与纸的力量的生发,形成各种笔画的形态。


理解或者说表现好了字内的变化,基本上对书谱的草书用笔也有了不错的造诣;再加上通过书写精熟了草法,可以说书谱的草书体系也就构建好了。


我好像看过你先前的作品(有可能记错),有不错的水准,用笔上还是不够沉着,有些地方为了临形而刻意求肖,但字内的力量感、动态的势表现不够,总差一点味道。写书谱,向字内求索。


2、關於書論,有沒有好的白話文推薦一下?


现在有一些翻译过来的,应该不难找,但是精选摘要的多,全篇的少,比如米元章、董香光都有专著,一些经典的论书片段是散见各处的,苏黄亦是如此,清人的书论也具有代表性,算是一个总结,但都比较繁杂的,真给你读也未必能读下去。建议找一些别人整理好了的,择其精华默记一些。但要说专门的白话文通俗版的,我没怎么留意。


3、书君,逐形很容易理解,就是逼近逼近再逼近,逐神应该怎么去做呢?由生到熟,然后提速?是不是量的不断累积就可达到?


不是提速。


提速是一种近乎饥渴地接受那种书写感状态,对练习者通过大量的迅疾而为可以极大地扩展书写的量,同时形成肌肉记忆,有些以往别扭、难写的关卡,这时豁然而通畅,积累一些行笔的技巧。对于创作者,则是一种饮后有三分酒意挥笔时脱去枷锁、更近于自然的书写状态。


你所问的逐神,是需要精熟书写技法之后,一种胸有成竹,笔未至而意先行,这时候你已经不必专门小心翼翼地想这一笔写得好不好,而是去想怎么写更有意思,更能表现情绪、意趣。 这不是通过快速书写就可以的。很多人以为这样,往往就胡来了。


4、关于苏轼,之书体,如何欣赏,如何理解?实在没感受到任何美感!请老师指点迷津!


苏轼就太了不起啦!他的美,不在于法度,不在于精美,没有标准的刻度去衡量他,评判他。这是很难被很多人理解的地方。


但是,他笔下的意趣,情绪,那种动态,那种气势,太有感染力了,越欣赏越有味,越看越不够。要讲起来,可能要结合作品,让人赞叹的地方实在太多。

5、灵飞经的特点和临习注意事项,请略谈几句吧?


这下给我出难题了,如果有什么问题容易解决,一种字帖的临摹还真不太好用几句话表达。


灵飞经,是我认为学楷书入门最经典的字帖之一。首先,它天然离硬笔书法近,易于入手;其次,它兼具了唐人法度,同时写得飞扬生动,用笔华美,结体灵活又字字入法,学之入门能得法又不困于法,相当好。


在临摹上还真不好说,我偷一次懒,尽量写像吧,写完后尽可能复帖。


6、请问书君,行书的气息连贯,如何练出来?


如何气息连贯,与前一个问题有延续性。


通过大量练习之后,精熟于技法,不再小心于笔画,以至于胸有竹而意先行,以意驱笔,似闲庭信步心有余暇焉。


这个时候,笔下会连续成一个完整的由笔画、线条构成的画面,像讲故事,你已经布好了局,这里抖一下包袱,那里留一个劫,这里忽然夸张一下,那里平静地娓娓道来。笔画的连绵,构成了连续的具有势能的书写,有气势,有神韵,有趣味,气息自然生焉。


7、如何欣赏智永千字文?


今天的问题好难,相当考验我的打字速度。


赏析作品,如何临摹法帖,都是需要通过大篇帖的文章来阐述的,而且还不一定能说明白。临时对答,有点瞠目不知从何说起。


8、書法作品中的字眼是怎麼回事 ?


字眼这个词其实不太准确。


我猜可能是想表达一幅作品中的几个突出表现的部分吧,比较抢眼的部分,一般是作品中的浓淡中的浓,疏密中的密,字的精粗中的精。比如一幅字平平淡淡不算佳构甚至可能有些歪斜飘浮,往往某一个字或某一笔的出现,镇住了整体的势,或画龙点睛,遂称于字眼。


但我认为,有时候刻意去想字眼的事,往往脱节的时候也挺多的,与整体作品格格不入。


第36期兰亭学习会交流笔记

2015年1月31日答问实录

答问 | 书法君

整理 | 弦子


【书友】某天写字,感觉到笔墨能入纸了,可隔天又出问题,全在纸上浮着,很难过,始终找不到高手们那种沉实的线条。请问有什么诀窍?


