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学设计

 老包书屋 2015-02-21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就是指:为达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对教什么、怎么教的全面策划。本课程的教学设计见下图所示。这种教学设计,紧密围绕本课程的教学目标的实现,在教学目标设计的基础上,将教学内容分解成教学项目和教学任务,并设计教学资源和教学模式展开项目和任务,然后设计多种教学评价方式进行教学效果评价,以评价结果作为修订教学目标的依据,不断完善本课程教学,最终达到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设计重视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有针对性地采取了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各教学环节的教学模式说明如下:
  

1、合理设计课程内容,保证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
  
本课程理论教学和课内实验采用的教材是龚盛昭老师编写的《精细化学品检验技术教材》,该教材是参考精细化学品的最新产品质量标准编写的,所有的检测方法均是目前企业使用的最新方法,与企业生产实际一致。检验综合实训采用的是龚盛昭老师和外聘企业教师共同编写的《精细化学品检验综合实训指导书》,是按照企业检验岗位实际工作内容来编写的,实训操作中选择的15个项目均是日用化工企业、涂料企业和粘合剂企业需要的,在实训指导中有来自企业的外聘教师参与指导,确保了实训与工作的一致性。实习教学完全在企业进行,完全融入企业的实际工作,与企业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就更是不言而喻了。

2、采用工学交替的培养模式,合理设计教学过程
  本课程教学过程采用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内容与企业生产实际完全一致,并参照化学检验工和化妆品配制工的职业资格标准进行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本课程教学内容包括理论、企业认知实习、检验综合实训和生产实习等四个环节。理论教学内容严格贯彻高等职业教育“必需﹑够用”原则,以精细化学品检验的基本理论为主线,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理论教学过程中,课程组注意教学内容与专业建设﹑技术发展趋势﹑学生的就业方向等相适应,把生产中出现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设备反映到教学中来,以拓宽学生知识面。并将企业检验过程拍摄成教学短片和大量图片放映给学生观看,缩短了课堂与企业生产的距离。在理论教学同时进行课内实验,便于消化理论知识;理论课程结束后进行1周的企业认知实习,使学生对企业检验部门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然后进行2周的检验综合实训,锻炼学生的检验技能,综合实训结束后,学生进行化学检验工和化妆品配制工等专业技能考证,要求取得中级以上证书;通过综合实训和考证后,到中山凯达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等企业顶岗实习2周,以进一步消化课程知识,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锻炼学生的协作学习和协作工作能力,进一步缩短学院与企业的差距。在最后一个学期进行顶岗实习,即将学生在毕业前的半年放到预就业的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此时的学生具有学生和企业员工的双重身份。学生通过这种在真实生产环境中的预就业形式的工学结合,将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有机结合起来,获得和积累了实际生产经验,实现毕业-工作的“短距离”对接。近5年,我们所有毕业生都进行了这种工学结合的预就业实习,取得了良好效果,就业率每年都是100%。

3、采用课堂与实训室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本课程的教学采用课堂与实训室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为了加强校内实验实训设施建设,通过校企合作等多种方式投资200多万元,按照现代企业生产车间的模式,建成了校内精细化学品检验实训室、仪器分析实训室、微生物检验实训室等实训室,和校企合作共建的罗门哈斯乳胶漆培训实训室和爱卡-轻院化妆品联合实训室,实训条件与企业生产实际一致。本课程的大部分理论课和实训课均在实训室完成,讲完理论后可立即进行演示操作和学生实操,实现了课堂与实训一体化。

  以上实训室除了满足了课程教学需要外,又能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近年来本课程组教师带领学生利用学院实训室为佛山安安国际集团公司、广州蝶恋花基因工程有限公司等10多家企业提供了产品开发、检测和培训等技术服务,解决了企业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另外,以上实训室还开放给附近兄弟院校,如广东轻工技师学院、广东化工职业技术学校、广东省轻工职业技术学校等职业技术院校提供实训服务,达到了资源共享的目的。

