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元宵节民俗

 钟家台 2015-02-21

元宵节民俗

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古代以正月十五为上元,七月十五为中元,十月十五为下元,合称三元,据道家的说法,上元乃大官赐福之日,居三元之首。泉俗素称上元小年兜,十分隆重,在正月初一再次掀起一个节日的高潮,自朔至望,为春节的系列民俗活动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元宵节的应节食品是元宵丸,此食俗始于宋代。泉州的元宵丸闻名遐迩,其制法独特,以炒熟的花生仁去膜捣末,加上白糖、芝麻、蜜冬瓜、金桔泥、拌以焗葱白的熟猪油、香蕉油(香料),捏成丸馅,沾湿后置于盛有干糯米粉的盘中,反复数次滚转而成,煮熟后食之香甜而不腻嘴,是日以元宵九汤供祀祖先、神明,谓之祭春,并作家人早餐。元宵节吃元宵丸,取其圆形,寓有全家人团圆、吉利、美满之意。如今的元宵佳节已成为泉州人与三胞团聚的团圆节,有首《元宵月正圆》的闽南歌谣唱道:闹元宵,月正圆,闽台同胞心相依,扶老携幼返故里,了却两岸长相思。热泪盈眶啥滋味?久别重逢分外喜!闹元宵,煮汤圆,骨肉团聚满心喜,男女老幼围桌边,一家同吃上元丸。摇篮血迹难割离,叶落归根是正理。

泉州元宵节的习俗不少,如旧时郡城、晋江、惠安一带,要请替身过关限。所谓替身,是指能立置的小蔑纸人,家庭主妇要先略备酒菜敬祭,并念道:吃肉紧迫迫,吃酒跑溜溜,吃主人酒菜,替主人消灾。然后焚烧掉。有的还要用红纸剪成或扎成一个城门样的关隘,再举行一个过关仪式。这是春节系列民俗活动结束前夕,再一次祈冀在新的一年里消灾消难,前途光明。沿海一带未成年女孩还时常结伴祀棕蓑娘,其时要备好食品及一寸长的小红绣鞋一只或小衣衫一件,到厕所内上供,祝曰:棕蓑娘,水芒芒(容貌美),教阮绠(织),教阮纺。教阮绠布好布边,教阮做鞋好后跟。教阮举大针,补大裘;举针仔,挑绣球。举剪刀,剪花样,剪得照人照人样。其供品或边祝边吃,或祝毕带回,小红鞋或小衣衫则要焚化。此棕蓑娘当为全国许多地方所敬妃的厕神紫姑。《显异录》曰:紫姑,莱阳人,姓何名媚,字丽卿,寿阳李景纳为妾,为大妇曹氏所嫉,正月十五日夜,阴杀之于厕间。上帝怜之,命为厕神,故世人以其日作其形,于厕间迎祝,以占众事。泉州未成年女孩敬把棕蓑娘,在于祈求来日心灵手巧,精于女红,与全国其他地方占蚕桑、占姻缘、占得子等有所不同。

把元宵节的节日气氛推向高潮的是闹花灯和迎神赛会的活动,泉州灯俗自唐初建城后即由中原传入,及至南宋,灯烛之盛,已闻名全国。明代时连杭州点灯,也要请泉州灯匠精制。新中国成立后,泉州花灯制作技术不断革新,品种繁多,造型新颖,巧夺天工,为海内外所共赏。每逢元宵佳节,市区万灯齐挂,长街一望如星宿,而开元寺、威远楼等处更是灯光灿烂,人山人海。安溪县龙涓山后村的尤灯十分别致,龙头龙尾由公众合备,中间插进各家各户的灯笼,全村只擎一条灯龙,灯龙越长,象证该村人丁越兴旺。迎神赛会于元宵节当天或过后数日举行。明代晋江人何乔远的《闽书》说,其时大赛神像,装扮故事,盛饰珍宝,钟鼓震鍧,一国若狂。解放后,泉州文化部门把迎神赛会中的化装游行,改造利用为文艺踏街,大人丰富了人民的文娱生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