【书君】你所说的笔墨入纸,你认为是指什么?不是让墨渗入纸里,那是浅层的字面意思。如果只是追求这一点,那么用生一点的纸很容易做到。


事实上,除了在纸上书写,是用毛笔赋予纸面上的形象以生动、活泼气息的过程,将每个字当作一个人来处理,每个笔画线条的表现如同生成人的肌肉皮肤和容貌神情,写出来的线条要有丰富、立体的面目,才具有艺术感染力。当线条有立体感、有丰富感时,它就不单薄,不是在纸面上掠过时的可有可无的飘忽的线形,而是能表达情绪、具有感染力的笔墨个体,是凝实丰满的形象,它是不可以被忽略的,就不会再飘浮了。


怎么做到这一点呢?首先要慢下来。我以前说过很多次,慢下来,体会笔与纸之间相发相生的关系,这就是还原、生成艺术骨骼、肌肉的过程。当然仅这样还不够,因为有的骨架可能是畸形的、面目也可能是粗糙的,于是有第二点(见其次)。其次,要多临帖积累,在笔法中构建一套完整的笔法,形成肌肉记忆,在书写时自然地反馈在纸面上,会是漂亮的、丰富的、具有立体感的线条,有美感,有面目。


【书友】请问临帖的深度和广度该如何控制?

【书君】这个要视人的笔性,以及耐性毅力。我常常给人提建议,都是参考多方面的因素来作判断。有的人适合临得更深入,吃透一家;有的人适合博取诸家,自成一派,没有一定之规。


【书友】学书法最终必需要回到二王吗?又或者必需回到兰亭吗?如果非要回到兰亭,我们要从兰亭中学习什么?

【书君】没有这回事。二王只是中国传统书法中最大的一条支流。自从王羲之增损古法,将书法从书写真正提升到表现笔墨线条的艺术上起,它就成了中国书法最底层的语言,后世很多书法都建构在这套基础语言之上,形成丰富的体系与风格。


比如说颜鲁公、米元章,他们是继承了二王,但他们在很大程度上都突破了二王的书法体系,当然也不可避免伴生一些破坏;再看明清王铎、傅山,他们就更不一样了。


另外,我们要知道不仅仅只有楷书行书,在二王之前不是还有篆书隶书吗?没有必要说非得回归二王。你能走多远都行,关键是要干得漂亮。


【书友】请问临帖时可以临得相似,但创作就写不到和原帖相似的字形。这样要注意哪些方面?

【书君】那说明两点:第一,比较适合精临,但意识不够,未能掌握原帖笔意,更做不到举一反三;第二,临帖不足,未能出帖。解决方法,没有捷径,可以巧干,多写,多想。多写,不用说,多想,可以在每次临精之后再对比意临,有时间多读帖,多领悟。


【书友】我临乙瑛碑是只临原拓本,还是也可以临临集字?

【书君】我是鼓励多临原拓本的。因为汉隶不仅仅是要将字的笔画学精到了,你还得解它的笔墨意韵,明它的气息。当然,对于初学者来说,原拓没有集字、精修过的版本来得清晰明白,参考是无可厚非的,而且正书毕竟章法上的要求没那么多,单个字写好了,整体上容易出彩。但是,终归还是要回到原拓,明其理,取其意。


【书友】在临乙瑛时,可否借鉴一下林散之临的乙瑛呢?可以同时也临峄山碑呢?

【书君】第一个问题,不要,不解释。第二个问题,能否临峄山碑,你想问什么?是想通过写篆书互补吗?如果是这样,你想提升线条质量用于隶书,那么不如写散氏盘、毛公鼎、石鼓文。秦后的篆书更偏于练习控制力,要表现汉隶的笔意,先秦籀书更适合。


【书友】学习李邕重点应该放在哪里,主要学习他哪些优点?

【书君】李北海也是二王一路,但他有两点特别的地方:一是将字的结构打开了,后面黄山谷、赵松雪的大字中都或多或少有他的影响;二是他将笔意留住了,行书用笔特别实,不取灵动而是不动如山,自有一股巍峨意。这是很了不起的。



【书友】耐心不好的博取诸家,耐心好的深入一家,顺着自己的个性来,我的理解对么?

【书君】也不是。除了耐心,还有笔性、意识等方面啊。耐性不好、意识笔性不好,博取更驾驭不了,杂学不如专注。


【书友】孙过庭的章草怎么样?可否帮忙推荐一些章草字帖?

【书君】孙过庭章草可以学。古代章草作品不太多,学索靖、陆机的比较多,元人也在章草上下了一些功夫,你可以找一些来看看。


【书友】我用中号笔些临灵飞经感觉还好,但现在换成用小号笔写反而没感觉了,是因为不习惯吗?写小楷一定要用小号笔吗?

【书君】其实笔的大小号并不是问题,没那么绝对。用很大的笔,笔锋聚好了,也能写很小的字。中大号的毛笔写小字,它的提按变化特别小,对于习惯用锋面去表现的人来说,就特别顺手。小号毛笔,比如用的狼毫之类,比较硬挺,柔韧性弹性好,适应不了它的弹性,处理不好提按,就会特别别扭。


【书友】请问羲之这样的字怎么欣赏?