4.采用任务驱动和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
  课内理论和实验教学方面。将理论教学内容分解成若干个教学项目,每个教学项目配套有相应的课内实验项目,采用边授课边实操的方式。实验教学在实验室进行,按照4步法开展教学,即整个实验过程按“实验材料与仪器准备→指导教师讲授和演示→学生实验操作→数据处理和实验报告”的方式进行。
  检验综合实训方面。贯彻了实训教学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的教学策略,实现了实践教学由实训室模拟环境向真实环境、实验向工厂生产的转化,整个实训教学在与企业检验室环境基本一致的检验实训室进行。实训内容根据广东省精细化工行业以日用化学品和涂料为主的实际情况,并参考职业技能鉴定的要求,主要突出分析仪器的使用,以日用化学品和涂料的检验为主,其他精细化学品检验为辅的方式进行设计,实训内容分成分析天平的使用、溶液的配制和标定、化妆品用水的检验、日用化学品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指标的检验、涂料的检验等项项目实训过程按照企业检验过程一致的方法进行设计,按照“项目任务(选题)→查阅资料→制订检验方案→方案答辩→准备检验材料和仪器→产品检验→检验报告→结果答辩→成绩评定”的流程完成。
  每个实训项目在指导教师规定任务后,由学生按照任务要求自主完成,教师辅导,也就是“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方式进行。通过实训教学,完成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综合训练,实训环境完全按企业的组织模式和管理模式来运作,整个班按四人一组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实训项目每组选出一个主管,由主管负责这个实训项目的组织与协调,而且每个小组的主管采用轮流制。采用分组和主管制的实训,除对学生进行了专业技能训练外,还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突出了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力,学生了解了实际工作中需要的多方面素质,从而激发了学习热情和责任心,实现了课堂教学与职场岗位间的“短距离对接”。
  综合实训后,进行检验技能考证,要求学生取得化学检验工中级以上证书,检验学生实训效果。

5.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教学过程中融入创新教育
  本课程组在教学过程中,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注意引入创新教育理念,注意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在理论教学中,对产品检验的理论和检验过程中易出现的质量问题,采用案例教学法,先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研究问题﹑发现问题,进行详细讨论,然后再由任课教师总结归纳,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实训教学中,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课程组对实训教学项目进行了改革,将原来由教师给定方案的检验实训项目,改为教师指定原材料范围,学生查阅有关资料后,自行制订方案进行实训的任务式项目。改革后的任务式项目,给了学生思考的空间,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为了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课程组鼓励学生参与教师承担的企业委托技术服务项目的工作。2003年以来,先后有80多名同学参加了课程组教师主持的科研项目和企业技术服务工作,完成了30多种新产品的开发和检验工作,完成了多个企业的厂房设计工作,获得了国家、省和学院等系列技能竞赛的创新成果(具体见学生成果),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

6.注重现代教学资源建设和使用,提高教学质量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本课程组非常重视教学资源的建设,开发了虚拟实验,购置了东方仿真公司的仿真软件,不断添置了多套现代化的检测设备,教学条件得到不断完善。课程组将所有教学资源放在校园网,学生可通过内部网查阅到所有的本课程组的教学资源,为学生学习提供了方便。另外,为了达到资源共赏的目的,我们将部分教学资源放在精品课程网站,供外校的学生和教师学习和参考。

7.注重现代网络教学的应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当今获取知识的手段和学习方式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网络使学习资源数字化、学习方式多样化、学习时空灵活化,因此本课程组特别鼓励学生通过网络获取更多的专业知识信息,使学生自己的知识更加深化。本课程组要求教师在安排作业时,适当安排一些资料查阅方面的作业,如要求学生写“化妆品检验发展概况”等方面的综述性论文,这样既使学生深化了有关知识,同时又锻炼了学生使用期刊网和维普等电子期刊的能力。

8.积极探讨教学评价方法
  为了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效果,我们除了进行学校规定的期末教学评价和期中教学检查外,还安排主讲教师间互相听课、定期与学生座谈交流等活动,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为了更好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除了进行试卷考试外,还进行实验实训过程现场评分和答辩考核,对学生动手能力、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进行客观评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