【书君】很好的,不过在右军作品中不是上品。欣赏书法,不仅仅看法度。跟看人一样,规规矩矩、体体面面当然很顺眼,但有些人即使衣衫褴褛、胡子拉碴,也如黑暗中的萤火虫那么耀眼,因为他的面目很丰富,很鲜活,看了一眼就忘不了。你看上面的线样,寥寥数笔中,使转、弧度用笔变化,很漂亮。当然,作为随性之笔,随意多了些,不算经典。


【书友】我刚开始临沈寐叟的,可取吗?王蘧常的呢?

【书君】问一不可取。问二还行,但你为什么要向他取法呢?清至近代书法家,努力将碑与帖融合,确实出现了很多种面目,这些不同的风格都是有价值的,是可以参考,可以学习的。

但是,也要知道,他们笔下的习气实在太重,而且并不圆满。在那个时期,他们的眼界囿于学习某一地方的高手作品,或者当地出土的前代碑刻。当他们沉在某种格调里的时候,是看不到墙外的风景的,这一点远不如我们便利。在这些各种不同的风格中,也出现了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个性鲜明的风格,以此成家颇为可观,但作为法帖则不够。他们是取前人的法加以夸张走出一条路,我们可以参考,但不必走同样的路。

当然,我不知道你现在处于什么水准,如果你已经写得相当扎实了,学一学近代这些书法家的风格,广取博涉亦无不可。


第35期学习会交流笔记

2015年1月31日答问实录

答问 | 书法君

整理 | 哭了,谁记录的署个名啊


Q: 曹全和九成宫可以同时临吗?

A:两者差别非常大,不构成互补,也不形成冲突,没什么可比性。它就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字帖,能不能同时临,要看个人笔性与精力。


Q:刚开始学行书,从哪个帖下手最好

A:行书经典都可以,比如兰亭序,怀仁集字圣教序,苏黄米蔡赵,都可以。具体还需要进一步分析,比如书法初入门,最合适的不是兰亭序,集字圣教反而更合适;初学行书写赵松雪,不妨先写闲居赋等,有基础的可以临行书十札;对意象把握比较好的书友,写祭侄文稿、寒食帖会更容易上手,对技术处理更好的人更适合临兰亭序一路。


Q:书君,我想问一下楷书的自由度是不是也可以很大?

A:不全然。欧楷的自由度就不那么大,楷法极则,随便变一些就丑了;柳体亦如此;但颜鲁公晚年的楷书,则蕴含多般变化,这一点在当代书法展览中被经常运用;黄山谷的大字楷书,也是挥洒自如,拥有很大的自由度。


Q:關於藏鋒露鋒呢?是用筆方法還是效果?請書君解惑

A: 用笔方法,带来效果上的差异,归根结底还是看出来的效果是否符合审美规律。无需纠结。


Q:刚才看了微信中的握笔指法请问书君,您是怎样握笔的?

A:毛笔,五指执笔法。硬笔,三指执笔法。


Q:还是苏轼说得好。执笔无定法,要使宽而虚

A:苏轼是自由的天才,创作都是我书意造本无法,何况执笔。关于执笔他说的也是对的。我的观点是:1、执笔无定法,但有一定法。2、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入门的时候尽可能选最科学的、符合书写规律的“一定法”。


Q:赵松雪和文征明就是技术派的代表吧?

A:是的,他们是技术派的高峰。但技术跟艺术差一个字,有技术不一定有艺术性,有艺术性一定包括技术(行笔结字中包含着人类审美的规律,这就是技术)。


Q:黄山谷的楷书有哪些帖?

A:黄山谷晚年热衷佛老不拘一格,行楷之间其实没有明显的区隔。他是楷字行写,很多被认定为行书的大字作品,其实是楷书。我以前还想写一篇文章为黄楷正名,后来忘了。


Q:我想问问褚体圣教序怎样写才能写好

A:临帖吧,经典在那里摆着,能写到什么程度,要看天赋、耐心与毅力。


Q:想问一句,为啥楷书结构是左收右放,上紧下松(左小右大,上小下大)。我的学生问我,为什么,,可我不知道怎么答啊

A: 你看一篇文章,歪理就爱斜说。不知有没有你的答案,写很久了,我自己都记不清具体的内容了。


Q:书君,那天看你微信里的一篇邱振中的文章提到以提按为主的行书楷书,对学习草书构成障碍,你怎么看呢?

A:有提按,说明并不仅仅在于线条上的表现,还需要深入字内将每一笔的力度、角度、弧度等各方面处理得丝丝入扣,对笔法的要求会高一些。如果是从这个角度来讲,难度肯定会有一些。

但是,不着眼于提按的草书也不是那么容易学习的吧,通过线条要表现出跌宕的势,表现出强烈的气势,需要很高的意识,对学习者,又何尝不是一种挑战呢?


加入学习会,送200G书法篆刻资料

点下方“阅读原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